◎ 卷一 政事上
關燈
小
中
大
郎李栖筠、京兆少尹崔沔拆公主水碾十所,通白渠支渠,溉公私田,歲收稻二百萬斛,京城賴之。
常年命官皆不果敢,二人不避強禦,故用之。
閻伯,袁州刺史。
時征役繁重,袁州特為殘破,伯專以惠化招撫,逃亡皆複。
鄰境慕德,襁負而來。
數年之間,漁商阗湊,州境大理。
及改撫州,百姓相率而随之,伯未行,或已有先發。
伯于所在江津見航,問之。
皆雲:“從袁州來,随使君往撫州。
”前後相繼,吏不能止,其見愛如此。
到職一年,撫州複治。
代宗聞之,徵拜戶部侍郎,未至,卒。
李封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罰,但令裹碧頭巾以辱之。
随所犯輕重,以日數為等級,日滿乃釋。
吳人著此服出入,州鄉以為大恥,皆相勸勵無敢犯,賦稅常先諸縣。
既去官,竟不捶一人。
劉晏為諸道鹽鐵轉運使,時軍旅未甯,西蕃入寇,國用空竭,始于揚州轉運船,每以十隻為一綱,載江南谷麥,自淮泗入汴,抵河陰,每船載一千石。
揚州遣軍将押至河陰之門,填阙一千石,轉相受給,達太倉,十運無失,即授優勞官。
汴水至黃河迅急,将吏典主,數運之後,無不發白者。
晏初議造船,每一船用錢百萬。
或曰:“今國用方乏,宜減其費。
五十萬猶多矣。
”晏曰:“不然。
大國不可以小道理,凡所創置,須謀經久。
船場既興,即其間執事者非一,當有赢餘及衆人。
使私用無窘,即官物堅固,若始謀便削,安能長久?數十年後,必有以物料太豐減之者。
減半,猶可也;若複減,則不能用。
船場既堕,國計亦圯矣。
”乃置十場于揚子縣,專知官十人,競自營辦。
後五十餘歲,果有計其餘,減五百千者,是時猶可給。
至鹹通末,院官杜侍禦又以一千石船,分造五百石船兩舸,用木廉薄。
又執事人吳堯卿為揚子縣官,變鹽鐵之制,令商人納榷,随所送物料,皆計折納,勘每船闆、釘、灰、油、炭多少而給之。
物複長。
軍将十家,即時委弊。
韓晉公鎮浙西地,痛行捶撻,人皆股忄栗。
時德宗幸梁洋,衆心遽惑。
公控領十五部人不動搖,而遍懲裡胥。
或有诘者,雲:“裡胥聞(原注:蓋或問其故,而雲答之之語也)擒賊不獲,懼死而逃,哨聚其類,曰:‘我輩進退皆死,何如死中求生乎?’乃撓村劫縣,浸蔓滋多。
且裡胥者,皆鄉縣豪吏,族系相依。
杖煞一番老而狡黠者,其後補署,悉用年少,惜身保家,不敢為惡矣。
今上在外,不欲更有小寇以撓上心。
”其旨如此。
其裡胥不杖死者,必恐為亂,乃置浙東營吏,俾掌軍籍,衣以紫服,皆樂為之,潛除酋豪,人不覺也。
又痛斷屠牛者,皆暴屍連日。
謂人曰:“草賊非屠牛酾酒,不成結構之計。
深其罪,所以絕其謀耳。
”當此際,賊皆失圖。
德宗躬親庶政,中外除授皆自攬。
監察裡行浙東觀察判官趙亻參特授高陵縣令,裴尚書武亦自坊監宰栎陽,二人同制。
後數日,因遊苑中,有執役者,上問:“何處人?”雲:“是高陵百姓。
”上曰:“汝是高陵人也,我近為汝扌柬得一好長官,知否?”亻參,貞元六年進士及第,又制策登科。
韋臯薨,行軍司馬劉辟知留後,率将士逼監軍使,請奏命辟為帥,以殉軍情。
旋舉兵扼鹿頭關下蜀。
蜀帥李康棄城走。
上敕宰臣選将讨伐。
杜黃裳曰:“保義節度使劉ッ、武成節度使高崇文,皆剛毅忠勇可用。
”上曰:“二人誰為優?”黃裳曰:“劉ッ自涿州拔城歸阙,扶老攜幼,萬人就路,飲食舒慘,與衆共之。
居不設樂,動拘法令,峻嚴整肅,人望而畏。
付以專征,必著勳績。
”(原注:ッ,濟之弟。
濟繼怦鎮幽州,ッ任瀛州刺史,與濟有隙,濟欲害之。
母氏潛報ッ,ッ乃誓拔所部歸阙。
不由驿路而行,秋毫不犯。
朝廷優遇,乃割鳳翔府普潤、麟遊等縣為行秦州。
以普潤為理所,保義為軍号。
拜ッ行秦州刺史,充保義軍節度使。
所領将十營于此。
ッ鎮普潤七年,後鎮泾原)上曰:“卿選劉ッ,甚得其人,然卿慮亦未盡。
ッ馭衆嚴肅,固是良将。
性本倔強,與濟不葉,危急歸命,河朔氣度尚在。
常聞郁郁扼腕,恨不得名藩,應有深意。
若征伐有功,須令鎮西川以為寵。
況全蜀重地,數十年間,碩德名臣,方可寄任。
ッ生長幽燕,隻知盧龍節制,不識朝廷憲章。
向者幽系幕吏,杖殺縣令,皆河朔規矩,我亦為之容貸。
若使鎮西川,是自掇心腹疾。
不如崇文,久将親軍,寬和得衆,用兵沈審。
”乃命為西川行營節度使。
崇文下劍門,長子曰晖,不當矢石,特斬之以勵。
師次綿州,斬硗州節度使李康,疏康擅離征鎮,不為拒敵。
(原注:當時議者雲康任懷州刺史,
常年命官皆不果敢,二人不避強禦,故用之。
閻伯,袁州刺史。
時征役繁重,袁州特為殘破,伯專以惠化招撫,逃亡皆複。
鄰境慕德,襁負而來。
數年之間,漁商阗湊,州境大理。
及改撫州,百姓相率而随之,伯未行,或已有先發。
伯于所在江津見航,問之。
皆雲:“從袁州來,随使君往撫州。
”前後相繼,吏不能止,其見愛如此。
到職一年,撫州複治。
代宗聞之,徵拜戶部侍郎,未至,卒。
李封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罰,但令裹碧頭巾以辱之。
随所犯輕重,以日數為等級,日滿乃釋。
吳人著此服出入,州鄉以為大恥,皆相勸勵無敢犯,賦稅常先諸縣。
既去官,竟不捶一人。
劉晏為諸道鹽鐵轉運使,時軍旅未甯,西蕃入寇,國用空竭,始于揚州轉運船,每以十隻為一綱,載江南谷麥,自淮泗入汴,抵河陰,每船載一千石。
揚州遣軍将押至河陰之門,填阙一千石,轉相受給,達太倉,十運無失,即授優勞官。
汴水至黃河迅急,将吏典主,數運之後,無不發白者。
晏初議造船,每一船用錢百萬。
或曰:“今國用方乏,宜減其費。
五十萬猶多矣。
”晏曰:“不然。
大國不可以小道理,凡所創置,須謀經久。
船場既興,即其間執事者非一,當有赢餘及衆人。
使私用無窘,即官物堅固,若始謀便削,安能長久?數十年後,必有以物料太豐減之者。
減半,猶可也;若複減,則不能用。
船場既堕,國計亦圯矣。
”乃置十場于揚子縣,專知官十人,競自營辦。
後五十餘歲,果有計其餘,減五百千者,是時猶可給。
至鹹通末,院官杜侍禦又以一千石船,分造五百石船兩舸,用木廉薄。
又執事人吳堯卿為揚子縣官,變鹽鐵之制,令商人納榷,随所送物料,皆計折納,勘每船闆、釘、灰、油、炭多少而給之。
物複長。
軍将十家,即時委弊。
韓晉公鎮浙西地,痛行捶撻,人皆股忄栗。
時德宗幸梁洋,衆心遽惑。
公控領十五部人不動搖,而遍懲裡胥。
或有诘者,雲:“裡胥聞(原注:蓋或問其故,而雲答之之語也)擒賊不獲,懼死而逃,哨聚其類,曰:‘我輩進退皆死,何如死中求生乎?’乃撓村劫縣,浸蔓滋多。
且裡胥者,皆鄉縣豪吏,族系相依。
杖煞一番老而狡黠者,其後補署,悉用年少,惜身保家,不敢為惡矣。
今上在外,不欲更有小寇以撓上心。
”其旨如此。
其裡胥不杖死者,必恐為亂,乃置浙東營吏,俾掌軍籍,衣以紫服,皆樂為之,潛除酋豪,人不覺也。
又痛斷屠牛者,皆暴屍連日。
謂人曰:“草賊非屠牛酾酒,不成結構之計。
深其罪,所以絕其謀耳。
”當此際,賊皆失圖。
德宗躬親庶政,中外除授皆自攬。
監察裡行浙東觀察判官趙亻參特授高陵縣令,裴尚書武亦自坊監宰栎陽,二人同制。
後數日,因遊苑中,有執役者,上問:“何處人?”雲:“是高陵百姓。
”上曰:“汝是高陵人也,我近為汝扌柬得一好長官,知否?”亻參,貞元六年進士及第,又制策登科。
韋臯薨,行軍司馬劉辟知留後,率将士逼監軍使,請奏命辟為帥,以殉軍情。
旋舉兵扼鹿頭關下蜀。
蜀帥李康棄城走。
上敕宰臣選将讨伐。
杜黃裳曰:“保義節度使劉ッ、武成節度使高崇文,皆剛毅忠勇可用。
”上曰:“二人誰為優?”黃裳曰:“劉ッ自涿州拔城歸阙,扶老攜幼,萬人就路,飲食舒慘,與衆共之。
居不設樂,動拘法令,峻嚴整肅,人望而畏。
付以專征,必著勳績。
”(原注:ッ,濟之弟。
濟繼怦鎮幽州,ッ任瀛州刺史,與濟有隙,濟欲害之。
母氏潛報ッ,ッ乃誓拔所部歸阙。
不由驿路而行,秋毫不犯。
朝廷優遇,乃割鳳翔府普潤、麟遊等縣為行秦州。
以普潤為理所,保義為軍号。
拜ッ行秦州刺史,充保義軍節度使。
所領将十營于此。
ッ鎮普潤七年,後鎮泾原)上曰:“卿選劉ッ,甚得其人,然卿慮亦未盡。
ッ馭衆嚴肅,固是良将。
性本倔強,與濟不葉,危急歸命,河朔氣度尚在。
常聞郁郁扼腕,恨不得名藩,應有深意。
若征伐有功,須令鎮西川以為寵。
況全蜀重地,數十年間,碩德名臣,方可寄任。
ッ生長幽燕,隻知盧龍節制,不識朝廷憲章。
向者幽系幕吏,杖殺縣令,皆河朔規矩,我亦為之容貸。
若使鎮西川,是自掇心腹疾。
不如崇文,久将親軍,寬和得衆,用兵沈審。
”乃命為西川行營節度使。
崇文下劍門,長子曰晖,不當矢石,特斬之以勵。
師次綿州,斬硗州節度使李康,疏康擅離征鎮,不為拒敵。
(原注:當時議者雲康任懷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