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一 政事上
關燈
小
中
大
高祖時,嚴甘羅,武功人。
剽劫,為吏所拘。
上謂曰:“汝何為作賊?”對曰:“饑寒交切,所以為盜。
”上曰:“吾為汝君,使汝窮乏,吾之罪也。
”赦之。
太宗親錄囚徒,死者二百九十人,令來年秋就刑。
及期畢至,悉原之。
岑文本謂人曰:“吾見馬周論事多矣!援引事類,揚榷古今,舉要删蕪,會文切理。
一字不可加,亦不可減。
聽之靡靡,令人忘倦。
昔之蘇、張、終、賈,正應爾耳。
”(案此條宜列《言語》,原書分門未當,多有類此) 姚崇引宋為禦史中丞,頃之入相。
宋善守法,故能持天下之政;姚善應變,故能成天下之務。
二人執性不同,同歸于道;協心翼贊,以緻于治。
姚元之牧荊州。
受代日,民吏泣擁遮不使去;馬鞭、镫,民皆藏留之。
上聞,賜诏褒之。
玄宗宴蕃客。
唐崇句當音聲,先述國家盛德,次序朝廷歡娛,又贊揚四方慕義,言甚明辨。
上極歡。
崇因長入人許小客求教坊判官,久之,未敢奏。
一日,過崇曰:“今日崖公甚蚬鬥,欲為弟奏請,沈吟未敢。
”崇謂小客有所欲,乃贈絹兩束。
後數日,上憑小客肩,行永巷中。
小客曰:“臣請奏事。
”上乃推去之,問曰:“何事?”對曰:“臣所奏,坊中事耳。
”小客方言唐崇,上遽曰:“欲得教坊判官也?”小客蹈舞曰:“真聖明,未奏即知。
”上曰:“前宴蕃客日,崇辭氣分明,我固賞之,判官何慮不得?汝出報,令明日玄武門來。
”小客歸以語崇,崇蹈舞歡躍。
上密敕北軍曰:“唐崇來,可馳馬踐殺之。
”明日,不果殺。
乃敕教坊使範安及曰:“唐崇何等,敢幹請小客奏事?可決杖,遞出五百裡外。
小客更不須令來。
”散樂呼天子為“崖公”,以歡為“蚬鬥”,以每日在至尊左右為“長入。
” 顔魯公真卿為監察禦史,充河西隴右軍試覆屯交兵馬使。
五原有冤,獄決乃雨,郡人呼“禦史雨”。
玄宗禦勸政樓大,縱士庶觀看百戲,人物嗔咽,金吾衛士指遏不得。
上謂力士曰:“吾以海内豐稔,四方無事,故盛為宴樂,與萬姓同歡;不謂衆人喧鬧若此,汝有何計止之?”力士曰:“臣不能止也。
請召嚴安之處分打場,以臣所見,必有可觀。
”上從之。
安之周行廣場,以手闆畫地,示衆曰:“逾此者必死!”是以終日宴,鹹指其畫曰:“嚴公界境。
”無人敢犯者。
玄宗所幸美人,忽中夜夢見人召去,縱酒密會,極歡盡意,醉厭而歸。
覺來流汗倦怠,忽忽不樂,因言于上。
上曰:“此術人所為也。
汝若複往,但随時以物記之,必驗。
”其夕熟寐,飄然又往。
美人半醉,見石硯在前席,密以手文印于曲房屏風上。
寤而具啟。
上乃潛令人詣宮觀求之,果于東明觀中得其屏風,手文尚在,所居道流已潛遁矣。
開元中,山東蝗。
姚元崇奏請遣使分捕。
上曰:“蝗蟲,天災也,由朕不德而緻焉。
卿請捕之,無乃違天乎?”崇曰:“《大田》之詩‘秉畀炎火’者,捕蝗之術也。
古人行之于前,陛下用之于後。
行之所以安農除害,國之大事也,陛下熟思之!”上曰:“事既古,用可救時,朕之心也。
”遂行之。
是時中外鹹以為不可,上謂左右曰:“與賢相讨論已定。
捕蝗之事,敢議者死。
”自是所司結奏,捕蝗十分去四。
進士王如Г者,妻公以伎術供奉玄宗,欲與改官,拜謝而請曰:“臣女婿王如Г見應進士舉,伏望聖恩回授,乞一及第。
”上許之,宣付禮部宜與及第。
侍郎李以谘執政,右相曰:“王如Г文章堪及第否?”曰:“與亦得。
”右相曰:“若爾,未可與之。
明經、進士,國家取材之地。
若聖恩優異,差可與官。
今以及第與之,将何以觀材?”即自奏聞。
居二日,如Г賓朋燕賀,車騎盈門。
忽中書門下牒禮部:“王如Г可依例考試。
”聞之罔然自失。
張九齡累曆刑獄之司,無不察。
每有公事,胥吏未敢訊劾,先禀于九齡。
召囚面訊曲直,口占案牍,無輕重,皆引服。
張延賞為河南尹,官吏有過,未曾屈辱。
所犯既頻,不可容者,但謝遣之。
先自下拜,立與之辭,即令郡官祖送。
由是寮屬敬憚,各修饬,河南大治。
德宗時,李納陸梁,上表欲進錢五百萬。
上怒謂丞相曰:“朕豈藉進奉!”崔文公曰:“陛下欲知真僞不難,但诏納便以回賜三軍,即其情露矣。
納若遵诏,是陛下恩給三軍;納若不從,是其樹怨于軍中也。
”上曰:“賜之何名?”甫曰:“兩河用軍已來,天平功居多,朝廷未及優賞。
”上以為然。
诏至,納慚恚,構疾而終。
廣德二年,春三月,敕工部侍
剽劫,為吏所拘。
上謂曰:“汝何為作賊?”對曰:“饑寒交切,所以為盜。
”上曰:“吾為汝君,使汝窮乏,吾之罪也。
”赦之。
太宗親錄囚徒,死者二百九十人,令來年秋就刑。
及期畢至,悉原之。
岑文本謂人曰:“吾見馬周論事多矣!援引事類,揚榷古今,舉要删蕪,會文切理。
一字不可加,亦不可減。
聽之靡靡,令人忘倦。
昔之蘇、張、終、賈,正應爾耳。
”(案此條宜列《言語》,原書分門未當,多有類此) 姚崇引宋為禦史中丞,頃之入相。
宋善守法,故能持天下之政;姚善應變,故能成天下之務。
二人執性不同,同歸于道;協心翼贊,以緻于治。
姚元之牧荊州。
受代日,民吏泣擁遮不使去;馬鞭、镫,民皆藏留之。
上聞,賜诏褒之。
玄宗宴蕃客。
唐崇句當音聲,先述國家盛德,次序朝廷歡娛,又贊揚四方慕義,言甚明辨。
上極歡。
崇因長入人許小客求教坊判官,久之,未敢奏。
一日,過崇曰:“今日崖公甚蚬鬥,欲為弟奏請,沈吟未敢。
”崇謂小客有所欲,乃贈絹兩束。
後數日,上憑小客肩,行永巷中。
小客曰:“臣請奏事。
”上乃推去之,問曰:“何事?”對曰:“臣所奏,坊中事耳。
”小客方言唐崇,上遽曰:“欲得教坊判官也?”小客蹈舞曰:“真聖明,未奏即知。
”上曰:“前宴蕃客日,崇辭氣分明,我固賞之,判官何慮不得?汝出報,令明日玄武門來。
”小客歸以語崇,崇蹈舞歡躍。
上密敕北軍曰:“唐崇來,可馳馬踐殺之。
”明日,不果殺。
乃敕教坊使範安及曰:“唐崇何等,敢幹請小客奏事?可決杖,遞出五百裡外。
小客更不須令來。
”散樂呼天子為“崖公”,以歡為“蚬鬥”,以每日在至尊左右為“長入。
” 顔魯公真卿為監察禦史,充河西隴右軍試覆屯交兵馬使。
五原有冤,獄決乃雨,郡人呼“禦史雨”。
玄宗禦勸政樓大,縱士庶觀看百戲,人物嗔咽,金吾衛士指遏不得。
上謂力士曰:“吾以海内豐稔,四方無事,故盛為宴樂,與萬姓同歡;不謂衆人喧鬧若此,汝有何計止之?”力士曰:“臣不能止也。
請召嚴安之處分打場,以臣所見,必有可觀。
”上從之。
安之周行廣場,以手闆畫地,示衆曰:“逾此者必死!”是以終日宴,鹹指其畫曰:“嚴公界境。
”無人敢犯者。
玄宗所幸美人,忽中夜夢見人召去,縱酒密會,極歡盡意,醉厭而歸。
覺來流汗倦怠,忽忽不樂,因言于上。
上曰:“此術人所為也。
汝若複往,但随時以物記之,必驗。
”其夕熟寐,飄然又往。
美人半醉,見石硯在前席,密以手文印于曲房屏風上。
寤而具啟。
上乃潛令人詣宮觀求之,果于東明觀中得其屏風,手文尚在,所居道流已潛遁矣。
開元中,山東蝗。
姚元崇奏請遣使分捕。
上曰:“蝗蟲,天災也,由朕不德而緻焉。
卿請捕之,無乃違天乎?”崇曰:“《大田》之詩‘秉畀炎火’者,捕蝗之術也。
古人行之于前,陛下用之于後。
行之所以安農除害,國之大事也,陛下熟思之!”上曰:“事既古,用可救時,朕之心也。
”遂行之。
是時中外鹹以為不可,上謂左右曰:“與賢相讨論已定。
捕蝗之事,敢議者死。
”自是所司結奏,捕蝗十分去四。
進士王如Г者,妻公以伎術供奉玄宗,欲與改官,拜謝而請曰:“臣女婿王如Г見應進士舉,伏望聖恩回授,乞一及第。
”上許之,宣付禮部宜與及第。
侍郎李以谘執政,右相曰:“王如Г文章堪及第否?”曰:“與亦得。
”右相曰:“若爾,未可與之。
明經、進士,國家取材之地。
若聖恩優異,差可與官。
今以及第與之,将何以觀材?”即自奏聞。
居二日,如Г賓朋燕賀,車騎盈門。
忽中書門下牒禮部:“王如Г可依例考試。
”聞之罔然自失。
張九齡累曆刑獄之司,無不察。
每有公事,胥吏未敢訊劾,先禀于九齡。
召囚面訊曲直,口占案牍,無輕重,皆引服。
張延賞為河南尹,官吏有過,未曾屈辱。
所犯既頻,不可容者,但謝遣之。
先自下拜,立與之辭,即令郡官祖送。
由是寮屬敬憚,各修饬,河南大治。
德宗時,李納陸梁,上表欲進錢五百萬。
上怒謂丞相曰:“朕豈藉進奉!”崔文公曰:“陛下欲知真僞不難,但诏納便以回賜三軍,即其情露矣。
納若遵诏,是陛下恩給三軍;納若不從,是其樹怨于軍中也。
”上曰:“賜之何名?”甫曰:“兩河用軍已來,天平功居多,朝廷未及優賞。
”上以為然。
诏至,納慚恚,構疾而終。
廣德二年,春三月,敕工部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