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一 言語
關燈
小
中
大
杜司徒常言:“處世無立敵。
”範仆射常言:“丈夫中年能損嗜欲,未有不貴達者。
” 陳子雲:“代宗時,有術士曰唐若山,餌芝術,咽氣導引,壽不逾八十。
郭尚父立勳業,出入将相,窮奢極侈,壽鄰九十。
”興元中,有僧曰法欽。
以其道高,居徑山,時人謂之徑山長者。
房孺複之為杭州也,方欲決重獄,因詣欽,以理求之曰:“今有犯禁,且獄成,于至人活之與殺之孰是?”欽曰:“活之則慈悲,殺之則解脫。
” 陳子曰:“衛公之戰伐,無兵也。
杜員外詠歌,無詩也。
張長史草聖,無書也。
” 太宗止一樹下,頗嘉之,宇文士及從而頌美之,不容于口。
帝正色曰:“魏徵常勸我遠佞人,我不悟佞人為誰,意疑汝而未明也,今乃果然。
”士及叩頭謝曰:“南衙群官面折廷争,陛下常不能舉首。
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順從,陛下雖貴為天子,亦何聊乎?”意複解。
武衛将軍秦叔寶,晚年常多疾病。
每謂人曰:“吾少長戎馬,經百餘戰,計前後出血不啻數斛,何能無疾乎?” 太宗将緻櫻桃于阝公(原注:隋後封為阝公),稱“奉”則似尊,言“賜”又似卑,及問之虞監。
監曰:“昔梁帝遺齊巴陵王,稱‘饷’。
”遂從之。
太宗之征遼也,作飛梯臨其城。
有應募為梯首者,城中矢射如雨,竟為先登。
英公指謂中書舍人許敬宗曰:“此人豈不大健?”敬宗曰:“健即大健,要是未解思量。
”帝聞,特罷之。
司稼卿梁孝仁,高宗時造蓬萊宮,諸庭院列樹白楊。
将軍契何力,鐵勒之渠率也,于宮中縱觀。
孝仁指白楊曰:“此木易長,三數年間,宮中可蔭影。
”何力一無所應,但誦古人詩雲:“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
”意此是冢墓間木,非宮室中所宜種。
孝仁遂令拔去,更種梧桐。
昆明池者,漢武帝所置。
蒲魚之利,京師賴之。
中宗朝,安樂公主請之。
帝曰:“前代以來不以與人,此則不可。
”主不悅,因役人徒别鑿,号曰定昆池。
既成,中宗往觀,令公卿賦詩。
李黃門日知詩曰:“但願暫思居者逸,無使時傳作者勞。
”及睿宗即位,謂之曰:“當時朕亦不敢言,非卿忠正,何能若是!”尋遷侍中。
魏徵陳古今理體,言太平可緻。
太宗納其言。
封德彜難之曰:“三代以後,人漸澆訛,故秦任法律,漢雜霸道,皆欲理而不能,豈能理而不欲?徵書生,若信其虛論,必亂國家。
”徽語之曰:“五帝三王,不易人而理。
行帝道則帝,行王道則王,在其所化而已。
考之載籍,可得而知。
昔黃帝雖與蚩尤戰,既勝之後,便緻太平。
四夷亂德,颛顼征之,既克之後,不失其理。
桀為亂德,湯放之;纣無道,武王伐之,而俱緻太平。
若言人漸澆訛,不返樸素,至今應為鬼魅,甯可得而教化耶?”德彜無以難之。
徵薨,太宗禦制碑文并禦書。
後為人所讒,敕令踣之。
及征遼不如意,深自悔恨,乃曰:“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此舉也。
”既渡,馳驿以少牢祭之,複立碑焉。
太宗嘗臨軒謂侍臣曰:“朕非不能恣情為樂,常每勵心苦節,卑宮菲食者,正為蒼生爾。
我為人主,兼行将相事,豈不是奪公等名?昔漢高得蕭、曹、韓、彭,天下甯宴;舜、禹、殷、周得稷、契、伊、呂,四海安。
此事朕并兼用之。
”給事中張行成谏曰:“有隋失道,天下沸騰。
陛下撥亂反正,拯生人于塗炭,何禹、湯所能拟?陛下聖德含光,規模宏遠,雖文、武之烈,實無以加。
何用臨朝對衆,與之校量。
将謂天下已定,不藉其力,複以萬乘至尊,與臣下争功。
臣備員近樞,非敢知獻替事,辄陳狂直,伏待菹醢。
”太宗深納之,俄遷侍中。
高宗朝,晉州地震,雄雄有聲,經旬不止。
高宗以問張行成,行成對曰:“陛下本封于晉,今晉州地震,不有徵應,豈使然哉!夫地,陰也,宜安靜而乃屢動。
自古禍生宮掖,釁起宗親者,非一朝一夕,或恐諸王公主谒見頻煩,乘間伺隙;複恐女谒用事,臣下陰謀。
陛下宜深思慮,兼修德以杜未萌。
”高宗深納之。
則天以武承嗣為左丞相。
李昭德奏曰:“不知陛下委承嗣重權,何也?”則天曰:“我子侄,委以心腹耳。
”昭德曰:“若以姑侄之親,何如父子?何如母子?”則天曰:“不
”範仆射常言:“丈夫中年能損嗜欲,未有不貴達者。
” 陳子雲:“代宗時,有術士曰唐若山,餌芝術,咽氣導引,壽不逾八十。
郭尚父立勳業,出入将相,窮奢極侈,壽鄰九十。
”興元中,有僧曰法欽。
以其道高,居徑山,時人謂之徑山長者。
房孺複之為杭州也,方欲決重獄,因詣欽,以理求之曰:“今有犯禁,且獄成,于至人活之與殺之孰是?”欽曰:“活之則慈悲,殺之則解脫。
” 陳子曰:“衛公之戰伐,無兵也。
杜員外詠歌,無詩也。
張長史草聖,無書也。
” 太宗止一樹下,頗嘉之,宇文士及從而頌美之,不容于口。
帝正色曰:“魏徵常勸我遠佞人,我不悟佞人為誰,意疑汝而未明也,今乃果然。
”士及叩頭謝曰:“南衙群官面折廷争,陛下常不能舉首。
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順從,陛下雖貴為天子,亦何聊乎?”意複解。
武衛将軍秦叔寶,晚年常多疾病。
每謂人曰:“吾少長戎馬,經百餘戰,計前後出血不啻數斛,何能無疾乎?” 太宗将緻櫻桃于阝公(原注:隋後封為阝公),稱“奉”則似尊,言“賜”又似卑,及問之虞監。
監曰:“昔梁帝遺齊巴陵王,稱‘饷’。
”遂從之。
太宗之征遼也,作飛梯臨其城。
有應募為梯首者,城中矢射如雨,竟為先登。
英公指謂中書舍人許敬宗曰:“此人豈不大健?”敬宗曰:“健即大健,要是未解思量。
”帝聞,特罷之。
司稼卿梁孝仁,高宗時造蓬萊宮,諸庭院列樹白楊。
将軍契何力,鐵勒之渠率也,于宮中縱觀。
孝仁指白楊曰:“此木易長,三數年間,宮中可蔭影。
”何力一無所應,但誦古人詩雲:“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
”意此是冢墓間木,非宮室中所宜種。
孝仁遂令拔去,更種梧桐。
昆明池者,漢武帝所置。
蒲魚之利,京師賴之。
中宗朝,安樂公主請之。
帝曰:“前代以來不以與人,此則不可。
”主不悅,因役人徒别鑿,号曰定昆池。
既成,中宗往觀,令公卿賦詩。
李黃門日知詩曰:“但願暫思居者逸,無使時傳作者勞。
”及睿宗即位,謂之曰:“當時朕亦不敢言,非卿忠正,何能若是!”尋遷侍中。
魏徵陳古今理體,言太平可緻。
太宗納其言。
封德彜難之曰:“三代以後,人漸澆訛,故秦任法律,漢雜霸道,皆欲理而不能,豈能理而不欲?徵書生,若信其虛論,必亂國家。
”徽語之曰:“五帝三王,不易人而理。
行帝道則帝,行王道則王,在其所化而已。
考之載籍,可得而知。
昔黃帝雖與蚩尤戰,既勝之後,便緻太平。
四夷亂德,颛顼征之,既克之後,不失其理。
桀為亂德,湯放之;纣無道,武王伐之,而俱緻太平。
若言人漸澆訛,不返樸素,至今應為鬼魅,甯可得而教化耶?”德彜無以難之。
徵薨,太宗禦制碑文并禦書。
後為人所讒,敕令踣之。
及征遼不如意,深自悔恨,乃曰:“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此舉也。
”既渡,馳驿以少牢祭之,複立碑焉。
太宗嘗臨軒謂侍臣曰:“朕非不能恣情為樂,常每勵心苦節,卑宮菲食者,正為蒼生爾。
我為人主,兼行将相事,豈不是奪公等名?昔漢高得蕭、曹、韓、彭,天下甯宴;舜、禹、殷、周得稷、契、伊、呂,四海安。
此事朕并兼用之。
”給事中張行成谏曰:“有隋失道,天下沸騰。
陛下撥亂反正,拯生人于塗炭,何禹、湯所能拟?陛下聖德含光,規模宏遠,雖文、武之烈,實無以加。
何用臨朝對衆,與之校量。
将謂天下已定,不藉其力,複以萬乘至尊,與臣下争功。
臣備員近樞,非敢知獻替事,辄陳狂直,伏待菹醢。
”太宗深納之,俄遷侍中。
高宗朝,晉州地震,雄雄有聲,經旬不止。
高宗以問張行成,行成對曰:“陛下本封于晉,今晉州地震,不有徵應,豈使然哉!夫地,陰也,宜安靜而乃屢動。
自古禍生宮掖,釁起宗親者,非一朝一夕,或恐諸王公主谒見頻煩,乘間伺隙;複恐女谒用事,臣下陰謀。
陛下宜深思慮,兼修德以杜未萌。
”高宗深納之。
則天以武承嗣為左丞相。
李昭德奏曰:“不知陛下委承嗣重權,何也?”則天曰:“我子侄,委以心腹耳。
”昭德曰:“若以姑侄之親,何如父子?何如母子?”則天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