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一 言語

關燈
如也。

    ”昭德曰:“父子、母子尚有逼奪,何諸姑所能容?使其有便可乘,寶位其能安乎?陛下之子,受何福慶,而委重權于侄手?事之去矣!”則天懼曰:“我未思也。

    ”即日罷承嗣政事。

     太宗射猛獸于苑内,有群豕突出林中,太宗引弓射之,四發,殪四豕。

    有一雄豕直來沖馬,吏部尚書唐儉下馬搏之。

    太宗拔劍斷豕,顧而笑曰:“天策長史,不見上将擊賊耶,何懼之甚?”儉對曰:“漢祖以馬上得之,不以馬上理之。

    陛下以神武定四方,豈複逞雄心于一獸?”太宗善之,因命罷獵。

     太宗言尚書令史多受賂者,乃密遣左右以物遺之,司門令史果受絹一匹。

    太宗将殺之,裴矩谏曰:“陛下以物試之,遽行極法,誘人陷罪,非‘道德、齊禮’之義。

    ”乃免。

    張玄素,貞觀初,太宗聞其名,召見,訪以理道。

    玄素曰:“臣觀自古以來,未有如隋室喪亂之甚,豈非其君自專,其法日亂?向使君虛受于上,臣弼違于下,豈至于此!且萬乘之主,欲使自專庶務,日斷十事而有五條不中者,何況萬務乎?以日繼月,以至累年,乖謬既多,不亡何待?陛下若近鑒危亡,日慎一日,堯舜之道,何以加之!”太宗深納之。

     太宗幸九成宮,還京,有宮人憩川縣官舍。

    俄而李靖、王至,縣官移宮人于别所而舍靖、。

    太宗聞之,怒曰:“威福豈由靖等?何為禮靖等而輕我宮人!”即令按驗川官屬。

    魏徵谏曰:“靖等,陛下心膂大臣;宮人,皇後賤隸。

    論其委任,事理不同。

    又靖等出外,官吏訪阙廷法式朝觐,陛下問人疾苦。

    靖等自當與官吏相見,官吏不可不谒。

    至于宮人,供養之外,不合參承。

    若以此罪,恐不益德音,駭天下耳目。

    ”太宗曰:“公言是。

    ”遂舍不問。

    谷那律,貞觀中為谏議大夫,褚遂良呼為“九經庫”。

    永徽中,嘗從獵,途中遇雨,高宗問:“油衣若為得不漏?”對曰:“能以瓦為之,不漏也。

    ”意不為畋獵。

    高宗深賞焉。

    賜帛二百匹。

     武德初,萬年縣法曹孫伏伽三上表,以事谏。

    其一曰:“陛下貴為天子,富有天下,凡曰狩,須順四時。

    陛下即位之明日,有獻鹞雛者,此乃前朝之弊風,少年之事務,何意今日行之?又聞相國參軍盧牟子獻琵琶,長安縣丞張安道獻弓箭,并蒙賞赉。

    但普天之下,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陛下有所欲,何求不得,豈少此物乎?”其二曰:“百戲散樂,本非正聲,此謂淫風,不可不改。

    ”其三曰:“太子諸王左右群寮,不可不擇。

    願陛下納選賢才,以為寮友,則克安磐石,永固維城矣。

    ”高祖覽之悅,賜帛百匹,遂拜為侍禦史。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後,其行台仆射蘇世長以漢南歸順。

    高祖責其後服。

    世長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萬夫斂手。

    豈有獵鹿之後,忿同獵之徒,問争肉之罪也?”高祖與之有舊,遂笑而釋之。

    後從獵于高陵,是日大獲,陳禽于旌門。

    高祖顧謂群臣曰:“今日畋,樂乎?”世長對曰:“陛下廢萬幾,事畋獵,不滿十旬,未為大樂。

    ”高祖色變,既而笑曰:“狂态發耶?”對曰:“為臣私計則狂,為陛下國計則忠矣。

    ”嘗侍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麗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實詐。

    豈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須詭疑是炀帝?”對曰:“臣實不知。

    但見傾宮、鹿台,琉璃之瓦,并非帝王節用之所為也。

    若是陛下所造,誠非所宜。

    臣昔在武功,幸當陪侍。

    見陛下宅宇才蔽風霜,當此時亦以為足。

    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數歸有道,而陛下得之,實謂懲其奢淫,不忘儉約,今于隋宮之内,又加雕飾,欲撥其亂,甯可得乎?”高祖每優容之。

    前後匡谏諷刺,多所宏益。

     張文素為給事中。

    貞觀初,修洛陽宮,以備巡幸,上書極谏。

    太宗善之,賜彩三百匹。

    魏徵歎曰:“張公論事,遂有回天之力。

    可謂仁人之言,其利博哉!”太宗将幸九成宮,馬周上疏谏曰:“伏見明敕,以二月二日幸九成宮。

    臣竊惟太上皇春秋已高,陛下宜朝夕侍膳,晨昏起居。

    今所幸宮,去京三百餘裡,銮輿動轫,俄經旬日,非可朝發暮至;脫上皇或思感,欲即見陛下者,将何逮之。

    且車駕今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