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葉生

關燈
篇,如繭之抽緒。

    &rdquo(緒,即絲)。

    蠅迹,即蠅頭細字。

    陸遊《讀書詩》之二:&ldquo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rdquo比喻文章繕寫工整。

    學士,學子、讀書人與隔句&ldquo我曹&rdquo互立足義,意為&ldquo我輩讀書人&rdquo。

    嘔心肝,用唐代詩人李賀事。

    李商隐《李長吉小傳》寫李賀作詩構思極苦,其母歎息說:&ldquo是兒要當嘔出心肝乃已爾!&rdquo流水高山,用伯牙&ldquo志在太山&rdquo、&ldquo志在流水&rdquo的琴曲(見《呂氏春秋·本味》)比喻高雅絕俗、不易被人賞識的作品,通,溝通。

    性命,品性和命運。

    作者認為,文章是作者性格、品質的表現,它的遭遇如何,則決定作者的命運窮通,所以說文章溝通性、命。

     (54)&ldquo行蹤&rdquo二句:經曆之處,總難遇合,隻能空自對影愁歎。

    行蹤:蹤迹所到之處。

    落落,孤單落寞的樣子。

    左思《詠史詩》:&ldquo落落窮巷士,抱影守空廬。

    &rdquo對影,身與影相對,形容孤單。

    李白《月下獨酌》:&ldquo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rdquo (55)&ldquo傲骨&rdquo二句:生就嶙峋傲骨,不能媚俗取容,唯有自惜自憐。

    嶙峋,用山石突兀形容傲骨堅挺。

    搔頭,失意無計的樣子。

    杜甫《夢李白二首》:&ldquo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rdquo自愛、自惜、自珍。

    又,《詩·邶風·靜女》:&ldquo愛而不見,搔首踟蹰。

    &rdquo《方言》注引作&ldquo薆&rdquo,義為隐蔽,則搔首自愛,謂抑志自持,不失其節。

     (56)&ldquo歎面目&rdquo二句:意思是,自歎窮厄困頓,招緻勢利小人的嘲侮。

    面目,指服飾容止等外觀表現。

    酸澀,寒酸拘執,不舒展灑脫。

    來,招緻。

    鬼物揶揄,比喻勢利小人的奚落。

    《世說新語·任誕》劉孝标注引《晉陽秋》:晉代羅友為桓溫掾吏,不得意。

    一日,桓溫設宴送人赴郡守任,羅到席最晚。

    桓溫問他,他回答說:&ldquo民首旦出門,于中途逢一鬼,大見揶揄,雲:&lsquo吾但見汝送人作郡,何以不見人送汝作郡耶?&rsquo&rdquo (57)&ldquo頻居&rdquo四句:意思是說,多次落榜的人,從人身到文章,都被世俗譏貶得毫無是處,頻居康了之中,多次處于落榜境地。

    宋範正敏《遯齋閑覽》:唐代柳冕應舉,多忌諱,尤忌&ldquo落&rdquo字,至稱安樂為安康。

    榜出,令仆探名,還報曰:&ldquo秀才康(落榜)了也!&rdquo又據宋範公偁《過庭錄》:宋代孫山滑稽多才,偕鄉人子同赴舉,榜發,鄉人子落榜,孫山名居榜末。

    鄉人問其子得失,孫山說&ldquo解名(榜文名單)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rdquo後因又稱落榜為&ldquo名落孫山&rdquo。

     (58)&ldquo古今&rdquo四句:大意是說,古往今來,因種種原因而悲憤痛哭的人很多,隻有懷寶受誣的卞和像你舉世賢愚倒置,能識俊才的伯樂在當今又是誰人!卞和惟爾,意思是隻有你的處境類似卞和。

    卞和!春秋時楚國人,得璞于楚山中,獻之厲王、武王,皆以為诳,刖其左右足!文王立,卞和抱璞哭楚山下,王使人理其璞,得美玉。

    見《韓非子·和氏》。

    逸群之物,超群的駿馬。

    伯樂伊誰!誰是伯樂。

    伯樂,春秋秦國人,與秦穆公同時,姓孫名陽。

    其事略見于《莊子·馬蹄》、《楚辭·懷沙》、《戰國策·楚策》等記載。

    伯樂善相馬,後代因以喻善于識才的人。

    《漢書·賈誼傳》載,賈誼曾說:&ldquo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

    &rdquo屈原《九章·懷沙》有&ldquo變白以為黑兮,倒上以為下&rdquo,&ldquo伯樂既沒,骥焉程兮。

    &rdquo這四句概括了這些病憤之言。

     (59)&ldquo抱刺&rdquo四句:意思是,當道無愛才之人,不值得幹渴!反側展望,四海茫茫,竟無以容身。

    《三國志·魏志·荀彧傳》注引《平原祢衡傳》:&ldquo衡字正平。

    建安初,自荊州北遊許都······時年二十四。

    是時許都雖新建,尚饒士人。

    衡嘗書一刺懷之,字漫滅而無所适。

    &rdquo又《古詩十九首》:&ldquo置書懷袖中,三歲字不滅。

    &rdquo此綜取其詞成句。

    趙翼《陔馀叢考》:&ldquo古人通名,本用削木書字,漢時謂之谒,漢末謂之刺漢以後則雖用紙,而仍相沿曰刺。

    &rdquo刺,即後代的名帖、名片。

    明清時用紅紙書寫名帖,用于拜谒,又稱拜帖。

    滅字,字迹磨滅。

     (60)&ldquo人生&rdquo三句:仍是作者痛憤之言,大意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大可不必認真、清醒,隻須閉眼走自己的路,行心之所安一切聽天由命。

    合眼:有不理會是非曲直、不計較得失、不與别人比量等意思。

    放步,走自己的路,行心之所安。

    造物,造物主、上帝。

    低昂,抑揚,升沉、意謂擺布。

     (61)昂藏:氣概不凡的樣子。

     (62)令威:借指淮陽縣令&ldquo關東丁乘鶴&rdquo。

    《搜神後記》:丁令成,漢遼東人,學道于靈虛山。

    後化鶴歸遼,徘徊空中而言曰:&ldquo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

    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

    &rdquo遂沖天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