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鬼哭

關燈
quo

注釋

  [1]謝遷之變:指順治初年謝遷領導的一次農民起義。

    謝遷,山東高苑(今屬高青縣)人,順治三年(1646)冬率衆起事,曾攻陷高苑、長山、新城、淄川諸縣。

    其據淄川縣城,在順治四年六月。

    旋遭官兵圍剿,血戰兩月,最後失敗。

    事見乾隆《高苑縣志·災祥》、乾隆《淄川縣志·兵事》、光緒《山東通志·兵防志·國朝兵事》。

     [2]王七襄,王昌胤(清代避雍正諱,改書昌、昌印、昌允),字七襄,一字雪園,山東淄川人。

    明崇祯九年丙子(1636)科舉人,十年丁醜科進士清初官至提督北直學政。

    傳見乾隆《淄川縣志》。

    又,後文謂其&ldquo不令終&rdquo,所指事狀待考。

     [3]燐飛,燐火飄動。

    《淮南子·氾論訓》:&ldquo久血為燐。

    &rdquo《說文解字》:&ldquo兵死及牛馬之血為燐(燐)。

    &rdquo燐火,俗稱鬼火。

     [4]王生皞迪:事迹未詳。

     [5]&ldquo汝不識&rdquo句,據記載,王昌胤曾兩任學政。

    第一次,以福建道禦史差順天學政在順治四年二月,次年罷,見《清代職官年表·學政年表》。

    第二次,以監察禦史提督北直學政在順治七年,亦于次年離任,見《清秘述聞·學政類》。

    上文既說&ldquo公入城,扛屍滌血而居&rdquo,應是初罷順天學政家居時事。

     [6]水陸道場,原為佛教舉行的一種時間較長、規模較大的法會誦經設齋,禮佛拜忏,以飲食供品追薦亡靈。

    為超度一切水陸亡魂而設,故稱水陸道場。

    相傳始自梁武帝蕭衍。

    後世民間舉行此類法會常設僧道兩部,故下文雲&ldquo命僧道忏度之&rdquo。

     [7]營營:往來飛動的樣子。

     [8]疾笃:病重。

     [9]啗噉(dàn&mdashdàn但但):二字音義并同,吃。

     [10]钹(bō撥)铙(náo撓)鐘鼓:法會上僧衆所用的四種法器。

    钹、铙是銅制打擊樂,各兩片,圓形,中間隆起有孔,穿以革帶,對擊作響大的叫铙,小的叫钹。

     [11]焰口瑜伽(qié茄):指招僧衆作佛事,以超度亡魂。

    焰口,佛經中餓鬼名。

    密宗對餓鬼施食超度的儀式,稱為&ldquo放焰口&rdquo。

    瑜伽,指瑜伽僧,即密宗僧侶。

    密宗僧侶常受請為人念經作法事,故又被稱為應赴僧。

    瑜伽,梵語,與物相應之義。

    相應之義有五(境、行、理、果、機),密宗取行相應之義,認為手結密印、口誦真言、心觀佛尊,這能身口意&ldquo三業&rdquo清淨,與佛的身口意&ldquo三密&rdquo相應,即身成佛。

     [12]&ldquo惟德&rdquo句:隻有憑借崇高的德行,才能消除邪怪之物。

    已,去,消除。

     [13]股栗,雙腿抖戰,極端畏懼。

    栗,通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