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偷桃

關燈
屬濟南府。

     (2)春節:古時以立春為春節。

     (3)&ldquo舊例&rdquo五句:指山東舊時習俗,于立春前一日的迎春活動。

    如《商河縣志》(道光本)載:&ldquo立春前一日,官府率士民具芒種春牛,迎春于東郊,裡人行戶扮漁樵耕讀諸戲,結彩為樓,以五辛為春盤,飲酒簪花,啖春餅······&rdquo藩司,即布政使,明代為一省的行政長官,清代則為總督、巡撫的屬官,專管一省的财賦和人事。

    這裡指藩司衙門。

     (4)戲矚:遊玩觀看。

     (5)四官皆赤衣:《明會要》二四引《會典》、《通考》:&ldquo凡公服:······一至四品,绯袍。

    &rdquo清初服色,沿襲明制。

    據此,四官應為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等省級官員。

     (6)人語哜(jì劑)嘈(cáo曹):人聲喧鬧。

     (7)荷擔:指用擔子挑着道具。

     (8)方興:方始站起。

    上文&ldquo似有所白&rdquo,當指跪白。

     (9)颠倒生物:意思是能颠倒按季節時令所生長的植物。

     (10)南面者:這裡指堂上長官。

    古以面南為尊,帝王或長官都坐北朝南。

     (11)王母園:即西王母的蟠桃園。

    王母,指西王母,俗稱&ldquo王母娘娘&rdquo,古代神話中的女神。

    《藝文類聚》八六引《漢武故事》:&ldquo東郡獻短人,呼東方朔。

    朔至,短人因指朔謂上曰:&lsquo西王母種桃,三千歲一為子,此兒不良也,已三過偷之矣。

    &rsquo後西王母下,出桃七枚,母因噉二,以五枚與帝,帝留核着前。

    母曰:&lsquo用此何?&rsquo上曰:&lsquo此桃美,欲種之。

    &rsquo母笑曰:&lsquo此桃三千年一着子,非下土所植也。

    &rsquo&rdquo據此,後世小說遂衍化出西王母的蟠桃園。

     (12)凋卸:即凋謝。

    卸,通&ldquo謝&rdquo,落。

     (13)天可階而升乎:天可以沿着階梯爬上去嗎。

    《論語·子張》:&ldquo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

    &rdquo階,梯。

     (14)大愦愦(kuìkuì愧愧):太糊塗。

    大,通&ldquo太&rdquo。

     (15)嗚拍之:撫拍哄勸他。

    嗚,哄兒聲。

    《世說新語·惑溺》:&ldquo兒見充(賈充)喜踴,充就乳母手中嗚之。

    &rdquo (16)嚴命:這裡指官長的指示、訓令。

    嚴,本為對父親的尊稱,父命因稱&ldquo嚴命&rdquo。

    舊時稱地方官為父母官,所以借稱。

     (17)結草以圖報:意思是死了也要報答恩惠。

    《左傳·宣公十五年》載,魏武子病時囑其子魏顆,一定要讓其愛妾改嫁病危時又囑以此妾殉葬。

    武子死後,魏顆遵照前囑讓她改嫁了。

    後來魏顆與秦力士杜回交戰,見一老人結草絆倒杜回,使其得勝。

    夜間夢見那位老人來說,他是所嫁妾的父親,以此來報答魏顆未讓其女殉葬的恩惠。

    後遂以&ldquo結草&rdquo代指報恩。

     (18)白蓮教:也稱&ldquo白蓮社&rdquo,是一個雜有佛道思想的民間秘密宗教組織。

    起源于佛教的白蓮宗。

    元、明、清三代常為農民起義所利用。

    元末紅巾軍劉福通、韓山童,明末山東巨野人徐鴻儒,均以白蓮教聚結群衆,發動起義。

     (19)苗裔:遠末子孫。

    《離騷》:&ldquo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rdquo這裡指白蓮教的後世徒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