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畫壁
關燈
小
中
大
兩人沉浸在歡樂之中。
忽然聽到猛烈的皮靴走路的铿铿聲,并伴随着繩鎖嘩嘩啦啦的聲響。
旋即又傳來亂紛紛的喧嘩争辯的聲音。
少女驚起,與朱舉人一起偷偷地往外看去,就見有個穿着鐵甲的神人,黑臉如漆,手握繩鎖,提着大槌,很多女子圍繞着他。
金甲神說:&ldquo全到了沒有?&rdquo衆女回答:&ldquo已經全到了。
&rdquo他又說:&ldquo若有藏匿下界凡人的,你們要立即告發,不要自己找罪受!&rdquo衆女子同聲說:&ldquo沒有。
&rdquo金甲神反轉身來像魚鷹一樣兇狠地看着周圍,像要進行搜查。
少女非常害怕,吓得面如死灰,慌張失措地對朱舉人說:&ldquo趕快藏到床底下。
&rdquo她自己則開開牆上的小門,倉皇逃去,朱舉人趴在床底下,大氣不敢出。
不久聽到皮靴聲來到房内,又走了出去。
一會兒,衆人的喧鬧聲漸漸遠去,朱舉人的心情才稍稍安穩了一點。
然而門外總是有來往說話議論的人。
他心神不甯地趴了很久,覺得耳如蟬鳴,眼裡冒火,幾乎沒法忍耐。
但也隻有靜靜聽着,等待少女歸來,竟然不再記得自已是從哪裡來的了。
當時孟龍潭在大殿中,轉眼不見了朱舉人,便很奇怪地問老僧。
老僧笑着說:&ldquo去聽宣講佛法去了。
&rdquo孟龍潭問道:&ldquo在什麼地方?&rdquo老僧回答說:&ldquo不遠。
&rdquo過了一會兒,老僧用手指彈着牆壁呼喚說:&ldquo朱施主遊玩這麼久了,怎麼還不歸來?&rdquo立即見壁畫上出現了朱舉人的像,他側耳站立,像是聽見了。
老僧又呼喚說:&ldquo你的遊伴久等了。
&rdquo朱舉人于是飄飄忽忽從牆壁上下來,灰心呆立,目瞪足軟。
孟龍潭大為吃驚,慢慢問他。
原來朱舉人剛才正伏在床下,聽到叩牆聲如雷,因此出房來聽聽看看。
這時他們再看壁畫上那個拈花少女,已是螺髻高翹,不再垂發了。
朱舉人很驚異地向老僧行禮,問他這是怎麼回事。
老僧笑着說:&ldquo幻覺生自人心,貧僧怎麼能解呢!&rdquo朱舉人胸中郁悶不舒,孟龍潭心中則驚駭無主。
兩人立即起身告辭,順階而下出門離去。
異史氏說:幻象由人所産生,說這話的象是一個有道之人。
人有淫心,于是産生了輕慢之境人有污穢之心,于是産生了恐怖之境。
菩薩點化愚鈍未開蒙之人,千種幻象并起,其實都是人的心在那裡妄動啊。
菩薩教人心切,可惜他們沒有聽從菩薩的話而大徹大悟,披散頭發遁入深山。
之所以這樣說,并非僅僅是因為作者将故事發生的空間設在了一座空曠的&ldquo殿宇禅舍&rdquo,也并非僅僅是因為故事中設有&ldquo老僧說法&rdquo等場景,而主要是因為作者通過一番匠心獨運的&ldquo入幻出幻&rdquo叙事,傳達出一種富有佛教意蘊的人生況味。
說起來,這篇小說的故事情節并不複雜。
大意是,江西人孟龍潭與朱孝廉曾一同客居都中。
有一天,他們結伴到郊外的一座寺廟遊賞。
寺廟雖不甚寬敞,但兩壁上的壁畫卻栩栩如生,格外吸引遊者的眼球。
尤其是東壁上的一幅《天女散花圖》,将朱孝廉吸引得注目不移。
畫上的那位垂髫少女&ldquo拈花微笑,櫻唇欲動,眼波将流&rdquo,令他想入非非,以至于&ldquo神搖意奪&rdquo。
一時間,朱孝廉難回以自持,競靈魂出竅,騰雲駕霧般地飄然進入了壁上的那幅圖畫。
隻見那裡殿壁閣林立,有一老僧在講說佛法,不一會,他感到有人在扯他的衣袖,不由得回頭一看,原來就是适才所看到的畫上那位垂髫少女。
而當少女與朱孝廉綢缪燕好之後,少女的同伴們為她盤上頭發。
美女&ldquo髻雲高簇,鬟鳳低垂,比垂髫時尤豔絕也&rdquo。
然而,好景不長,正當二人如膠似漆地恩恩愛愛時,外面忽然傳來一陣嘈雜聲。
他們不禁偷偷一看,隻見一個前來&ldquo查崗&rdquo的使者身穿金甲、面色漆黑,一手拿着鐵鍊,一手提着鐵錘,先是審問衆仙女有無私藏下界凡人者,繼而瞪起眼睛向屋内掃視,大有搜查之意。
朱孝廉趴在床下,膽顫心驚。
過了好久,朱孝廉感到&ldquo耳際蟬鳴,目中火出&rdquo,連自己是從哪裡來的都忘記了。
這時,佛殿中的孟龍潭因不見了朱孝廉蹤影,就向老僧詢問其去處。
老僧敲敲畫壁,喚朱孝廉歸回。
朱孝廉如夢方醒,倉皇逃下畫來,還心有餘悸。
三人再同看那畫壁,畫中的少女已經&ldquo螺髻翹然,不複垂髫矣&rdquo。
朱孝廉大惑不解,間老僧是怎麼回事,老僧答曰:&ldquo幻由人生,貧道何
忽然聽到猛烈的皮靴走路的铿铿聲,并伴随着繩鎖嘩嘩啦啦的聲響。
旋即又傳來亂紛紛的喧嘩争辯的聲音。
少女驚起,與朱舉人一起偷偷地往外看去,就見有個穿着鐵甲的神人,黑臉如漆,手握繩鎖,提着大槌,很多女子圍繞着他。
金甲神說:&ldquo全到了沒有?&rdquo衆女回答:&ldquo已經全到了。
&rdquo他又說:&ldquo若有藏匿下界凡人的,你們要立即告發,不要自己找罪受!&rdquo衆女子同聲說:&ldquo沒有。
&rdquo金甲神反轉身來像魚鷹一樣兇狠地看着周圍,像要進行搜查。
少女非常害怕,吓得面如死灰,慌張失措地對朱舉人說:&ldquo趕快藏到床底下。
&rdquo她自己則開開牆上的小門,倉皇逃去,朱舉人趴在床底下,大氣不敢出。
不久聽到皮靴聲來到房内,又走了出去。
一會兒,衆人的喧鬧聲漸漸遠去,朱舉人的心情才稍稍安穩了一點。
然而門外總是有來往說話議論的人。
他心神不甯地趴了很久,覺得耳如蟬鳴,眼裡冒火,幾乎沒法忍耐。
但也隻有靜靜聽着,等待少女歸來,竟然不再記得自已是從哪裡來的了。
當時孟龍潭在大殿中,轉眼不見了朱舉人,便很奇怪地問老僧。
老僧笑着說:&ldquo去聽宣講佛法去了。
&rdquo孟龍潭問道:&ldquo在什麼地方?&rdquo老僧回答說:&ldquo不遠。
&rdquo過了一會兒,老僧用手指彈着牆壁呼喚說:&ldquo朱施主遊玩這麼久了,怎麼還不歸來?&rdquo立即見壁畫上出現了朱舉人的像,他側耳站立,像是聽見了。
老僧又呼喚說:&ldquo你的遊伴久等了。
&rdquo朱舉人于是飄飄忽忽從牆壁上下來,灰心呆立,目瞪足軟。
孟龍潭大為吃驚,慢慢問他。
原來朱舉人剛才正伏在床下,聽到叩牆聲如雷,因此出房來聽聽看看。
這時他們再看壁畫上那個拈花少女,已是螺髻高翹,不再垂發了。
朱舉人很驚異地向老僧行禮,問他這是怎麼回事。
老僧笑着說:&ldquo幻覺生自人心,貧僧怎麼能解呢!&rdquo朱舉人胸中郁悶不舒,孟龍潭心中則驚駭無主。
兩人立即起身告辭,順階而下出門離去。
異史氏說:幻象由人所産生,說這話的象是一個有道之人。
人有淫心,于是産生了輕慢之境人有污穢之心,于是産生了恐怖之境。
菩薩點化愚鈍未開蒙之人,千種幻象并起,其實都是人的心在那裡妄動啊。
菩薩教人心切,可惜他們沒有聽從菩薩的話而大徹大悟,披散頭發遁入深山。
鑒賞
《畫壁》是一篇帶有濃重佛教意味的哲理小說。之所以這樣說,并非僅僅是因為作者将故事發生的空間設在了一座空曠的&ldquo殿宇禅舍&rdquo,也并非僅僅是因為故事中設有&ldquo老僧說法&rdquo等場景,而主要是因為作者通過一番匠心獨運的&ldquo入幻出幻&rdquo叙事,傳達出一種富有佛教意蘊的人生況味。
說起來,這篇小說的故事情節并不複雜。
大意是,江西人孟龍潭與朱孝廉曾一同客居都中。
有一天,他們結伴到郊外的一座寺廟遊賞。
寺廟雖不甚寬敞,但兩壁上的壁畫卻栩栩如生,格外吸引遊者的眼球。
尤其是東壁上的一幅《天女散花圖》,将朱孝廉吸引得注目不移。
畫上的那位垂髫少女&ldquo拈花微笑,櫻唇欲動,眼波将流&rdquo,令他想入非非,以至于&ldquo神搖意奪&rdquo。
一時間,朱孝廉難回以自持,競靈魂出竅,騰雲駕霧般地飄然進入了壁上的那幅圖畫。
隻見那裡殿壁閣林立,有一老僧在講說佛法,不一會,他感到有人在扯他的衣袖,不由得回頭一看,原來就是适才所看到的畫上那位垂髫少女。
而當少女與朱孝廉綢缪燕好之後,少女的同伴們為她盤上頭發。
美女&ldquo髻雲高簇,鬟鳳低垂,比垂髫時尤豔絕也&rdquo。
然而,好景不長,正當二人如膠似漆地恩恩愛愛時,外面忽然傳來一陣嘈雜聲。
他們不禁偷偷一看,隻見一個前來&ldquo查崗&rdquo的使者身穿金甲、面色漆黑,一手拿着鐵鍊,一手提着鐵錘,先是審問衆仙女有無私藏下界凡人者,繼而瞪起眼睛向屋内掃視,大有搜查之意。
朱孝廉趴在床下,膽顫心驚。
過了好久,朱孝廉感到&ldquo耳際蟬鳴,目中火出&rdquo,連自己是從哪裡來的都忘記了。
這時,佛殿中的孟龍潭因不見了朱孝廉蹤影,就向老僧詢問其去處。
老僧敲敲畫壁,喚朱孝廉歸回。
朱孝廉如夢方醒,倉皇逃下畫來,還心有餘悸。
三人再同看那畫壁,畫中的少女已經&ldquo螺髻翹然,不複垂髫矣&rdquo。
朱孝廉大惑不解,間老僧是怎麼回事,老僧答曰:&ldquo幻由人生,貧道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