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新詩
關燈
小
中
大
劍北篇
序
《劍北篇》的設計與寫法,略見于緻友人函中,附錄于後,即不另贅。
此詩于廿九年二月中動筆,至七月初,成二十段,約二千五百行。
七八兩月寫《張自忠》劇本,詩暫停。
九十兩月複得七段。
十一月由鄉入城,事忙心亂,無從寫詩,又暫放置。
時寫時停,一年間僅成二十七段,共三千餘行。
所餘材料,僅足再寫十幾段,連已成之廿七段,或可共得六千行。
因句句有韻的關系,六千行中頗有長句,若拆散了另行排列,亦可足萬行之數——本來是想寫成一萬行的。
卅年春初,因貧血,患頭暈,一切工作都停頓下來。
何時能把此篇寫完,簡直不敢想,因為直到如今,身體還是不好,而寫詩又是極費力氣的事。
現在,先把已寫好的廿七段付印成冊,希望有朝一日總會補齊。
草此詩時,文藝界對“民族形式”問題,讨論甚烈,故用韻設詞,多取法舊規,為新舊相融的試驗。
詩中音節,或有可取之處,詞彙則嫌陳語過多,失去不少新詩的氣味。
行行用韻,最為苯拙:為了韻,每每不能暢所欲言,時有呆滞之處。
為了韻,乃寫得很慢,費力而不讨好。
句句押韻,弊已如此,而每段又一韻到底,更足使讀者透不過氣;變化既少,自乏跌宕之緻。
老舍、卅,十一,卅。
小引 在中華複興的大路上, 我四過西安,三宿平涼, ——象浪子,啊,多少世代的流浪, 去探望民族的故鄉—— 到日月山前的草原上, 到周秦陵墓兩旁的 古戰場,而今哪,又成了戰場, 去慰問抗戰英雄們的健康! 一路上,車聲炮響, 并掩不住抗戰的歌唱: 在城鎮,在塞外,在村莊, 中華兒女都高唱着奮起救亡; 用頭顱與熱血保證希望, 今日的長城建在人心上! 到處,人影旗光,風塵浩蕩, 我遇上中華的鐵漢開往前方; 任憑烏紗嶺上的積雪十丈, 還是瀚海裡的亘古饑荒, 都攔不住健兒的前進,健兒的歌唱; 無邊的興奮,在未到戰場, 先戰勝了饑渴風箱! 看,英雄們,傘大的竹笠歪在頭上, 頭上是汗,手中是槍, 從新開的大路上, 從古代棧道的兩旁, 往渡口,往山崗, 往綠影裡的村莊, 從多少多少不同的方向, 都去擊射那白旗上的太陽! 熱汗熱血,步闊胸昂, 簡單的歌曲傾訴着熱心腸: “多喒民族得到解放,咱們凱故鄉! 啊!在咱們的城鎮與村莊, 若還有敵騎來往, 敵兵的槍響, 咱們就不能,良心先不讓, 怕死貪生的放下刀槍! 隻要頭還在項上, 怎肯叫小鬼們猖狂! 往東南,往西北,往四方, 走盡犧牲的路徑才是大道康莊! 讓咱們歌笑着走上沙場,把國旗高揚, 把仇敵掃蕩。
國旗高揚, 山高水長!” 哪個奴隸的嘴敢響一響, 露出一點點掙開鎖鐐的思想? 哪個順民敢有主張, 把靈魂,象珍珠似的, 放在自己的手心上? 啊!挺起胸來的勇士才敢高唱! 哭泣是亡國奴的反抗! 看,看我們,從南海到塞上, 五百萬健兒齊唱: 象塞風的欣狂, 黃河的奔放; 怒獅吼落東亞的殘陽, 驚雷給風暴以更大的激蕩! 是的,黃帝子孫為了和平換上武裝,前進,高唱! 歌聲暫停,号聲激壯, 那嚴肅,那剛強, 在等待掃滅敵人的那一晌, 似乎能聽見雪花落在天山上! 慚愧,我們沒有肥美的羔羊, 沒有美麗而合乎英雄身分的衣裳, 送到戰壕,戰地,與戰場, 在震天動地的歡笑裡共飲如狂; 帶來的,除了榮譽的錦旗幾張, 隻有四萬萬同胞的關切與贊揚! 壯士們,沿路聽到你們歌唱, 也看見你們須發上的晨霜; 誰不知道你們的豪爽, 義氣,至大至剛? 有什麼禮物,有什麼酒肉的相讓, 足以打動英雄們的義膽俠腸? 咱們隻有一個仇敵, 咱們的心都一樣, 啊,來吧,讓笑與淚一齊挂在臉上, 象久别的親手足相會在他鄉: 咱們握手,咱們叙一叙家常, 你講前線,我講後方, 大家的苦痛,大家的希望; 讓困苦投降給希望, 教正義打退了魔鬼的瘋狂! 我們唱啊,我們一齊唱, 沸騰的熱血,壯烈的歌腔, 對着烽火,明月,或朝陽, 我們且舞且唱: 大風起兮雲飛揚, 中華的猛士有死無降,守住四方, 從紫塞到珠江, 流不盡的血浪, 歌聲裡蕩漾, 閃耀着中華曆史的新光! 聽,塞上的夜莺也在歌唱, 南國的玫瑰也許剛把蕊放, 慚愧,沒有帶着鮮露的香花獻上, 誠懇的插在您的寶星之旁, 沒有香烈的美酒瓊漿, 潤一潤鐵喉,暖一暖俠腸, 除了這點真心,由後方到前方, 來問候壯士們的健康; 還有什麼呢? 啊,夜莺在唱,假若不嫌寒酸, 而喜其悲壯, 同志們,我就把這幾句小詩獻上! 蓉城——劍閣 辭别了抗戰心房的重慶, 走入青山綠水間的初夏初晴; 心裡,五四的血花火影; 眼裡,千裡的山光鳥聲, 走向蓉城,華西的北平; 憤怒與美景,陰暗與光明; 有什麼語言能道出,象風雲未定, 這詩心的激動,忽雨忽晴? 有什麼文字能道盡這愛與憎, 笑與淚交織的一片深情: 把詩人的憤怒, 詛咒,苦痛,時而霹靂,時而金钲 教邪魔與惡獸們顫驚! 看,這蜜原裡的蓉城, 花一樣的秀靜, 微雨潤着梧桐! 啊,鬼手伸向天空, 把地獄的毒火撒在重慶, 血債永遠,永遠算不清, 再撒在古秀靜雅的蓉城! 誰還有逸緻閑情, 到武侯祠與薛濤井, 去瞻仰,去吟詠, 或在竹林下品一盞香茗? 心中的怒焰燒盡了恬淡的幽情! 看!繁榮的市井, 瓦礫縱橫; 灰裡煙中 是财産生命; 寂無人聲, 血與火造成了鬼境: 微風吹布着屠殺的血腥, 焦樹殘垣倚着月明! 鬼手布置下這地獄的外景, 也隻有魔鬼管燒殺喚作和平! 把我們的鮮血流淨, 把民族的恥辱洗清, 我們死,我們犧牲, 我們不接受鬼手裡的“和平”! 滿腔的憤慨,疎朗的晨星,車往北行: 綠的黃金一望千頃, 綠的微風吹送着雞鳴; 成都以北平原的美景, 和田園裡忙碌中的安靜, 啊,後方的安定, 人力的無窮; 農家男女的熱汗,滴滴在鬥争: 無邊的綠禾支持着戰場的收成! 穿過田林的平靜, 蕩入城鄉的鬧聲; 我們宿在綿陽,趕過梓潼。
噢,那使人難舍開的綿陽城: 路淨街明, 夾道的梧桐; 順着綠陰下的路徑, 漸漸的走入花鳥的領域中; 陰晴未定, 雲淡花明; 轉過花圃,轉過竹叢,水淺橋橫, 苔石弄着水聲。
在樹下,或倚着青藤, 川北偉大的公園中, 休息着來自河北或山東, 失了家鄉的男女學生; 竹林裡顫出來北地的歌詠是希望,是悲痛, 每顆鮮花似的心裡抱着不平! 鄉音喚起了心中的幻景, 仿佛我聽見了黃河的激蕩與波聲! 低着頭,象疲倦了的遊僧, 我走回那靜美的城中; 細雨,在蜀道上的旅舍孤燈, 與斷夢裡,滴到天明! 天已明,天還未晴, 煙雨迷鎊裡趕過了梓潼。
行: 蜀道難行, 青山萬重; 忽上忽下,似動似停; 疾轉慢轉,車吼心驚! 盤過山頂, 滑到谷中, 又是青峰! 懸崖懸着瘦松, 懸着生命; 擦過懸崖,看,雲在澗中! 動: 雲,煙,霧,雨,群峰,都在流動。
沒有南北,沒有西東,路在雲中。
雲移霧動, 露出山峰, 埋起山峰; 雲霧之海裡吞吐着綠島青松。
近處,細雨似落似停, 山花與野草香美無聲。
遠處,白煙輕動, 現出,又隐起,一二青峰。
再遠處,雲破,一線光明, 閃出淡綠的一片山晴。
看不盡,數不清, 啊,蜀道的難行, 雲裡天外,千峰萬峰! 山峰,随着雲影, 綠色千種, 綠色千重。
路轉雲行, 綠影倍濃, 七曲山頭萬樹青松; 冒着一山的松雨斜風, 去看那晉代的巨柏與文昌的古宮: 潇灑的文昌,随着幼僮, 驢背上,竹笠下,萬古清明。
離了松竹鐘磐的幽境, 又轉過青山幾重; 劍閣—— 誰不記得那悲劇裡的鈴聲—— 今日也正在凄涼的細雨中! 劍閣多麼小的一座城, 一條小街,幾盞油燈。
好象還緊記着古代的一段幽情! 隻有夜雨,沒有鈴聲; 聽,我們在歌唱曆史的新生! 劍門——廣元 沖破長江的巨浪滾滾, 會見過四川天然的水門; 啊,那雄奇偉大的夔門: 似巨鲸之口,山是牙,石是唇, 激蕩,控制,吞吐,激噴, 使往來的舟艇似毛羽的旋轉升沉, 使東流的黃水掙紮呻吟: 驚濤為鎖,峭壁為門,任他萬馬千軍, 就是啼猿飛鳥也喪膽驚心! 今天,夏雨初晴,山青無盡, 又看見山林隙縫中的劍門: 關裡,群山象野馬狂奔, 昂首豎鬃,飛向白雲; 穿過一條狹谷,一個小村; 石隙間細碎的流音, 綠草綠樹掩護着姜維碑文, 雜花錦繡着綠陰; 留戀的,信步的,出了關門。
看!那狂奔的峰嶺尚未立穩, 啊,刀削的絕壁萬丈高深! 天然的鐵壁,猿猴斷魂! 陡然,群峰轉頭,天路未盡, 劍立的青山插入青雲! 劍峰上,紅日未沉, 五色的霞光明徹煙塵; 每一把利劍閃閃如金, 象插天的火炬照亮了乾坤! 下面,那川北咽喉的劍門, 隻是天造的石城的一條裂璺; 一條車道,巨石陰森, 一股細水,三五口人; 這無雙的天險,寂寂的黃昏, 令人留戀,令人興奮, 一點神秘的力量令人自信! 啊,東有夔門, 北有劍門, 這二險之間榮養着抗戰的命根; 随着長江之水東流湧進, 抗戰的鮮血起死更新; 把物質與精神 從終年碧綠的巴蜀園林,新中華的腹心, 供給如雲的戰士與苦鬥的人民。
向北,沿着古棧道的遺痕;聽,劍門關内,淵深萬仞,斧鑿聲聲,萬山裡流顫着餘響回音。
路通到山頂,橋架着橫雲;成千論萬辛苦的工人,把千古的榛荒險峻, 把神手安排下的山川的阻困,用人手開成大道通津。
看,關裡關外,不斷的騾群,盤過無底的黑澗,冷靜的山陰,黃牛,大車,驢馬,都在輸運,氣喘汗淋; 把抗戰的火炬,晝夜不分,傳遞到紫塞以外,黃河之濱! 離開了看不厭的劍門,在群山裡三渡河津: 騾馬長嘶,白浪滾滾;山光照綠了舟人; 巨石把鐵索扯緊; 一聲呼喊,幾處回音;古笨的船隻,古代的精神,啊,抗戰是雪恥的決心,想象出漢魏交兵的困苦艱辛! 苦鬥替換了因循; 看!這一邊木舟遲笨;那一邊,建起堅美的橋身;鐵錘在響,白石在運;啊,戰鬥的決心 掃蕩着山川的阻困, 把曆史與地理用血汗刷新! 忘記了疲勞,我隻有興奮,帶着顆小學生的好奇心,在黃昏的景色裡往廣元前進。
青山四面,城在江濱,無數的船桅靜立着無葉之林。
霞光雲影明暗着山村,江水灣灣的流入黃昏;大堤上立着挺秀的城鎮,象有力的繪畫,簡淨傳神。
這江南的秀麗,一進城門,忽然變作戰時的忙亂嚣紛:南來北往車馬成群, 在機關——啊,各部各軍的紙柬木牌貼滿挂遍了街門——在旅舍——小大舊新,奇形怪狀的旅舍,都擠滿了人——在北方風味的騾馬店外,還未到黃昏,都已停頓,準備着破曉搶出城門! 各方的飲食,各處的語音,各色的标語,各省的行人,味,色,聲音填滿了長窄的街心! 一陣歌聲,自遠而近,草鞋竹笠,一隊軍人,壓下去嘈雜,振起抗戰的精神! 旅館,茶肆,澡堂,一絲不紊,安插下北征的軍人; 廊簷下放好木桶與木盆,靜靜的洗了腳,拭去灰塵;打開席毯,談幾句心,及早的睡下,及早的起身。
雞聲初唱,夜霧沉沉,燈光裡:馬蹄,車輪,鞭影,飛塵, 軍隊,行人, 往南往北,迎着大時代的清晨。
在這川陝之間的重鎮,吞吐着萬馬千軍, 在一二家小店,還有一兩個老人,運用着細刀與匠心, 順着天然的層次與花紋,把白紫相間的硯石,看準,雕出,赤水白雲, 和那偉大雄奇的劍門。
漢中——留侯祠 在萬山裡出了四川,在萬山裡入了西秦第一關;綠水不斷, 青山是岸, 野花紅豆懸在亂石間。
雲霧留在群山; 越往前,路越平坦, 空氣也越爽利幹鮮。
路旁還是稻田, 語音可已山川而陝。
小小的沔水平川, 暗示出快到了漢水的小平原。
路旁,瘦柏清溪,象武侯的靜恬,是武侯的墓墳,武侯的祠館;一帶土坡兒是定軍山。
平靜的田園, 古代的血戰, 使人興奮,感歎,留戀:多麼長久的曆史,多麼美麗的山川,小小的村裡,古史古迹世代相傳,綠樹上飄揚着白日青天。
入了種着紅葉香稻的小平原,帆影緩緩,江水展寬;景色南北相兼, 水似江南, 人在秦川。
褒城過渡,漢中不遠;噢,漢中,漢中,多麼香甜,多麼悠遠,這名字,多麼尊嚴! 漢王台後,古秀的亭園,倚樓眺望,遠山四面,漢水在南。
凝望着山川, 思潮湧起史的浪漫: 在今天,在大漢, 這小小的平原象肺葉一片,能呼能吸,能守能戰;教養,生産,這雄山碧水之間,自古就操着勝算。
這裡的生産,正在展覽,在幾間屋裡遊覽了富麗的河山:漢水的津液肥潤着平原,有稻,有麥,有棉, 有了百姓們的吃穿。
寶地接着靈山, 銅鐵石棉, 楊柳松杉; 草藥,黑白木耳,是天賜的零錢。
沒有煙筒,富源便是禍端,一二八,八一三, 毒惡的火焰, 把東海邊上的工業嫩芽燒殘;毒蛇的慣技,看, 朝鮮與台灣, 把赤腳的農夫纏死在田間;照樣的,他要糧鐵棉炭,永遠奴役着中華兒女與江山! 在今天,最堅實的中華防線,是由農而工的推動開展;我們的血汗, 同等的要用在戰争與生産;以槍還槍,以炸彈還炸彈,以鋼鐵打碎侵略者的鐵鍊,開發富源才保住富源! 我們要煙筒,林立在山腳河邊。
以馬達的音樂,代替啼鳥鳴泉,看,這漢中豐富的天産,有幾樣經過人手的提煉? 小小的工業剛在發端,油漆,紙張,肥皂還糙笨的可憐! 認識了經濟的争戰, 才明白侵略者的兇殘,為封鎖與消滅投下如雨的炸彈;在我們,隻有建設才能抗戰! 沙場的血,工廠的煙,從這土布與土藥的展覽,我想象,我切盼, 會光榮的創出民族的春天! 象在曆史的懷抱裡安眠,古城,星夜,詩意,合成夢境的美幻;催人的曉色裡露出山尖,沿着北征将士的光榮路線,走入峽口,霞光滿天。
澗深石峭,無可攀緣,半山中巨大的石眼, 刻畫着北棧道的危險艱難! 一線的青天, 千丈的深淵, 新舊石門夾岸依山; 古代的艱難, 今人的血汗, 曆史的倔強今古不變! 鄉人持着竹竿, 象引導盲人,步步遲緩,把好奇的遠客引到石灘;綠浪翻花,巨石如鼋;探身,浪花濺濕了人面,魏王的“袞雪”動蕩在流水間。
碧澗千轉,山路回環,古迹傳說象鳥音不斷,訴說着曆史的艱難光燦。
山腰溪畔, 遠村點點, 瘦竹幾竿, 梯田幾片; 秦椒與倭瓜紅黃燦爛,點染出北方景色的田間。
小小的縣城,留壩,象一朵幽蘭,藏在山邊; 來往的車馬,不斷的塵煙,驚動了這世外桃源, 在城外也草草的設一兩家小店,茅棚下松枝烹沸了清泉。
樹漸密,氣漸寒, 溪水出山,人入山環:四面是山, 松柏綠到山尖; 深綠的山圈, 圈住藍天, 山影裡竹柏夕煙, 斜陽老早的被青峰遮斷。
山深路遠, 四顧茫然, 看到了留侯祠,認識了赤柏山祠外幾家飯館, 二三小店, 伺候着行人過宿打尖。
匆匆的去來,車輛不斷,汽油味道把小街充滿。
不同的語音呼茶喊飯,男女老幼忽聚忽散; 象螞蟻在靜靜的庭院,被什麼操縱運命的威權,推動着奔忙聚散; 啊,我們是在抗戰, 看,連小娃娃都教山風吹紅了臉,小小的生命已經習慣,南國的凄雨,北地的風煙! 仿佛把嘈雜紛亂, 攔在外邊, 祠内依然是花鳥林園,英雄的潇灑恬淡, 掌傾着松月青山。
庸俗的道士,庸俗的神殿,庸俗的香客,庸俗的碑匾,都糟踐不了偉麗的自然! 赤柏下輕響着山泉, 微風吹動着綠竹千竿,落花幾片; 綠光中松鼠驚竄, 一閃,不見, 幽情無限! 石階曲轉, 松陰竹影間, 藏着小亭,清風四面。
階高步緩, 步步留連; 高一步,多一層青山。
授書樓獨立雲間, 左邊,由寬而細,由細而寬,一條淡黃的路線, 彎彎的繞過來青山, 彎彎的消失在青山, 象玩具依着軌線, 汽車點點, 高,低,近,遠, 帶着一條兒灰煙。
右邊,近山把夕陽遮斷,綠深影暗; 遠山明淡, 悠悠化入青天。
低處,樹密溪淺, 山腳下幾畝山田, 茅舍上緩緩的炊煙。
高處,山外有山, 綠色深淺, 一樣的靜美安閑, 一種無名的情感, 令人呆立無言! 樓内,黃石老人白發祥善,留侯端坐,年少誠謙。
樓内靜靜的香煙, 樓外靜靜的青山, 仿佛有些無聲的語言,傳到永遠,傳到天邊,傳給每一個少年! 七七在留侯祠 借着留侯①——那永遠年輕的志士,英才——的殿宇,香煙霭霭, 法樂凄哀, 道士誦經,百姓祭拜;深山裡的七七,啊,抗戰已經三載:幾碗素菜, 一面靈牌, 向殉國的英雄們緻謝緻哀! 這裡,沒有雄辯的天才,激昂的道出英雄們的犧牲慷慨;沒有莊嚴凄麗的祭台,教素燭鮮花放出光彩;這裡,過客與鄉民,松峰與雲海,默默的對着靈牌, 隻有純誠的熱淚與無言的憤慨! 七七,二載, 那小小的靈牌, 就是一片血海! 這偉大的血海, 這偉大的時代, 每一個紅的浪花都是曆史的光彩! 五千年的古國筋衰力敗,啊,五千年的文化可恥作奴才! 中華的靈魂喝一聲:起來! 中華的兒女放下鋤頭,離開村寨,挺一挺腰,緊一緊帶,道什麼姓名,說什麼利害;誰沒有家鄉,誰沒有恩愛? 一切抛開! 一切抛開! 中國人,隻知道中國可愛! 要什麼宣傳,要什麼優待,山河可移,愛國的天性難改! 除了自由的種着田,或作點買賣,除了子孝孫賢,朋友們和愛,敢有什麼妄想,敢把誰傷害! 我們的勞苦就是我們的愉快! 水裡的稻秧,坡上的荞麥,園裡的梨棗,畦中的青菜,馴順的驢馬,胖壯的小孩,終年的勞苦,終身的忍耐;隻盼不愁吃喝,有些穿戴,一兩口肥豬,在臘月屠宰,一半兒過年,一半兒出賣;早早的完糧,早早的自在;最好再能攢下幾個錢,存下點米麥,防備着無情的水旱天災! 不幸,人禍象蝗蟲似的飛來,把殺人放火代替了仁孝和愛,霸占田園,搶劫村寨,把我們簡單的理想與生活要一齊鏟開。
啊,我們老實,和平,可也會憤慨:到了流血的時候,怕死便不知好歹。
有一對拳頭,誰能委屈了磕膝蓋? 什麼過錯都能擔待, 什麼艱難都能苦挨, 隻有殺人滅國的禍害,是條漢子就不能忍耐! 怎樣撲殺蝗蟲,就怎樣消滅這禍害,我們欠賬還錢,也會讨還血債! 當我們遇到冰雹旱澇的天災,把死亡就置之度外; 不怕死,死亡就失敗,我們會用沖殺把活路打開! 簡單得象那木制的靈牌,也同樣的神聖,這簡單的民族獨白,以遠古史詩的情态, 簡單,可是莊嚴明快,用血,用血,已經寫了三載,還繼續在寫,直寫到倭奴的潰敗! 看,對着那默默的靈牌,深山裡的同胞默默的祭拜,在心中卻有那偉大的民族獨白:死的為它投入了血海,活的為它預備好“我來”! 象松濤響入天外, 這偉大的心聲排山倒海,無名的英雄,無名的憤慨,曆史的積郁從心裡打開,天真象兒語那樣可愛! 沒有理想的理想,象青苔與野菜,狂風吹倒了山松巨柏,卻吹不動石山的一片青苔;我們的地土,我們的河流與山脈,象石陰下的苔, 象溪岸上的菜, 我們的腳,心,靈魂,都生根在那塊。
我們種瓜,還是種麥,或扶着犁,看看斜陽山外,自己主張,自己安排,地土和主張哪許别人更改,況且是教我們去作奴才! 不作奴隸的人們已經起來,已經起來二載! 哪怕沒有吃穿,管什麼舒服自在,活着就打,死也應該! 打,把敵人打明白, 明白我們的有所不能忍的忍耐! 屍是山,血是海, 打,打個暢快! 這二尺長的靈牌, 光榮到千秋萬代; 咱們的山河永遠不改,你們為它死,我們為它來,來祭拜,來緻哀, 來告訴,你們的忠魂是山河的主宰! 相信吧,忠魂,對着這靈牌,我們說,敢死的沒有失敗! 雙石鋪——寶雞 為了地土,為了糧谷, 為了精神上的自由,自主,我們的不識字的農夫,沒有進過城市的村婦,會把犧牲看作坦途, 用血用肉把破碎的山河撐住! 這靜默誠實的偉大民族,到生死關頭,就走上犧牲之路;忽然,柔順的綿羊變成猛虎,驚雷急閃眩迷了世界的耳目,這偉大的民族,可殺不可辱,文化的直覺在大事上不會糊塗! 求生的本領戰敗了曆史的艱苦,假若呀,我們的溫良的農夫,象蚯蚓,把沙石變成沃土,啊,我們的小販小商也同樣的卓絕艱苦! 看,肩着幾疋絲綢,或者零星的貨物,他們不看地圖,哪管水陸,有生意的地方便去吆呼;到青海,到新疆,到蒙古,連赤道上的南洋,與歐美大陸,都擋不住他們緩緩的腳步! 說着自己的語言,摸索着自己的生路,錢到了囊中才轉歸故土,這天賦的才能,自動的辛苦,把生命與風雪荒沙,奇寒劇暑,賭一賭輸赢勝負, 他們漂流,他們回顧,祖國故鄉是最終的樂土;象紫燕經秋雨秋霜的迫促,展翅向野島炎荒飛渡;當春風把桃李編成了畫圖,一路的歌聲向故巢飛舞! 啊,我愛這偉大的民族,啊,有什麼言語能傾盡這愛慕! 他會容忍,他會知足,到時候,他會憤怒! 看今天,為複仇雪辱,這不再容忍的民族, 以建造長城萬裡的勇敢辛苦,象山洪沖破了清溪碧湖,生命,随着戰争的泛濫,決開新路。
看吧,這應運而生的雙石鋪,吞吐着陝甘川三省的運輸,把關中與天水的公路合在一處。
義民們,炮火與恥辱把昨日結束,忍着流離,忍着饑苦,卻不忍受屈膝與屈服;來自河南河北,來自蒙難的地土,國旗是目标,生命,财物
此詩于廿九年二月中動筆,至七月初,成二十段,約二千五百行。
七八兩月寫《張自忠》劇本,詩暫停。
九十兩月複得七段。
十一月由鄉入城,事忙心亂,無從寫詩,又暫放置。
時寫時停,一年間僅成二十七段,共三千餘行。
所餘材料,僅足再寫十幾段,連已成之廿七段,或可共得六千行。
因句句有韻的關系,六千行中頗有長句,若拆散了另行排列,亦可足萬行之數——本來是想寫成一萬行的。
卅年春初,因貧血,患頭暈,一切工作都停頓下來。
何時能把此篇寫完,簡直不敢想,因為直到如今,身體還是不好,而寫詩又是極費力氣的事。
現在,先把已寫好的廿七段付印成冊,希望有朝一日總會補齊。
草此詩時,文藝界對“民族形式”問題,讨論甚烈,故用韻設詞,多取法舊規,為新舊相融的試驗。
詩中音節,或有可取之處,詞彙則嫌陳語過多,失去不少新詩的氣味。
行行用韻,最為苯拙:為了韻,每每不能暢所欲言,時有呆滞之處。
為了韻,乃寫得很慢,費力而不讨好。
句句押韻,弊已如此,而每段又一韻到底,更足使讀者透不過氣;變化既少,自乏跌宕之緻。
老舍、卅,十一,卅。
小引 在中華複興的大路上, 我四過西安,三宿平涼, ——象浪子,啊,多少世代的流浪, 去探望民族的故鄉—— 到日月山前的草原上, 到周秦陵墓兩旁的 古戰場,而今哪,又成了戰場, 去慰問抗戰英雄們的健康! 一路上,車聲炮響, 并掩不住抗戰的歌唱: 在城鎮,在塞外,在村莊, 中華兒女都高唱着奮起救亡; 用頭顱與熱血保證希望, 今日的長城建在人心上! 到處,人影旗光,風塵浩蕩, 我遇上中華的鐵漢開往前方; 任憑烏紗嶺上的積雪十丈, 還是瀚海裡的亘古饑荒, 都攔不住健兒的前進,健兒的歌唱; 無邊的興奮,在未到戰場, 先戰勝了饑渴風箱! 看,英雄們,傘大的竹笠歪在頭上, 頭上是汗,手中是槍, 從新開的大路上, 從古代棧道的兩旁, 往渡口,往山崗, 往綠影裡的村莊, 從多少多少不同的方向, 都去擊射那白旗上的太陽! 熱汗熱血,步闊胸昂, 簡單的歌曲傾訴着熱心腸: “多喒民族得到解放,咱們凱故鄉! 啊!在咱們的城鎮與村莊, 若還有敵騎來往, 敵兵的槍響, 咱們就不能,良心先不讓, 怕死貪生的放下刀槍! 隻要頭還在項上, 怎肯叫小鬼們猖狂! 往東南,往西北,往四方, 走盡犧牲的路徑才是大道康莊! 讓咱們歌笑着走上沙場,把國旗高揚, 把仇敵掃蕩。
國旗高揚, 山高水長!” 哪個奴隸的嘴敢響一響, 露出一點點掙開鎖鐐的思想? 哪個順民敢有主張, 把靈魂,象珍珠似的, 放在自己的手心上? 啊!挺起胸來的勇士才敢高唱! 哭泣是亡國奴的反抗! 看,看我們,從南海到塞上, 五百萬健兒齊唱: 象塞風的欣狂, 黃河的奔放; 怒獅吼落東亞的殘陽, 驚雷給風暴以更大的激蕩! 是的,黃帝子孫為了和平換上武裝,前進,高唱! 歌聲暫停,号聲激壯, 那嚴肅,那剛強, 在等待掃滅敵人的那一晌, 似乎能聽見雪花落在天山上! 慚愧,我們沒有肥美的羔羊, 沒有美麗而合乎英雄身分的衣裳, 送到戰壕,戰地,與戰場, 在震天動地的歡笑裡共飲如狂; 帶來的,除了榮譽的錦旗幾張, 隻有四萬萬同胞的關切與贊揚! 壯士們,沿路聽到你們歌唱, 也看見你們須發上的晨霜; 誰不知道你們的豪爽, 義氣,至大至剛? 有什麼禮物,有什麼酒肉的相讓, 足以打動英雄們的義膽俠腸? 咱們隻有一個仇敵, 咱們的心都一樣, 啊,來吧,讓笑與淚一齊挂在臉上, 象久别的親手足相會在他鄉: 咱們握手,咱們叙一叙家常, 你講前線,我講後方, 大家的苦痛,大家的希望; 讓困苦投降給希望, 教正義打退了魔鬼的瘋狂! 我們唱啊,我們一齊唱, 沸騰的熱血,壯烈的歌腔, 對着烽火,明月,或朝陽, 我們且舞且唱: 大風起兮雲飛揚, 中華的猛士有死無降,守住四方, 從紫塞到珠江, 流不盡的血浪, 歌聲裡蕩漾, 閃耀着中華曆史的新光! 聽,塞上的夜莺也在歌唱, 南國的玫瑰也許剛把蕊放, 慚愧,沒有帶着鮮露的香花獻上, 誠懇的插在您的寶星之旁, 沒有香烈的美酒瓊漿, 潤一潤鐵喉,暖一暖俠腸, 除了這點真心,由後方到前方, 來問候壯士們的健康; 還有什麼呢? 啊,夜莺在唱,假若不嫌寒酸, 而喜其悲壯, 同志們,我就把這幾句小詩獻上! 蓉城——劍閣 辭别了抗戰心房的重慶, 走入青山綠水間的初夏初晴; 心裡,五四的血花火影; 眼裡,千裡的山光鳥聲, 走向蓉城,華西的北平; 憤怒與美景,陰暗與光明; 有什麼語言能道出,象風雲未定, 這詩心的激動,忽雨忽晴? 有什麼文字能道盡這愛與憎, 笑與淚交織的一片深情: 把詩人的憤怒, 詛咒,苦痛,時而霹靂,時而金钲 教邪魔與惡獸們顫驚! 看,這蜜原裡的蓉城, 花一樣的秀靜, 微雨潤着梧桐! 啊,鬼手伸向天空, 把地獄的毒火撒在重慶, 血債永遠,永遠算不清, 再撒在古秀靜雅的蓉城! 誰還有逸緻閑情, 到武侯祠與薛濤井, 去瞻仰,去吟詠, 或在竹林下品一盞香茗? 心中的怒焰燒盡了恬淡的幽情! 看!繁榮的市井, 瓦礫縱橫; 灰裡煙中 是财産生命; 寂無人聲, 血與火造成了鬼境: 微風吹布着屠殺的血腥, 焦樹殘垣倚着月明! 鬼手布置下這地獄的外景, 也隻有魔鬼管燒殺喚作和平! 把我們的鮮血流淨, 把民族的恥辱洗清, 我們死,我們犧牲, 我們不接受鬼手裡的“和平”! 滿腔的憤慨,疎朗的晨星,車往北行: 綠的黃金一望千頃, 綠的微風吹送着雞鳴; 成都以北平原的美景, 和田園裡忙碌中的安靜, 啊,後方的安定, 人力的無窮; 農家男女的熱汗,滴滴在鬥争: 無邊的綠禾支持着戰場的收成! 穿過田林的平靜, 蕩入城鄉的鬧聲; 我們宿在綿陽,趕過梓潼。
噢,那使人難舍開的綿陽城: 路淨街明, 夾道的梧桐; 順着綠陰下的路徑, 漸漸的走入花鳥的領域中; 陰晴未定, 雲淡花明; 轉過花圃,轉過竹叢,水淺橋橫, 苔石弄着水聲。
在樹下,或倚着青藤, 川北偉大的公園中, 休息着來自河北或山東, 失了家鄉的男女學生; 竹林裡顫出來北地的歌詠是希望,是悲痛, 每顆鮮花似的心裡抱着不平! 鄉音喚起了心中的幻景, 仿佛我聽見了黃河的激蕩與波聲! 低着頭,象疲倦了的遊僧, 我走回那靜美的城中; 細雨,在蜀道上的旅舍孤燈, 與斷夢裡,滴到天明! 天已明,天還未晴, 煙雨迷鎊裡趕過了梓潼。
行: 蜀道難行, 青山萬重; 忽上忽下,似動似停; 疾轉慢轉,車吼心驚! 盤過山頂, 滑到谷中, 又是青峰! 懸崖懸着瘦松, 懸着生命; 擦過懸崖,看,雲在澗中! 動: 雲,煙,霧,雨,群峰,都在流動。
沒有南北,沒有西東,路在雲中。
雲移霧動, 露出山峰, 埋起山峰; 雲霧之海裡吞吐着綠島青松。
近處,細雨似落似停, 山花與野草香美無聲。
遠處,白煙輕動, 現出,又隐起,一二青峰。
再遠處,雲破,一線光明, 閃出淡綠的一片山晴。
看不盡,數不清, 啊,蜀道的難行, 雲裡天外,千峰萬峰! 山峰,随着雲影, 綠色千種, 綠色千重。
路轉雲行, 綠影倍濃, 七曲山頭萬樹青松; 冒着一山的松雨斜風, 去看那晉代的巨柏與文昌的古宮: 潇灑的文昌,随着幼僮, 驢背上,竹笠下,萬古清明。
離了松竹鐘磐的幽境, 又轉過青山幾重; 劍閣—— 誰不記得那悲劇裡的鈴聲—— 今日也正在凄涼的細雨中! 劍閣多麼小的一座城, 一條小街,幾盞油燈。
好象還緊記着古代的一段幽情! 隻有夜雨,沒有鈴聲; 聽,我們在歌唱曆史的新生! 劍門——廣元 沖破長江的巨浪滾滾, 會見過四川天然的水門; 啊,那雄奇偉大的夔門: 似巨鲸之口,山是牙,石是唇, 激蕩,控制,吞吐,激噴, 使往來的舟艇似毛羽的旋轉升沉, 使東流的黃水掙紮呻吟: 驚濤為鎖,峭壁為門,任他萬馬千軍, 就是啼猿飛鳥也喪膽驚心! 今天,夏雨初晴,山青無盡, 又看見山林隙縫中的劍門: 關裡,群山象野馬狂奔, 昂首豎鬃,飛向白雲; 穿過一條狹谷,一個小村; 石隙間細碎的流音, 綠草綠樹掩護着姜維碑文, 雜花錦繡着綠陰; 留戀的,信步的,出了關門。
看!那狂奔的峰嶺尚未立穩, 啊,刀削的絕壁萬丈高深! 天然的鐵壁,猿猴斷魂! 陡然,群峰轉頭,天路未盡, 劍立的青山插入青雲! 劍峰上,紅日未沉, 五色的霞光明徹煙塵; 每一把利劍閃閃如金, 象插天的火炬照亮了乾坤! 下面,那川北咽喉的劍門, 隻是天造的石城的一條裂璺; 一條車道,巨石陰森, 一股細水,三五口人; 這無雙的天險,寂寂的黃昏, 令人留戀,令人興奮, 一點神秘的力量令人自信! 啊,東有夔門, 北有劍門, 這二險之間榮養着抗戰的命根; 随着長江之水東流湧進, 抗戰的鮮血起死更新; 把物質與精神 從終年碧綠的巴蜀園林,新中華的腹心, 供給如雲的戰士與苦鬥的人民。
向北,沿着古棧道的遺痕;聽,劍門關内,淵深萬仞,斧鑿聲聲,萬山裡流顫着餘響回音。
路通到山頂,橋架着橫雲;成千論萬辛苦的工人,把千古的榛荒險峻, 把神手安排下的山川的阻困,用人手開成大道通津。
看,關裡關外,不斷的騾群,盤過無底的黑澗,冷靜的山陰,黃牛,大車,驢馬,都在輸運,氣喘汗淋; 把抗戰的火炬,晝夜不分,傳遞到紫塞以外,黃河之濱! 離開了看不厭的劍門,在群山裡三渡河津: 騾馬長嘶,白浪滾滾;山光照綠了舟人; 巨石把鐵索扯緊; 一聲呼喊,幾處回音;古笨的船隻,古代的精神,啊,抗戰是雪恥的決心,想象出漢魏交兵的困苦艱辛! 苦鬥替換了因循; 看!這一邊木舟遲笨;那一邊,建起堅美的橋身;鐵錘在響,白石在運;啊,戰鬥的決心 掃蕩着山川的阻困, 把曆史與地理用血汗刷新! 忘記了疲勞,我隻有興奮,帶着顆小學生的好奇心,在黃昏的景色裡往廣元前進。
青山四面,城在江濱,無數的船桅靜立着無葉之林。
霞光雲影明暗着山村,江水灣灣的流入黃昏;大堤上立着挺秀的城鎮,象有力的繪畫,簡淨傳神。
這江南的秀麗,一進城門,忽然變作戰時的忙亂嚣紛:南來北往車馬成群, 在機關——啊,各部各軍的紙柬木牌貼滿挂遍了街門——在旅舍——小大舊新,奇形怪狀的旅舍,都擠滿了人——在北方風味的騾馬店外,還未到黃昏,都已停頓,準備着破曉搶出城門! 各方的飲食,各處的語音,各色的标語,各省的行人,味,色,聲音填滿了長窄的街心! 一陣歌聲,自遠而近,草鞋竹笠,一隊軍人,壓下去嘈雜,振起抗戰的精神! 旅館,茶肆,澡堂,一絲不紊,安插下北征的軍人; 廊簷下放好木桶與木盆,靜靜的洗了腳,拭去灰塵;打開席毯,談幾句心,及早的睡下,及早的起身。
雞聲初唱,夜霧沉沉,燈光裡:馬蹄,車輪,鞭影,飛塵, 軍隊,行人, 往南往北,迎着大時代的清晨。
在這川陝之間的重鎮,吞吐着萬馬千軍, 在一二家小店,還有一兩個老人,運用着細刀與匠心, 順着天然的層次與花紋,把白紫相間的硯石,看準,雕出,赤水白雲, 和那偉大雄奇的劍門。
漢中——留侯祠 在萬山裡出了四川,在萬山裡入了西秦第一關;綠水不斷, 青山是岸, 野花紅豆懸在亂石間。
雲霧留在群山; 越往前,路越平坦, 空氣也越爽利幹鮮。
路旁還是稻田, 語音可已山川而陝。
小小的沔水平川, 暗示出快到了漢水的小平原。
路旁,瘦柏清溪,象武侯的靜恬,是武侯的墓墳,武侯的祠館;一帶土坡兒是定軍山。
平靜的田園, 古代的血戰, 使人興奮,感歎,留戀:多麼長久的曆史,多麼美麗的山川,小小的村裡,古史古迹世代相傳,綠樹上飄揚着白日青天。
入了種着紅葉香稻的小平原,帆影緩緩,江水展寬;景色南北相兼, 水似江南, 人在秦川。
褒城過渡,漢中不遠;噢,漢中,漢中,多麼香甜,多麼悠遠,這名字,多麼尊嚴! 漢王台後,古秀的亭園,倚樓眺望,遠山四面,漢水在南。
凝望着山川, 思潮湧起史的浪漫: 在今天,在大漢, 這小小的平原象肺葉一片,能呼能吸,能守能戰;教養,生産,這雄山碧水之間,自古就操着勝算。
這裡的生産,正在展覽,在幾間屋裡遊覽了富麗的河山:漢水的津液肥潤着平原,有稻,有麥,有棉, 有了百姓們的吃穿。
寶地接着靈山, 銅鐵石棉, 楊柳松杉; 草藥,黑白木耳,是天賜的零錢。
沒有煙筒,富源便是禍端,一二八,八一三, 毒惡的火焰, 把東海邊上的工業嫩芽燒殘;毒蛇的慣技,看, 朝鮮與台灣, 把赤腳的農夫纏死在田間;照樣的,他要糧鐵棉炭,永遠奴役着中華兒女與江山! 在今天,最堅實的中華防線,是由農而工的推動開展;我們的血汗, 同等的要用在戰争與生産;以槍還槍,以炸彈還炸彈,以鋼鐵打碎侵略者的鐵鍊,開發富源才保住富源! 我們要煙筒,林立在山腳河邊。
以馬達的音樂,代替啼鳥鳴泉,看,這漢中豐富的天産,有幾樣經過人手的提煉? 小小的工業剛在發端,油漆,紙張,肥皂還糙笨的可憐! 認識了經濟的争戰, 才明白侵略者的兇殘,為封鎖與消滅投下如雨的炸彈;在我們,隻有建設才能抗戰! 沙場的血,工廠的煙,從這土布與土藥的展覽,我想象,我切盼, 會光榮的創出民族的春天! 象在曆史的懷抱裡安眠,古城,星夜,詩意,合成夢境的美幻;催人的曉色裡露出山尖,沿着北征将士的光榮路線,走入峽口,霞光滿天。
澗深石峭,無可攀緣,半山中巨大的石眼, 刻畫着北棧道的危險艱難! 一線的青天, 千丈的深淵, 新舊石門夾岸依山; 古代的艱難, 今人的血汗, 曆史的倔強今古不變! 鄉人持着竹竿, 象引導盲人,步步遲緩,把好奇的遠客引到石灘;綠浪翻花,巨石如鼋;探身,浪花濺濕了人面,魏王的“袞雪”動蕩在流水間。
碧澗千轉,山路回環,古迹傳說象鳥音不斷,訴說着曆史的艱難光燦。
山腰溪畔, 遠村點點, 瘦竹幾竿, 梯田幾片; 秦椒與倭瓜紅黃燦爛,點染出北方景色的田間。
小小的縣城,留壩,象一朵幽蘭,藏在山邊; 來往的車馬,不斷的塵煙,驚動了這世外桃源, 在城外也草草的設一兩家小店,茅棚下松枝烹沸了清泉。
樹漸密,氣漸寒, 溪水出山,人入山環:四面是山, 松柏綠到山尖; 深綠的山圈, 圈住藍天, 山影裡竹柏夕煙, 斜陽老早的被青峰遮斷。
山深路遠, 四顧茫然, 看到了留侯祠,認識了赤柏山祠外幾家飯館, 二三小店, 伺候着行人過宿打尖。
匆匆的去來,車輛不斷,汽油味道把小街充滿。
不同的語音呼茶喊飯,男女老幼忽聚忽散; 象螞蟻在靜靜的庭院,被什麼操縱運命的威權,推動着奔忙聚散; 啊,我們是在抗戰, 看,連小娃娃都教山風吹紅了臉,小小的生命已經習慣,南國的凄雨,北地的風煙! 仿佛把嘈雜紛亂, 攔在外邊, 祠内依然是花鳥林園,英雄的潇灑恬淡, 掌傾着松月青山。
庸俗的道士,庸俗的神殿,庸俗的香客,庸俗的碑匾,都糟踐不了偉麗的自然! 赤柏下輕響着山泉, 微風吹動着綠竹千竿,落花幾片; 綠光中松鼠驚竄, 一閃,不見, 幽情無限! 石階曲轉, 松陰竹影間, 藏着小亭,清風四面。
階高步緩, 步步留連; 高一步,多一層青山。
授書樓獨立雲間, 左邊,由寬而細,由細而寬,一條淡黃的路線, 彎彎的繞過來青山, 彎彎的消失在青山, 象玩具依着軌線, 汽車點點, 高,低,近,遠, 帶着一條兒灰煙。
右邊,近山把夕陽遮斷,綠深影暗; 遠山明淡, 悠悠化入青天。
低處,樹密溪淺, 山腳下幾畝山田, 茅舍上緩緩的炊煙。
高處,山外有山, 綠色深淺, 一樣的靜美安閑, 一種無名的情感, 令人呆立無言! 樓内,黃石老人白發祥善,留侯端坐,年少誠謙。
樓内靜靜的香煙, 樓外靜靜的青山, 仿佛有些無聲的語言,傳到永遠,傳到天邊,傳給每一個少年! 七七在留侯祠 借着留侯①——那永遠年輕的志士,英才——的殿宇,香煙霭霭, 法樂凄哀, 道士誦經,百姓祭拜;深山裡的七七,啊,抗戰已經三載:幾碗素菜, 一面靈牌, 向殉國的英雄們緻謝緻哀! 這裡,沒有雄辯的天才,激昂的道出英雄們的犧牲慷慨;沒有莊嚴凄麗的祭台,教素燭鮮花放出光彩;這裡,過客與鄉民,松峰與雲海,默默的對着靈牌, 隻有純誠的熱淚與無言的憤慨! 七七,二載, 那小小的靈牌, 就是一片血海! 這偉大的血海, 這偉大的時代, 每一個紅的浪花都是曆史的光彩! 五千年的古國筋衰力敗,啊,五千年的文化可恥作奴才! 中華的靈魂喝一聲:起來! 中華的兒女放下鋤頭,離開村寨,挺一挺腰,緊一緊帶,道什麼姓名,說什麼利害;誰沒有家鄉,誰沒有恩愛? 一切抛開! 一切抛開! 中國人,隻知道中國可愛! 要什麼宣傳,要什麼優待,山河可移,愛國的天性難改! 除了自由的種着田,或作點買賣,除了子孝孫賢,朋友們和愛,敢有什麼妄想,敢把誰傷害! 我們的勞苦就是我們的愉快! 水裡的稻秧,坡上的荞麥,園裡的梨棗,畦中的青菜,馴順的驢馬,胖壯的小孩,終年的勞苦,終身的忍耐;隻盼不愁吃喝,有些穿戴,一兩口肥豬,在臘月屠宰,一半兒過年,一半兒出賣;早早的完糧,早早的自在;最好再能攢下幾個錢,存下點米麥,防備着無情的水旱天災! 不幸,人禍象蝗蟲似的飛來,把殺人放火代替了仁孝和愛,霸占田園,搶劫村寨,把我們簡單的理想與生活要一齊鏟開。
啊,我們老實,和平,可也會憤慨:到了流血的時候,怕死便不知好歹。
有一對拳頭,誰能委屈了磕膝蓋? 什麼過錯都能擔待, 什麼艱難都能苦挨, 隻有殺人滅國的禍害,是條漢子就不能忍耐! 怎樣撲殺蝗蟲,就怎樣消滅這禍害,我們欠賬還錢,也會讨還血債! 當我們遇到冰雹旱澇的天災,把死亡就置之度外; 不怕死,死亡就失敗,我們會用沖殺把活路打開! 簡單得象那木制的靈牌,也同樣的神聖,這簡單的民族獨白,以遠古史詩的情态, 簡單,可是莊嚴明快,用血,用血,已經寫了三載,還繼續在寫,直寫到倭奴的潰敗! 看,對着那默默的靈牌,深山裡的同胞默默的祭拜,在心中卻有那偉大的民族獨白:死的為它投入了血海,活的為它預備好“我來”! 象松濤響入天外, 這偉大的心聲排山倒海,無名的英雄,無名的憤慨,曆史的積郁從心裡打開,天真象兒語那樣可愛! 沒有理想的理想,象青苔與野菜,狂風吹倒了山松巨柏,卻吹不動石山的一片青苔;我們的地土,我們的河流與山脈,象石陰下的苔, 象溪岸上的菜, 我們的腳,心,靈魂,都生根在那塊。
我們種瓜,還是種麥,或扶着犁,看看斜陽山外,自己主張,自己安排,地土和主張哪許别人更改,況且是教我們去作奴才! 不作奴隸的人們已經起來,已經起來二載! 哪怕沒有吃穿,管什麼舒服自在,活着就打,死也應該! 打,把敵人打明白, 明白我們的有所不能忍的忍耐! 屍是山,血是海, 打,打個暢快! 這二尺長的靈牌, 光榮到千秋萬代; 咱們的山河永遠不改,你們為它死,我們為它來,來祭拜,來緻哀, 來告訴,你們的忠魂是山河的主宰! 相信吧,忠魂,對着這靈牌,我們說,敢死的沒有失敗! 雙石鋪——寶雞 為了地土,為了糧谷, 為了精神上的自由,自主,我們的不識字的農夫,沒有進過城市的村婦,會把犧牲看作坦途, 用血用肉把破碎的山河撐住! 這靜默誠實的偉大民族,到生死關頭,就走上犧牲之路;忽然,柔順的綿羊變成猛虎,驚雷急閃眩迷了世界的耳目,這偉大的民族,可殺不可辱,文化的直覺在大事上不會糊塗! 求生的本領戰敗了曆史的艱苦,假若呀,我們的溫良的農夫,象蚯蚓,把沙石變成沃土,啊,我們的小販小商也同樣的卓絕艱苦! 看,肩着幾疋絲綢,或者零星的貨物,他們不看地圖,哪管水陸,有生意的地方便去吆呼;到青海,到新疆,到蒙古,連赤道上的南洋,與歐美大陸,都擋不住他們緩緩的腳步! 說着自己的語言,摸索着自己的生路,錢到了囊中才轉歸故土,這天賦的才能,自動的辛苦,把生命與風雪荒沙,奇寒劇暑,賭一賭輸赢勝負, 他們漂流,他們回顧,祖國故鄉是最終的樂土;象紫燕經秋雨秋霜的迫促,展翅向野島炎荒飛渡;當春風把桃李編成了畫圖,一路的歌聲向故巢飛舞! 啊,我愛這偉大的民族,啊,有什麼言語能傾盡這愛慕! 他會容忍,他會知足,到時候,他會憤怒! 看今天,為複仇雪辱,這不再容忍的民族, 以建造長城萬裡的勇敢辛苦,象山洪沖破了清溪碧湖,生命,随着戰争的泛濫,決開新路。
看吧,這應運而生的雙石鋪,吞吐着陝甘川三省的運輸,把關中與天水的公路合在一處。
義民們,炮火與恥辱把昨日結束,忍着流離,忍着饑苦,卻不忍受屈膝與屈服;來自河南河北,來自蒙難的地土,國旗是目标,生命,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