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成渝路上

關燈
帽軍衣,一律的赤着腳,“喚醒操”跑盡了全城;紅潤的臉上流着熱汗,早霧未退,那些純潔的心中卻見到光明;“中華民國萬歲!” “萬歲!”連挑着青菜的也應了聲! 新生命新精神正在滋長,因了抗戰,建國必成。

     可是,這歌聲與呼喊,無疑的驚擾了貴人的曉夢,就斷定了天下并不太平。

     忌妒,安閑,自私,湊成悲觀的心理,新的氣象使他們氣短心驚;挂着山羊胡的老狐狸,卑鄙貪污而外,之乎者也的制造着無理的怨聲。

     抗戰必勝,建國必成,是的, 可想不先把狐狸之血祭了抗戰的英靈? *** 山城裡幾乎都有座小小的公園,山水之間的簡陽更難例外:萬安橋下蕩漾着晴江,園裡的紅梅使晴光倍覺可愛;微風把香味送入竹林,是詩是畫,一片悠閑自在。

     啊,可這是什麼時候? 一處的風花阻不住山河破碎的感慨:看着這裡的梅豔江波,想起了東海的崂山與泰岱;領取山河之美要先還我山河,鐵與血争奪着這偉大時代! *** 快到成都,快到成都! 成都!成都! 從小學地理上就知道它“地處盆底”! 究竟什麼是盆底? 加快了速度,汽車似乎了解客人的心急。

     到了嗎?快到了嗎?啊,在哪裡? 快了,還須翻過一道山,不過三十多裡。

     什麼,三十多裡?還要翻山? 哼,這廣大的地土,真有時候使人沉不住氣! 忘了看山,忘了南北與東西,眼釘着面前,禱告着那就是平地! 平地,平地,有希望,車已由高而低;可是,那邊還有金黃的路一條,橫在山腰裡;快,快呀!繞過那道山腰,無疑的會看到神手捏成的盆底! 似一股山洪,車往下流,群山倒退,林鳥驚起;快!快!這時候忘了什麼蜀道難不難,見着平原,就是北方人的故裡! *** 比北平老着好多輩的成都,卻可笑的被稱作小北平! 地形建築民情的相似,怎能曲解了曆史的實情? 武侯祠的松影, 薛濤井的竹聲, 使人想象着漢唐的光景,要從曆史的血脈裡找到這不朽的名城。

     *** 知道曆史的悠長, 才會深思民族的寶貴。

     幾間屋宇的堂皇, 幾個湯圓的精美, 幾疋蜀錦的光柔, 幾家庭園的明媚, 縱使能媲美,或勝過,北平,啊北平,已失身在倭敵的手内! 從這萬峰環衛的城裡攻出,一直到收複那遍地黃金的東北! 所需的是熱血與刀槍。

     用不着那使人衰頹的北平風味! *** 寬敞的平房, 小小的巷道, 在鬧市略有些嘈雜, 頗有些地方靜如大廟。

     大街上,扁扁的臘味豬頭懸在檐前,象些老大的蝙蝠睡着午覺,裡邊還有多少樣小吃食,壇罐上标着紅簽,樣樣精巧;幾片潔白的絲棉懸在另一家,瘦臉的衣匠縫着蜀錦被套;每一家小食館有他特有的作風,門外标着離奇或雅趣的字号;再過去,也許就是一條深巷擺着鮮花,金桔和水仙一束束的香色俱妙。

     在肅靜中這老城有它的風趣,在不大惹眼的地方有它的豪華奢傲;還不至落雪的冬陰,已使茶館中的雅士們穿起輕暖的皮襖。

     *** 抗戰的中華,不但開開了西南财物的寶庫,也沒忘造就着新中國的人才:靜美疏落的“華西”招待着流亡的姊妹,望江樓外,川大忙着起建樓台;種着楠樹的街巷,在冬晨的薄霧裡,一群群提着書包墨盒的男女小孩,說着南北各方的言語,可是 合唱着“不作奴隸的人們,起來”。

     殘暴愚頑的日寇,自作聰明的封閉了清華北大,炸碎了南開;哈,這不為考舉人而設的教育,小兒女也懂得關切着勝敗興衰。

     *** 閑适的成都有它的忙碌,窄窄的古巷裡,陰暗的小屋,男女擠在一處,工徒們打着哈欠,手卻不敢停住。

     這邊栽着牙刷, 那邊切着牛骨; 叮叮當當,這裡打着銅壺,嘩啦嘩啦,那邊織着土布,印着“抗戰建國”的毛巾,描了金花金字的蠟燭,硬砸透眼孔的繡花針,煮軟再加工的牛角器物;千隻萬隻的手, 準确,細膩,勤苦, 一齊在支持着一日三餐,一齊在抵禦外貨的流入。

     這才是與抗戰有關的成都,民族的巨手畫出自力圖存之路。

     *** 一片陰雲,千裡歸路,别矣成都! 重新再走上那偉大的公路;啊,那征服——萬壑千山的公路,象征着民族的前途;艱苦,可是光明,哪一座晴峰沒有幽谷? 讓我們英毅無畏的展開地圖:團結為橋,渡破艱苦,正義之路,沖過了荒蕪! 陰雲,瑞雪之母! 别矣,成都! 載一九三九年二月十三、十四日《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