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關燈
小
中
大
目缺陷得到彰顯。
在該作品中,可以看到,百年來屈辱的曆史已經成為了一種心理的積澱。
在新的國難當頭、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候,那個隻知道養尊處優的寄生蟲、窩囊廢,以及天生的軟骨病的馬伯樂,其崇&ldquo洋&rdquo又拒&ldquo洋&rdquo、媚&ldquo洋&rdquo又恐&ldquo洋&rdquo的尴尬與矛盾心理,實際上透射出的是國人更多的愚昧、更大的怯懦和更深的無奈。
因此,該作品的縱向線索暗示的就是:中華民族目前所要做的,就是痛下決心,摘除民族精神軀體上的&ldquo惡瘤&rdquo、&ldquo腫塊&rdquo,醫治百年磨難帶給中華民族精神上的損傷。
在蕭紅的筆下,在戰火中艱難喘息、曆經磨難的中國就像一個患了重病的老人和一個遭遇了強暴的女子一樣,毫無抵抗力和支撐力。
更别說擁有抗暴力和自救力了。
是的,人們通常會用&ldquo八年抗戰&rdquo來言說一個民族抗擊外敵的頑強和堅韌。
然而,人們卻很少去思量這樣的問題:一個偌大的民族為什麼要用整整漫長的八年才擊退一個小小的異族入侵。
總之,從以上縱橫兩方面的分析來看,作者蕭紅的确在該作品中花費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這部作品同時也凝結着在戰火中奔走的女作家對現實、對人生、對生命的體驗,顯示出蕭紅注目于健全的、理想的人格的确立注目于民族精神振興的宏偉工程。
蕭紅借助《馬伯樂》反映出一個世紀的滄桑和磨難帶給人們精神軀體上的累累傷痛。
從這個角度講,&ldquo馬伯樂&rdquo是一個繼阿Q之後抗戰時期的&ldquo愚弱&rdquo國民的代表。
正因為其&ldquo愚弱&rdquo,所以蕭紅才用嚴峻審視的态度,犀利、不留情面的諷刺來對待他。
人物形象 在《馬伯樂》中,蕭紅選擇了以男性為主人公,并且一改以前寫小說重寫實和抒情而不特别重視人物性格刻畫的特點,充分地錘煉諷刺才能,刻畫了性格頗為複雜的馬伯樂的形象。
馬伯樂是一個滑稽的人物。
寫這個人物,蕭紅用具有穿透力的目光,把人物的種種個性挖掘出來。
蕭紅對于主人公的外貌隻在開篇用一筆輕輕帶過&ldquo看外表,他很瘦&rdquo,接下去主要是通過揭示他自相矛盾的言行,用幽默嘲笑的筆調,印象式、漫畫式地勾勒人物,讓讀者帶着笑聲走近這個人物,去感受他的滑稽可笑,同時也品味他的可悲可歎。
他自诩&ldquo現代有為的青年&rdquo,卻一事無成,&ldquo終年地閑着&rdquo。
他似乎很愛國,終日&ldquo憂國憂民&rdquo,一到危急關頭卻隻愛他自己,逃得比誰都快。
馬伯樂厭惡自己毫無生氣的家庭,曾三次離家出走,最終卻都隻有灰溜溜地回來,隻能依仗父親的錢财度日。
他看不起父親崇洋媚外,自己卻對外國人點頭哈腰,明明對方理虧他都要倒賠不是。
馬伯樂的口頭禅是:&ldquo真他媽的中國人。
&rdquo這句話表現了他很微妙的心理狀态:自己身為中國人,卻又從骨子裡頭瞧不起中國人。
這看是一句牢騷話,實則揭示了馬伯樂自輕自賤而又自高自大的心理,從他身上,透視出靈魂深處的黑暗。
看外表,馬伯樂不僅瘦而且弱,小說裡多處表現出&ldquo他的身體不十分好&rdquo。
看性格和内心,馬伯樂也跟&ldquo男子漢&rdquo的标準相去甚遠。
他總是抱着傷感、悲哀的心态看待一切。
逃跑是他對待現實窘況的唯一的辦法。
他懷揣着父親資助的錢去上海開書店,結果一本書也沒有出就倒閉了,錢全部被吃光用光。
這個男人連自己都養不活,更别說養妻活兒了。
不僅如此,他還搜腸刮肚地哄騙太太的錢,太太對他恨鐵不成鋼。
馬伯樂也頗有幾分小聰明,隻是都耍在貪小便宜或是投機取巧的事情上。
家庭中,在日常事情的處理上,馬伯樂的太太考慮問題比他更周到。
比如當他們一家子在上海重聚後,兩人讨論要往哪裡逃難。
馬太太主張去西安,那裡可以找到工作,養
在該作品中,可以看到,百年來屈辱的曆史已經成為了一種心理的積澱。
在新的國難當頭、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候,那個隻知道養尊處優的寄生蟲、窩囊廢,以及天生的軟骨病的馬伯樂,其崇&ldquo洋&rdquo又拒&ldquo洋&rdquo、媚&ldquo洋&rdquo又恐&ldquo洋&rdquo的尴尬與矛盾心理,實際上透射出的是國人更多的愚昧、更大的怯懦和更深的無奈。
因此,該作品的縱向線索暗示的就是:中華民族目前所要做的,就是痛下決心,摘除民族精神軀體上的&ldquo惡瘤&rdquo、&ldquo腫塊&rdquo,醫治百年磨難帶給中華民族精神上的損傷。
在蕭紅的筆下,在戰火中艱難喘息、曆經磨難的中國就像一個患了重病的老人和一個遭遇了強暴的女子一樣,毫無抵抗力和支撐力。
更别說擁有抗暴力和自救力了。
是的,人們通常會用&ldquo八年抗戰&rdquo來言說一個民族抗擊外敵的頑強和堅韌。
然而,人們卻很少去思量這樣的問題:一個偌大的民族為什麼要用整整漫長的八年才擊退一個小小的異族入侵。
總之,從以上縱橫兩方面的分析來看,作者蕭紅的确在該作品中花費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這部作品同時也凝結着在戰火中奔走的女作家對現實、對人生、對生命的體驗,顯示出蕭紅注目于健全的、理想的人格的确立注目于民族精神振興的宏偉工程。
蕭紅借助《馬伯樂》反映出一個世紀的滄桑和磨難帶給人們精神軀體上的累累傷痛。
從這個角度講,&ldquo馬伯樂&rdquo是一個繼阿Q之後抗戰時期的&ldquo愚弱&rdquo國民的代表。
正因為其&ldquo愚弱&rdquo,所以蕭紅才用嚴峻審視的态度,犀利、不留情面的諷刺來對待他。
人物形象 在《馬伯樂》中,蕭紅選擇了以男性為主人公,并且一改以前寫小說重寫實和抒情而不特别重視人物性格刻畫的特點,充分地錘煉諷刺才能,刻畫了性格頗為複雜的馬伯樂的形象。
馬伯樂是一個滑稽的人物。
寫這個人物,蕭紅用具有穿透力的目光,把人物的種種個性挖掘出來。
蕭紅對于主人公的外貌隻在開篇用一筆輕輕帶過&ldquo看外表,他很瘦&rdquo,接下去主要是通過揭示他自相矛盾的言行,用幽默嘲笑的筆調,印象式、漫畫式地勾勒人物,讓讀者帶着笑聲走近這個人物,去感受他的滑稽可笑,同時也品味他的可悲可歎。
他自诩&ldquo現代有為的青年&rdquo,卻一事無成,&ldquo終年地閑着&rdquo。
他似乎很愛國,終日&ldquo憂國憂民&rdquo,一到危急關頭卻隻愛他自己,逃得比誰都快。
馬伯樂厭惡自己毫無生氣的家庭,曾三次離家出走,最終卻都隻有灰溜溜地回來,隻能依仗父親的錢财度日。
他看不起父親崇洋媚外,自己卻對外國人點頭哈腰,明明對方理虧他都要倒賠不是。
馬伯樂的口頭禅是:&ldquo真他媽的中國人。
&rdquo這句話表現了他很微妙的心理狀态:自己身為中國人,卻又從骨子裡頭瞧不起中國人。
這看是一句牢騷話,實則揭示了馬伯樂自輕自賤而又自高自大的心理,從他身上,透視出靈魂深處的黑暗。
看外表,馬伯樂不僅瘦而且弱,小說裡多處表現出&ldquo他的身體不十分好&rdquo。
看性格和内心,馬伯樂也跟&ldquo男子漢&rdquo的标準相去甚遠。
他總是抱着傷感、悲哀的心态看待一切。
逃跑是他對待現實窘況的唯一的辦法。
他懷揣着父親資助的錢去上海開書店,結果一本書也沒有出就倒閉了,錢全部被吃光用光。
這個男人連自己都養不活,更别說養妻活兒了。
不僅如此,他還搜腸刮肚地哄騙太太的錢,太太對他恨鐵不成鋼。
馬伯樂也頗有幾分小聰明,隻是都耍在貪小便宜或是投機取巧的事情上。
家庭中,在日常事情的處理上,馬伯樂的太太考慮問題比他更周到。
比如當他們一家子在上海重聚後,兩人讨論要往哪裡逃難。
馬太太主張去西安,那裡可以找到工作,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