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記卷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魏,景初中,鹹陽縣吏家有怪。
每夜無故聞拍手相呼。
伺,無所見。
其母,夜作,倦,就枕寝息;有頃,複聞竈下有呼聲曰:“文約何以不來?”頭下枕應曰:“我見枕,不能往。
汝可來就我飲。
”至明,乃(食卞)臿也。
即聚燒之。
其怪遂絕。
魏郡張奮者,家本巨富,忽衰老,财散,遂賣宅與程應。
應入居,舉家病疾,轉賣鄰人阿文。
文先獨持大刀,暮入北堂中梁上,至三更竟,忽有一人長丈餘,高冠,黃衣,升堂,呼曰:“細腰!”細腰應諾。
曰:“舍中何以有生人氣也?”答曰:“無之。
”便去。
須臾,有一高冠,青衣者。
次之,又有高冠,白衣者。
問答并如前。
及将曙,文乃下堂中,如向法呼之,問曰:“黃衣者為誰?”曰:“金也。
在堂西壁下。
”“青衣者為誰?”曰:“錢也。
在堂前井邊五步。
”“白衣者為誰?”曰:“銀也。
在牆東北角柱下。
”“汝複為誰?”曰:“我,杵也。
今在竈下。
”及曉,文按次掘之:得金銀五百斤,錢千萬貫。
仍取杵焚之。
由此大富。
宅遂清甯。
秦時,武都故道,有怒特祠,祠上生梓樹,秦文公二十七年,使人伐之,辄有大風雨,樹創随合,經日不斷。
文公乃益發卒,持斧者至四十人,猶不斷。
士疲,還息;其一人傷足,不能行,卧樹下,聞鬼語樹神曰:“勞乎?攻戰!”其一人曰:“何足為勞。
”又曰:“秦公将必不休,如之何?”答曰:“秦公其如予何。
”又曰:“秦若使三百人,被發,以朱絲繞樹,赭衣,灰坌伐汝,汝得不困耶?”神寂無言。
明日,病人語所聞。
公于是令人皆衣赭,随斫創,坌以灰,樹斷。
中有一青牛出,走入豐水中。
其後,青牛出豐水中,使騎擊之,不勝;有騎堕地,複上,髻解,被發,牛畏之,乃入水,不敢出。
故秦自是置“旄頭騎。
” 廬江龍舒縣陸亭流水邊,有一大樹,高數十丈,常有黃鳥數千枚巢其上,時久旱,長老共相謂曰:“彼樹常有黃氣,或有神靈,可以祈雨。
”因以酒脯往亭中。
有寡婦李憲者,夜起,室中忽見一婦人,着繡衣,自稱曰:“我,樹神黃祖也。
能興雲雨,以汝性潔,佐汝為生。
朝來父老皆欲祈雨,吾已求之于帝,明日日中,大雨。
”至期,果雨。
遂為立祠。
憲曰:“諸卿在此,吾居近水,當緻少鯉魚。
”言訖,有鯉魚數十頭,飛集堂下,坐者莫不驚悚。
如此歲餘,神曰:“将有大兵,今辭汝去。
”留一玉環曰:“持此可以避難。
”後劉表、袁術相攻,龍舒之民皆徙去,唯憲裡不被兵。
魏,桂陽太守江夏張遼,字叔高,去鄢陵,家居,買田,田中有大樹,十餘圍,枝葉扶疏,蓋地數畝,不生谷。
遣客伐之。
斧數下,有赤汁六七鬥出,客驚怖,歸白叔高。
叔高大怒曰:“樹老汁赤,如何得怪?”因自嚴行複斫之。
血大流灑。
叔高使先斫其枝,上有一空處,見白頭公,可長四五尺,突出,往赴叔高。
高以刀逆格之,如此,凡殺四五頭,并死。
左右皆驚怖伏地。
叔高神慮怡然如舊。
徐熟視,非人,非獸。
遂伐其木。
此所謂木石之怪夔魍魉者乎?是歲應司空辟侍禦史兖州刺史以二千石之尊,過鄉裡,薦祝祖考,白日繡衣榮羨,竟無他怪。
吳先主時,陸敬叔為建安太守,使人伐大樟樹,下數斧,忽有血出,樹斷,有物,人面,狗身,從樹中出。
敬叔曰:“此名‘彭侯。
’”乃烹食之。
其味如狗。
白澤圖曰:“木之精名‘彭侯,’狀如黑狗,無尾,可烹食之。
” 吳時。
有梓樹,巨圍,葉廣丈餘,垂柯數畝;吳王伐樹作船,使童男女三十人牽挽之,船自飛下水,男女皆溺死。
至今潭中時有唱喚督進之音也。
董仲舒下帷講誦,有客來詣,舒知其非常客。
又雲:“欲雨。
”舒戲之曰:“巢居知風,穴居知雨。
卿非狐狸,則是鼷鼠。
”客遂化為老狸。
張華,字茂先,晉惠帝時為司空,于時燕昭王墓前,有一斑狐,積年,能為變幻,乃變作一書生,欲詣張公。
過問墓前華表曰:“以我才貌,可得見張司空否?”華表曰:“子之妙解,無為不可。
但張公智度,恐難籠絡。
出必遇辱,殆不得返。
非但喪子千歲之質,亦當深誤老表。
”狐不從,乃持刺谒華。
華見其總角風流,潔白如玉,舉動容止,顧盼生姿,雅重之。
于是論及文章,辨校聲實,華未嘗聞。
比複商略三史,探頤百家,談老、莊之奧區,披風、雅之絕旨,包十聖,貫三才,箴八儒,擿五禮,華無不應聲屈滞。
乃歎曰:“天下豈有此少年!若非鬼魅則是狐狸。
”乃掃榻延留,留人防護。
此生乃曰:“明公當尊賢容衆,嘉善而矜不能,奈何憎人學問?墨子兼愛,其若是耶?”言卒,便求退。
華已使人防門,不得出。
既而又謂華曰:“公門置甲兵欄騎,當是緻疑于仆也。
将恐天下之人卷舌而不言,智謀之士望門而不進。
深為明公惜之。
”華不應,而使人防禦甚嚴。
時豐城令雷煥,字孔章,博物士也,來訪華;華以書生白之。
孔章曰:“若疑之,何不呼獵犬試之?”乃
每夜無故聞拍手相呼。
伺,無所見。
其母,夜作,倦,就枕寝息;有頃,複聞竈下有呼聲曰:“文約何以不來?”頭下枕應曰:“我見枕,不能往。
汝可來就我飲。
”至明,乃(食卞)臿也。
即聚燒之。
其怪遂絕。
魏郡張奮者,家本巨富,忽衰老,财散,遂賣宅與程應。
應入居,舉家病疾,轉賣鄰人阿文。
文先獨持大刀,暮入北堂中梁上,至三更竟,忽有一人長丈餘,高冠,黃衣,升堂,呼曰:“細腰!”細腰應諾。
曰:“舍中何以有生人氣也?”答曰:“無之。
”便去。
須臾,有一高冠,青衣者。
次之,又有高冠,白衣者。
問答并如前。
及将曙,文乃下堂中,如向法呼之,問曰:“黃衣者為誰?”曰:“金也。
在堂西壁下。
”“青衣者為誰?”曰:“錢也。
在堂前井邊五步。
”“白衣者為誰?”曰:“銀也。
在牆東北角柱下。
”“汝複為誰?”曰:“我,杵也。
今在竈下。
”及曉,文按次掘之:得金銀五百斤,錢千萬貫。
仍取杵焚之。
由此大富。
宅遂清甯。
秦時,武都故道,有怒特祠,祠上生梓樹,秦文公二十七年,使人伐之,辄有大風雨,樹創随合,經日不斷。
文公乃益發卒,持斧者至四十人,猶不斷。
士疲,還息;其一人傷足,不能行,卧樹下,聞鬼語樹神曰:“勞乎?攻戰!”其一人曰:“何足為勞。
”又曰:“秦公将必不休,如之何?”答曰:“秦公其如予何。
”又曰:“秦若使三百人,被發,以朱絲繞樹,赭衣,灰坌伐汝,汝得不困耶?”神寂無言。
明日,病人語所聞。
公于是令人皆衣赭,随斫創,坌以灰,樹斷。
中有一青牛出,走入豐水中。
其後,青牛出豐水中,使騎擊之,不勝;有騎堕地,複上,髻解,被發,牛畏之,乃入水,不敢出。
故秦自是置“旄頭騎。
” 廬江龍舒縣陸亭流水邊,有一大樹,高數十丈,常有黃鳥數千枚巢其上,時久旱,長老共相謂曰:“彼樹常有黃氣,或有神靈,可以祈雨。
”因以酒脯往亭中。
有寡婦李憲者,夜起,室中忽見一婦人,着繡衣,自稱曰:“我,樹神黃祖也。
能興雲雨,以汝性潔,佐汝為生。
朝來父老皆欲祈雨,吾已求之于帝,明日日中,大雨。
”至期,果雨。
遂為立祠。
憲曰:“諸卿在此,吾居近水,當緻少鯉魚。
”言訖,有鯉魚數十頭,飛集堂下,坐者莫不驚悚。
如此歲餘,神曰:“将有大兵,今辭汝去。
”留一玉環曰:“持此可以避難。
”後劉表、袁術相攻,龍舒之民皆徙去,唯憲裡不被兵。
魏,桂陽太守江夏張遼,字叔高,去鄢陵,家居,買田,田中有大樹,十餘圍,枝葉扶疏,蓋地數畝,不生谷。
遣客伐之。
斧數下,有赤汁六七鬥出,客驚怖,歸白叔高。
叔高大怒曰:“樹老汁赤,如何得怪?”因自嚴行複斫之。
血大流灑。
叔高使先斫其枝,上有一空處,見白頭公,可長四五尺,突出,往赴叔高。
高以刀逆格之,如此,凡殺四五頭,并死。
左右皆驚怖伏地。
叔高神慮怡然如舊。
徐熟視,非人,非獸。
遂伐其木。
此所謂木石之怪夔魍魉者乎?是歲應司空辟侍禦史兖州刺史以二千石之尊,過鄉裡,薦祝祖考,白日繡衣榮羨,竟無他怪。
吳先主時,陸敬叔為建安太守,使人伐大樟樹,下數斧,忽有血出,樹斷,有物,人面,狗身,從樹中出。
敬叔曰:“此名‘彭侯。
’”乃烹食之。
其味如狗。
白澤圖曰:“木之精名‘彭侯,’狀如黑狗,無尾,可烹食之。
” 吳時。
有梓樹,巨圍,葉廣丈餘,垂柯數畝;吳王伐樹作船,使童男女三十人牽挽之,船自飛下水,男女皆溺死。
至今潭中時有唱喚督進之音也。
董仲舒下帷講誦,有客來詣,舒知其非常客。
又雲:“欲雨。
”舒戲之曰:“巢居知風,穴居知雨。
卿非狐狸,則是鼷鼠。
”客遂化為老狸。
張華,字茂先,晉惠帝時為司空,于時燕昭王墓前,有一斑狐,積年,能為變幻,乃變作一書生,欲詣張公。
過問墓前華表曰:“以我才貌,可得見張司空否?”華表曰:“子之妙解,無為不可。
但張公智度,恐難籠絡。
出必遇辱,殆不得返。
非但喪子千歲之質,亦當深誤老表。
”狐不從,乃持刺谒華。
華見其總角風流,潔白如玉,舉動容止,顧盼生姿,雅重之。
于是論及文章,辨校聲實,華未嘗聞。
比複商略三史,探頤百家,談老、莊之奧區,披風、雅之絕旨,包十聖,貫三才,箴八儒,擿五禮,華無不應聲屈滞。
乃歎曰:“天下豈有此少年!若非鬼魅則是狐狸。
”乃掃榻延留,留人防護。
此生乃曰:“明公當尊賢容衆,嘉善而矜不能,奈何憎人學問?墨子兼愛,其若是耶?”言卒,便求退。
華已使人防門,不得出。
既而又謂華曰:“公門置甲兵欄騎,當是緻疑于仆也。
将恐天下之人卷舌而不言,智謀之士望門而不進。
深為明公惜之。
”華不應,而使人防禦甚嚴。
時豐城令雷煥,字孔章,博物士也,來訪華;華以書生白之。
孔章曰:“若疑之,何不呼獵犬試之?”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