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記卷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昔颛顼氏有三子,死而為疫鬼:一居江水,為瘧鬼;一居若水,為魍魉鬼;一居人宮室,善驚人小兒,為小鬼。
于是正歲,命方相氏帥肆傩以驅疫鬼。
挽歌者,喪家之樂,執绋者相和之聲也。
挽歌辭有薤露,蒿裡二章。
漢田橫門人作。
橫自殺,門人傷之,悲歌,言:人如薤上露,易稀滅;亦謂人死,精魂歸于蒿裡。
故有二章。
阮瞻,字千裡,素執無鬼論。
物莫能難。
每自謂,此理足以辨正幽明。
忽有客通名詣瞻,寒溫畢,聊談名理。
客甚有才辨,瞻與之言,良久,及鬼神之事,反複甚苦。
客遂屈,乃作色曰:“鬼神,古今聖賢所共傳,君何得獨言無?即仆便是鬼。
”于是變為異形,須臾消滅。
瞻默然,意色太惡。
歲餘,病卒。
吳興施續為尋陽督,能言論,有門生亦有理意,常秉無鬼論。
忽有一黑衣白袷客來,與共語,遂及鬼神。
移日,客辭屈。
乃曰:“君辭巧,理不足。
仆即是鬼。
何以雲無;問:“鬼何以來?”答曰:“受使來取君。
期盡明日食時。
”門生請乞,酸苦,鬼問:“有人似君者否?”門生雲:“施續帳下都督,與仆相似。
”便與俱往,與都督對坐;鬼手中出一鐵鑿,可尺餘,安着都督頭,便舉椎打之。
都督雲:“頭覺微痛。
”向來轉劇,食頃,便亡。
蔣濟,字子通,楚國平阿人也,仕魏,為領軍将軍。
其婦夢見亡兒,涕泣曰:“死生異路,我生時為卿相子孫,今在地下,為泰山伍伯,憔悴困苦,不可複言。
今太廟西讴士孫阿見召為泰山令,願母為白侯,屬阿,令轉我得樂處。
”言訖,母忽然驚寤。
明日以白濟。
濟曰:“夢為虛耳,不足怪也。
”日暮,複夢曰:“我來迎新君,止在廟下未發之頃,暫得來歸。
新君,明日日中當發。
臨發多事,不複得歸。
永辭于此。
侯氣強難感悟,故自訴于母,願重啟侯:何惜不一試驗之?”遂道阿之形狀言甚備悉。
天明,母重啟濟:“雖雲夢不足怪,此何太适。
适,亦何惜不一驗之?”濟乃遺人詣太廟下,推問孫阿,果得之,形狀證驗,悉如兒言。
濟涕泣曰:“幾負吾兒。
”于是乃見孫阿,具語其事。
阿不懼當死,而喜得為泰山令,惟恐濟言不信也,曰:“若如節下言,阿之願也。
不知賢子欲得何職?”濟曰:“随地下樂者與之。
”阿曰:“辄當奉教。
”乃厚賞之。
言訖,遣還。
濟欲速知其驗,從領軍門至廟下,十步安一人,以傳消息。
辰時,傳阿心痛;已時,傳阿劇;日中,傳阿亡。
濟曰:“雖哀吾兒之不幸,且喜亡者有知。
”後月餘,兒複來,語母曰:“已得轉為錄事矣,” 漢,不其縣,有孤竹城,古孤竹君之國也,靈帝光和元年,遼西人見遼水中有浮棺,欲斫破之;棺中人語曰:“我是伯夷之弟,孤竹君也。
海水壞我棺椁,是以漂流。
汝斫我何為?”人懼,不敢斫。
因為立廟祠祀。
吏民有欲發視者,皆無病而死。
溫序,字公次,太原祈人也,任護軍校尉,行部至隴西,為隗嚣将所劫,欲生降之。
序大怒,以節撾殺人,賊趨,欲殺序。
荀宇止之曰:“義士欲死節。
”賜劍,令自裁。
序受劍,銜須着口中,歎曰:“則令須污土。
”遂伏劍死。
更始憐之,送葬到洛陽城旁,為築冢。
長子壽,為印平侯,夢序告之曰“久客思鄉。
”壽即棄官,上書乞骸骨,歸葬。
帝許之。
漢,南陽文穎,字叔長,建安中為甘陵府丞,過界止宿,夜三鼓時,夢見一人跪前曰:“昔我先人,葬我于此,水來湍墓,棺木溺,漬水處半,然無以自溫。
聞君在此,故來相依,欲屈明日暫住須臾,幸為相遷高燥處。
”鬼披衣示穎,而皆沾濕。
穎心怆然,即寤。
語諸左右。
曰:“夢為虛耳亦何足怪。
”穎乃還眠向寐處,夢見謂穎曰:“我以窮苦告君,奈何不相愍悼乎?”穎夢中問曰:“子為誰?”對曰:“吾本趙人,今屬汪芒氏之神。
”穎曰:“子棺今何所在?”對曰:“近在君帳北十數步水側枯楊樹下,即是吾也。
天将明,不複得見,君必念之。
”穎答曰:“喏!”忽然便寤。
天明,可發,穎曰:“雖曰夢不足怪,此何太适。
”左右曰:“亦何惜須臾,不驗之耶?”穎即起,率十數人将導順水上,果得一枯楊,曰:“是矣。
”掘其下,未
于是正歲,命方相氏帥肆傩以驅疫鬼。
挽歌者,喪家之樂,執绋者相和之聲也。
挽歌辭有薤露,蒿裡二章。
漢田橫門人作。
橫自殺,門人傷之,悲歌,言:人如薤上露,易稀滅;亦謂人死,精魂歸于蒿裡。
故有二章。
阮瞻,字千裡,素執無鬼論。
物莫能難。
每自謂,此理足以辨正幽明。
忽有客通名詣瞻,寒溫畢,聊談名理。
客甚有才辨,瞻與之言,良久,及鬼神之事,反複甚苦。
客遂屈,乃作色曰:“鬼神,古今聖賢所共傳,君何得獨言無?即仆便是鬼。
”于是變為異形,須臾消滅。
瞻默然,意色太惡。
歲餘,病卒。
吳興施續為尋陽督,能言論,有門生亦有理意,常秉無鬼論。
忽有一黑衣白袷客來,與共語,遂及鬼神。
移日,客辭屈。
乃曰:“君辭巧,理不足。
仆即是鬼。
何以雲無;問:“鬼何以來?”答曰:“受使來取君。
期盡明日食時。
”門生請乞,酸苦,鬼問:“有人似君者否?”門生雲:“施續帳下都督,與仆相似。
”便與俱往,與都督對坐;鬼手中出一鐵鑿,可尺餘,安着都督頭,便舉椎打之。
都督雲:“頭覺微痛。
”向來轉劇,食頃,便亡。
蔣濟,字子通,楚國平阿人也,仕魏,為領軍将軍。
其婦夢見亡兒,涕泣曰:“死生異路,我生時為卿相子孫,今在地下,為泰山伍伯,憔悴困苦,不可複言。
今太廟西讴士孫阿見召為泰山令,願母為白侯,屬阿,令轉我得樂處。
”言訖,母忽然驚寤。
明日以白濟。
濟曰:“夢為虛耳,不足怪也。
”日暮,複夢曰:“我來迎新君,止在廟下未發之頃,暫得來歸。
新君,明日日中當發。
臨發多事,不複得歸。
永辭于此。
侯氣強難感悟,故自訴于母,願重啟侯:何惜不一試驗之?”遂道阿之形狀言甚備悉。
天明,母重啟濟:“雖雲夢不足怪,此何太适。
适,亦何惜不一驗之?”濟乃遺人詣太廟下,推問孫阿,果得之,形狀證驗,悉如兒言。
濟涕泣曰:“幾負吾兒。
”于是乃見孫阿,具語其事。
阿不懼當死,而喜得為泰山令,惟恐濟言不信也,曰:“若如節下言,阿之願也。
不知賢子欲得何職?”濟曰:“随地下樂者與之。
”阿曰:“辄當奉教。
”乃厚賞之。
言訖,遣還。
濟欲速知其驗,從領軍門至廟下,十步安一人,以傳消息。
辰時,傳阿心痛;已時,傳阿劇;日中,傳阿亡。
濟曰:“雖哀吾兒之不幸,且喜亡者有知。
”後月餘,兒複來,語母曰:“已得轉為錄事矣,” 漢,不其縣,有孤竹城,古孤竹君之國也,靈帝光和元年,遼西人見遼水中有浮棺,欲斫破之;棺中人語曰:“我是伯夷之弟,孤竹君也。
海水壞我棺椁,是以漂流。
汝斫我何為?”人懼,不敢斫。
因為立廟祠祀。
吏民有欲發視者,皆無病而死。
溫序,字公次,太原祈人也,任護軍校尉,行部至隴西,為隗嚣将所劫,欲生降之。
序大怒,以節撾殺人,賊趨,欲殺序。
荀宇止之曰:“義士欲死節。
”賜劍,令自裁。
序受劍,銜須着口中,歎曰:“則令須污土。
”遂伏劍死。
更始憐之,送葬到洛陽城旁,為築冢。
長子壽,為印平侯,夢序告之曰“久客思鄉。
”壽即棄官,上書乞骸骨,歸葬。
帝許之。
漢,南陽文穎,字叔長,建安中為甘陵府丞,過界止宿,夜三鼓時,夢見一人跪前曰:“昔我先人,葬我于此,水來湍墓,棺木溺,漬水處半,然無以自溫。
聞君在此,故來相依,欲屈明日暫住須臾,幸為相遷高燥處。
”鬼披衣示穎,而皆沾濕。
穎心怆然,即寤。
語諸左右。
曰:“夢為虛耳亦何足怪。
”穎乃還眠向寐處,夢見謂穎曰:“我以窮苦告君,奈何不相愍悼乎?”穎夢中問曰:“子為誰?”對曰:“吾本趙人,今屬汪芒氏之神。
”穎曰:“子棺今何所在?”對曰:“近在君帳北十數步水側枯楊樹下,即是吾也。
天将明,不複得見,君必念之。
”穎答曰:“喏!”忽然便寤。
天明,可發,穎曰:“雖曰夢不足怪,此何太适。
”左右曰:“亦何惜須臾,不驗之耶?”穎即起,率十數人将導順水上,果得一枯楊,曰:“是矣。
”掘其下,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