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記卷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折。
即掘出之,已活。
走至井上,浴,平複如故。
後與鄰船至下邳賣鋤,不時售,雲:“欲歸。
”人不信之,曰:“何有千裡暫得歸耶?”答曰:“一宿便還。
”即書,取報以為驗。
實一宿便還,果得報。
考城令江夏●賈和姊病,在鄰裡,欲急知消息,請往省之。
路遙三千,再宿還報。
會稽賀瑀、字彥琚,曾得疾,不知人,惟心下溫,死三日,複蘇。
雲:“吏人将上天,見官府,入曲房,房中有層架,其上層有印,中層有劍,使瑀惟意所取;而短不及上層,取劍以出門,吏問:‘何得?’雲:‘得劍,’曰:‘恨不得印,可策百神,劍惟得使社公耳。
’”疾愈,果有鬼來,稱社公。
戴洋,字國流,吳興長城人,年十二,病死。
五日而蘇。
說:“死時,天使其酒藏吏授符箓,給吏從幡麾,将上蓬萊、昆侖、積石、太室、廬、衡等山,既而遣歸、”妙解占候。
知吳将亡,托病不仕,還鄉裡,行至濑鄉,經老子祠,皆是洋昔死時所見使處,但不複見昔物耳。
因問守藏應鳳曰:“去二十餘年,嘗有人乘馬東行,經老君祠而不下馬,未達橋,墜馬死者否?”鳳言有之。
所問之事,多與洋同。
吳,臨海松陽人,柳榮,從吳相張悌至揚州,榮病,死船中,二日,軍士已上岸。
無有埋之者,忽然大叫,言:“人縛軍師!人縛軍師!”聲甚激揚。
遂活。
人問之。
榮曰:“上天北鬥門下卒,見人縛張悌,意中大愕,不覺大叫言。
何以縛軍師?”門下人怒榮,叱逐使去。
榮便怖懼,口餘聲發揚耳。
其日,悌即死戰。
榮至晉元帝時猶存。
吳國富陽人馬勢婦,姓蔣,村人應病死者,蔣辄恍惚熟眠經日,見病人死,然後省覺。
覺,則具說。
家中人不信之。
語人雲:“某中病我欲殺之,怒強,魂難殺,未即死。
我入其家内,架上有白米(食卞),幾種鲑,我暫過竈下,戲,婢無故犯我,我打其脊,使婢當時悶絕,久之乃蘇。
”其兄病,在烏衣人令殺之,向其請乞,終不下手。
醒,乃語兄雲,“當活。
” 晉鹹甯二年十二月,琅琊顔畿,字世都,得病,就醫,張瑳自治,死于張家。
棺斂已久。
家人迎喪,旐每繞樹木而不可解。
人鹹為之感傷。
引喪者忽颠仆,稱畿言曰:“我壽命未應死,但服藥太多,傷我五髒耳。
今當複活,慎無葬也。
”其父拊而祝之,曰:“若爾有命,當複更生,豈非骨肉所願;今但欲還家,不爾葬也。
”旐乃解。
及還家,其婦夢之曰:“吾當複生,可急開棺。
”婦便說之。
其夕,母及家人又夢之。
即欲開棺,而父不聽;其弟含,時尚少,乃慨然曰:“非常之事,自古有之;今靈異至此,開棺之痛,孰與不開相負?”父母從之。
乃共發棺,果有生驗,以手刮棺,指爪盡傷,然氣息甚微,存亡不分矣,于是急以綿飲瀝口,能咽,遂與出之。
将護累月,飲食稍多,能開目視瞻,屈伸手足,不與人相當,不能言語,飲食所須,托之以夢。
如此者十餘年。
家人疲于供護,不複得操事;含乃棄絕人事,躬親侍養,以知名州黨。
後更衰劣,卒複還死焉。
羊祜,年五歲時,令乳母取所弄金镮,乳母曰:“汝先無此物。
”祜即詣鄰人李氏東垣桑樹中,探得之。
主人驚曰:“此吾亡兒所失物也,雲何持去?”乳母具言之。
李氏悲惋。
時人異之。
漢末,關中大亂,有發前漢宮人冢者,宮人猶活,既出,平複如舊。
魏郭後愛念之,錄置宮内,常在左右,問漢時宮中事,說之了了,皆有次緒。
郭後崩,哭泣過哀,遂死。
魏時太原發冢,破棺,棺中有一生婦人,将出,與語,生人也。
送之京師,問其本事,不知也。
視其冢上樹木,可三十歲,不知此婦人三十歲,常生于地中耶?将一朝欻生,偶與發冢者會也? 晉世,杜錫,字世嘏,家葬而婢誤不得出。
後十餘年,開冢祔葬,而婢尚生。
雲:“其始如瞑目。
有頃,漸覺。
”問之,自謂。
“當一再宿耳。
”初婢埋時,年十五六,及開冢後,姿質如故。
更生十五六年,嫁之,有子。
漢桓帝馮貴人,病亡;靈帝時有盜賊發冢,七十餘年,顔色如故,但肉小冷;群賊共奸通之,至鬥争相殺,然後事覺。
後窦太後家被誅,欲以馮貴人配食下邳陳公達;議以貴人雖是先帝所幸,屍體穢污,不宜配至尊,乃以窦太後配食。
吳孫休時,戍将于廣陵掘諸冢,取版,以治城,所壞甚多。
複發一大冢,内有重閣,戶扇皆樞轉可開閉,四周為徼道,通車,其高可以乘馬,又鑄銅人數十,長五尺,皆大冠,朱衣,執劍,侍列。
靈坐皆刻銅人。
背後石壁,言:殿中将軍,或言:侍郎,常侍。
似公侯之冢。
破其棺,棺中有人,發已班白,衣冠鮮明,面體如生人。
棺中雲母,厚尺許,以白玉璧三十枚借屍。
兵人辇共舉出死人,以倚冢壁;有一玉,長尺許,形似冬瓜,從死人懷中透出,堕地;兩耳及孔鼻中。
皆有黃金,如棗許大。
漢廣川王好發冢。
發栾書冢,其棺柩盟器,悉毀爛無餘;唯有一白狐,見人驚走;左右逐之,不得,戟傷其左足。
是夕,王夢一丈夫,須眉盡白,來謂王曰:“何故傷吾左足?”乃以杖叩王左足。
王覺,腫痛,即生瘡,至死不差。
即掘出之,已活。
走至井上,浴,平複如故。
後與鄰船至下邳賣鋤,不時售,雲:“欲歸。
”人不信之,曰:“何有千裡暫得歸耶?”答曰:“一宿便還。
”即書,取報以為驗。
實一宿便還,果得報。
考城令江夏●賈和姊病,在鄰裡,欲急知消息,請往省之。
路遙三千,再宿還報。
會稽賀瑀、字彥琚,曾得疾,不知人,惟心下溫,死三日,複蘇。
雲:“吏人将上天,見官府,入曲房,房中有層架,其上層有印,中層有劍,使瑀惟意所取;而短不及上層,取劍以出門,吏問:‘何得?’雲:‘得劍,’曰:‘恨不得印,可策百神,劍惟得使社公耳。
’”疾愈,果有鬼來,稱社公。
戴洋,字國流,吳興長城人,年十二,病死。
五日而蘇。
說:“死時,天使其酒藏吏授符箓,給吏從幡麾,将上蓬萊、昆侖、積石、太室、廬、衡等山,既而遣歸、”妙解占候。
知吳将亡,托病不仕,還鄉裡,行至濑鄉,經老子祠,皆是洋昔死時所見使處,但不複見昔物耳。
因問守藏應鳳曰:“去二十餘年,嘗有人乘馬東行,經老君祠而不下馬,未達橋,墜馬死者否?”鳳言有之。
所問之事,多與洋同。
吳,臨海松陽人,柳榮,從吳相張悌至揚州,榮病,死船中,二日,軍士已上岸。
無有埋之者,忽然大叫,言:“人縛軍師!人縛軍師!”聲甚激揚。
遂活。
人問之。
榮曰:“上天北鬥門下卒,見人縛張悌,意中大愕,不覺大叫言。
何以縛軍師?”門下人怒榮,叱逐使去。
榮便怖懼,口餘聲發揚耳。
其日,悌即死戰。
榮至晉元帝時猶存。
吳國富陽人馬勢婦,姓蔣,村人應病死者,蔣辄恍惚熟眠經日,見病人死,然後省覺。
覺,則具說。
家中人不信之。
語人雲:“某中病我欲殺之,怒強,魂難殺,未即死。
我入其家内,架上有白米(食卞),幾種鲑,我暫過竈下,戲,婢無故犯我,我打其脊,使婢當時悶絕,久之乃蘇。
”其兄病,在烏衣人令殺之,向其請乞,終不下手。
醒,乃語兄雲,“當活。
” 晉鹹甯二年十二月,琅琊顔畿,字世都,得病,就醫,張瑳自治,死于張家。
棺斂已久。
家人迎喪,旐每繞樹木而不可解。
人鹹為之感傷。
引喪者忽颠仆,稱畿言曰:“我壽命未應死,但服藥太多,傷我五髒耳。
今當複活,慎無葬也。
”其父拊而祝之,曰:“若爾有命,當複更生,豈非骨肉所願;今但欲還家,不爾葬也。
”旐乃解。
及還家,其婦夢之曰:“吾當複生,可急開棺。
”婦便說之。
其夕,母及家人又夢之。
即欲開棺,而父不聽;其弟含,時尚少,乃慨然曰:“非常之事,自古有之;今靈異至此,開棺之痛,孰與不開相負?”父母從之。
乃共發棺,果有生驗,以手刮棺,指爪盡傷,然氣息甚微,存亡不分矣,于是急以綿飲瀝口,能咽,遂與出之。
将護累月,飲食稍多,能開目視瞻,屈伸手足,不與人相當,不能言語,飲食所須,托之以夢。
如此者十餘年。
家人疲于供護,不複得操事;含乃棄絕人事,躬親侍養,以知名州黨。
後更衰劣,卒複還死焉。
羊祜,年五歲時,令乳母取所弄金镮,乳母曰:“汝先無此物。
”祜即詣鄰人李氏東垣桑樹中,探得之。
主人驚曰:“此吾亡兒所失物也,雲何持去?”乳母具言之。
李氏悲惋。
時人異之。
漢末,關中大亂,有發前漢宮人冢者,宮人猶活,既出,平複如舊。
魏郭後愛念之,錄置宮内,常在左右,問漢時宮中事,說之了了,皆有次緒。
郭後崩,哭泣過哀,遂死。
魏時太原發冢,破棺,棺中有一生婦人,将出,與語,生人也。
送之京師,問其本事,不知也。
視其冢上樹木,可三十歲,不知此婦人三十歲,常生于地中耶?将一朝欻生,偶與發冢者會也? 晉世,杜錫,字世嘏,家葬而婢誤不得出。
後十餘年,開冢祔葬,而婢尚生。
雲:“其始如瞑目。
有頃,漸覺。
”問之,自謂。
“當一再宿耳。
”初婢埋時,年十五六,及開冢後,姿質如故。
更生十五六年,嫁之,有子。
漢桓帝馮貴人,病亡;靈帝時有盜賊發冢,七十餘年,顔色如故,但肉小冷;群賊共奸通之,至鬥争相殺,然後事覺。
後窦太後家被誅,欲以馮貴人配食下邳陳公達;議以貴人雖是先帝所幸,屍體穢污,不宜配至尊,乃以窦太後配食。
吳孫休時,戍将于廣陵掘諸冢,取版,以治城,所壞甚多。
複發一大冢,内有重閣,戶扇皆樞轉可開閉,四周為徼道,通車,其高可以乘馬,又鑄銅人數十,長五尺,皆大冠,朱衣,執劍,侍列。
靈坐皆刻銅人。
背後石壁,言:殿中将軍,或言:侍郎,常侍。
似公侯之冢。
破其棺,棺中有人,發已班白,衣冠鮮明,面體如生人。
棺中雲母,厚尺許,以白玉璧三十枚借屍。
兵人辇共舉出死人,以倚冢壁;有一玉,長尺許,形似冬瓜,從死人懷中透出,堕地;兩耳及孔鼻中。
皆有黃金,如棗許大。
漢廣川王好發冢。
發栾書冢,其棺柩盟器,悉毀爛無餘;唯有一白狐,見人驚走;左右逐之,不得,戟傷其左足。
是夕,王夢一丈夫,須眉盡白,來謂王曰:“何故傷吾左足?”乃以杖叩王左足。
王覺,腫痛,即生瘡,至死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