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記卷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時,有大人遠征,家無餘人,唯有一女。
牡馬一匹,女親養之。
窮居幽處,思念其父,乃戲馬曰:“爾能為我迎得父還,吾将嫁汝。
”馬既承此言,乃絕缰而去。
徑至父所。
父見馬,驚喜,因取而乘之。
馬望所自來,悲鳴不已。
父曰:“此馬無事如此,我家得無有故乎!”亟乘以歸。
為畜生有非常之情,故厚加刍養。
馬不肯食。
每見女出入,辄喜怒奮擊。
如此非一。
父怪之,密以問女,女具以告父:“必為是故。
”父曰:“勿言。
恐辱家門。
且莫出入。
”于是伏弩射殺之。
暴皮于庭。
父行,女以鄰女于皮所戲,以足蹙之曰:“汝是畜生,而欲取人為婦耶!招此屠剝,如何自苦!”言未及竟,馬皮蹶然而起,卷女以行。
鄰女忙怕,不敢救之。
走告其父。
父還求索,已出失之。
後經數日,得于大樹枝間,女及馬皮,盡化為蠶,而績于樹上。
其(上爾下蟲)綸理厚大,異于常蠶。
鄰婦取而養之。
其收數倍。
因名其樹曰桑。
桑者,喪也。
由斯百姓競種之,今世所養是也。
言桑蠶者,是古蠶之餘類也。
案:天官:“辰,為馬星。
”蠶書曰:“月當大火,則浴其種。
”是蠶與馬同氣也。
周禮:“教人職掌,票原蠶者。
”注雲:“物莫能兩大,禁原蠶者,為其傷馬也。
”漢禮皇後親采桑祀蠶神,曰:“菀窳婦人,寓氏公主。
”公主者,女之尊稱也。
菀窳婦人,先蠶者也。
故今世或謂蠶為女兒者,是古之遺言也。
羿請無死之藥于西王母,嫦娥竊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黃。
有黃占之曰:“吉。
翩翩歸妹,獨将西行。
逢天晦芒,毋恐毋驚。
後且大昌。
”嫦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蠩”。
舌埵山帝之女死,化為怪草,其葉郁茂,其華黃色,其實如兔絲。
故服怪草者,恒媚于人焉。
荥陽縣南百餘裡,有蘭岩山,峭拔千丈,常有雙鶴,素羽皦然,日夕偶影翔集。
相傳雲:“昔有夫婦隐此山,數百年,化為雙鶴,不絕往來。
”忽一旦,一鶴為人所害,其一鶴歲常哀鳴。
至今響動岩谷,莫知其年歲也。
豫章新喻縣男子,見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鳥。
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諸鳥。
諸鳥各飛去,一鳥獨不得去。
男子取以為婦。
生三女。
其母後使女問父,知衣在積稻下,得之,衣而飛去,後複以迎三女,女亦得飛去。
漢靈帝時,江夏黃氏之母浴盤水中,久而不起,變為鼋矣。
婢驚走告。
比家人來,鼋轉入深淵。
其後時時出見。
初,浴,簪一銀钗,猶在其首。
于是黃氏累世不敢食鼋肉。
魏黃初中,清河宋士宗母,夏天于浴室裡浴,遣家中大小悉出,獨在室中。
良久,家人不解其意,于壁穿中窺之。
不見人體,見盆水中有一大鼈。
遂開戶,大小悉入,了不與人相承。
嘗先着銀钗,猶在頭上。
相與守之。
啼泣無可奈何。
意欲求去,永不可留。
視之積日,轉懈。
自捉出戶外。
其去甚駛,逐之不及,遂便入水。
後數日,忽還,巡行宅舍如平生,了無所言而去。
時人謂士宗應行喪治服;士宗以母形雖變,而生理尚存,竟不治喪。
此與江夏黃母相似。
吳孫皓寶鼎元年六月,晦,丹陽宣骞母,年八十矣。
亦因洗浴化為鼋,其狀如黃氏。
骞兄弟四人,閉戶衛之,掘堂上作大坎,瀉水其中。
鼋入坎遊戲。
一二日間,恒延頸外望,伺戶小開,便輪轉自躍入于深淵。
遂不複還。
漢獻帝建安中,東郡民家有怪;無故,甕器自發訇訇作聲,若有人擊。
盤案在前,忽然便失,雞生子,辄失去。
如是數歲,人甚惡之。
乃多作美食,覆蓋,着一室中,陰藏戶間窺伺之。
果複重來,發聲如前。
聞,便閉戶,周旋室中,了無所見。
乃闇以杖撾之。
良久,于室隅間有所中,便聞呻吟之聲,曰:“●!●!”宜死。
開戶視之,得一老翁,可百餘歲,言語了不相當,貌狀頗類于獸。
遂行推問,乃于數裡外得其家,雲:“失來十餘年。
”得之哀喜。
後歲餘,複失之。
聞陳留界複有怪如此。
時人鹹以為此翁。
牡馬一匹,女親養之。
窮居幽處,思念其父,乃戲馬曰:“爾能為我迎得父還,吾将嫁汝。
”馬既承此言,乃絕缰而去。
徑至父所。
父見馬,驚喜,因取而乘之。
馬望所自來,悲鳴不已。
父曰:“此馬無事如此,我家得無有故乎!”亟乘以歸。
為畜生有非常之情,故厚加刍養。
馬不肯食。
每見女出入,辄喜怒奮擊。
如此非一。
父怪之,密以問女,女具以告父:“必為是故。
”父曰:“勿言。
恐辱家門。
且莫出入。
”于是伏弩射殺之。
暴皮于庭。
父行,女以鄰女于皮所戲,以足蹙之曰:“汝是畜生,而欲取人為婦耶!招此屠剝,如何自苦!”言未及竟,馬皮蹶然而起,卷女以行。
鄰女忙怕,不敢救之。
走告其父。
父還求索,已出失之。
後經數日,得于大樹枝間,女及馬皮,盡化為蠶,而績于樹上。
其(上爾下蟲)綸理厚大,異于常蠶。
鄰婦取而養之。
其收數倍。
因名其樹曰桑。
桑者,喪也。
由斯百姓競種之,今世所養是也。
言桑蠶者,是古蠶之餘類也。
案:天官:“辰,為馬星。
”蠶書曰:“月當大火,則浴其種。
”是蠶與馬同氣也。
周禮:“教人職掌,票原蠶者。
”注雲:“物莫能兩大,禁原蠶者,為其傷馬也。
”漢禮皇後親采桑祀蠶神,曰:“菀窳婦人,寓氏公主。
”公主者,女之尊稱也。
菀窳婦人,先蠶者也。
故今世或謂蠶為女兒者,是古之遺言也。
羿請無死之藥于西王母,嫦娥竊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黃。
有黃占之曰:“吉。
翩翩歸妹,獨将西行。
逢天晦芒,毋恐毋驚。
後且大昌。
”嫦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蠩”。
舌埵山帝之女死,化為怪草,其葉郁茂,其華黃色,其實如兔絲。
故服怪草者,恒媚于人焉。
荥陽縣南百餘裡,有蘭岩山,峭拔千丈,常有雙鶴,素羽皦然,日夕偶影翔集。
相傳雲:“昔有夫婦隐此山,數百年,化為雙鶴,不絕往來。
”忽一旦,一鶴為人所害,其一鶴歲常哀鳴。
至今響動岩谷,莫知其年歲也。
豫章新喻縣男子,見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鳥。
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諸鳥。
諸鳥各飛去,一鳥獨不得去。
男子取以為婦。
生三女。
其母後使女問父,知衣在積稻下,得之,衣而飛去,後複以迎三女,女亦得飛去。
漢靈帝時,江夏黃氏之母浴盤水中,久而不起,變為鼋矣。
婢驚走告。
比家人來,鼋轉入深淵。
其後時時出見。
初,浴,簪一銀钗,猶在其首。
于是黃氏累世不敢食鼋肉。
魏黃初中,清河宋士宗母,夏天于浴室裡浴,遣家中大小悉出,獨在室中。
良久,家人不解其意,于壁穿中窺之。
不見人體,見盆水中有一大鼈。
遂開戶,大小悉入,了不與人相承。
嘗先着銀钗,猶在頭上。
相與守之。
啼泣無可奈何。
意欲求去,永不可留。
視之積日,轉懈。
自捉出戶外。
其去甚駛,逐之不及,遂便入水。
後數日,忽還,巡行宅舍如平生,了無所言而去。
時人謂士宗應行喪治服;士宗以母形雖變,而生理尚存,竟不治喪。
此與江夏黃母相似。
吳孫皓寶鼎元年六月,晦,丹陽宣骞母,年八十矣。
亦因洗浴化為鼋,其狀如黃氏。
骞兄弟四人,閉戶衛之,掘堂上作大坎,瀉水其中。
鼋入坎遊戲。
一二日間,恒延頸外望,伺戶小開,便輪轉自躍入于深淵。
遂不複還。
漢獻帝建安中,東郡民家有怪;無故,甕器自發訇訇作聲,若有人擊。
盤案在前,忽然便失,雞生子,辄失去。
如是數歲,人甚惡之。
乃多作美食,覆蓋,着一室中,陰藏戶間窺伺之。
果複重來,發聲如前。
聞,便閉戶,周旋室中,了無所見。
乃闇以杖撾之。
良久,于室隅間有所中,便聞呻吟之聲,曰:“●!●!”宜死。
開戶視之,得一老翁,可百餘歲,言語了不相當,貌狀頗類于獸。
遂行推問,乃于數裡外得其家,雲:“失來十餘年。
”得之哀喜。
後歲餘,複失之。
聞陳留界複有怪如此。
時人鹹以為此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