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記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
時楚王戊暴逆無道,刑辱申公,與吳謀反。
烏群鬥者,師戰之象也。
白頸者小,明小者敗也。
堕于水者,将死水地。
王戊不悟,遂舉兵應吳,與漢大戰,兵敗而走,至于丹徒。
為越人所斬,堕泗水之效也。
京房易傳曰:“逆親親,厥妖白黑烏鬥于國中。
”燕王旦之謀反也,又有一烏,一鵲,鬥于燕宮中池上,烏堕池死。
五行志以為楚、燕皆骨肉,藩臣驕恣,而謀不義,俱有烏鵲鬥死之祥。
行同而占合,此天人之明表也。
燕陰謀未發,獨王自殺于宮,故一烏而水色者死;楚炕陽舉兵,軍師大敗于野,故烏衆而金色者死:天道精微之效也。
京房易傳曰:“颛征劫殺,厥妖烏鵲鬥。
” 景帝十六年,梁孝王田北山,有獻牛,足上出背上者。
劉向以為近牛禍,内則思慮霿亂,外則土功過制,故牛禍作。
足而出于背,下奸上之象也。
漢武帝太始四年七月,趙有蛇從郭外入,與邑中蛇鬥孝文廟下。
邑中蛇死。
後二年秋,有衛太子事,自趙人江充起。
漢昭帝元鳳元年九月,燕有黃鼠銜其尾舞王宮端門中。
王往視之,鼠舞如故。
王使吏以酒脯祠鼠,舞不休。
一日一夜,死。
時燕王旦謀反,将死之象也。
京房易傳曰:“誅不原情,厥妖鼠舞門。
” 昭帝元鳳三年正月,泰山蕪萊山南洶洶有數千人聲。
民往視之,有大石自立,高丈五尺,大四十八圍,入地深八尺,三石為足。
石立後,有白烏數千集其旁。
宣帝中興之瑞也。
昭帝時上林苑中,大柳樹斷仆地,一朝起立,生枝葉,有蟲食其葉,成文字,曰:“公孫病已立。
” 昭帝時昌邑王賀見大白狗,冠“方山冠”而無尾。
至熹平中,省内冠狗帶绶以為笑樂,有一狗突出,走入司空府門,或見之者,莫不驚怪。
京房易傳曰:“君不正,臣欲篡,厥妖狗冠出朝門。
” 漢宣帝黃龍元年,未央殿辂軨中雌雞化為雄,毛衣變化,而不鳴,不将,無距。
元帝初元元年,丞相府史家雌雞伏子,漸化為雄,冠距鳴将。
至永光中有獻雄雞生角者。
五行志以為王氏之應。
京房易傳曰:“賢者居明夷之世,知時而傷或衆在位,厥妖雞生角。
”又曰:“婦人專政,國不靜,牝雞雄鳴,主不榮。
” 宣帝之世,燕、岱之閑,有三男共取一婦,生四子,及至将分妻子而不可均,乃緻争訟。
廷尉範延壽斷之曰:“此非人類,當以禽獸從母不從父也。
”請戮三男,以兒還母。
宣帝嗟歎曰:“事何必古,若此,則可謂當于理而厭人情也。
”延壽蓋見人事而知用刑矣,未知論人妖将來之驗也。
漢元帝永光二年八月,天雨草,而葉相樛結,大如彈丸。
至平帝元始三年正月,天雨草,狀如永光時。
京房易傳曰:“君吝于祿,信衰,賢去,厥妖天雨草。
” 元帝建昭五年,兖州刺史浩賞,禁民私所自立社。
山陽橐茅鄉社有大槐樹,吏伐斷之,其夜樹複立故處。
說曰:“凡枯斷複起,皆廢而複興之象也。
”是世祖之應耳。
漢成帝建始四年九月,長安城南,有鼠銜黃稿柏葉,上民冢柏及榆樹上為巢,桐柏為多,巢中無子,皆有幹鼠矢數升。
時議臣以為恐有水災。
鼠盜竊小蟲,夜出,晝匿,今正晝去穴而登木,象賤人将居貴顯之占。
桐柏,衛思後園所在也,其後趙後自微賤登至尊,與衛後同類,趙後終無子,而為害。
明年,有鸢焚巢殺子之象雲。
京房易傳曰:“臣私祿罔幹,厥妖鼠巢。
” 成帝河平元年,長安男子石良、劉音相與同居,有如人狀,在其室中,擊之,為狗,走出。
去後,有數人披甲,持弓弩至良家。
良等格擊,或死,或傷,皆狗也。
自二月至六月,乃止。
其于洪範,皆犬禍,言不從之咎也。
成帝河平元年二月庚子,泰山山桑谷,有鸢焚其巢。
男子孫通等聞山中群鳥鸢鵲聲,往視之,見巢燃,盡堕池中,有三鸢鷇,燒死。
樹大四圍,巢去地五丈五尺。
易曰:“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後号咷。
”後卒成易世之禍雲。
成帝鴻嘉四年秋,雨魚于信都,長五寸以下。
至永始元年春,北海出大魚,長六丈,高一丈,四枚。
哀帝建平三年,東萊平度出大魚,長八丈,高一丈一尺,七枚。
皆死。
靈帝熹平二年,東萊海出大魚二枚,長八九丈,高二丈餘。
京房易傳曰:“海數見巨魚,邪人進,賢人疏。
” 成帝永始元年二月,河南街郵樗樹生枝,如人頭,眉目須皆具,亡發耳。
至哀帝建平三年十月,汝南西平遂陽鄉有材仆地生枝,如人形,身青黃色,面白,頭有髭發,稍長大,凡長六寸一分。
京房易傳曰:“王德衰,下人将起,則有木生為人狀”。
其後有王莽之篡。
成帝綏和二年二月,大廄馬生角,在左耳前,圍長各二寸。
是時王莽為大司馬,害上之萌,自此始矣。
成帝綏和二年三月,天水平襄有燕生雀
時楚王戊暴逆無道,刑辱申公,與吳謀反。
烏群鬥者,師戰之象也。
白頸者小,明小者敗也。
堕于水者,将死水地。
王戊不悟,遂舉兵應吳,與漢大戰,兵敗而走,至于丹徒。
為越人所斬,堕泗水之效也。
京房易傳曰:“逆親親,厥妖白黑烏鬥于國中。
”燕王旦之謀反也,又有一烏,一鵲,鬥于燕宮中池上,烏堕池死。
五行志以為楚、燕皆骨肉,藩臣驕恣,而謀不義,俱有烏鵲鬥死之祥。
行同而占合,此天人之明表也。
燕陰謀未發,獨王自殺于宮,故一烏而水色者死;楚炕陽舉兵,軍師大敗于野,故烏衆而金色者死:天道精微之效也。
京房易傳曰:“颛征劫殺,厥妖烏鵲鬥。
” 景帝十六年,梁孝王田北山,有獻牛,足上出背上者。
劉向以為近牛禍,内則思慮霿亂,外則土功過制,故牛禍作。
足而出于背,下奸上之象也。
漢武帝太始四年七月,趙有蛇從郭外入,與邑中蛇鬥孝文廟下。
邑中蛇死。
後二年秋,有衛太子事,自趙人江充起。
漢昭帝元鳳元年九月,燕有黃鼠銜其尾舞王宮端門中。
王往視之,鼠舞如故。
王使吏以酒脯祠鼠,舞不休。
一日一夜,死。
時燕王旦謀反,将死之象也。
京房易傳曰:“誅不原情,厥妖鼠舞門。
” 昭帝元鳳三年正月,泰山蕪萊山南洶洶有數千人聲。
民往視之,有大石自立,高丈五尺,大四十八圍,入地深八尺,三石為足。
石立後,有白烏數千集其旁。
宣帝中興之瑞也。
昭帝時上林苑中,大柳樹斷仆地,一朝起立,生枝葉,有蟲食其葉,成文字,曰:“公孫病已立。
” 昭帝時昌邑王賀見大白狗,冠“方山冠”而無尾。
至熹平中,省内冠狗帶绶以為笑樂,有一狗突出,走入司空府門,或見之者,莫不驚怪。
京房易傳曰:“君不正,臣欲篡,厥妖狗冠出朝門。
” 漢宣帝黃龍元年,未央殿辂軨中雌雞化為雄,毛衣變化,而不鳴,不将,無距。
元帝初元元年,丞相府史家雌雞伏子,漸化為雄,冠距鳴将。
至永光中有獻雄雞生角者。
五行志以為王氏之應。
京房易傳曰:“賢者居明夷之世,知時而傷或衆在位,厥妖雞生角。
”又曰:“婦人專政,國不靜,牝雞雄鳴,主不榮。
” 宣帝之世,燕、岱之閑,有三男共取一婦,生四子,及至将分妻子而不可均,乃緻争訟。
廷尉範延壽斷之曰:“此非人類,當以禽獸從母不從父也。
”請戮三男,以兒還母。
宣帝嗟歎曰:“事何必古,若此,則可謂當于理而厭人情也。
”延壽蓋見人事而知用刑矣,未知論人妖将來之驗也。
漢元帝永光二年八月,天雨草,而葉相樛結,大如彈丸。
至平帝元始三年正月,天雨草,狀如永光時。
京房易傳曰:“君吝于祿,信衰,賢去,厥妖天雨草。
” 元帝建昭五年,兖州刺史浩賞,禁民私所自立社。
山陽橐茅鄉社有大槐樹,吏伐斷之,其夜樹複立故處。
說曰:“凡枯斷複起,皆廢而複興之象也。
”是世祖之應耳。
漢成帝建始四年九月,長安城南,有鼠銜黃稿柏葉,上民冢柏及榆樹上為巢,桐柏為多,巢中無子,皆有幹鼠矢數升。
時議臣以為恐有水災。
鼠盜竊小蟲,夜出,晝匿,今正晝去穴而登木,象賤人将居貴顯之占。
桐柏,衛思後園所在也,其後趙後自微賤登至尊,與衛後同類,趙後終無子,而為害。
明年,有鸢焚巢殺子之象雲。
京房易傳曰:“臣私祿罔幹,厥妖鼠巢。
” 成帝河平元年,長安男子石良、劉音相與同居,有如人狀,在其室中,擊之,為狗,走出。
去後,有數人披甲,持弓弩至良家。
良等格擊,或死,或傷,皆狗也。
自二月至六月,乃止。
其于洪範,皆犬禍,言不從之咎也。
成帝河平元年二月庚子,泰山山桑谷,有鸢焚其巢。
男子孫通等聞山中群鳥鸢鵲聲,往視之,見巢燃,盡堕池中,有三鸢鷇,燒死。
樹大四圍,巢去地五丈五尺。
易曰:“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後号咷。
”後卒成易世之禍雲。
成帝鴻嘉四年秋,雨魚于信都,長五寸以下。
至永始元年春,北海出大魚,長六丈,高一丈,四枚。
哀帝建平三年,東萊平度出大魚,長八丈,高一丈一尺,七枚。
皆死。
靈帝熹平二年,東萊海出大魚二枚,長八九丈,高二丈餘。
京房易傳曰:“海數見巨魚,邪人進,賢人疏。
” 成帝永始元年二月,河南街郵樗樹生枝,如人頭,眉目須皆具,亡發耳。
至哀帝建平三年十月,汝南西平遂陽鄉有材仆地生枝,如人形,身青黃色,面白,頭有髭發,稍長大,凡長六寸一分。
京房易傳曰:“王德衰,下人将起,則有木生為人狀”。
其後有王莽之篡。
成帝綏和二年二月,大廄馬生角,在左耳前,圍長各二寸。
是時王莽為大司馬,害上之萌,自此始矣。
成帝綏和二年三月,天水平襄有燕生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