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媒
關燈
小
中
大
之,目女。
女不言久之,曰:“乘彼将何之?君以此始,必以此終。
且欲登極樂世界,非此不可。
”遽偕生登岸。
即有魚軒來迓,旁立長鬣奴,控馬待生。
于是女乘軒,生騎而從。
逶迤數十裡,■竹翠梧,碧蔭交加。
頃之,複抵一河,杳邈波濤,極目無際。
欲渡無舟。
正深延企,忽聞有飛來者,即女之前舟也。
生視之,舟上并無一人,而帆槳畢具,不覺稱異。
女謂生曰:“此即祖沖之之千裡船也。
”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以手撥之,雙輪鼓動,其駛若激箭。
須臾風順,蒲帆十二幅,葉葉自起,未逾數刻,已抵一處,四圍雉堞參差,有若城垣。
女指謂生曰:“此寒碧城綠萼華之所居。
彼今下降塵寰,令我兼司其職。
迎君來此一遊,将來遄返世間,不至觌面而失此良緣也。
”既入城,見街衢整潔,廛市殷阗。
門外皆設香案,似迎大官狀。
女曰:“此特為君行盛禮也。
”東南隅殿宇,高聳霄漢,有似王者居,榜曰“蕊珠宮”。
女攜生竟入。
宮婢無數,侍立兩行。
坐甫定,趨承問安者絡繹。
因命設宴前軒。
觥■相酬,倍極其樂。
旋至房中,左壁懸一女郎像,媚秀麗,不可一世。
女曰:“此即君夫人也。
可谛認之,他日相逢,乃可于衆中識别。
”是夕女偕生宿,綢缪臻至。
勾留三閱月,歡愛倍于尋常,真覺閨中之樂有甚于畫眉者。
一日,生散步中庭,見前之白鶴,方對石鏡翩跹而舞。
生曰:“此我冰人也,不可不厚酬之。
”鶴聞言,竟前俯伏生足下,負生而起,如前時,片刻已下。
生啟眸四顧,乃己室也。
鶴則沖霄杳矣。
家人見生,大驚,謂失生已三歲,“何處不尋覓,今乃自至耶?”生緬述所遇,鹹不信。
或謂既已遇仙,必有仙術;即不然,亦當有體香形換之異,臨别亦必有寶物贈遺,攜示下方作證。
而生并無之,身上所衣,即去時服也。
因疑托故謬言。
生亦不自明。
但自是作詩文益敏捷,下筆如神,不假思索。
是春入邑庠,明年應秋闱,即登賢書。
世家巨族争婚之,生俱辭焉,曰:“吾妻乃綠萼華也,我已下玉鏡台之聘矣。
因緣自有前定,仙人豈欺我哉?” 及春,公交車北上,道經齊魯間,車覆傷肱,覓寓養痾,杜門不出。
一夕,有款門求宿者,乃宦家眷屬也。
人數頗衆,而寓中無隙地。
生房最寬敞;欲求生暫遷他室以讓之,而難于啟齒,因私與生仆婉商之,為生所聞。
即召寓主曰:“此事其細已甚,何不可行?豈謂我不能容物耶?”立命仆被他宿。
顧所遷室僅隔一院,翌晨宦家婢偶出外間,遇生于庭,凝眸注視,狀甚驚異。
生視之,即前時月窟河濱蕩槳女娃也。
午後,宦家女登車而去,三四小鬟簇擁之。
生适立門外,見之甚真,神情态度,逼肖綠萼華。
道旁見者,鹹啧啧贊曰:“世間何來此美女子哉!”生亦疑甚。
私詢宦家姓氏,方知為孫姓,父官禦史,鹿城望族也。
時生臂已痊,急治行李,束裝随發。
南宮既捷,詢悉禦史居址,竟遣媒妁往求焉。
生初以為所願必遂,不意禦史以已行許字為辭。
生知之,衷情懊惱,神志乖喪,雖晴日看花,暖風張席,卒一無歡緒。
同年招赴绮筵,率不往。
或有知生心事者,邀生閑遊寺觀,借散悶懷。
忽逢一羽流,黃冠素氅,潇灑不群,拱手向生曰:“新太史有何不足,而作此怏怏态哉?欲諧姻好,當倩此君。
”因指庭畔一白鶴曰:“遣彼為媒,當無不就。
”生心動,知道士非凡人,長揖問計,曰:“煉師具知來曆,必能圓此因果。
小生感當不朽!”道士曰:“請君解一佩玉,作一絕句,自當有以報命。
”生援筆成二十八字雲:記在蕊珠宮裡見,霓裳霞袂立風前。
湘蓠消息何須問,試讀《楞嚴》第一篇。
即脫所佩玉藕授道士。
道士并詩系鶴頸,謂鶴曰:“好為之,勿負吾托。
”鶴引吭長鳴,振翮淩風,扶搖竟上。
諸人翹首仰矚,視其翩然入雲際,遽沒。
須臾竟返,則所系已失,鶴足别有錦帕一裹,解觀之,則钿盒金钗也。
啟盒,得同心結,解結,得十六字雲:“再遣月老,定慰雲情。
月窟常圓,雲窩不老。
”衆目睹之,無不歎異。
重人往,婚議遂定。
人因謂之鶴媒。
禦史女名湘月,字舫仙。
女不言久之,曰:“乘彼将何之?君以此始,必以此終。
且欲登極樂世界,非此不可。
”遽偕生登岸。
即有魚軒來迓,旁立長鬣奴,控馬待生。
于是女乘軒,生騎而從。
逶迤數十裡,■竹翠梧,碧蔭交加。
頃之,複抵一河,杳邈波濤,極目無際。
欲渡無舟。
正深延企,忽聞有飛來者,即女之前舟也。
生視之,舟上并無一人,而帆槳畢具,不覺稱異。
女謂生曰:“此即祖沖之之千裡船也。
”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以手撥之,雙輪鼓動,其駛若激箭。
須臾風順,蒲帆十二幅,葉葉自起,未逾數刻,已抵一處,四圍雉堞參差,有若城垣。
女指謂生曰:“此寒碧城綠萼華之所居。
彼今下降塵寰,令我兼司其職。
迎君來此一遊,将來遄返世間,不至觌面而失此良緣也。
”既入城,見街衢整潔,廛市殷阗。
門外皆設香案,似迎大官狀。
女曰:“此特為君行盛禮也。
”東南隅殿宇,高聳霄漢,有似王者居,榜曰“蕊珠宮”。
女攜生竟入。
宮婢無數,侍立兩行。
坐甫定,趨承問安者絡繹。
因命設宴前軒。
觥■相酬,倍極其樂。
旋至房中,左壁懸一女郎像,媚秀麗,不可一世。
女曰:“此即君夫人也。
可谛認之,他日相逢,乃可于衆中識别。
”是夕女偕生宿,綢缪臻至。
勾留三閱月,歡愛倍于尋常,真覺閨中之樂有甚于畫眉者。
一日,生散步中庭,見前之白鶴,方對石鏡翩跹而舞。
生曰:“此我冰人也,不可不厚酬之。
”鶴聞言,竟前俯伏生足下,負生而起,如前時,片刻已下。
生啟眸四顧,乃己室也。
鶴則沖霄杳矣。
家人見生,大驚,謂失生已三歲,“何處不尋覓,今乃自至耶?”生緬述所遇,鹹不信。
或謂既已遇仙,必有仙術;即不然,亦當有體香形換之異,臨别亦必有寶物贈遺,攜示下方作證。
而生并無之,身上所衣,即去時服也。
因疑托故謬言。
生亦不自明。
但自是作詩文益敏捷,下筆如神,不假思索。
是春入邑庠,明年應秋闱,即登賢書。
世家巨族争婚之,生俱辭焉,曰:“吾妻乃綠萼華也,我已下玉鏡台之聘矣。
因緣自有前定,仙人豈欺我哉?” 及春,公交車北上,道經齊魯間,車覆傷肱,覓寓養痾,杜門不出。
一夕,有款門求宿者,乃宦家眷屬也。
人數頗衆,而寓中無隙地。
生房最寬敞;欲求生暫遷他室以讓之,而難于啟齒,因私與生仆婉商之,為生所聞。
即召寓主曰:“此事其細已甚,何不可行?豈謂我不能容物耶?”立命仆被他宿。
顧所遷室僅隔一院,翌晨宦家婢偶出外間,遇生于庭,凝眸注視,狀甚驚異。
生視之,即前時月窟河濱蕩槳女娃也。
午後,宦家女登車而去,三四小鬟簇擁之。
生适立門外,見之甚真,神情态度,逼肖綠萼華。
道旁見者,鹹啧啧贊曰:“世間何來此美女子哉!”生亦疑甚。
私詢宦家姓氏,方知為孫姓,父官禦史,鹿城望族也。
時生臂已痊,急治行李,束裝随發。
南宮既捷,詢悉禦史居址,竟遣媒妁往求焉。
生初以為所願必遂,不意禦史以已行許字為辭。
生知之,衷情懊惱,神志乖喪,雖晴日看花,暖風張席,卒一無歡緒。
同年招赴绮筵,率不往。
或有知生心事者,邀生閑遊寺觀,借散悶懷。
忽逢一羽流,黃冠素氅,潇灑不群,拱手向生曰:“新太史有何不足,而作此怏怏态哉?欲諧姻好,當倩此君。
”因指庭畔一白鶴曰:“遣彼為媒,當無不就。
”生心動,知道士非凡人,長揖問計,曰:“煉師具知來曆,必能圓此因果。
小生感當不朽!”道士曰:“請君解一佩玉,作一絕句,自當有以報命。
”生援筆成二十八字雲:記在蕊珠宮裡見,霓裳霞袂立風前。
湘蓠消息何須問,試讀《楞嚴》第一篇。
即脫所佩玉藕授道士。
道士并詩系鶴頸,謂鶴曰:“好為之,勿負吾托。
”鶴引吭長鳴,振翮淩風,扶搖竟上。
諸人翹首仰矚,視其翩然入雲際,遽沒。
須臾竟返,則所系已失,鶴足别有錦帕一裹,解觀之,則钿盒金钗也。
啟盒,得同心結,解結,得十六字雲:“再遣月老,定慰雲情。
月窟常圓,雲窩不老。
”衆目睹之,無不歎異。
重人往,婚議遂定。
人因謂之鶴媒。
禦史女名湘月,字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