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媒
關燈
小
中
大
曹織雲,名錦,小字天孫。
祖籍蜀之成都,從父宦于吳中,遂家焉。
父本名諸生,赭寇之亂,投筆從戎,以軍功得保舉縣丞。
曾攝篆鄧尉,有政聲。
凡民間鼠牙雀角之訟,當時即為判決,案牍無留滞者。
捕治盜賊綦嚴,宵小皆為斂迹。
性殊耿介,有緻苞苴者,概行屏絕。
以是得江南廉吏之稱,上遊頗契重之,拟補邑令,而遽以勞卒于官。
身後宦橐蕭然,幾無以殓。
幸同僚周赙頗豐,得供全家粥需。
生少即敏慧。
讀書目數行下,九歲畢十三經,時人皆以“神童”目之。
第家貧,從師乏■脯資,閉門誦讀,罕出戶庭。
一日,正在吟哦之際,忽有一鶴自雲端降地,毛羽■潔,神俊不凡。
生異甚,下階觀之。
鶴盤旋庭中,意殊馴擾。
因近前撫摩之,鶴遽伏生胯下,鼓翼而起,頃刻數丈。
生驚而呼,則已冉冉入雲際,俯視下方,屋宇樹木,隐約可辨。
再高,但見白雲然,平鋪若海;足下氤氲繞之,了無所見。
懼甚,噤不能聲。
俄而止一山,峰巒環繞,澗水争流,鳥語花香,樹林陰翳,頓覺别有一天。
生既及地,鶴自飛去。
神志既定,環顧山谷中,瓦屋參差,殆不下數百家。
遂起,循徑行,觀玩風景。
信足所至,峰回路轉。
忽見一帶粉牆,高矗霄漢,牆外佳木千章,綠陰垂地,其東雙扉洞辟,疑為巨宅别墅。
生至此亦無所畏,竟入焉。
始進一二裡,山石荦确,頗不易行;漸入則細草如茵,叢花夾道,丹嶂碧,聳峙左右。
生視其左題曰“雲窩”,其右題曰“月窟”,俱有石門。
生以手叩之,呀然自開。
掉臂入覽,曲折通幽,自堂達室,妙境環生。
其中金石書畫,帷帳鼎彜,無不畢備。
顧阒然無一人。
最後抵一軒,幾置一琴,斷紋斑駁,色澤殊古;爐煙尚篆,杯茗猶溫,四周潔無纖塵,似日夕有人居處者。
生疑訝不定。
見琴,遽觸所好,整襟危坐,撫弦操缦,為鼓一曲,聲韻悠揚,餘音徐歇。
忽聞背後有環■聲,贊曰:“妙哉此曲也!非所謂《潇湘三弄》耶?”生離座回顧,見一女郎高髻靓妝,自室之東偏出,秀靥長眉,豐神倩冶。
生遽長揖為禮,女亦斂衽作答。
因诘生何來,曰:“此間非塵世人所能至也,郎君緣福不淺哉!”生具述颠末。
女曰:“此鶴湘蓠之所豢也。
遣以迎君,當别有意。
”生曰:“湘蓠何人也?”女曰:“彼居月窟中,與餘東西相對,距此不遠,當導君一往見之。
今且小住作清談,餘欲略詢下方風景也。
”遂擊座右磬,铿然作聲,聲未絕而雙鬟已至。
女曰:“佳客辱臨,不可無以款之。
可作咄嗟筵,借盡主賓之誼。
”雙鬟去未幾,群婢畢來,設席布座,肴核遽陳,生正坐而女旁侍焉。
女所問皆世間瑣屑事,有生所未及知者,女反代為之解。
生不覺嗫嚅面赤,群婢至有竊竊匿笑者。
繼及經史文字,生應對尤乖。
一婢耳語曰:“幾見秀才家能識一字者?處士純盜虛聲,真覺罵盡千古名流矣。
”生聞之,不自安,辭欲行。
女曰:“湘蓠待君久矣。
”即命雙鬟偕生至月窟。
先詣一圓室,室中幾榻器皿,無非圓者。
生見所懸匾曰“小廣寒宮”。
湘蓠即居于是。
聞生來,即出相見。
皓齒明眸,姿容絕世。
前執生手,倍緻殷懃,恍若久别重逢,既離複合。
先見女亦宛若舊相識,但不憶何處曾經觌面耳。
因之兩相注視,親昵異常。
女啟口謂生曰:“郎君既至此間,何以遲來谒我?豈為雲中君所留滞耶?郎君試觀月窟與雲窩,二者孰佳?掌理三十六宮蕊香仙子早有定評,其言曰:‘雲窩安樂,不如月窟優遊。
’今偕君覽一周,始知個中妙境。
”于是攜生出行。
步踏綠莎,其軟若綿;沿渚芙蓉,煥發絢爛若錦屏;一水盈盈,有橋可渡,當河之中,島嶼錯峙,所蓄珍禽異鳥,間關百啭,音殊可聽。
河畔系一小舟,女與生同登,容與中流,竟達彼岸。
女曰:“此即所謂月中畫舫也。
”旋見蘆花楓葉間,有垂髫女子三四人蕩槳來迎,容并妖冶,叩舷作歌曰:昔日送君兮,登陟乎高岡;今日迎君兮,邂逅乎芳塘。
記與君别兮,日引而月長;恨與君隔兮,水碧而山蒼。
雖不能見君兮,願君其勿忘! 其聲入耳凄惋,若素與相稔者。
近前,引手招生。
生意欲乘
祖籍蜀之成都,從父宦于吳中,遂家焉。
父本名諸生,赭寇之亂,投筆從戎,以軍功得保舉縣丞。
曾攝篆鄧尉,有政聲。
凡民間鼠牙雀角之訟,當時即為判決,案牍無留滞者。
捕治盜賊綦嚴,宵小皆為斂迹。
性殊耿介,有緻苞苴者,概行屏絕。
以是得江南廉吏之稱,上遊頗契重之,拟補邑令,而遽以勞卒于官。
身後宦橐蕭然,幾無以殓。
幸同僚周赙頗豐,得供全家粥需。
生少即敏慧。
讀書目數行下,九歲畢十三經,時人皆以“神童”目之。
第家貧,從師乏■脯資,閉門誦讀,罕出戶庭。
一日,正在吟哦之際,忽有一鶴自雲端降地,毛羽■潔,神俊不凡。
生異甚,下階觀之。
鶴盤旋庭中,意殊馴擾。
因近前撫摩之,鶴遽伏生胯下,鼓翼而起,頃刻數丈。
生驚而呼,則已冉冉入雲際,俯視下方,屋宇樹木,隐約可辨。
再高,但見白雲然,平鋪若海;足下氤氲繞之,了無所見。
懼甚,噤不能聲。
俄而止一山,峰巒環繞,澗水争流,鳥語花香,樹林陰翳,頓覺别有一天。
生既及地,鶴自飛去。
神志既定,環顧山谷中,瓦屋參差,殆不下數百家。
遂起,循徑行,觀玩風景。
信足所至,峰回路轉。
忽見一帶粉牆,高矗霄漢,牆外佳木千章,綠陰垂地,其東雙扉洞辟,疑為巨宅别墅。
生至此亦無所畏,竟入焉。
始進一二裡,山石荦确,頗不易行;漸入則細草如茵,叢花夾道,丹嶂碧,聳峙左右。
生視其左題曰“雲窩”,其右題曰“月窟”,俱有石門。
生以手叩之,呀然自開。
掉臂入覽,曲折通幽,自堂達室,妙境環生。
其中金石書畫,帷帳鼎彜,無不畢備。
顧阒然無一人。
最後抵一軒,幾置一琴,斷紋斑駁,色澤殊古;爐煙尚篆,杯茗猶溫,四周潔無纖塵,似日夕有人居處者。
生疑訝不定。
見琴,遽觸所好,整襟危坐,撫弦操缦,為鼓一曲,聲韻悠揚,餘音徐歇。
忽聞背後有環■聲,贊曰:“妙哉此曲也!非所謂《潇湘三弄》耶?”生離座回顧,見一女郎高髻靓妝,自室之東偏出,秀靥長眉,豐神倩冶。
生遽長揖為禮,女亦斂衽作答。
因诘生何來,曰:“此間非塵世人所能至也,郎君緣福不淺哉!”生具述颠末。
女曰:“此鶴湘蓠之所豢也。
遣以迎君,當别有意。
”生曰:“湘蓠何人也?”女曰:“彼居月窟中,與餘東西相對,距此不遠,當導君一往見之。
今且小住作清談,餘欲略詢下方風景也。
”遂擊座右磬,铿然作聲,聲未絕而雙鬟已至。
女曰:“佳客辱臨,不可無以款之。
可作咄嗟筵,借盡主賓之誼。
”雙鬟去未幾,群婢畢來,設席布座,肴核遽陳,生正坐而女旁侍焉。
女所問皆世間瑣屑事,有生所未及知者,女反代為之解。
生不覺嗫嚅面赤,群婢至有竊竊匿笑者。
繼及經史文字,生應對尤乖。
一婢耳語曰:“幾見秀才家能識一字者?處士純盜虛聲,真覺罵盡千古名流矣。
”生聞之,不自安,辭欲行。
女曰:“湘蓠待君久矣。
”即命雙鬟偕生至月窟。
先詣一圓室,室中幾榻器皿,無非圓者。
生見所懸匾曰“小廣寒宮”。
湘蓠即居于是。
聞生來,即出相見。
皓齒明眸,姿容絕世。
前執生手,倍緻殷懃,恍若久别重逢,既離複合。
先見女亦宛若舊相識,但不憶何處曾經觌面耳。
因之兩相注視,親昵異常。
女啟口謂生曰:“郎君既至此間,何以遲來谒我?豈為雲中君所留滞耶?郎君試觀月窟與雲窩,二者孰佳?掌理三十六宮蕊香仙子早有定評,其言曰:‘雲窩安樂,不如月窟優遊。
’今偕君覽一周,始知個中妙境。
”于是攜生出行。
步踏綠莎,其軟若綿;沿渚芙蓉,煥發絢爛若錦屏;一水盈盈,有橋可渡,當河之中,島嶼錯峙,所蓄珍禽異鳥,間關百啭,音殊可聽。
河畔系一小舟,女與生同登,容與中流,竟達彼岸。
女曰:“此即所謂月中畫舫也。
”旋見蘆花楓葉間,有垂髫女子三四人蕩槳來迎,容并妖冶,叩舷作歌曰:昔日送君兮,登陟乎高岡;今日迎君兮,邂逅乎芳塘。
記與君别兮,日引而月長;恨與君隔兮,水碧而山蒼。
雖不能見君兮,願君其勿忘! 其聲入耳凄惋,若素與相稔者。
近前,引手招生。
生意欲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