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花史-居士(上)
關燈
小
中
大
居士,當今名流之傑出者也。
以雲霞之逸趣,為風月之主盟,跌宕花天酒地,固已閱曆深矣。
三十年來,為其所眷者,殊不乏人,類皆飲香名于曲裡,張豔幟于勾欄,在此中推為翹楚。
雖佳者不止于是,而即此已可見一斑。
逮乎境過情遷,哀來樂往。
歎繁華之轉毂,悲蹤迹之飄蓬,追憶影塵,曷禁怅惘?此居士《春申感舊》之詩所由作也。
嗚呼!袁崧壘畔,明月照人;黃歇浦邊,寒潮舂枕,既由衰以紀盛,亦撫昔而念今。
舉生平所知凡二十有四人,人各系以一詩。
其間亦有前後之殊,蓋一在同治壬戌以降,一在光緒丙戌以上也。
其言曰:賦命終窮,篆愁無極。
每緣飄泊,寄興琴樽。
歲月寝深,音塵若夢。
爰拈短詠,略志前遊。
自近二十年中,厘為上下各十二首;其非相知,不在此數。
情匪同于忏绮,意聊托以抽絲。
向酒旗歌闆以流連,我原無狀;對珠履錦袍而谑浪,卿亦能狂。
前十二人中,首小桂珠,崇節義也;終小阿招,見何地無才也。
嗟乎!凄涼寶劍,感風雨以成吟;寥落金閨,望河山而已渺。
諒佳人之難得,聊援筆以摅懷。
一曰小桂珠。
絕代佳人世罕俦,河清一笑屬名流。
最憐寡鹄中年後,小閣殘燈課阿侯。
小桂珠,吳人。
同治初,海上麗品推第一。
性狷潔,嫉俗如仇。
非真文人,不能得其倩盼也。
歸閩中某庶常為小妻。
庶常故多内寵,又以豪故,家事中落。
桂珠荊布自約,躬任操作,泊然不與群姬争夕。
時人以為難。
生數子而庶常殁,食貧撫孤,冰櫱無怨。
時年甫三十耳。
洵可謂鐵中之铮铮者。
凡百眉史,尚其慕之。
一曰王桂卿。
翠袖生寒自不知,風前猶誦晚唐詩。
桃花人面今何在,空費崔郎廿載思。
王桂卿,揚州人。
歲丁卯晤于海上。
貌文弱,手爪長五寸許。
性極婉順,惟誤觸其爪,則怒不可遏,必再三謝鹵莽乃已。
喜讀唐人詩,尤好崔護“桃花”一首,時時誦之,蓋自傷其纖荏善病也。
後不知其究竟。
天南遁叟曰:聞其嫁一官人,居小星列,頗有寵雲。
光緒初又有王桂卿者,亦居兆榮裡,并有名。
一曰李巧仙。
齧臂盟寒不自由,六州聚鐵鑄離愁。
如何商婦吟成後,又抱琵琶過别舟。
李巧仙,吳人。
居趙四寶家。
初不甚着。
丁卯春,護花仙史遊海上,極愛憐之,朋酒招邀,匪日則夕,數月後譽遂大噪。
巧仙亦感仙史意,将委身焉。
俄而仙史以婦病亟婦,歸一載而婦殁。
仙史故重伉俪情,當婦病沈時,既不忍求其新特;及帷空鏡破,則又悲離感逝,萬念俱灰。
于是巧仙遂别适賈人子某。
仙史居恒咄咄,以為負此婵娟,誠此生之大恨也。
乃巧仙嫁後十六年,年将四旬,一旦忽與某乖異,棄而他往。
君子于是有感于文信國之言曰:“夫人于是少商量矣。
” 一曰金二寶。
圓姿替月鬓凝香,端麗真宜七寶妝。
一自洛陽移種後,名園從此少花王。
金二寶,吳人。
貌富豔,有大家風度。
善讴。
工為酒糾,能使主客盡歡。
性頗端靜。
其嚴妝獨坐時,神情意态,不啻顧氏閨房之秀也。
某方伯甚昵之,将置之金屋,而方伯殁,二寶後亦别嫁。
蓋自是而滬上平康之典型微矣。
一曰張秀寶。
小憐玉體小蠻腰,眉展春山頰暈湖。
争說盈盈年十五,有人俊骨為卿銷。
張秀寶,吳人。
隸張二房為養女。
丁卯夏六月,見之筵上,年甫十五,梳雙丫角,着輕绡衣,皓質明眸,不假雕飾,而意度姚冶,一座盡傾。
能令人既見之後,猶念之不置。
予鄉人某君遂以是夭其天年,殆真所謂尤物欤? 一曰王雲卿。
如花命薄是雲卿,浪許繁欽賦《定情》。
綠葉成陰人别去,更無消息問流莺。
王雲卿,吳人。
居同慶裡王文仙家。
麗質天生,終歲不禦脂粉。
與仁和某秀才最笃,有偕老約。
珠胎暗結而某已資罄,給以暫歸,遂不複至。
雲卿每與予言,猶淚涔涔堕襟袖間。
一曰褚金福。
思家紅淚落瓊瑰,不枉人呼薛夜來。
最是難忘風雨夕,背
以雲霞之逸趣,為風月之主盟,跌宕花天酒地,固已閱曆深矣。
三十年來,為其所眷者,殊不乏人,類皆飲香名于曲裡,張豔幟于勾欄,在此中推為翹楚。
雖佳者不止于是,而即此已可見一斑。
逮乎境過情遷,哀來樂往。
歎繁華之轉毂,悲蹤迹之飄蓬,追憶影塵,曷禁怅惘?此居士《春申感舊》之詩所由作也。
嗚呼!袁崧壘畔,明月照人;黃歇浦邊,寒潮舂枕,既由衰以紀盛,亦撫昔而念今。
舉生平所知凡二十有四人,人各系以一詩。
其間亦有前後之殊,蓋一在同治壬戌以降,一在光緒丙戌以上也。
其言曰:賦命終窮,篆愁無極。
每緣飄泊,寄興琴樽。
歲月寝深,音塵若夢。
爰拈短詠,略志前遊。
自近二十年中,厘為上下各十二首;其非相知,不在此數。
情匪同于忏绮,意聊托以抽絲。
向酒旗歌闆以流連,我原無狀;對珠履錦袍而谑浪,卿亦能狂。
前十二人中,首小桂珠,崇節義也;終小阿招,見何地無才也。
嗟乎!凄涼寶劍,感風雨以成吟;寥落金閨,望河山而已渺。
諒佳人之難得,聊援筆以摅懷。
一曰小桂珠。
絕代佳人世罕俦,河清一笑屬名流。
最憐寡鹄中年後,小閣殘燈課阿侯。
小桂珠,吳人。
同治初,海上麗品推第一。
性狷潔,嫉俗如仇。
非真文人,不能得其倩盼也。
歸閩中某庶常為小妻。
庶常故多内寵,又以豪故,家事中落。
桂珠荊布自約,躬任操作,泊然不與群姬争夕。
時人以為難。
生數子而庶常殁,食貧撫孤,冰櫱無怨。
時年甫三十耳。
洵可謂鐵中之铮铮者。
凡百眉史,尚其慕之。
一曰王桂卿。
翠袖生寒自不知,風前猶誦晚唐詩。
桃花人面今何在,空費崔郎廿載思。
王桂卿,揚州人。
歲丁卯晤于海上。
貌文弱,手爪長五寸許。
性極婉順,惟誤觸其爪,則怒不可遏,必再三謝鹵莽乃已。
喜讀唐人詩,尤好崔護“桃花”一首,時時誦之,蓋自傷其纖荏善病也。
後不知其究竟。
天南遁叟曰:聞其嫁一官人,居小星列,頗有寵雲。
光緒初又有王桂卿者,亦居兆榮裡,并有名。
一曰李巧仙。
齧臂盟寒不自由,六州聚鐵鑄離愁。
如何商婦吟成後,又抱琵琶過别舟。
李巧仙,吳人。
居趙四寶家。
初不甚着。
丁卯春,護花仙史遊海上,極愛憐之,朋酒招邀,匪日則夕,數月後譽遂大噪。
巧仙亦感仙史意,将委身焉。
俄而仙史以婦病亟婦,歸一載而婦殁。
仙史故重伉俪情,當婦病沈時,既不忍求其新特;及帷空鏡破,則又悲離感逝,萬念俱灰。
于是巧仙遂别适賈人子某。
仙史居恒咄咄,以為負此婵娟,誠此生之大恨也。
乃巧仙嫁後十六年,年将四旬,一旦忽與某乖異,棄而他往。
君子于是有感于文信國之言曰:“夫人于是少商量矣。
” 一曰金二寶。
圓姿替月鬓凝香,端麗真宜七寶妝。
一自洛陽移種後,名園從此少花王。
金二寶,吳人。
貌富豔,有大家風度。
善讴。
工為酒糾,能使主客盡歡。
性頗端靜。
其嚴妝獨坐時,神情意态,不啻顧氏閨房之秀也。
某方伯甚昵之,将置之金屋,而方伯殁,二寶後亦别嫁。
蓋自是而滬上平康之典型微矣。
一曰張秀寶。
小憐玉體小蠻腰,眉展春山頰暈湖。
争說盈盈年十五,有人俊骨為卿銷。
張秀寶,吳人。
隸張二房為養女。
丁卯夏六月,見之筵上,年甫十五,梳雙丫角,着輕绡衣,皓質明眸,不假雕飾,而意度姚冶,一座盡傾。
能令人既見之後,猶念之不置。
予鄉人某君遂以是夭其天年,殆真所謂尤物欤? 一曰王雲卿。
如花命薄是雲卿,浪許繁欽賦《定情》。
綠葉成陰人别去,更無消息問流莺。
王雲卿,吳人。
居同慶裡王文仙家。
麗質天生,終歲不禦脂粉。
與仁和某秀才最笃,有偕老約。
珠胎暗結而某已資罄,給以暫歸,遂不複至。
雲卿每與予言,猶淚涔涔堕襟袖間。
一曰褚金福。
思家紅淚落瓊瑰,不枉人呼薛夜來。
最是難忘風雨夕,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