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鏡娘小傳
關燈
小
中
大
集《惆怅詞》一百八首,《斷腸曲》一百韻以悼之,卒因事牽率,不能赴。
其明年,始為改葬。
先是,悔庵未得噩耗以前,長夜旅窗,孤燈獨坐,更闌月黑,寒雨微零,倦甚,隐幾假寐。
忽見有内官裝束者,持柬來招曰:“團栾室主人見召,君其速往。
乘車已駕矣。
”出門,仆夫控缰以待。
甫登即發,蹑電追風,頃刻已至。
但見殿宇崇隆,甍棟壯麗。
門外環列者數十人,狀若甲士。
内官導之入,凡曆室數重,始抵一處。
悔庵視其榜曰“曼陀花天宮”。
内官止步不前,廊下有銅钲擊之,聲铿然清越。
即有垂髫宮婢數人,趨前問訊。
悔庵述被召之由。
内一婢颔之曰:“君非自稱為清溪惆怅生者耶?仙子候久矣。
”導至一圓屋,額曰“團栾明鏡之室”,室中左榻右幾,榻旁多堆書籍,幾上寶鼎香濃,煙篆微袅。
東西列架數十,缥帙缃函,牙簽玉軸,殆可連屋。
一麗人道裝素服,正研朱握椠,方事雠校,一小鬟執洞箫侍焉。
審視之,則鏡娘也。
悔庵徑前,執鏡娘手,嗚咽不勝,曰:“此豈尚是人間耶?餘今與卿相逢,其在夢中耶?”鏡娘曰:“妾勘破世情,已離塵境,特召君來一訣耳。
從此人海茫茫,永無見期。
前程方遠,君其勉之,勿使兒女情長,英雄氣短。
尤宜慎者,筆墨之間,勿着绮情,泥犁之警,要非虛語,毋以法秀所呵為妄也。
”悔庵于此,方知鏡娘已死,哀痛切心,涕不能仰。
鏡娘出袖中羅帕,為悔庵拭淚曰:“請止哭,勿過悲。
人誰不死?不過數十寒暑,此同世界人,一切澌滅,君何不達之甚哉!”悔庵方欲瑣屑詢鏡娘家中事,鏡娘白:“此間為掌理天上秘籍處,凡人不得輕到。
以君前生系玉皇香案吏,故得一窺瓊笈耳。
然亦不可久留也。
”即命小鬟送之出宮外。
生視小鬟,彷佛東鄰徐氏女子璇姑。
甫逾阈,若有物絆于足,遽覺。
明日,而鏡娘之訃音至矣。
鄰女徐璇姑,姿貌端好,年十五從鏡娘學洞箫,清響遏雲,若有天授。
鏡娘殁後十餘日,璇姑嬰疾不起,臨死,告其家:見鏡娘綠帔素色裙,如仙人裝,攜璇姑至曼陀花天宮,曰:“同享清福去。
”曼陀羅花見于梵經,彼雲“曼陀”,此雲“适意”。
則鏡娘之生有自來,死歸極樂可知已。
悔庵改葬鏡娘,先一日啟圹,異香終日不散;舉棺,輕若無物。
遠近争傳以為奇。
鏡娘墓在城北,正對橫山,嚴江出其右,衢江出其左,二水如夾明鏡。
悔庵為立碣,題曰“清溪鏡娘”,不書姓,諱之也。
會稽任公子,自诩為風流教主,數從悔庵過鏡娘家,甚賞其明慧。
及卒,深為之悲,哀其始終不遇而赍志以殁也,曾紀其崖略為之傳。
悔庵之悼鏡娘也,過時而哀,作《銀河吹笙圖》、《曼陀花室校書圖》以寄意。
曾有《重客城吊鏡娘詩》,今錄數律于篇:舊事思量益惘然,枉教紫玉竟成煙。
荒原有客尋苔碣,冷節無人挂紙錢。
五色仙裙飛壞蝶,三更怨魄托啼鵑。
棠梨萬樹花如雪,乞與真娘作墓田。
楓林慘淡月黃昏,秋菊寒泉薦一樽。
搗麝定知香不滅,含魚還冀玉能溫。
有情碧落重回首,無驗青煙再返魂。
三尺殘碑墓前立,望夫石化怨誰論! 珊珊微步上閑階,尚着淩波月色鞋。
豈有幽歡留玉枕,更無密約證金钗。
翠衾似水知誰潑,紅粉成灰恨自埋。
□字闌幹都拍遍,斷魂飄泊向天涯。
荩箧重尋淚不幹,尚餘斷素共零纨。
徐娘待檢瑤箋寄,老妪争持錦襪看。
七寶箱空焚易燼,五铢衣薄着猶寒。
俸錢漫許營齋奠,預撰青詞上醮壇。
倚醉歸來日易醺,當垆不見卓文君。
淚看襟上痕猶□,詩剩囊中稿待焚。
千古蛾眉皆恸哭,一時鹣翼便離群。
西泠佳句今成谶,攜酒長澆蘇小墳。
丙戌仲冬,悔庵以事來滬上,過餘淞北寄廬,為述鏡娘颠末,欷■不置。
餘援筆而記之如此。
其明年,始為改葬。
先是,悔庵未得噩耗以前,長夜旅窗,孤燈獨坐,更闌月黑,寒雨微零,倦甚,隐幾假寐。
忽見有内官裝束者,持柬來招曰:“團栾室主人見召,君其速往。
乘車已駕矣。
”出門,仆夫控缰以待。
甫登即發,蹑電追風,頃刻已至。
但見殿宇崇隆,甍棟壯麗。
門外環列者數十人,狀若甲士。
内官導之入,凡曆室數重,始抵一處。
悔庵視其榜曰“曼陀花天宮”。
内官止步不前,廊下有銅钲擊之,聲铿然清越。
即有垂髫宮婢數人,趨前問訊。
悔庵述被召之由。
内一婢颔之曰:“君非自稱為清溪惆怅生者耶?仙子候久矣。
”導至一圓屋,額曰“團栾明鏡之室”,室中左榻右幾,榻旁多堆書籍,幾上寶鼎香濃,煙篆微袅。
東西列架數十,缥帙缃函,牙簽玉軸,殆可連屋。
一麗人道裝素服,正研朱握椠,方事雠校,一小鬟執洞箫侍焉。
審視之,則鏡娘也。
悔庵徑前,執鏡娘手,嗚咽不勝,曰:“此豈尚是人間耶?餘今與卿相逢,其在夢中耶?”鏡娘曰:“妾勘破世情,已離塵境,特召君來一訣耳。
從此人海茫茫,永無見期。
前程方遠,君其勉之,勿使兒女情長,英雄氣短。
尤宜慎者,筆墨之間,勿着绮情,泥犁之警,要非虛語,毋以法秀所呵為妄也。
”悔庵于此,方知鏡娘已死,哀痛切心,涕不能仰。
鏡娘出袖中羅帕,為悔庵拭淚曰:“請止哭,勿過悲。
人誰不死?不過數十寒暑,此同世界人,一切澌滅,君何不達之甚哉!”悔庵方欲瑣屑詢鏡娘家中事,鏡娘白:“此間為掌理天上秘籍處,凡人不得輕到。
以君前生系玉皇香案吏,故得一窺瓊笈耳。
然亦不可久留也。
”即命小鬟送之出宮外。
生視小鬟,彷佛東鄰徐氏女子璇姑。
甫逾阈,若有物絆于足,遽覺。
明日,而鏡娘之訃音至矣。
鄰女徐璇姑,姿貌端好,年十五從鏡娘學洞箫,清響遏雲,若有天授。
鏡娘殁後十餘日,璇姑嬰疾不起,臨死,告其家:見鏡娘綠帔素色裙,如仙人裝,攜璇姑至曼陀花天宮,曰:“同享清福去。
”曼陀羅花見于梵經,彼雲“曼陀”,此雲“适意”。
則鏡娘之生有自來,死歸極樂可知已。
悔庵改葬鏡娘,先一日啟圹,異香終日不散;舉棺,輕若無物。
遠近争傳以為奇。
鏡娘墓在城北,正對橫山,嚴江出其右,衢江出其左,二水如夾明鏡。
悔庵為立碣,題曰“清溪鏡娘”,不書姓,諱之也。
會稽任公子,自诩為風流教主,數從悔庵過鏡娘家,甚賞其明慧。
及卒,深為之悲,哀其始終不遇而赍志以殁也,曾紀其崖略為之傳。
悔庵之悼鏡娘也,過時而哀,作《銀河吹笙圖》、《曼陀花室校書圖》以寄意。
曾有《重客城吊鏡娘詩》,今錄數律于篇:舊事思量益惘然,枉教紫玉竟成煙。
荒原有客尋苔碣,冷節無人挂紙錢。
五色仙裙飛壞蝶,三更怨魄托啼鵑。
棠梨萬樹花如雪,乞與真娘作墓田。
楓林慘淡月黃昏,秋菊寒泉薦一樽。
搗麝定知香不滅,含魚還冀玉能溫。
有情碧落重回首,無驗青煙再返魂。
三尺殘碑墓前立,望夫石化怨誰論! 珊珊微步上閑階,尚着淩波月色鞋。
豈有幽歡留玉枕,更無密約證金钗。
翠衾似水知誰潑,紅粉成灰恨自埋。
□字闌幹都拍遍,斷魂飄泊向天涯。
荩箧重尋淚不幹,尚餘斷素共零纨。
徐娘待檢瑤箋寄,老妪争持錦襪看。
七寶箱空焚易燼,五铢衣薄着猶寒。
俸錢漫許營齋奠,預撰青詞上醮壇。
倚醉歸來日易醺,當垆不見卓文君。
淚看襟上痕猶□,詩剩囊中稿待焚。
千古蛾眉皆恸哭,一時鹣翼便離群。
西泠佳句今成谶,攜酒長澆蘇小墳。
丙戌仲冬,悔庵以事來滬上,過餘淞北寄廬,為述鏡娘颠末,欷■不置。
餘援筆而記之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