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蕙荪
關燈
小
中
大
錢荃,字蕙荪,吳門大家女子也。
随父旅居歇浦。
父固老明經,曾為幕府上客,刀筆之外,頗工詩詞,與觀察固舊日缟交。
惟生一女,愛之若掌上珍。
少即教以文字,學為韻語。
年十三四,容華秀出,豐韻娉婷,人鹹以杜蘭香比之。
女既以才名豔質傳播一時,遠近求婚者踵至。
女父一不以屑意,謂必由親試而後可。
于是後進少年以詩文求賞鑒者,幾于戶限為穿。
有時女父以為佳,轉商之女,女辄加疵诟。
女父閱之,深中其隐,因歎女論詩之嚴。
有梁生霞城者,肄業于申江龍門書院,與女為中表兄妹行。
素工詩。
聞女講求詩體,不少假借,爰謂女曰:“使妹他日玉尺量才,又何輸于上官婉兒耶?”女聞之有愠色。
女父初娶為趙氏,字玉卿,識字知書,生女彌月而殒。
再娶為李氏,貌美而性妒,女父頗嚴憚之。
久之不育,謀置小星。
氏曰:“求之于外,曷如擇之于内?”氏有二婢随嫁,一曰巧珠,一曰海棠,皆有姿色,而海棠尤嬌,令并納之,笑曰:“一箭得雙雕,老奴何■而享此豔福耶?”氏約束女綦嚴。
女以禮自持,絕無瑕隙可蹈。
戚串往來女家,女皆匿弗見。
惟與梁生最親,執卷問難,同咿唔于鬥室中,絕不避嫌。
生年雖十八,以擇對甚苛,低昂不就,而殊屬意于女。
詩詞唱和,微露其旨。
女亦心許之,兩相印合。
生父以名孝廉司铎雲間,頗守頭巾誡。
有來為生議婚者,言及女,其議辄沮。
生聞頗為抑郁,而女弗知也。
女父以筆耕之資,買田歸耕,遷全家于笙村。
生亦因事至吳江,與女久相隔絕。
時下榻于汪舍,主人問菊,亦風雅士也,半酒弦詩,往往達旦。
長宵聽雨,頗覺無聊,因于燈畔抽毫,作書緻女雲:舊歲秋風乍起,遽爾分襟,江邊雲樹,迥隔人天。
腸一日以九回,神惝恍而若失。
溯自初見以來,即複傾心,願聯知己。
不謂閨中巨眼,深鑒微忱,出示新詩,命予删削,盥薇讀罷,色奪神飛。
又複謬許知心,引為同調,笑談之際,不避猜嫌,鲰生不才,何幸得此。
誰料訛言蠭起,遂作離群之鳥耶?别後至今,此心耿耿。
花間密語,月下盟詞,終弗敢忘。
午夜夢醒,淚痕常濕枕角,酒闌燈,怆然于懷。
平生志願,多不能遂,情重緣悭,何以教我?想我賢妹,襁褓失恃,備曆艱辛,庶母寵媵,多所謠诼,家庭之間,有難以自處者。
今茲僻居鄉曲,絕無伴侶,花晨月夕,誰與為歡?嗟芳事之已非,恨流光之甚速,有不自嗟寂寞乎?猶幸我賢妹風雅性成,刺繡之餘,留心吟詠,研朱弄墨,聊以遣懷。
名花剛謝,燕子初來,幽恨方深,離愁轉結,乃複伸紙命筆,寄書遠道,有“回首申江,常形夢寐”之語,深情如許,愛我良多。
剛午返擢金阊,得睹玉容,深慰渴思,實諧素願。
蒙绮懷之眷注,感雅意之殷拳,爰投詩句,更極清新,知賢妹力研典籍,志切缥缃,不慚詠絮名流,洵是掃眉才子。
承惠金錢一枚,椒球一顆,敬藏箧笥,不敢示人。
球自常圓,适符佳谶;椒香不歇,曆久彌芳。
球以椒珠五十九粒結成,不啻同心之結,賢妹慧心妙想,于此可見。
是以敬贈佩玉一方,略獻葵忱。
玉質溫潤堅貞,不改素節,竊以比賢妹之德;懸諸下體,如見予面,是雖小物,手澤存焉。
聚首未幾,又複相離,暫為數日之留,彌三秋之想。
是有夙因,諒非虛語。
十有八日,予即束裝就道,弭吳門,雖風景依然,而市廛冷落,名園别墅,頓作邱墟,昔日繁華,不堪回憶,丁令威化鶴歸來,不過如是耳。
命購象管,長逾徑尺,未免不适于用。
然自謂晨夕相伴,呼吸可通。
外附澡豆一,宮粉十函,足供香奁之用;斑管廿枝,蠻箋百幅,藉以驅使煙雲,咳吐珠玉。
潤澤香膏,堪以沐首;團栾明鏡,可以畫眉,敬以贻奉,毋或見卻。
予與賢妹雖聚首無常,而結契有素,自在無言之表。
雲母窗前,小名曾記;棗花簾下,舊約未删。
既作合于異地,複相見于故鄉,此其中不可謂非緣也。
然予之褊心,更有進焉者,願以質諸賢妹。
從來佳人才士,曠古難并,絕代名媛,多嗟不偶。
近如少雯、慧芬,略娴翰墨,擘箋題句,競相唱和,吾裡中傳為美談。
而少雯之婿,僅識“之”“無”,不免有彩鳳随鴉之
随父旅居歇浦。
父固老明經,曾為幕府上客,刀筆之外,頗工詩詞,與觀察固舊日缟交。
惟生一女,愛之若掌上珍。
少即教以文字,學為韻語。
年十三四,容華秀出,豐韻娉婷,人鹹以杜蘭香比之。
女既以才名豔質傳播一時,遠近求婚者踵至。
女父一不以屑意,謂必由親試而後可。
于是後進少年以詩文求賞鑒者,幾于戶限為穿。
有時女父以為佳,轉商之女,女辄加疵诟。
女父閱之,深中其隐,因歎女論詩之嚴。
有梁生霞城者,肄業于申江龍門書院,與女為中表兄妹行。
素工詩。
聞女講求詩體,不少假借,爰謂女曰:“使妹他日玉尺量才,又何輸于上官婉兒耶?”女聞之有愠色。
女父初娶為趙氏,字玉卿,識字知書,生女彌月而殒。
再娶為李氏,貌美而性妒,女父頗嚴憚之。
久之不育,謀置小星。
氏曰:“求之于外,曷如擇之于内?”氏有二婢随嫁,一曰巧珠,一曰海棠,皆有姿色,而海棠尤嬌,令并納之,笑曰:“一箭得雙雕,老奴何■而享此豔福耶?”氏約束女綦嚴。
女以禮自持,絕無瑕隙可蹈。
戚串往來女家,女皆匿弗見。
惟與梁生最親,執卷問難,同咿唔于鬥室中,絕不避嫌。
生年雖十八,以擇對甚苛,低昂不就,而殊屬意于女。
詩詞唱和,微露其旨。
女亦心許之,兩相印合。
生父以名孝廉司铎雲間,頗守頭巾誡。
有來為生議婚者,言及女,其議辄沮。
生聞頗為抑郁,而女弗知也。
女父以筆耕之資,買田歸耕,遷全家于笙村。
生亦因事至吳江,與女久相隔絕。
時下榻于汪舍,主人問菊,亦風雅士也,半酒弦詩,往往達旦。
長宵聽雨,頗覺無聊,因于燈畔抽毫,作書緻女雲:舊歲秋風乍起,遽爾分襟,江邊雲樹,迥隔人天。
腸一日以九回,神惝恍而若失。
溯自初見以來,即複傾心,願聯知己。
不謂閨中巨眼,深鑒微忱,出示新詩,命予删削,盥薇讀罷,色奪神飛。
又複謬許知心,引為同調,笑談之際,不避猜嫌,鲰生不才,何幸得此。
誰料訛言蠭起,遂作離群之鳥耶?别後至今,此心耿耿。
花間密語,月下盟詞,終弗敢忘。
午夜夢醒,淚痕常濕枕角,酒闌燈,怆然于懷。
平生志願,多不能遂,情重緣悭,何以教我?想我賢妹,襁褓失恃,備曆艱辛,庶母寵媵,多所謠诼,家庭之間,有難以自處者。
今茲僻居鄉曲,絕無伴侶,花晨月夕,誰與為歡?嗟芳事之已非,恨流光之甚速,有不自嗟寂寞乎?猶幸我賢妹風雅性成,刺繡之餘,留心吟詠,研朱弄墨,聊以遣懷。
名花剛謝,燕子初來,幽恨方深,離愁轉結,乃複伸紙命筆,寄書遠道,有“回首申江,常形夢寐”之語,深情如許,愛我良多。
剛午返擢金阊,得睹玉容,深慰渴思,實諧素願。
蒙绮懷之眷注,感雅意之殷拳,爰投詩句,更極清新,知賢妹力研典籍,志切缥缃,不慚詠絮名流,洵是掃眉才子。
承惠金錢一枚,椒球一顆,敬藏箧笥,不敢示人。
球自常圓,适符佳谶;椒香不歇,曆久彌芳。
球以椒珠五十九粒結成,不啻同心之結,賢妹慧心妙想,于此可見。
是以敬贈佩玉一方,略獻葵忱。
玉質溫潤堅貞,不改素節,竊以比賢妹之德;懸諸下體,如見予面,是雖小物,手澤存焉。
聚首未幾,又複相離,暫為數日之留,彌三秋之想。
是有夙因,諒非虛語。
十有八日,予即束裝就道,弭吳門,雖風景依然,而市廛冷落,名園别墅,頓作邱墟,昔日繁華,不堪回憶,丁令威化鶴歸來,不過如是耳。
命購象管,長逾徑尺,未免不适于用。
然自謂晨夕相伴,呼吸可通。
外附澡豆一,宮粉十函,足供香奁之用;斑管廿枝,蠻箋百幅,藉以驅使煙雲,咳吐珠玉。
潤澤香膏,堪以沐首;團栾明鏡,可以畫眉,敬以贻奉,毋或見卻。
予與賢妹雖聚首無常,而結契有素,自在無言之表。
雲母窗前,小名曾記;棗花簾下,舊約未删。
既作合于異地,複相見于故鄉,此其中不可謂非緣也。
然予之褊心,更有進焉者,願以質諸賢妹。
從來佳人才士,曠古難并,絕代名媛,多嗟不偶。
近如少雯、慧芬,略娴翰墨,擘箋題句,競相唱和,吾裡中傳為美談。
而少雯之婿,僅識“之”“無”,不免有彩鳳随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