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蕙荪
關燈
小
中
大
恨;慧芬之倩,不能成文,又複早殒。
至吾賢妹,才思绮麗,抽騁妍,偶一落筆,便爾斐然;而生小解愁,詩多感慨,其中不無難言之隐。
予非敢放言,亦因賢妹之才,為賢妹惜之耳。
即如吾兩人者,雖為交淺情深,無奈離多會少,天故限之,讵非恨事!予居甫裡,妹住笙村,一水盈盈,無由觌面;矧餘今日讀書海,他年射策京華,帆影一懸,天涯人遠,茲時言别,相見無期。
言念及此,雖生猶死,豈特江文通所雲“黯然魂銷”而已哉!予他年苟獲一第,亦不複出山求仕,當禀諸堂上,購田十頃,鄰賢妹所居之地,賃茅廬三椽,釀秫酒數斛,以供嘯傲,庶幾挂冠之後,歸耕隴畝,得與賢妹相往還。
悠悠此心,未知能踐約否?倘所願不遂,則将逃之空門,入于幽谷。
苟兩人之心自堅,則三生之約可訂,是否總在賢妹耳。
請以斯言,即為息壤。
現在熟梅天氣,驟暖驟寒,玉體千萬珍重。
臨箋涕泣,不知所雲。
蓋生以姻事屢違嚴命,有冰人至者,辄矯詞斥絕之,輾轉籌思,無可奈何,故不得已而有此書也。
書後又于所饋筆墨箋鏡各題一詩:不與閨人鬥畫眉,謝家書格筆雙枝。
蠶眠細字挑燈寫,定有簪花絕妙詞。
學寫黃庭悄掩門,撚脂弄筆度晨昏。
借将王勃三升墨,寫上蠻箋似淚痕。
百幅蠻箋分外明,迷離五色筆花生。
新詩倘有應須寄,不要題詩寄不成。
棗花簾外雨如絲,苦憶妝台臨鏡時。
别後容光消瘦甚,想應不慣畫雙眉。
團□月樣制偏工,百種蛾眉畫不同。
惟願此身相倚傍,一生常在鏡鸾中。
女得書與詩,感生之情深,怨己之命薄,啜泣竟夕,計無所出,念不如一死,以報知己。
适有秦公子自■李來,李氏之至戚也。
玉貌绮年,才華煥發,以十六歲登賢書,名播遐迩。
稔知女美而才,欲乞聯秦晉歡,特未一睹女容,猶疑婢媪傳言,未足憑信,因借探親為名,實則志在沛公也。
李氏處之于内室,與女房僅隔薔薇花一架,當陽烏已下,皓兔初升,兩室燈光,隐約可見,雖容華之相隔,已聲影之微通。
一日晨起,水晶簾下女正梳頭,一婢啟窗潑盆水,驚鴻豔影,為秦所窺,覺秀絕塵寰,天人不啻也,不禁為傾倒者久之。
遂以求婚之意,私達之李氏。
李氏以為女貌郎才,正天生一對璧人也,夜闌枕畔,即與女父言之。
女父亦以生才名門第,悉臻上流,幾許以國士之目,自謂得婿如此,誠生平快事也,亦複何憾,遂不謀于女,竟諾之,姻盟遂定。
文定之日,女始微聞焉,歎曰:“催命符至矣!餘此身已許于梁君,甯肯他适哉!事至此,惟有赴地府以成佳耦耳!”夜深人靜,盡焚其所作詩稿,而密貯阿芙蓉膏一盒于枕函,曰:“香輿彩仗至門,即飲此以畢命耳。
” 時梁生仍客海上。
文課之暇,散步豫園,适遇舊友荊門告以女已字人,不日将嫁矣。
生驟聞此消息,呆立若木雞,應對全乖。
客察其意,辭去。
生飛回蘇,見女于蠟梅花下,相視默然,不作一語。
女淚眦熒熒,如不勝悲。
微吟曰:‘他生未蔔此生休’,記取明宵是妾斷送時也!苟有一毫辜負君者,有如日!”生欲有言,女母已至。
女潛遁去。
翌夕,女呼婢沽酒,狂飲不眠。
過午,室門不啟。
破關入視,女卧于牀,撫之,玉體已冰。
女父莫知女死之由,但灑清淚而已。
生哀痛慘怛,幾不欲生。
旁人睹此情狀,莫明其故。
頃之,忽不見生,群以為出遊散悶。
逮暮,覓生不得。
或叩生房,雙扉已鍵。
窺之,生已作步虛仙子矣。
于是阖室沸騰,始知生與女固有成約也。
至此悔之不及。
兩家父母合葬生女于甫裡之眠牛泾,蓋即高陽桑園舊地也。
葬後,挺生兩樹,東西屹立,連理交枝。
風清月白之夕,時見生女攜手出遊。
當解生系時,于胸前得詩一冊,題曰《紅蕤閣稿》,蓋女所手鈔者也,曾和生《等卿來》詩四絕,附錄于此:消愁詩句幾時裁?池内蓮花并蒂開。
識得才人情最重,秋江風雨等卿來。
幽蘭空谷為誰開?獨理瑤琴調最哀。
見嫉遭鋤心不變,含愁斂怨等卿來。
空将畫箧早安
至吾賢妹,才思绮麗,抽騁妍,偶一落筆,便爾斐然;而生小解愁,詩多感慨,其中不無難言之隐。
予非敢放言,亦因賢妹之才,為賢妹惜之耳。
即如吾兩人者,雖為交淺情深,無奈離多會少,天故限之,讵非恨事!予居甫裡,妹住笙村,一水盈盈,無由觌面;矧餘今日讀書海,他年射策京華,帆影一懸,天涯人遠,茲時言别,相見無期。
言念及此,雖生猶死,豈特江文通所雲“黯然魂銷”而已哉!予他年苟獲一第,亦不複出山求仕,當禀諸堂上,購田十頃,鄰賢妹所居之地,賃茅廬三椽,釀秫酒數斛,以供嘯傲,庶幾挂冠之後,歸耕隴畝,得與賢妹相往還。
悠悠此心,未知能踐約否?倘所願不遂,則将逃之空門,入于幽谷。
苟兩人之心自堅,則三生之約可訂,是否總在賢妹耳。
請以斯言,即為息壤。
現在熟梅天氣,驟暖驟寒,玉體千萬珍重。
臨箋涕泣,不知所雲。
蓋生以姻事屢違嚴命,有冰人至者,辄矯詞斥絕之,輾轉籌思,無可奈何,故不得已而有此書也。
書後又于所饋筆墨箋鏡各題一詩:不與閨人鬥畫眉,謝家書格筆雙枝。
蠶眠細字挑燈寫,定有簪花絕妙詞。
學寫黃庭悄掩門,撚脂弄筆度晨昏。
借将王勃三升墨,寫上蠻箋似淚痕。
百幅蠻箋分外明,迷離五色筆花生。
新詩倘有應須寄,不要題詩寄不成。
棗花簾外雨如絲,苦憶妝台臨鏡時。
别後容光消瘦甚,想應不慣畫雙眉。
團□月樣制偏工,百種蛾眉畫不同。
惟願此身相倚傍,一生常在鏡鸾中。
女得書與詩,感生之情深,怨己之命薄,啜泣竟夕,計無所出,念不如一死,以報知己。
适有秦公子自■李來,李氏之至戚也。
玉貌绮年,才華煥發,以十六歲登賢書,名播遐迩。
稔知女美而才,欲乞聯秦晉歡,特未一睹女容,猶疑婢媪傳言,未足憑信,因借探親為名,實則志在沛公也。
李氏處之于内室,與女房僅隔薔薇花一架,當陽烏已下,皓兔初升,兩室燈光,隐約可見,雖容華之相隔,已聲影之微通。
一日晨起,水晶簾下女正梳頭,一婢啟窗潑盆水,驚鴻豔影,為秦所窺,覺秀絕塵寰,天人不啻也,不禁為傾倒者久之。
遂以求婚之意,私達之李氏。
李氏以為女貌郎才,正天生一對璧人也,夜闌枕畔,即與女父言之。
女父亦以生才名門第,悉臻上流,幾許以國士之目,自謂得婿如此,誠生平快事也,亦複何憾,遂不謀于女,竟諾之,姻盟遂定。
文定之日,女始微聞焉,歎曰:“催命符至矣!餘此身已許于梁君,甯肯他适哉!事至此,惟有赴地府以成佳耦耳!”夜深人靜,盡焚其所作詩稿,而密貯阿芙蓉膏一盒于枕函,曰:“香輿彩仗至門,即飲此以畢命耳。
” 時梁生仍客海上。
文課之暇,散步豫園,适遇舊友荊門告以女已字人,不日将嫁矣。
生驟聞此消息,呆立若木雞,應對全乖。
客察其意,辭去。
生飛回蘇,見女于蠟梅花下,相視默然,不作一語。
女淚眦熒熒,如不勝悲。
微吟曰:‘他生未蔔此生休’,記取明宵是妾斷送時也!苟有一毫辜負君者,有如日!”生欲有言,女母已至。
女潛遁去。
翌夕,女呼婢沽酒,狂飲不眠。
過午,室門不啟。
破關入視,女卧于牀,撫之,玉體已冰。
女父莫知女死之由,但灑清淚而已。
生哀痛慘怛,幾不欲生。
旁人睹此情狀,莫明其故。
頃之,忽不見生,群以為出遊散悶。
逮暮,覓生不得。
或叩生房,雙扉已鍵。
窺之,生已作步虛仙子矣。
于是阖室沸騰,始知生與女固有成約也。
至此悔之不及。
兩家父母合葬生女于甫裡之眠牛泾,蓋即高陽桑園舊地也。
葬後,挺生兩樹,東西屹立,連理交枝。
風清月白之夕,時見生女攜手出遊。
當解生系時,于胸前得詩一冊,題曰《紅蕤閣稿》,蓋女所手鈔者也,曾和生《等卿來》詩四絕,附錄于此:消愁詩句幾時裁?池内蓮花并蒂開。
識得才人情最重,秋江風雨等卿來。
幽蘭空谷為誰開?獨理瑤琴調最哀。
見嫉遭鋤心不變,含愁斂怨等卿來。
空将畫箧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