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蘭石
關燈
小
中
大
,桃葉歌殘子敬王。
歎别傷離無限意,那堪重過碧雞坊。
其三彈來香汁點征衣,如縷如煙是也非? 籬落亂蟬聲遠近,池塘細雨夢依稀。
荒荒古驿人俱寂,淡淡寒鴉日暮飛。
灞岸歸雲連不斷,自從别後兩心違。
其四腰肢瘦絕可人憐,隔斷平溪一抹煙。
殘月唱來宜苑曲,長堤飛盡武昌綿。
章台遲暮空今日,京兆風流減昔年。
多恨多愁描不盡,絲絲□地小橋邊。
生方曼吟一過,而舟子已以到家告。
舍舟登岸。
甫入門,絆于戶而覺,則殘燭猶熒,前書未掩,玉船宛然在側,傾之餘瀝尚流。
因歎曰:“異哉,此夢也!”秘不告人。
一日,邱生招飲曆下亭,買舟前往。
夾岸蘆葦,蕭疏滿目,碧芰紅蓼,點綴其間。
行至深處,芙蕖萬柄,已半結實,涼飙徐來,清香徹骨。
遙望湖心,巍然一亭,舟子指曰:“此即唐代七子賦詩所也。
”須臾已至,主人迎于亭下曰:“諸君俟久,來何遲也?”生入亭,序座。
座客有瑞錦者,字雲裳,張姓,漢軍,年近五旬,詞語開爽。
少間,羅酒漿,陳簋,異馔佳肴,絡繹而至。
飲酣,張曰:“亭外秋柳,觸人情緒。
座中皆佳士,盍用新城原韻,各賦四律,以暢所懷,讵非雅事?”鹹曰:“善。
”于是各覓筆劄。
諸客未及脫稿,生已援筆立就。
合座傳觀,擊節歎賞。
其詩曰:惟有垂楊易斷魂,秋風落葉到柴門。
鴉啼古渡消青迹,霜冷官橋減翠痕。
幾處陰疏初露岸,數行影瘦半遮村。
三眠三起悲前事,欲挽長條仔細論。
其二晚涼天氣近新霜,殘柳依依傍野塘。
尚有輕絲侵白屋,猶留疏影護青箱。
風流态度懷張緒,銷瘦腰肢怨楚王。
記否江南烏夜月,含情最是碧雞坊。
其三蕭條弱質不勝衣,黛色零星是也非? 殘月曉煙多怅望,荒城古戍半依稀。
風光頓改黃鵝染,霜信初傳白雁飛。
短笛何須三弄曲,章台沽酒莫相違。
其四相迎相送總堪憐,斜照林塘護晚煙。
漢苑新愁情脈脈,灞橋往事恨綿綿。
徒餘蟬噪悲殘日,無複莺聲度少年。
莫向隋堤空怅望,春回先到渭城邊。
張曰:“陶君之作,壓倒元白矣。
” 先是,張伯兄名瑞征者,字夢蘭,為鹿邑令。
有女景昭,字班卿,少即聰慧,長益秀美,所著《茹古軒詩集》,傳誦一時,傳鈔者幾于洛陽紙貴。
父母愛之不啻拱璧。
求婚者踵至,女父母少所許可。
張後納粟為山左令,臨行囑之曰:“我女年已及笄,東省如遇佳子弟,當為吾擇一快婿。
”是日張見生風度不凡,才尤倜傥,詢知為望族,遂屬意焉,邱生作冰上人。
邱谒生母,述張意,且言此女才貌工言,四德俱備,如成嘉耦,真一對璧人也。
生母商之生。
生曰:“請少待。
”時值重陽,生對菊東籬,孤芳獨賞,夕坐幽齋,頗涉遐想。
挑燈檢書,漏已三下,倦甚,伏幾假寐,夢邱複邀飲曆下亭。
半酣,離座凴欄,遙見畫舟從上遊來,張居上座;旁座一婦,約四十許;側坐一二八女郎,審顧之,冰肌玉貌,皓齒明眸,裙下雙鈎,纖若春筍,神仙中人不啻也。
方注目間,舟已至前。
邱呼張曰:“盍來共飲乎?”張維舟亭畔,入亭,握手共話。
曰:“今夕月明如晝,舍侄女遠來,故同山荊一遊,适由大明湖經此。
”言已,匆促登舟遽去。
生亦頓寤。
翌日,張來訪生,為言昨夢,并述侄女夢中拟劉方平秋夜泛舟作詩雲:一水接長天,平湖夜放船。
波光分碎月,山翠合渚煙。
秋色已如此,客懷殊邈然。
故鄉何處是,歸雁落雲邊。
生亦述己夢中所見。
三人同夢,共歎為奇。
自是生始知女非旗妝,請于母,仍邱生執柯。
逾年,生往鹿邑行親迎禮。
卻扇之夕,女儀态萬方,玉潤花嫣,秀麗無比。
枕畔論心,生為述前夢。
女曰:“夢自心生,緣由前定,故趾離子為餘兩人作撮合山也。
”爰立夢神木主,歲時緻祭焉。
蘭石友人武進董君為餘述之如此。
歎别傷離無限意,那堪重過碧雞坊。
其三彈來香汁點征衣,如縷如煙是也非? 籬落亂蟬聲遠近,池塘細雨夢依稀。
荒荒古驿人俱寂,淡淡寒鴉日暮飛。
灞岸歸雲連不斷,自從别後兩心違。
其四腰肢瘦絕可人憐,隔斷平溪一抹煙。
殘月唱來宜苑曲,長堤飛盡武昌綿。
章台遲暮空今日,京兆風流減昔年。
多恨多愁描不盡,絲絲□地小橋邊。
生方曼吟一過,而舟子已以到家告。
舍舟登岸。
甫入門,絆于戶而覺,則殘燭猶熒,前書未掩,玉船宛然在側,傾之餘瀝尚流。
因歎曰:“異哉,此夢也!”秘不告人。
一日,邱生招飲曆下亭,買舟前往。
夾岸蘆葦,蕭疏滿目,碧芰紅蓼,點綴其間。
行至深處,芙蕖萬柄,已半結實,涼飙徐來,清香徹骨。
遙望湖心,巍然一亭,舟子指曰:“此即唐代七子賦詩所也。
”須臾已至,主人迎于亭下曰:“諸君俟久,來何遲也?”生入亭,序座。
座客有瑞錦者,字雲裳,張姓,漢軍,年近五旬,詞語開爽。
少間,羅酒漿,陳簋,異馔佳肴,絡繹而至。
飲酣,張曰:“亭外秋柳,觸人情緒。
座中皆佳士,盍用新城原韻,各賦四律,以暢所懷,讵非雅事?”鹹曰:“善。
”于是各覓筆劄。
諸客未及脫稿,生已援筆立就。
合座傳觀,擊節歎賞。
其詩曰:惟有垂楊易斷魂,秋風落葉到柴門。
鴉啼古渡消青迹,霜冷官橋減翠痕。
幾處陰疏初露岸,數行影瘦半遮村。
三眠三起悲前事,欲挽長條仔細論。
其二晚涼天氣近新霜,殘柳依依傍野塘。
尚有輕絲侵白屋,猶留疏影護青箱。
風流态度懷張緒,銷瘦腰肢怨楚王。
記否江南烏夜月,含情最是碧雞坊。
其三蕭條弱質不勝衣,黛色零星是也非? 殘月曉煙多怅望,荒城古戍半依稀。
風光頓改黃鵝染,霜信初傳白雁飛。
短笛何須三弄曲,章台沽酒莫相違。
其四相迎相送總堪憐,斜照林塘護晚煙。
漢苑新愁情脈脈,灞橋往事恨綿綿。
徒餘蟬噪悲殘日,無複莺聲度少年。
莫向隋堤空怅望,春回先到渭城邊。
張曰:“陶君之作,壓倒元白矣。
” 先是,張伯兄名瑞征者,字夢蘭,為鹿邑令。
有女景昭,字班卿,少即聰慧,長益秀美,所著《茹古軒詩集》,傳誦一時,傳鈔者幾于洛陽紙貴。
父母愛之不啻拱璧。
求婚者踵至,女父母少所許可。
張後納粟為山左令,臨行囑之曰:“我女年已及笄,東省如遇佳子弟,當為吾擇一快婿。
”是日張見生風度不凡,才尤倜傥,詢知為望族,遂屬意焉,邱生作冰上人。
邱谒生母,述張意,且言此女才貌工言,四德俱備,如成嘉耦,真一對璧人也。
生母商之生。
生曰:“請少待。
”時值重陽,生對菊東籬,孤芳獨賞,夕坐幽齋,頗涉遐想。
挑燈檢書,漏已三下,倦甚,伏幾假寐,夢邱複邀飲曆下亭。
半酣,離座凴欄,遙見畫舟從上遊來,張居上座;旁座一婦,約四十許;側坐一二八女郎,審顧之,冰肌玉貌,皓齒明眸,裙下雙鈎,纖若春筍,神仙中人不啻也。
方注目間,舟已至前。
邱呼張曰:“盍來共飲乎?”張維舟亭畔,入亭,握手共話。
曰:“今夕月明如晝,舍侄女遠來,故同山荊一遊,适由大明湖經此。
”言已,匆促登舟遽去。
生亦頓寤。
翌日,張來訪生,為言昨夢,并述侄女夢中拟劉方平秋夜泛舟作詩雲:一水接長天,平湖夜放船。
波光分碎月,山翠合渚煙。
秋色已如此,客懷殊邈然。
故鄉何處是,歸雁落雲邊。
生亦述己夢中所見。
三人同夢,共歎為奇。
自是生始知女非旗妝,請于母,仍邱生執柯。
逾年,生往鹿邑行親迎禮。
卻扇之夕,女儀态萬方,玉潤花嫣,秀麗無比。
枕畔論心,生為述前夢。
女曰:“夢自心生,緣由前定,故趾離子為餘兩人作撮合山也。
”爰立夢神木主,歲時緻祭焉。
蘭石友人武進董君為餘述之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