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仲瞻
關燈
小
中
大
黃紙書符,為城隍牒文數十通,钤以木印。
生曰:“此作何用?”女曰:“即路引也。
每至一處焚之,雖涉遠道,如履康衢。
”及抵成都,生友已罷職閑居,聽鼓應官,景況蕭索。
以生至,假舊家一别墅居之。
生室在園西偏,庭中多栽紅芍藥,築雕闌以護之;小樓三楹,尚為幽敞。
此外雖有樓台亭榭之勝,而久無人居,荒地異常,蛸屋角,鸺鳴庭隅,一至夜間,諸怪畢作,入者毛戴。
生自恃剛正,絕無所畏。
初,日三餐取諸外肆,生頗以為弗便。
女以自炊請,曰:“素手調羹湯,本所習慣,烹饪之法,自有家傳。
雖味不逮易牙,然淄渑能别,當不讓韋廚食品也。
”生曰:“此事何敢煩卿?”女弗聽,陰購釜砧,割鮮以進,味勝市脯十倍,由是生非女手調不甘。
女亦漸能進煙火食,飲酒可盡一鬥。
有時與生對酌,生醉而女尚未醺也,爰呼女為“女劉伶”。
蜀中山水,奇詭峻險甲天下,三峽、巫峨,森秀萬狀,瞿唐、滟□,波濤洶瀚。
生固好遊,臨水登山,辄與女俱。
一日,行抵峨眉山麓,遇一黃冠,神采聳異,于叢衆中見生,急前而長揖曰:“君近來亦有佳遇乎?”生曰:“無之。
”曰:“此亦風流文雅,具有前緣,幸勿終棄。
”因即于所負葫蘆中傾藥三丸,畀生曰:“歸與君所眷服之,自成形體,可證地仙。
子身具俠骨,胸有仙心。
尚其勉之,勿堕前業。
”當生與道士言時,覓女,倏已不見;道士甫去,而女又在生左右。
生曰:“卿何避之亟也?豈心有所畏哉?”女曰:“此即漢赤松子,張留侯曾從之遊者也。
君今适相邂逅,福亦不淺哉。
”生示以藥丸,金光璀璨。
女遽掬而納之口,頓覺容彩煥發,光豔絕倫,顧行日中,有影亭亭。
女向空頂禮,曰:“謹謝大仙。
奴自此脫離鬼趣矣。
”女由是不能隐形,令生托言購自成都北鄉,将以備位小星,并買婢供驅使。
一切香奁中物,悉為覓緻。
既歸成都,見者盡驚為天人,謂:“樂生何■,一旦而驟獲此麗偶哉!”顧生雖與女同衾,未嘗及亂,拟歸而見于祖廟,然後行合卺禮焉。
女戲呼生為“吳兒木石腸”。
一夕,女夢中驚醒,急蹴生起曰:“君大難至矣!何不速行!”生問故。
女曰:“君前焚尼庵,有之乎?今此尼訟君于地府,将與君對質,冥中勾票已出矣。
欲免此災,非求前日之煉師不可。
彼住持峨眉西麓道觀。
君盍一行,妾請偕往。
”昧爽,袱被遄征。
既至,果見前道者,長女跽以哀之。
道者曰:“個妮子殊纏擾煞人。
”向生曰:“可書生年八字來。
”既書,又令具籍貫,填履曆。
自以朱篆寫于黃紙,字皆作蝌蚪形,不能辨識,投諸神前巨爐。
須臾,有白鶴銜朱書自绛霄飛下,道者略閱一過,有喜色。
謂生曰:“子事解矣。
幽冥主者以子能興義憤,延壽一紀。
子其安歸,後宜平心息氣,以底于道,勿徒恃一時血氣之勇也。
戒之勿忘。
” 逾年,生偕女回硖石鎮。
蓋自經赭寇之亂,至是始歸故裡。
闾巷蕭條,屋廬傾圮,不複相識。
物是人非,幾類丁令威化鶴歸來景況。
生恻恒之馀,悟道益深。
以重值買牛眠地,築圹營屋,葬其雙親;又售田千畝為義莊,為他日祭祀之需;盡散資财以贍族人,族中貧乏者,鹹啧啧頌其義舉。
生居半載,将作汗漫遊。
謂女曰:“餘視人世浮榮,如飄風之吹馬耳,石火電光,鏡花水月,一切皆幻。
餘今夙願已償,了無罣礙,拟欲入深山密林,尋前時道者,當必有所遇焉。
卿其能從我乎?”女曰:“是我心也。
奴自死複生,真如一夢。
嘗世味,有同嚼蠟,敝屣形骸,芥視富貴,固已久矣,豈待君一言而後決哉!”遂登峨眉山,不知所終。
生曰:“此作何用?”女曰:“即路引也。
每至一處焚之,雖涉遠道,如履康衢。
”及抵成都,生友已罷職閑居,聽鼓應官,景況蕭索。
以生至,假舊家一别墅居之。
生室在園西偏,庭中多栽紅芍藥,築雕闌以護之;小樓三楹,尚為幽敞。
此外雖有樓台亭榭之勝,而久無人居,荒地異常,蛸屋角,鸺鳴庭隅,一至夜間,諸怪畢作,入者毛戴。
生自恃剛正,絕無所畏。
初,日三餐取諸外肆,生頗以為弗便。
女以自炊請,曰:“素手調羹湯,本所習慣,烹饪之法,自有家傳。
雖味不逮易牙,然淄渑能别,當不讓韋廚食品也。
”生曰:“此事何敢煩卿?”女弗聽,陰購釜砧,割鮮以進,味勝市脯十倍,由是生非女手調不甘。
女亦漸能進煙火食,飲酒可盡一鬥。
有時與生對酌,生醉而女尚未醺也,爰呼女為“女劉伶”。
蜀中山水,奇詭峻險甲天下,三峽、巫峨,森秀萬狀,瞿唐、滟□,波濤洶瀚。
生固好遊,臨水登山,辄與女俱。
一日,行抵峨眉山麓,遇一黃冠,神采聳異,于叢衆中見生,急前而長揖曰:“君近來亦有佳遇乎?”生曰:“無之。
”曰:“此亦風流文雅,具有前緣,幸勿終棄。
”因即于所負葫蘆中傾藥三丸,畀生曰:“歸與君所眷服之,自成形體,可證地仙。
子身具俠骨,胸有仙心。
尚其勉之,勿堕前業。
”當生與道士言時,覓女,倏已不見;道士甫去,而女又在生左右。
生曰:“卿何避之亟也?豈心有所畏哉?”女曰:“此即漢赤松子,張留侯曾從之遊者也。
君今适相邂逅,福亦不淺哉。
”生示以藥丸,金光璀璨。
女遽掬而納之口,頓覺容彩煥發,光豔絕倫,顧行日中,有影亭亭。
女向空頂禮,曰:“謹謝大仙。
奴自此脫離鬼趣矣。
”女由是不能隐形,令生托言購自成都北鄉,将以備位小星,并買婢供驅使。
一切香奁中物,悉為覓緻。
既歸成都,見者盡驚為天人,謂:“樂生何■,一旦而驟獲此麗偶哉!”顧生雖與女同衾,未嘗及亂,拟歸而見于祖廟,然後行合卺禮焉。
女戲呼生為“吳兒木石腸”。
一夕,女夢中驚醒,急蹴生起曰:“君大難至矣!何不速行!”生問故。
女曰:“君前焚尼庵,有之乎?今此尼訟君于地府,将與君對質,冥中勾票已出矣。
欲免此災,非求前日之煉師不可。
彼住持峨眉西麓道觀。
君盍一行,妾請偕往。
”昧爽,袱被遄征。
既至,果見前道者,長女跽以哀之。
道者曰:“個妮子殊纏擾煞人。
”向生曰:“可書生年八字來。
”既書,又令具籍貫,填履曆。
自以朱篆寫于黃紙,字皆作蝌蚪形,不能辨識,投諸神前巨爐。
須臾,有白鶴銜朱書自绛霄飛下,道者略閱一過,有喜色。
謂生曰:“子事解矣。
幽冥主者以子能興義憤,延壽一紀。
子其安歸,後宜平心息氣,以底于道,勿徒恃一時血氣之勇也。
戒之勿忘。
” 逾年,生偕女回硖石鎮。
蓋自經赭寇之亂,至是始歸故裡。
闾巷蕭條,屋廬傾圮,不複相識。
物是人非,幾類丁令威化鶴歸來景況。
生恻恒之馀,悟道益深。
以重值買牛眠地,築圹營屋,葬其雙親;又售田千畝為義莊,為他日祭祀之需;盡散資财以贍族人,族中貧乏者,鹹啧啧頌其義舉。
生居半載,将作汗漫遊。
謂女曰:“餘視人世浮榮,如飄風之吹馬耳,石火電光,鏡花水月,一切皆幻。
餘今夙願已償,了無罣礙,拟欲入深山密林,尋前時道者,當必有所遇焉。
卿其能從我乎?”女曰:“是我心也。
奴自死複生,真如一夢。
嘗世味,有同嚼蠟,敝屣形骸,芥視富貴,固已久矣,豈待君一言而後決哉!”遂登峨眉山,不知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