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媚秋
關燈
小
中
大
語時也。
”時長洲鞠苑梅,名儒宿彥也。
見生文,異之,曰:“此未易才也。
”詢出何人手。
有答曰:“是蔺生作也。
”鞠曰:“是子将來所造,有何限量?金馬玉堂,非異人任。
”因問蔺生何如人。
有與蔺生友者,曰:“生系出名門,髫齡秀發,同學皆推為畏友。
然憤時嫉俗,泥塗軒冕,無意于功名矣。
”鞠俯首久之,頃又問,兼及裡居。
答曰:“今小隐太湖之湄。
”鞠喟然曰:“仆閱人多矣,未有如生者。
忍令其天假之才,長以青衿老?” 翼日,鞠棹舟訪生,并招緻其家。
謂之曰:“士子欲建不朽功,必以科名為先。
自來才人恒薄視時文為不屑學,不知時文亦從古文出。
以君才取青紫如拾芥,願無自棄。
”出所選課藝千篇示生,曰:“此秘■也。
仆生平得力于此,不啻益智粽。
”因掃綠筠軒,命生處之,朝夕論文。
鞠無子,僅一女。
其母姚氏夢觀音大士入室,持白菊花一枝贈之,鮮潔可愛,遂有妊;及産,異香馥郁從空際來,因名之曰菊花,字慧英,一字媚秋。
既長,姿容豔麗,秀曼寡俦。
教以詩文,有若夙習。
兼及藝事,無不精敏,而于花卉尤工。
父母珍愛若拱璧,将為覓快婿,苦不得當意者,以是将近笄年,猶未字人。
鞠老自見生文,雅契重之,恒于後堂宴會,待之不啻父子。
時庭中牡丹盛開,紅紫缤紛,璀璨奪目,特張盛筵,招集及門諸子以賞之。
即席俱有詩篇,生詩推為巨臂,合座傳觀。
繼而閨中亦有和章,諸客遂為擱筆。
生見詩,知出女手,甚為愛慕,然未知其貌若何也。
元旦賀歲,生請以通家禮見,女亦随母至後堂,遂得一睹芳姿。
兩相觌面,不禁愕然,蓋即樓頭所見麗人也。
女見生,秋波斜睇,亦覺似曾相識,但不憶在何處遭逢耳。
女嫡母曹氏,甚愛生,循世俗例,以生為寄子,得出入内廳。
女自此亦不甚避生,時于绛帷執經問字;或偶吟絕句,亦出而就正于生。
生間為之點竄一二字,女辄心許。
生偶将女詩寫于屏風,生友見之,遂流傳于外。
今錄五章如左:連宵疏雨又斜風,零落殘花隔水紅。
何處人家絲柳下,讀書燈護好簾栊。
潑簾濃綠濕于雲,繞榻爐煙袅篆紋。
長日深閨無個事,此中清味要君分。
鴛鴦怕繡把針停,閑對青衣倚畫屏。
欲語無端又中止,防他鹦鹉隔簾聽。
小庭雨過晝,又展芭蕉幾尺陰。
最是黃昏人靜後,一燈如豆坐宵深。
夢醒依然雨一簾,回廊弓印沒纖纖。
鵲聲一月檐前斷,空複朝朝把鏡占。
女讀書處為檐香館,回廊小院,曲折通幽,最宜消夏,女恒招生共讀焉。
生年雖近冠,紅絲尚未定系,意中甚屬于女,特無從探消息耳。
與女詠吟唱和之際,時露胸臆。
女亦知其意,每讀《詩經》“梅”之章,辄為敷陳毛鄭之旨,諷以宜遣媒妁,介紹者自有月老冰人,由氤氲使者為之主宰,一物不具則不能行,古者貞女大抵如是。
蓋女于此有許之之心,而無拒之之意,隐然見之于言外矣。
生前時曾譜《旗亭》《驚豔》二阕,偶為女所見,笑诘何人。
生嗫嚅不能語。
固詢旗亭在何處,生具以實告,且曰:“當日樓畔相逢者,神情态度,猶可彷佛,今日思之,疑是卿耳。
”女曰:“誠然,君眼力固不謬。
此為餘姨母家,與鷗鄉小榭酒樓權隔一河。
是時從餘之婢為阿曼,今猶識君,謂君時着白袷衣,獨憑闌幹,翹首臨風,思甚苦。
是耶?非耶?”生亦笑應之。
生叔湘墀為河南道監察禦史,以事奉命出京,便道旋裡,與鞠老為同年,昔時詩社中執騷壇牛耳者也。
知生出鞠老門下,甚喜,詢生何以不婚,生遂乘間為叔直陳颠末。
叔曰:“此亦何害?當為汝往求,以成厥事。
”使往,鞠無異說。
遂擇吉日納币成禮。
以太湖有風波之險,賃屋吳門為青廬焉。
卻扇之夕,見者盡驚其美。
一對璧人,稱為嘉耦。
生聯捷成進士,終不出仕。
謂人曰:“對名花,讀異書,此樂雖南面王不易也,何必浮沈于宦海哉?”聞者服生高見為不可及雲。
”時長洲鞠苑梅,名儒宿彥也。
見生文,異之,曰:“此未易才也。
”詢出何人手。
有答曰:“是蔺生作也。
”鞠曰:“是子将來所造,有何限量?金馬玉堂,非異人任。
”因問蔺生何如人。
有與蔺生友者,曰:“生系出名門,髫齡秀發,同學皆推為畏友。
然憤時嫉俗,泥塗軒冕,無意于功名矣。
”鞠俯首久之,頃又問,兼及裡居。
答曰:“今小隐太湖之湄。
”鞠喟然曰:“仆閱人多矣,未有如生者。
忍令其天假之才,長以青衿老?” 翼日,鞠棹舟訪生,并招緻其家。
謂之曰:“士子欲建不朽功,必以科名為先。
自來才人恒薄視時文為不屑學,不知時文亦從古文出。
以君才取青紫如拾芥,願無自棄。
”出所選課藝千篇示生,曰:“此秘■也。
仆生平得力于此,不啻益智粽。
”因掃綠筠軒,命生處之,朝夕論文。
鞠無子,僅一女。
其母姚氏夢觀音大士入室,持白菊花一枝贈之,鮮潔可愛,遂有妊;及産,異香馥郁從空際來,因名之曰菊花,字慧英,一字媚秋。
既長,姿容豔麗,秀曼寡俦。
教以詩文,有若夙習。
兼及藝事,無不精敏,而于花卉尤工。
父母珍愛若拱璧,将為覓快婿,苦不得當意者,以是将近笄年,猶未字人。
鞠老自見生文,雅契重之,恒于後堂宴會,待之不啻父子。
時庭中牡丹盛開,紅紫缤紛,璀璨奪目,特張盛筵,招集及門諸子以賞之。
即席俱有詩篇,生詩推為巨臂,合座傳觀。
繼而閨中亦有和章,諸客遂為擱筆。
生見詩,知出女手,甚為愛慕,然未知其貌若何也。
元旦賀歲,生請以通家禮見,女亦随母至後堂,遂得一睹芳姿。
兩相觌面,不禁愕然,蓋即樓頭所見麗人也。
女見生,秋波斜睇,亦覺似曾相識,但不憶在何處遭逢耳。
女嫡母曹氏,甚愛生,循世俗例,以生為寄子,得出入内廳。
女自此亦不甚避生,時于绛帷執經問字;或偶吟絕句,亦出而就正于生。
生間為之點竄一二字,女辄心許。
生偶将女詩寫于屏風,生友見之,遂流傳于外。
今錄五章如左:連宵疏雨又斜風,零落殘花隔水紅。
何處人家絲柳下,讀書燈護好簾栊。
潑簾濃綠濕于雲,繞榻爐煙袅篆紋。
長日深閨無個事,此中清味要君分。
鴛鴦怕繡把針停,閑對青衣倚畫屏。
欲語無端又中止,防他鹦鹉隔簾聽。
小庭雨過晝,又展芭蕉幾尺陰。
最是黃昏人靜後,一燈如豆坐宵深。
夢醒依然雨一簾,回廊弓印沒纖纖。
鵲聲一月檐前斷,空複朝朝把鏡占。
女讀書處為檐香館,回廊小院,曲折通幽,最宜消夏,女恒招生共讀焉。
生年雖近冠,紅絲尚未定系,意中甚屬于女,特無從探消息耳。
與女詠吟唱和之際,時露胸臆。
女亦知其意,每讀《詩經》“梅”之章,辄為敷陳毛鄭之旨,諷以宜遣媒妁,介紹者自有月老冰人,由氤氲使者為之主宰,一物不具則不能行,古者貞女大抵如是。
蓋女于此有許之之心,而無拒之之意,隐然見之于言外矣。
生前時曾譜《旗亭》《驚豔》二阕,偶為女所見,笑诘何人。
生嗫嚅不能語。
固詢旗亭在何處,生具以實告,且曰:“當日樓畔相逢者,神情态度,猶可彷佛,今日思之,疑是卿耳。
”女曰:“誠然,君眼力固不謬。
此為餘姨母家,與鷗鄉小榭酒樓權隔一河。
是時從餘之婢為阿曼,今猶識君,謂君時着白袷衣,獨憑闌幹,翹首臨風,思甚苦。
是耶?非耶?”生亦笑應之。
生叔湘墀為河南道監察禦史,以事奉命出京,便道旋裡,與鞠老為同年,昔時詩社中執騷壇牛耳者也。
知生出鞠老門下,甚喜,詢生何以不婚,生遂乘間為叔直陳颠末。
叔曰:“此亦何害?當為汝往求,以成厥事。
”使往,鞠無異說。
遂擇吉日納币成禮。
以太湖有風波之險,賃屋吳門為青廬焉。
卻扇之夕,見者盡驚其美。
一對璧人,稱為嘉耦。
生聯捷成進士,終不出仕。
謂人曰:“對名花,讀異書,此樂雖南面王不易也,何必浮沈于宦海哉?”聞者服生高見為不可及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