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媚秋
關燈
小
中
大
江浙為名勝區,山水甲天下,中多隐君子。
太湖汪洋三萬六千頃,水闊連天,樹低無岸。
瀕湖有村曰莳魚港,樹色郁然,曲折通幽,片石孤雲,皆有逸緻。
人家随水比屋,依山種籬。
太史蔺,蔔居于此,潇灑有出塵想。
子紉,字畹君,一字子九。
少穎慧。
及長,負才不羁。
嘗曰:“區區之富貴功名,乃為學業累乎?為儒生者,顯則銘勳金石,功震當時;隐則托迹林泉,名傳後世。
是亦可耳”生貧,别無長物,而室宇結頗雅。
芟茅作檐,刳竹成屋,石磴精潔,花木蕭疏。
旁設苟寮,專命童子瀹茗,以供寒宵清話,長夜讀書。
窗外種梅四五株,冬來着花,霏拂琴牀書案間。
暇時招友小飲,山色湖光,豁人眉宇。
望雲樹之蒼茫,睹峰巒之隐現,每俯仰感慨,作不平鳴曰:“世無知己,老是鄉矣。
”讀文君、紅拂傳,則曰:“世尚有閨閣女子,物色英豪,具風塵之巨眼者乎?”張筱坡先生督學江南,獨賞拔之,曰:“此奇才也。
” 是歲入學,急雨飄風幾竟日,生曰:“蛟龍得雲雨,非池中物也。
”生性放誕,不合于時,而生亦不求合。
侍史畫倩頗狡黠,善伺生意,載酒宴遊,必令挈壺以随;閑日則供掃地焚香,種花煮茗之役。
一日,紫陽書院甄别,生入城赴課。
将歸,途遇蕭雨芗、蘇芙卿、秦夢琴,以久不見生,把臂歡然,共飲黃垆,雜坐于小闌幹側。
生曰:“波滑于油,山遠若黛,睹茲景,不嫌飽看矣。
”蕭曰:“值此佳景,對斯良友,不可無詩。
昔昌黎聯句,着為美譚。
吾輩今日何妨效颦?”蘇曰:“蔺兄詩思甚捷,何必探囊覓句。
今請别張漢幟,一角優劣,如詩不成,自有金谷之故例在。
”秦曰:“君言良壯。
然刻燭以期則太緩,擊缽以催則太速。
今請以半炷香成八叉韻,為不疾不徐間耳。
”生曰:“然。
友朋小集,雅近風流,斜陽話舊酒家樓,非今日韻事乎?”于時古渡雲蒼,亂流霞紫,鴉點翻紅,魚紋漾碧。
蕭曰:“不知誰探骊珠,壓倒元白。
”生曰:“惜無鞠部阿鬟來以續畫壁之佳話耳。
”語未畢,猛聽遠處音嬌聲細,箫管并奏。
蘇曰:“是笛掐筝者,聊當催詩羯鼓耳。
”生曰:“何處暗香,沁人詩脾。
”秦曰:“想是隔院唱家沈水甲煎,故馨欲熏衣耳。
”清徐來鹦哥低喚,風送餘聲偷渡處,隻聞“來了”二字。
諸人側耳聽之,但見垂楊疏影裡,微露紅樓半角,亞字橫排,绮窗猶掩。
久之窗辟,繡簾斜卷,一垂髫女子倚風凝伫,恍惚有思,豐韻娉婷,不可一世。
忽俯見隔河諸少年,即避入碧紗中。
旁立小婢一人,猶掩映窗前,笑指天邊雁字曰:“此非傳書鴻耶?”頃亦逡巡而下。
蕭曰:“無意間得遇樓頭美人,想是詩意所催,且可借以催詩。
”秦曰:“隻恐詩被美人催去耳。
”時生方低徊獨盼,若有所懷。
蘇曰:“環佩聲杳矣,兄何倚朱闌而神注耶?”生曰:“才遘麗人,不覺心折。
‘我見猶憐’,正使人之意也消。
”秦曰:“豐神宕逸,自是身有仙骨。
豈止意消,真個魂銷。
”蕭曰:“劉郎何恨蓬山遠,蓬山直咫尺耳,豈隔幾萬重耶?”蘇曰:“蓬山雖不遠,蔺兄望眼幾穿矣!是妖娆兒澹遠有緻,半蹙春山,芙蓉如面柳如眉,秋水為神玉為骨,真謝家詠絮才也。
”生曰:“此刻一番清話,勝于拈韻拈髭者百倍。
若再狂吟鐵笛,高唱銅琵,恐文通有才盡之歎,而為由帼所笑。
”衆人翹首仰望,見一天明月,幾占疏星;回顧樓邊,燈光透隙,檐馬微鳴,悄無人語。
遂各别去。
生乘夜歸太湖,月彩流波,露華團草,思日間所遇,如有所失,慨然曰:“天下果尚有人乎?吾始以為西子臂冷,合德唾殘,飛燕香銷,玉環豔褪,織錦之機旋焚,回紋之詩蘭逸,良史莫續,班蔡不生,久已絕望于不栉進士、掃眉才人,而不落深閨脂粉想;今天下乃尚有人乎?吾誤矣。
操是念以往,無怪蛾眉為之痛心,粉黛為之減價,而欲求青眼于綠鬓,訂香奁為相知,亦難矣。
雖然,事出無意,似為有意,惜隻見一面,未識姓氏,徒于夢寐間,依稀憑闌不
太湖汪洋三萬六千頃,水闊連天,樹低無岸。
瀕湖有村曰莳魚港,樹色郁然,曲折通幽,片石孤雲,皆有逸緻。
人家随水比屋,依山種籬。
太史蔺,蔔居于此,潇灑有出塵想。
子紉,字畹君,一字子九。
少穎慧。
及長,負才不羁。
嘗曰:“區區之富貴功名,乃為學業累乎?為儒生者,顯則銘勳金石,功震當時;隐則托迹林泉,名傳後世。
是亦可耳”生貧,别無長物,而室宇結頗雅。
芟茅作檐,刳竹成屋,石磴精潔,花木蕭疏。
旁設苟寮,專命童子瀹茗,以供寒宵清話,長夜讀書。
窗外種梅四五株,冬來着花,霏拂琴牀書案間。
暇時招友小飲,山色湖光,豁人眉宇。
望雲樹之蒼茫,睹峰巒之隐現,每俯仰感慨,作不平鳴曰:“世無知己,老是鄉矣。
”讀文君、紅拂傳,則曰:“世尚有閨閣女子,物色英豪,具風塵之巨眼者乎?”張筱坡先生督學江南,獨賞拔之,曰:“此奇才也。
” 是歲入學,急雨飄風幾竟日,生曰:“蛟龍得雲雨,非池中物也。
”生性放誕,不合于時,而生亦不求合。
侍史畫倩頗狡黠,善伺生意,載酒宴遊,必令挈壺以随;閑日則供掃地焚香,種花煮茗之役。
一日,紫陽書院甄别,生入城赴課。
将歸,途遇蕭雨芗、蘇芙卿、秦夢琴,以久不見生,把臂歡然,共飲黃垆,雜坐于小闌幹側。
生曰:“波滑于油,山遠若黛,睹茲景,不嫌飽看矣。
”蕭曰:“值此佳景,對斯良友,不可無詩。
昔昌黎聯句,着為美譚。
吾輩今日何妨效颦?”蘇曰:“蔺兄詩思甚捷,何必探囊覓句。
今請别張漢幟,一角優劣,如詩不成,自有金谷之故例在。
”秦曰:“君言良壯。
然刻燭以期則太緩,擊缽以催則太速。
今請以半炷香成八叉韻,為不疾不徐間耳。
”生曰:“然。
友朋小集,雅近風流,斜陽話舊酒家樓,非今日韻事乎?”于時古渡雲蒼,亂流霞紫,鴉點翻紅,魚紋漾碧。
蕭曰:“不知誰探骊珠,壓倒元白。
”生曰:“惜無鞠部阿鬟來以續畫壁之佳話耳。
”語未畢,猛聽遠處音嬌聲細,箫管并奏。
蘇曰:“是笛掐筝者,聊當催詩羯鼓耳。
”生曰:“何處暗香,沁人詩脾。
”秦曰:“想是隔院唱家沈水甲煎,故馨欲熏衣耳。
”清徐來鹦哥低喚,風送餘聲偷渡處,隻聞“來了”二字。
諸人側耳聽之,但見垂楊疏影裡,微露紅樓半角,亞字橫排,绮窗猶掩。
久之窗辟,繡簾斜卷,一垂髫女子倚風凝伫,恍惚有思,豐韻娉婷,不可一世。
忽俯見隔河諸少年,即避入碧紗中。
旁立小婢一人,猶掩映窗前,笑指天邊雁字曰:“此非傳書鴻耶?”頃亦逡巡而下。
蕭曰:“無意間得遇樓頭美人,想是詩意所催,且可借以催詩。
”秦曰:“隻恐詩被美人催去耳。
”時生方低徊獨盼,若有所懷。
蘇曰:“環佩聲杳矣,兄何倚朱闌而神注耶?”生曰:“才遘麗人,不覺心折。
‘我見猶憐’,正使人之意也消。
”秦曰:“豐神宕逸,自是身有仙骨。
豈止意消,真個魂銷。
”蕭曰:“劉郎何恨蓬山遠,蓬山直咫尺耳,豈隔幾萬重耶?”蘇曰:“蓬山雖不遠,蔺兄望眼幾穿矣!是妖娆兒澹遠有緻,半蹙春山,芙蓉如面柳如眉,秋水為神玉為骨,真謝家詠絮才也。
”生曰:“此刻一番清話,勝于拈韻拈髭者百倍。
若再狂吟鐵笛,高唱銅琵,恐文通有才盡之歎,而為由帼所笑。
”衆人翹首仰望,見一天明月,幾占疏星;回顧樓邊,燈光透隙,檐馬微鳴,悄無人語。
遂各别去。
生乘夜歸太湖,月彩流波,露華團草,思日間所遇,如有所失,慨然曰:“天下果尚有人乎?吾始以為西子臂冷,合德唾殘,飛燕香銷,玉環豔褪,織錦之機旋焚,回紋之詩蘭逸,良史莫續,班蔡不生,久已絕望于不栉進士、掃眉才人,而不落深閨脂粉想;今天下乃尚有人乎?吾誤矣。
操是念以往,無怪蛾眉為之痛心,粉黛為之減價,而欲求青眼于綠鬓,訂香奁為相知,亦難矣。
雖然,事出無意,似為有意,惜隻見一面,未識姓氏,徒于夢寐間,依稀憑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