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韻蘭
關燈
小
中
大
知其事者鹹稱快。
禀詞女自捉刀,辯論明暢,情詞哀楚,見者無不動容,傳誦一時,以是有女才子之稱。
生歸,見瑞雲,問:“何來此麗人?”女曰:“此君之恩人也。
将思何以圖報耶?”瑞雲乃為生緬述颠末。
先是,瑞雲探知新臬使既至漢,改從水道,瑞舟綴之以行,或先之,或後之;時于船窗露半面,或現全身。
臬使驟睹之,甚驚其豔,陰令仆從訪之舟人,則曰:“金陵名妓瑞雲。
今已适人,不再抱琵琶彈别調矣。
”臬使思以重金,謀一夕歡,深慮不得。
當宵深漏永,瑞雲悄然自至,燈下視之,愈形媚。
臬使曰:“對此名花,不可無佳酒,惜日間未備,少此咄嗟筵何?”言未竟,瑞舟已送肴馔至,山珍海錯,無不畢具;以玉壺注酒,香冽異常。
瑞即捧觞上獻曰:“聊盡寸心。
”應對之間,妙解人意。
臬使大悅,昵之殊甚。
泊舟幽僻處,一住十日。
瑞雲于臬使左右,悉有賂遺。
約以明日将别去,夜半,瑞雲忽泣。
臬使以為不忍舍己也,曲意慰藉之。
瑞雲曰:“妾固平湖陸秀才妾也。
身有大冤未白,言之殊慘人懷。
”語未畢,嗚咽不成聲,淚珠堕枕函。
臬使詢以何事,瑞雲乃言孫誣陷始終。
臬使聞之,勃然曰:“此事若确,孫尚得為人哉?真人頭而畜鳴者矣,三尺法豈能為彼曲恕哉?俟餘莅任日,但以一紙禀詞來,當出汝夫于狴犴耳。
剖冤雪枉,固餘分内事也。
惟汝歸,勿再出。
”乃解身畔所佩玉贻之,曰:“以此贈汝,并志我過。
”生遂納瑞雲為室。
逾半載,女患疾不起,綿綴時,囑生扶瑞雲為正室,言訖目瞑。
期年,生将從女言,瑞雲執不可,曰:“妾勾欄賤質,曲院微姿,斷不可主蘋蘩,承祭祀。
姨妹幼娟,年已逾笄,德容并擅,書史俱娴,何不聘之為繼室?”生不可,瑞雲強為之委禽焉。
幼娟既來歸,與瑞雲尤相愛悅,衣■履舄,皆易着焉。
生每思及女,拳拳不忘。
領巷有吳媪者,常走陰司,每為人述陰中事及因果報應,時有驗。
生問以曾見女否,若能通九泉消息,當有重酬。
媪許之。
逾十餘日,生往問媪。
媪曰:“以君夫人故,特為多留三日,卒不得音耗。
聞已生天上,不在陰間。
餘有一姊,死三十年矣;生時得授太陰煉形之術,現服役于地仙府第。
已托其訪君夫人蹤迹,當有以報命。
”浃旬,生又往。
媪曰:“得之矣。
茲在芙蓉城中作司花尉,班居第七。
初告以郎君名,若不省;繼而述郎君思念綦苦,乃始憶及前事,淚熒然。
特于裙帶上解玉藕一片以贻君,且曰:‘因此凡念一動,又須下履塵世矣。
相見之期,當不遠也。
’”媪出玉授生。
生視之,乃昔日殉葬物也,因悲不自勝。
後生年至七十餘,尚矍铄善飯。
瑞雲、幼娟,亦周花甲。
降世重婚之說,竟不複驗,以為媪之讕言。
偶遊滬上,宿于北關外,至小蓬萊箕壇。
月明之夕,二三良友清興忽發,相與扶箕以問休咎。
箕忽不扶自動,書降壇一絕句雲:兒家居近碧山西,懶把人間舊事題。
下隔軟紅塵十丈,步虛聲裡過前溪。
下書雲:餘李氏韻蘭也,現為蕊珠宮校書仙子。
向在人間為陸郎妻。
今知陸郎在此,故來相會。
陸郎無恙否?陸生見之,老淚淋浪,下沾襟袖。
因問:“前許重降塵寰,今生再結姻緣。
何以不踐此約,豈鄰媪故作此虛語乎?”箕即書曰:芙蓉城主已許餘降生,特以餘年二八,幼娟妹當赴夜台,然後餘得締此良姻,心所不忍也。
适蕊珠仙子見餘詩詞,甚相契合,遂令餘校理秘籍,于今四十六年矣。
再臨塵世,久不作此绮想。
餘告陸郎:世間一切皆幻,不獨富貴功名,有如鏡花水月,即夫婦兒女,亦同泡影露電,不久即滅。
欲求長生不死者,隻有修仙一着耳。
以郎慧質,本自不凡,惜為欲累牽。
今老矣,亦當澈悟。
記取挹翠軒書箧中有錦函秘籍,俱講養氣煉形之法,學之可成地仙。
郎其勿忘。
餘去矣。
箕遂寂。
生不久即逝世,不知能證正果否也。
禀詞女自捉刀,辯論明暢,情詞哀楚,見者無不動容,傳誦一時,以是有女才子之稱。
生歸,見瑞雲,問:“何來此麗人?”女曰:“此君之恩人也。
将思何以圖報耶?”瑞雲乃為生緬述颠末。
先是,瑞雲探知新臬使既至漢,改從水道,瑞舟綴之以行,或先之,或後之;時于船窗露半面,或現全身。
臬使驟睹之,甚驚其豔,陰令仆從訪之舟人,則曰:“金陵名妓瑞雲。
今已适人,不再抱琵琶彈别調矣。
”臬使思以重金,謀一夕歡,深慮不得。
當宵深漏永,瑞雲悄然自至,燈下視之,愈形媚。
臬使曰:“對此名花,不可無佳酒,惜日間未備,少此咄嗟筵何?”言未竟,瑞舟已送肴馔至,山珍海錯,無不畢具;以玉壺注酒,香冽異常。
瑞即捧觞上獻曰:“聊盡寸心。
”應對之間,妙解人意。
臬使大悅,昵之殊甚。
泊舟幽僻處,一住十日。
瑞雲于臬使左右,悉有賂遺。
約以明日将别去,夜半,瑞雲忽泣。
臬使以為不忍舍己也,曲意慰藉之。
瑞雲曰:“妾固平湖陸秀才妾也。
身有大冤未白,言之殊慘人懷。
”語未畢,嗚咽不成聲,淚珠堕枕函。
臬使詢以何事,瑞雲乃言孫誣陷始終。
臬使聞之,勃然曰:“此事若确,孫尚得為人哉?真人頭而畜鳴者矣,三尺法豈能為彼曲恕哉?俟餘莅任日,但以一紙禀詞來,當出汝夫于狴犴耳。
剖冤雪枉,固餘分内事也。
惟汝歸,勿再出。
”乃解身畔所佩玉贻之,曰:“以此贈汝,并志我過。
”生遂納瑞雲為室。
逾半載,女患疾不起,綿綴時,囑生扶瑞雲為正室,言訖目瞑。
期年,生将從女言,瑞雲執不可,曰:“妾勾欄賤質,曲院微姿,斷不可主蘋蘩,承祭祀。
姨妹幼娟,年已逾笄,德容并擅,書史俱娴,何不聘之為繼室?”生不可,瑞雲強為之委禽焉。
幼娟既來歸,與瑞雲尤相愛悅,衣■履舄,皆易着焉。
生每思及女,拳拳不忘。
領巷有吳媪者,常走陰司,每為人述陰中事及因果報應,時有驗。
生問以曾見女否,若能通九泉消息,當有重酬。
媪許之。
逾十餘日,生往問媪。
媪曰:“以君夫人故,特為多留三日,卒不得音耗。
聞已生天上,不在陰間。
餘有一姊,死三十年矣;生時得授太陰煉形之術,現服役于地仙府第。
已托其訪君夫人蹤迹,當有以報命。
”浃旬,生又往。
媪曰:“得之矣。
茲在芙蓉城中作司花尉,班居第七。
初告以郎君名,若不省;繼而述郎君思念綦苦,乃始憶及前事,淚熒然。
特于裙帶上解玉藕一片以贻君,且曰:‘因此凡念一動,又須下履塵世矣。
相見之期,當不遠也。
’”媪出玉授生。
生視之,乃昔日殉葬物也,因悲不自勝。
後生年至七十餘,尚矍铄善飯。
瑞雲、幼娟,亦周花甲。
降世重婚之說,竟不複驗,以為媪之讕言。
偶遊滬上,宿于北關外,至小蓬萊箕壇。
月明之夕,二三良友清興忽發,相與扶箕以問休咎。
箕忽不扶自動,書降壇一絕句雲:兒家居近碧山西,懶把人間舊事題。
下隔軟紅塵十丈,步虛聲裡過前溪。
下書雲:餘李氏韻蘭也,現為蕊珠宮校書仙子。
向在人間為陸郎妻。
今知陸郎在此,故來相會。
陸郎無恙否?陸生見之,老淚淋浪,下沾襟袖。
因問:“前許重降塵寰,今生再結姻緣。
何以不踐此約,豈鄰媪故作此虛語乎?”箕即書曰:芙蓉城主已許餘降生,特以餘年二八,幼娟妹當赴夜台,然後餘得締此良姻,心所不忍也。
适蕊珠仙子見餘詩詞,甚相契合,遂令餘校理秘籍,于今四十六年矣。
再臨塵世,久不作此绮想。
餘告陸郎:世間一切皆幻,不獨富貴功名,有如鏡花水月,即夫婦兒女,亦同泡影露電,不久即滅。
欲求長生不死者,隻有修仙一着耳。
以郎慧質,本自不凡,惜為欲累牽。
今老矣,亦當澈悟。
記取挹翠軒書箧中有錦函秘籍,俱講養氣煉形之法,學之可成地仙。
郎其勿忘。
餘去矣。
箕遂寂。
生不久即逝世,不知能證正果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