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仙聶碧雲
關燈
小
中
大
,匕首所及,血雨橫飛。
士人亦從旁助之。
俄而,天地晝晦,水火風雷一時并至。
士人匕首已盡,但危踞石上,執杵誦經,女以胸懸神鏡,諸不敢犯。
龍術漸窘,知不能敵,騰升雲際,張爪牙與女鬥。
女以降魔杵擲之,中其背,倏忽不見。
急以煉影神鏡遍照四方,乃伏在盤石下。
起盤石覓之,轉瞬間成一蝦蟆。
女恐其再遁,出神針刺之,血驟湧,潭為之溢焉。
女以為已死,喜曰:“二十年大仇,今日始償所願矣!”忽聞空中有聲曰:“女子有志哉,洵可嘉也。
”仰矚之,則見羽衣星冠,端現雲際,乃真君也。
俯謂女曰:“毒龍伎倆百出,那得便死。
五百年後,仍将出為人患。
不如畀我攜歸。
”擲缽下潭,物遽躍入缽。
既收,真君亦隐。
女悅莫厘缥缈之勝,拓地誅茅,有終焉之志。
山中人民以女重臨,鹹來問好。
女卒歲無所經營,而衣食自給;雖與士人為伉俪,而食宿自别,察之,似絕無所染者。
群疑為非常人。
适春間霪霖為患,浙皖山中,各處發蛟,西山岩壑深處,遠近皆聞鼍鳴。
山民憂之,遍行搜掘無所得。
一夕,雨驟風狂,山水陡發,雷聲甫震而蛟出,離土已丈餘。
女聞趨至,飛劍斬為二。
明日迹之,角首而鱗身,長幾數丈。
山中人不至于罹災者,女之力也。
一歲,患久旱,稻田龜坼。
民間祈雨者,斷屠建醮俱罔效。
有時密雲不雨,雷聲隐隐,格不得下。
女曰:“是必有異。
”巡行田野遍察之,見一棺朽露,戶有一小穴甚滑澤,似有物常出入者。
因詢誰氏之柩,則久厝不葬,家已無人,遂告衆啟而觀之,赫然一僵屍卧其中,遍體綠毛,蓋啟,屍已起立,衆懼卻走。
女曰:“此旱魃為厲也。
”命積薪焚之,甘霖立沛,民間得以補種,雖旱不為災。
某甲家有狐為祟,驅之益橫,甚至擾及左右鄰居,箱籠無故火出,穢物死鼠時埋飯甑中,婦女亵物棄于街道。
甲患之,詣龍虎山請天師符,歸家懸之,亦無所畏。
意女必有道術,因往哀之,祈其一臨治之。
女笑曰:“是非我所長也。
符■敕勒,我皆未曉,不将作王道士斬妖,流為話柄哉?”甲再三懇之,不得已,遂往。
及門,驟有一巨磚飛來,幾中女肩。
女怒,擲劍空際,則室中狐鳴,已斷其首。
女曰:“其害已途,君可高枕而卧矣。
” 女歸,即有一白須老翁持刺進谒,女以素昧由來,異焉,姑延之入,則蒼髯古貌,道氣盎然,謂女曰:“同屬玄門,何相淩之甚哉?子孫即有不肖,盍先告我,我自能治之。
乃遽以三尺加之,是曷故哉?子志在報父仇,今我之仇,将于誰報?許真君猶我後輩,勿謂子劍甚利,可以妄殺也。
”女始知為狐祖。
因答曰:“子固塗山氏之苗裔也?但當伏處岩穴,遠隔人間,自然與人無患,與世無争。
乃祟擾平民,逞其狡狯,論厥典刑,當居何等?子自謂能治其子孫,則當人家呼籲無門時,何遂聾聩若罔聞知哉?子休矣!毋撄我慮。
”翁無以對,情志沮喪,倉猝下階,踣地,遽化為蒼狐,轉瞬已杳。
女謂士人曰:“此狐按以陰律,罪未至死,我殺之,未免過甚,子可誦《心經》《往生咒》各萬遍超度之,借以忏吾過。
”女以洞庭東西兩山之勝甲于吳下,謂:“此間原系福地洞天,天仙之所宅,不謂山中人塵容俗狀,類皆汨于銅臭,負販遠方,佳景當前,棄而不顧,絕無樓台亭榭之勝,泉石花木之幽,競作墳墓,轉為鬼窟,惜哉!餘意湖中當築長堤,如白堤蘇堤故事;連兩山而為一,中建環橋十有二,以通舟行;瀕湖悉栽荷花菱芡,花時萬頃清香,一堤明月,豈不樂哉?堤上多種垂楊并松榆梅李之屬,以蔭蔽行人;莫厘缥缈之間,築精舍數百椽,為出世之士栖真養靜所。
”女雖有此言,後入峨眉山學道,一去不返,未竟其志。
士人亦從旁助之。
俄而,天地晝晦,水火風雷一時并至。
士人匕首已盡,但危踞石上,執杵誦經,女以胸懸神鏡,諸不敢犯。
龍術漸窘,知不能敵,騰升雲際,張爪牙與女鬥。
女以降魔杵擲之,中其背,倏忽不見。
急以煉影神鏡遍照四方,乃伏在盤石下。
起盤石覓之,轉瞬間成一蝦蟆。
女恐其再遁,出神針刺之,血驟湧,潭為之溢焉。
女以為已死,喜曰:“二十年大仇,今日始償所願矣!”忽聞空中有聲曰:“女子有志哉,洵可嘉也。
”仰矚之,則見羽衣星冠,端現雲際,乃真君也。
俯謂女曰:“毒龍伎倆百出,那得便死。
五百年後,仍将出為人患。
不如畀我攜歸。
”擲缽下潭,物遽躍入缽。
既收,真君亦隐。
女悅莫厘缥缈之勝,拓地誅茅,有終焉之志。
山中人民以女重臨,鹹來問好。
女卒歲無所經營,而衣食自給;雖與士人為伉俪,而食宿自别,察之,似絕無所染者。
群疑為非常人。
适春間霪霖為患,浙皖山中,各處發蛟,西山岩壑深處,遠近皆聞鼍鳴。
山民憂之,遍行搜掘無所得。
一夕,雨驟風狂,山水陡發,雷聲甫震而蛟出,離土已丈餘。
女聞趨至,飛劍斬為二。
明日迹之,角首而鱗身,長幾數丈。
山中人不至于罹災者,女之力也。
一歲,患久旱,稻田龜坼。
民間祈雨者,斷屠建醮俱罔效。
有時密雲不雨,雷聲隐隐,格不得下。
女曰:“是必有異。
”巡行田野遍察之,見一棺朽露,戶有一小穴甚滑澤,似有物常出入者。
因詢誰氏之柩,則久厝不葬,家已無人,遂告衆啟而觀之,赫然一僵屍卧其中,遍體綠毛,蓋啟,屍已起立,衆懼卻走。
女曰:“此旱魃為厲也。
”命積薪焚之,甘霖立沛,民間得以補種,雖旱不為災。
某甲家有狐為祟,驅之益橫,甚至擾及左右鄰居,箱籠無故火出,穢物死鼠時埋飯甑中,婦女亵物棄于街道。
甲患之,詣龍虎山請天師符,歸家懸之,亦無所畏。
意女必有道術,因往哀之,祈其一臨治之。
女笑曰:“是非我所長也。
符■敕勒,我皆未曉,不将作王道士斬妖,流為話柄哉?”甲再三懇之,不得已,遂往。
及門,驟有一巨磚飛來,幾中女肩。
女怒,擲劍空際,則室中狐鳴,已斷其首。
女曰:“其害已途,君可高枕而卧矣。
” 女歸,即有一白須老翁持刺進谒,女以素昧由來,異焉,姑延之入,則蒼髯古貌,道氣盎然,謂女曰:“同屬玄門,何相淩之甚哉?子孫即有不肖,盍先告我,我自能治之。
乃遽以三尺加之,是曷故哉?子志在報父仇,今我之仇,将于誰報?許真君猶我後輩,勿謂子劍甚利,可以妄殺也。
”女始知為狐祖。
因答曰:“子固塗山氏之苗裔也?但當伏處岩穴,遠隔人間,自然與人無患,與世無争。
乃祟擾平民,逞其狡狯,論厥典刑,當居何等?子自謂能治其子孫,則當人家呼籲無門時,何遂聾聩若罔聞知哉?子休矣!毋撄我慮。
”翁無以對,情志沮喪,倉猝下階,踣地,遽化為蒼狐,轉瞬已杳。
女謂士人曰:“此狐按以陰律,罪未至死,我殺之,未免過甚,子可誦《心經》《往生咒》各萬遍超度之,借以忏吾過。
”女以洞庭東西兩山之勝甲于吳下,謂:“此間原系福地洞天,天仙之所宅,不謂山中人塵容俗狀,類皆汨于銅臭,負販遠方,佳景當前,棄而不顧,絕無樓台亭榭之勝,泉石花木之幽,競作墳墓,轉為鬼窟,惜哉!餘意湖中當築長堤,如白堤蘇堤故事;連兩山而為一,中建環橋十有二,以通舟行;瀕湖悉栽荷花菱芡,花時萬頃清香,一堤明月,豈不樂哉?堤上多種垂楊并松榆梅李之屬,以蔭蔽行人;莫厘缥缈之間,築精舍數百椽,為出世之士栖真養靜所。
”女雖有此言,後入峨眉山學道,一去不返,未竟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