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瓊華
關燈
小
中
大
年之伉俪。
胡女即還,亦當别嫁。
衆以為然,其事遂定。
先是,女知瓊華締姻鄭姓,女貌郎才,歎為得所。
遣嫁之夕,兩情眷戀,不忍遽離。
逮彩輿在門,衆樂三奏,瓊華攜女同行,竟造牆隅,噓氣向面,冷不可堪,自此昏眩不知人,耳畔但聞風濤澎湃之聲而已。
約一日許,忽聞小語曰:“我去,汝可在此。
從茲遠别,隔天一涯,人海茫茫,何時再見?若有前緣,十年之外,或可一面。
”女啟眸四顧,殊非己室,及聞人言,始知其故。
後生登秋闱,捷南宮,旋由翰林改官為邑宰,筮仕江南,應官聽鼓,未一年,補授上元令。
政事之暇,時與女焚香讀畫,瀹茗論詩,閨中之樂,殆有甚于畫眉。
一夕,露坐中庭,涼飒至,新月如鈎,忽見紅光一丸,大若雞卵,漸自地起,閃爍旋轉,随處不定。
生異焉,潛志其沒處。
明日往掘,未尺許,即見井欄,上蓋石版,去之,則眢井露焉。
視之,然深黑,莫測其底。
乃募膽壯者缒而下,良久始出,得一鐵匣,上皆蝌蚪古文,人莫之識。
啟之,中無一物。
女因匣制古雅,偶置之脂粉奁之側,入夜忽發異光,一室洞明,近匣十步之内,纖悉畢現。
女以鐵匣無故生輝,甚以為奇,反複展玩,乃見匣之左隅藏一圓粒,光從此出;戲以纖指撥之,則又轉入右隅。
力抉之起,用水濯而觀之,乃一顆绛珠也。
由此視為異寶,珍若連城,每夕懸諸帳前,借代燈燭,雖至戚夙好,亦不出示。
生三年任滿,方拟乞假言旋,忽奉上官檄令,往山東勾當公事,女亦從行。
及抵邳州,小憩逆旅。
時方春仲,桃花盛開,西郭外尤叢密,紅雪海中,芬芳遠徹。
女聞之,急欲一遊,偕生乘輿前往。
一路柳暗花明,不禁叫絕。
萬花深處,一溪前橫,小橋流水,茅屋數椽,彷佛漁父入武陵得遇桃花源裡人家也。
女謂生曰:“如此奇境,必有奇人居焉。
當再進物色之,幸勿失之交臂。
”生與女舍輿步行。
女身輕,渡略如履平地。
生不敢前,勉從女後,惴惴若欲堕狀,賴女挽其手,始得渡。
行數百武,忽睹一巨宅,門第巍煥,雙扉半啟。
方拟一通問訊,即見雛鬟三四人探首外視,曰:“玉郎來矣,可報主人。
”須叟,即有阍者邀生與女入坐。
及庭,則盈盈來迓者,乃胡氏瓊華也。
女見之,悲喜交集,執手谛視,不能作一語。
生觀其容貌,仍如前時。
瓊華即命設筵相款。
肴馔豐美,咄嗟立辦。
席間因及舊事。
瓊華曰:“此不過金蟬脫殼計耳。
聊施小術,成就良緣,亦足以報我妹之佳意矣,瑣瑣多诘,何為哉?”女請仍踐前約,并事一人,作英皇故事。
瓊華曰:“餘已跳出火坑,不在凡塵,今豈肯再蹈之哉?所以今日一見者,餘向有寶珠,曾為術者竊去,锢以符■,五百年後,當再現人間。
屈指已屆其期,遍訪,知在我妹所。
如念曩情,幸即賜還。
餘得此,即可再證仙班,重歸玉阙;妹有之,亦不過一玩好物耳,無足重輕。
”女曰:“誠有是,妹不敢作诳語。
但神仙視百年猶旦暮耳,何為為妹暫駐紅塵?姊如得珠,即欲仙去,妹又何忍畀珠以促駕哉?”言已,淚潸潸堕。
瓊華乃許以暫留三載。
公務既畢,同回漢臯。
瓊華時教女以長生久視之術,吐納煉養之法,雖在閨中,不與生見。
女欲使瓊華歸生,則可常相聚首,乃與生謀,令生僞作遠行,束裝就道,女遂留瓊華宿,醉以醇醪,暗中拔趙幟易漢幟,瓊華醉甚,軟入四肢,羅襦甫解,熱香四流,生擁之而眠,倍極缱绻。
天明酒醒,始知堕計。
乃歎曰:“隻為情絲所縛,遂成障礙。
若不破色戒,珠還即可白日飛升。
今又勞我一番洗伐矣。
咎由自取,夫複何言!”向女索珠納諸口中,騰身入空際,不知所往。
胡女即還,亦當别嫁。
衆以為然,其事遂定。
先是,女知瓊華締姻鄭姓,女貌郎才,歎為得所。
遣嫁之夕,兩情眷戀,不忍遽離。
逮彩輿在門,衆樂三奏,瓊華攜女同行,竟造牆隅,噓氣向面,冷不可堪,自此昏眩不知人,耳畔但聞風濤澎湃之聲而已。
約一日許,忽聞小語曰:“我去,汝可在此。
從茲遠别,隔天一涯,人海茫茫,何時再見?若有前緣,十年之外,或可一面。
”女啟眸四顧,殊非己室,及聞人言,始知其故。
後生登秋闱,捷南宮,旋由翰林改官為邑宰,筮仕江南,應官聽鼓,未一年,補授上元令。
政事之暇,時與女焚香讀畫,瀹茗論詩,閨中之樂,殆有甚于畫眉。
一夕,露坐中庭,涼飒至,新月如鈎,忽見紅光一丸,大若雞卵,漸自地起,閃爍旋轉,随處不定。
生異焉,潛志其沒處。
明日往掘,未尺許,即見井欄,上蓋石版,去之,則眢井露焉。
視之,然深黑,莫測其底。
乃募膽壯者缒而下,良久始出,得一鐵匣,上皆蝌蚪古文,人莫之識。
啟之,中無一物。
女因匣制古雅,偶置之脂粉奁之側,入夜忽發異光,一室洞明,近匣十步之内,纖悉畢現。
女以鐵匣無故生輝,甚以為奇,反複展玩,乃見匣之左隅藏一圓粒,光從此出;戲以纖指撥之,則又轉入右隅。
力抉之起,用水濯而觀之,乃一顆绛珠也。
由此視為異寶,珍若連城,每夕懸諸帳前,借代燈燭,雖至戚夙好,亦不出示。
生三年任滿,方拟乞假言旋,忽奉上官檄令,往山東勾當公事,女亦從行。
及抵邳州,小憩逆旅。
時方春仲,桃花盛開,西郭外尤叢密,紅雪海中,芬芳遠徹。
女聞之,急欲一遊,偕生乘輿前往。
一路柳暗花明,不禁叫絕。
萬花深處,一溪前橫,小橋流水,茅屋數椽,彷佛漁父入武陵得遇桃花源裡人家也。
女謂生曰:“如此奇境,必有奇人居焉。
當再進物色之,幸勿失之交臂。
”生與女舍輿步行。
女身輕,渡略如履平地。
生不敢前,勉從女後,惴惴若欲堕狀,賴女挽其手,始得渡。
行數百武,忽睹一巨宅,門第巍煥,雙扉半啟。
方拟一通問訊,即見雛鬟三四人探首外視,曰:“玉郎來矣,可報主人。
”須叟,即有阍者邀生與女入坐。
及庭,則盈盈來迓者,乃胡氏瓊華也。
女見之,悲喜交集,執手谛視,不能作一語。
生觀其容貌,仍如前時。
瓊華即命設筵相款。
肴馔豐美,咄嗟立辦。
席間因及舊事。
瓊華曰:“此不過金蟬脫殼計耳。
聊施小術,成就良緣,亦足以報我妹之佳意矣,瑣瑣多诘,何為哉?”女請仍踐前約,并事一人,作英皇故事。
瓊華曰:“餘已跳出火坑,不在凡塵,今豈肯再蹈之哉?所以今日一見者,餘向有寶珠,曾為術者竊去,锢以符■,五百年後,當再現人間。
屈指已屆其期,遍訪,知在我妹所。
如念曩情,幸即賜還。
餘得此,即可再證仙班,重歸玉阙;妹有之,亦不過一玩好物耳,無足重輕。
”女曰:“誠有是,妹不敢作诳語。
但神仙視百年猶旦暮耳,何為為妹暫駐紅塵?姊如得珠,即欲仙去,妹又何忍畀珠以促駕哉?”言已,淚潸潸堕。
瓊華乃許以暫留三載。
公務既畢,同回漢臯。
瓊華時教女以長生久視之術,吐納煉養之法,雖在閨中,不與生見。
女欲使瓊華歸生,則可常相聚首,乃與生謀,令生僞作遠行,束裝就道,女遂留瓊華宿,醉以醇醪,暗中拔趙幟易漢幟,瓊華醉甚,軟入四肢,羅襦甫解,熱香四流,生擁之而眠,倍極缱绻。
天明酒醒,始知堕計。
乃歎曰:“隻為情絲所縛,遂成障礙。
若不破色戒,珠還即可白日飛升。
今又勞我一番洗伐矣。
咎由自取,夫複何言!”向女索珠納諸口中,騰身入空際,不知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