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瓊華

關燈
洛淩波,非字也,以足纖小而步履如飛,姊妹行中俱稱之曰“淩波仙子”。

    字湘妍,名雲,漢臯人,生于世家。

    父母獨此一女,愛之不啻掌上明珠。

    少即授以書史,性絕慧警,一過即已朗朗成誦,因此人又稱之為“掃眉才人”。

    女喜讀王次回《疑雲》《疑雨》二集,曰:“描摹閨中情态,斯盡之矣。

    ”繼得溫李詩,好之尤笃。

    偶有所作,亦複情韻纏綿。

    女才既殊俗,貌又超群,遠近求婚者接踵。

    女父母甚艱其選,都未許可。

     一日,女出遊蘭若,忽遇微雨,憑闌小憩。

    遙見一弱女子伶仃從雨中行,雖不張蓋,而衣履并不沾濡,心異焉。

    既近前,乃一十七八絕妙女郎也,亦入閣中少坐,為避雨計。

    初見女凝睇良久,似有歆慕意,女亦愛其秀麗,心頗好之。

    俄而急雨若跳珠,檐溜如注。

    女漸近與語,呼婢以所攜餅餌進,新茗再瀹,清談遂興。

    女子自言姓胡,名瓊華。

    一家姊妹四人,己最幼。

    本住金陵,現從嬸氏北來,僦居萬安巷西。

    女曰:“然則跑我家殊不遠,盍一枉臨?”女子許之,各訴衷情,益複親洽。

    須臾,女家遣輿來迓,舁女子同歸。

    是夕,便宿女房。

    剪燈絮語,偶及詩詞,頗有慧解。

    女曰:“姊可為我之師,請以師禮事,原執贽為弟子。

    ”女子不可,遂訂為閨中良友,往來遂密。

    偶兩三日不至,則必遣婢相招,至則談詩作字,商榷古今。

    偶有一句未諧,一字未安,雖涉宵闌漏盡,猶必自起挑燈,為之改定。

    以是女深德之,兩相愛悅,有如親姊妹焉。

    女同巷有鄭生者,名湘,字蘭史。

    以文章雄詞壇,屢試高等,邑中耆宿,多以國士目之。

    已聘郡中閥閱家女,結有期,而女忽以疾殒。

     一日,瓊華赴女約,甫及門外,适與生遇。

    生驚其豔,伫立注視,足欲前而又卻。

    瓊華睹其狀,不覺嫣然一笑,遽入門去。

    生躊躇良久而後行。

    繼詢之鄰家,拟為淩波仙子,生疑其裙下雙跌,并非峭如菱角,笑為浪得虛名;然悅其貌美,懷思不置,逢人辄問洛家女郎字人未。

    賣花媪梁妪,常出入洛家,時談其閨閣中事,纖悉靡遺。

    生偶與言所遇時态度神情,妪曰:“此必瓊華四姑子耳,非淩波也。

    ”生因問:“瓊華何如人?”妪曰:“自言胡姓,未審其家世。

    口操南京音。

    時來洛家,教其家阿姑以書字針黹,一家上下,都愛其和易可親。

    聞此來依其戚串,觀其衣履,似非富裕者也。

    ”生曰:“汝能為冰上人,作撮合山,事諧當以重酬,必不吝金資也。

    ”妪曰:“容為謀之。

    若成,亦無多望,但得到來常醉以一杯酒足矣。

    ” 數日,梁妪果至,謂生曰:“幸不辱命。

    伊家嬸氏固武昌城中人,素仰官人才名。

    言及求婚,欣然應諾,并不問蔔求神,即倩老身執柯。

    ”遂于袖中出紅柬授生,曰:“可供諸佛前,十日後,當盼佳音也。

    ”生遂涓吉成禮。

    親迎之日,儀從頗盛,卻扇後,賀者鹹啧啧譽新婦之美,皆謂“鄭蘭史抑何豔福天修哉!”當夕,客散入房,解衣登榻,琴瑟之歡,有可知也。

     明晨,女起對鏡曉妝,鹹驚新人容貌忽異。

    從婢中有識者曰:“此洛姑也,何以來此?我家四姑子正不知在何處。

    ”視女,不言不笑,端坐若癡。

    于是房中一時鼎沸。

    有老成者觇女狀,曰:“頗類中邪,宜投以清心定神之劑。

    ”爐内急焚檀旃香,藥至而女已醒。

    猝睹衆人環侍,男女錯雜,皆非所識,不覺紅暈于頰,曰:“我何為在此?”走匿帳中,嘤嘤啜泣。

    時洛家方以失女故,遠近覓尋,偵騎四出。

    急遣人告知其家,顧洛女則已代作新娘,而新娘蹤迹杳然,莫知所适。

    于是好事者鹹謂昨夕男女兩人已成合卺,勢不可歸,李已代桃僵,棠應為梅聘,鄭宜再備聘儀,洛宜另陪奁贈,仍合兩姓之歡娛,借諧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