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紉秋
關燈
小
中
大
年十七以急病殇,即厝于園外曠地;次女年十六,尚未字人。
秀外慧中,世家争求婚焉。
女母思欲贅婿,以是低昂未就。
頃聞生自述所遇,共相驚駭。
拟向生索扇履觀之,而章醫适至,備言為生執柯作撮合山,若許則告之。
生父期以必成。
女舅本愛生才,且稔知生父操守廉潔,為當路所器重,欣然允焉。
章醫告之生父,生父亦喜。
遂涓吉成禮。
伉俪間極相和洽。
生視女有若舊雨重逢,女則時作腼腆态。
既稔,索觀扇履,果皆女姊死時納諸棺中者,特不解其何以複出人間;視厝所,并無隙穴。
繼居停以卓異升任揚州知府,生父公事繁劇,生代為佐理。
一夕,赴友人宴,飲酒微酣,歸途偶經園外。
忽見有二雙鬟持燈迎于道左,向生曰:“主人候久,請即往。
”詢以姓名,則曰:“至自知之。
”逶迤行裡許,抵一甲第,銅環獸齧,宛如閥閱。
二青衣導入中堂。
生欲止。
青衣曰:“主人在西樓,因不敢冒風,未能遠迓。
”生迳登樓。
繡帷錦幕,窮極華麗,甚似貴家閨阃。
生瑟縮不敢前。
青衣因令暫坐,入報。
須臾,環佩聲遲,麝蘭香溢,三四侍婢簇擁一麗人至。
生視之,則己妻也。
訝問:“何得來此?”麗人笑曰:“我非紉秋,乃佩春也,即前日園中相會之人。
何以别不多時,遂如陌路?君真忍人哉!”生知為鬼,窘甚,不禁齒擊毛戴。
麗人笑曰:“予固謂子無膽也。
子亦讀書明理,不記盧充幽婚事乎?況妹之歸君,實餘為冰上人,乃既享豔福,締良緣,竟忘餘媒妁哉?”生心稍定。
視其容态,倍增愛慕。
細審之,則女兩頰稍豐,秋波斜睇,媚絕人寰,與紉秋略異者在此。
女知生醉,命煎參湯以解酲,攜生手入房。
房中陳設古雅,筆牀研匣,寶鼎香彜,位置俱極楚楚。
夜闌漏永,遂拂枕衾,留生宿焉。
久别乍逢,甚相缱绻。
女自述:“夏間患病遽逝,乃系鬼使誤勾,閻摩憫其無罪,令在冥間誦經修習,百年既滿,可作地仙,自得生人精氣,一月有餘,漸有形質。
奈緣盡于此,不得再留。
君如念我,可延高僧宣誦金剛經十萬卷,以十年為期,則可驟登仙籍。
今餘魂依墟墓,無所式憑。
若君憐我,可立木主,祀餘于家,以餘為元配,妹為繼室,則地下春生,人間情永,當感君恩于靡替矣!”生亟許之,為之欷■不已。
天明,送生出大門,數十步外,猶見女立門外,容色凄然。
抵家,為紉秋話其異。
尋途共往,則風景猶是,屋宇全非,怅惘而返。
旋生登賢書,捷南宮,屢司文柄,所至處辄訪高僧,設道場,啟經壇,為女追薦。
每逢良辰佳節,必營齋奠,陳酒漿,供花果,數十年如一日。
後生為江西巡撫,渡鄱陽湖,巨風陡發,從舟盡覆,旗牌官甫探首艙外,已為風卷入浪中,倏忽不見。
生自分必死。
忽空中音樂悠揚,一女子現于雲際,霞披星冠,貌若天仙。
生仰觇之,即佩春也,高呼“卿速救我!”女首颔之,以袖拂雲,風濤遽息,而女亦冉冉入雲而杳。
衆目共見,稱為異事。
生感其恩,立廟湖,歲時緻祭。
民間賽會,多有私祀之者;舵工楫師,辄至廟擲祈簽,以蔔風之順逆。
援危拯厄,靈應如響,以是香火頗盛。
三年任滿還朝,疏稱其異。
朝廷頒賜扁額,敕封“靈澤夫人”。
生年八十餘,尚稱矍铄。
一日晨起,見一鶴降于庭,口銜丹書,上隻八字,曰:“待君來舉行水仙會。
”生知佩春遣使來迎,即告紉秋曰:“我請先發,卿亦可來矣。
”肅衣冠,别親友,含笑而逝。
生之族侄有仕于豫章者,以事赴南昌,夕發渡湖,見湖中大小數十船,首尾銜接,燈火照耀,密若繁星;既近,窺巨舶中生冠帶危坐,旁侍二女子,略一停泊,即呼解纜,激浪沖波,其去若駛。
方甚疑訝,及吳門,訃至,屈指計之,即是日也。
蓋生已為湖神矣。
秀外慧中,世家争求婚焉。
女母思欲贅婿,以是低昂未就。
頃聞生自述所遇,共相驚駭。
拟向生索扇履觀之,而章醫适至,備言為生執柯作撮合山,若許則告之。
生父期以必成。
女舅本愛生才,且稔知生父操守廉潔,為當路所器重,欣然允焉。
章醫告之生父,生父亦喜。
遂涓吉成禮。
伉俪間極相和洽。
生視女有若舊雨重逢,女則時作腼腆态。
既稔,索觀扇履,果皆女姊死時納諸棺中者,特不解其何以複出人間;視厝所,并無隙穴。
繼居停以卓異升任揚州知府,生父公事繁劇,生代為佐理。
一夕,赴友人宴,飲酒微酣,歸途偶經園外。
忽見有二雙鬟持燈迎于道左,向生曰:“主人候久,請即往。
”詢以姓名,則曰:“至自知之。
”逶迤行裡許,抵一甲第,銅環獸齧,宛如閥閱。
二青衣導入中堂。
生欲止。
青衣曰:“主人在西樓,因不敢冒風,未能遠迓。
”生迳登樓。
繡帷錦幕,窮極華麗,甚似貴家閨阃。
生瑟縮不敢前。
青衣因令暫坐,入報。
須臾,環佩聲遲,麝蘭香溢,三四侍婢簇擁一麗人至。
生視之,則己妻也。
訝問:“何得來此?”麗人笑曰:“我非紉秋,乃佩春也,即前日園中相會之人。
何以别不多時,遂如陌路?君真忍人哉!”生知為鬼,窘甚,不禁齒擊毛戴。
麗人笑曰:“予固謂子無膽也。
子亦讀書明理,不記盧充幽婚事乎?況妹之歸君,實餘為冰上人,乃既享豔福,締良緣,竟忘餘媒妁哉?”生心稍定。
視其容态,倍增愛慕。
細審之,則女兩頰稍豐,秋波斜睇,媚絕人寰,與紉秋略異者在此。
女知生醉,命煎參湯以解酲,攜生手入房。
房中陳設古雅,筆牀研匣,寶鼎香彜,位置俱極楚楚。
夜闌漏永,遂拂枕衾,留生宿焉。
久别乍逢,甚相缱绻。
女自述:“夏間患病遽逝,乃系鬼使誤勾,閻摩憫其無罪,令在冥間誦經修習,百年既滿,可作地仙,自得生人精氣,一月有餘,漸有形質。
奈緣盡于此,不得再留。
君如念我,可延高僧宣誦金剛經十萬卷,以十年為期,則可驟登仙籍。
今餘魂依墟墓,無所式憑。
若君憐我,可立木主,祀餘于家,以餘為元配,妹為繼室,則地下春生,人間情永,當感君恩于靡替矣!”生亟許之,為之欷■不已。
天明,送生出大門,數十步外,猶見女立門外,容色凄然。
抵家,為紉秋話其異。
尋途共往,則風景猶是,屋宇全非,怅惘而返。
旋生登賢書,捷南宮,屢司文柄,所至處辄訪高僧,設道場,啟經壇,為女追薦。
每逢良辰佳節,必營齋奠,陳酒漿,供花果,數十年如一日。
後生為江西巡撫,渡鄱陽湖,巨風陡發,從舟盡覆,旗牌官甫探首艙外,已為風卷入浪中,倏忽不見。
生自分必死。
忽空中音樂悠揚,一女子現于雲際,霞披星冠,貌若天仙。
生仰觇之,即佩春也,高呼“卿速救我!”女首颔之,以袖拂雲,風濤遽息,而女亦冉冉入雲而杳。
衆目共見,稱為異事。
生感其恩,立廟湖,歲時緻祭。
民間賽會,多有私祀之者;舵工楫師,辄至廟擲祈簽,以蔔風之順逆。
援危拯厄,靈應如響,以是香火頗盛。
三年任滿還朝,疏稱其異。
朝廷頒賜扁額,敕封“靈澤夫人”。
生年八十餘,尚稱矍铄。
一日晨起,見一鶴降于庭,口銜丹書,上隻八字,曰:“待君來舉行水仙會。
”生知佩春遣使來迎,即告紉秋曰:“我請先發,卿亦可來矣。
”肅衣冠,别親友,含笑而逝。
生之族侄有仕于豫章者,以事赴南昌,夕發渡湖,見湖中大小數十船,首尾銜接,燈火照耀,密若繁星;既近,窺巨舶中生冠帶危坐,旁侍二女子,略一停泊,即呼解纜,激浪沖波,其去若駛。
方甚疑訝,及吳門,訃至,屈指計之,即是日也。
蓋生已為湖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