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紉秋
關燈
小
中
大
蘇畹秋,名征九,吳江人,居邑之梨花裡。
未冠之邑庠。
從父遊幕維揚,時居停因事交卸,移居宦家别墅。
地故幽曠,有園亭花木之勝。
父子同居園之左偏,固别一院落也。
庭中方塘如鑒,中植芙蕖菱芡之屬,秋深紅蓼作花,聊為點綴。
生父以居停所委,北上往迎新藩,使為關說地。
生獨居一室,閑暇無事,日涉園中,登覽殆遍。
一日,于亭畔拾得一扇,上作簪花小楷,娟秀異常,末署“紉秋女史”,知為閨閣中手筆,把握愛玩,不忍釋手,因什襲珍藏之,不以示人。
翌日,又于原處獲一羅帕,中裹繡履一雙,上綴明珠,女紅之細,殆罕其倫。
心疑此物所從來:素知居停無女公子,又無姬侍;是園又非遊女所能至。
袖歸書舍,秘諸行箧。
深夜挑燈獨坐,頗涉遐想。
少倦,隐幾假寐。
忽聞叩門聲,起而視之,則雙扉未啟,而人已掩入。
娉婷立于燈前,乃一十七八絕妙女郎也。
生駭甚,不能語。
女笑曰:“子作賊手段頗高,抑何膽小若芥子?”生猝不解所謂。
女曰:“日間所拾,請即畀還。
若留君處,恐飛短流長者,随其後也。
”生至是恍然有悟,曰:“然則卿殆紉秋耶?”女曰:“書扇者乃餘之妹;餘字佩春,名蘅芳,居長;妹字紉秋,名蘭芬,少餘一歲。
昨從母氏往金陵,故餘得乘間至此索物耳。
”生曰:“于路拾遺,分所應得,何至冤人作賊?扇中名字明是卿妹,何得冒認?必喬家姊妹同來,然後璧返秦廷,珠還合浦耳。
”女曰:“扇則有名,履初無款,長短大小,适相吻合者,即餘物也。
試畀餘一着,以釋君疑。
”生曰:“履制甚工,當出卿手。
若肯繡筆囊相易,敬當如命;否則當如楊妃錦襪例,懸諸,使人看敝。
”女曰:“君真惡作劇哉!今夕履不可得,餘亦不歸。
”竟登生牀,解衣偃卧。
生不覺心動,剔燈入帏,擁之而眠。
枕上細詢女家世。
女自言黎姓,蘭陵仕族,遷于揚已三代矣。
父早沒。
家貧,依于舅氏。
少涉書史,頗識之無。
妹尤慧絕,工詩詞。
生信其言,益加憐愛。
雞鳴,女悄然出衾而去。
由此夜至晨回,習以為常。
生房僅有一童供灑掃之役,遣之宿于外所,故絕無知之者。
月餘,生父返。
女絕迹不複至。
生懷思綦切,看花獨語,對月長籲,惘然若有所失。
生父疑其患疾,遣往城東醫局診治之。
局醫章秋槎,刀圭名手也,與生父為莫逆交。
見生神氣索寞,診其脈,沈細,駭曰:“此陰症也。
法宜扶元祛邪。
”授以一方,戒其靜養,諄囑再三而别。
生歸,道經曲巷,遙見垂楊下白闆扉呀然甫辟,一女郎淡妝素服,徙倚門前,神情意态,與女酷肖。
趨近視之,果女也。
向女長揖曰:“别卿十日,恍若九秋。
卿何不情,令人想煞!”女見生至,背立向生,若不相識。
聞生言,紅潮暈頰,怒呵之,曰:“何處風狂兒,敢闖人家,戲良家女子?”生瞠目視女曰:“卿非黎佩春乎?何遽忘我也?”女曰:“佩春我姊氏也。
今年夏間病卒,君何由見之?是必妄語耳。
”生方欲有言,而女舅從門内出,女亦引去。
女舅見生儀容秀美,态度溫和,知為世家子。
因揖生問曰:“何故辱臨?”生局促不自安,嗫嚅不能答,但曰:“言之甚長,且駭物聽。
”反身欲行。
女舅固要留之曰:“歸途甚遠,何不登堂小憩,啜茗清談,一話颠末,以釋疑窦。
”生不得已,随女舅入,緬述園居獨處,拾扇得履,因而遘女;并縷訴女所言平日家中事,謂“适所見女郎,舉止音容,無一不似女。
頃女郎言其已死,則我遇鬼無疑。
章丈真神醫也,我不敢複歸園中矣。
”踉跄别女舅,仍至章醫所,告其故。
章醫固與女舅善,因謂生曰:“且在此間服藥靜攝,我當為子謀之。
”女舅姓程,字叔禾。
自皖中寄籍維揚甘泉,名諸生也。
妹适黎氏,育二女而嫠,爰挈女依兄而居。
長女
未冠之邑庠。
從父遊幕維揚,時居停因事交卸,移居宦家别墅。
地故幽曠,有園亭花木之勝。
父子同居園之左偏,固别一院落也。
庭中方塘如鑒,中植芙蕖菱芡之屬,秋深紅蓼作花,聊為點綴。
生父以居停所委,北上往迎新藩,使為關說地。
生獨居一室,閑暇無事,日涉園中,登覽殆遍。
一日,于亭畔拾得一扇,上作簪花小楷,娟秀異常,末署“紉秋女史”,知為閨閣中手筆,把握愛玩,不忍釋手,因什襲珍藏之,不以示人。
翌日,又于原處獲一羅帕,中裹繡履一雙,上綴明珠,女紅之細,殆罕其倫。
心疑此物所從來:素知居停無女公子,又無姬侍;是園又非遊女所能至。
袖歸書舍,秘諸行箧。
深夜挑燈獨坐,頗涉遐想。
少倦,隐幾假寐。
忽聞叩門聲,起而視之,則雙扉未啟,而人已掩入。
娉婷立于燈前,乃一十七八絕妙女郎也。
生駭甚,不能語。
女笑曰:“子作賊手段頗高,抑何膽小若芥子?”生猝不解所謂。
女曰:“日間所拾,請即畀還。
若留君處,恐飛短流長者,随其後也。
”生至是恍然有悟,曰:“然則卿殆紉秋耶?”女曰:“書扇者乃餘之妹;餘字佩春,名蘅芳,居長;妹字紉秋,名蘭芬,少餘一歲。
昨從母氏往金陵,故餘得乘間至此索物耳。
”生曰:“于路拾遺,分所應得,何至冤人作賊?扇中名字明是卿妹,何得冒認?必喬家姊妹同來,然後璧返秦廷,珠還合浦耳。
”女曰:“扇則有名,履初無款,長短大小,适相吻合者,即餘物也。
試畀餘一着,以釋君疑。
”生曰:“履制甚工,當出卿手。
若肯繡筆囊相易,敬當如命;否則當如楊妃錦襪例,懸諸,使人看敝。
”女曰:“君真惡作劇哉!今夕履不可得,餘亦不歸。
”竟登生牀,解衣偃卧。
生不覺心動,剔燈入帏,擁之而眠。
枕上細詢女家世。
女自言黎姓,蘭陵仕族,遷于揚已三代矣。
父早沒。
家貧,依于舅氏。
少涉書史,頗識之無。
妹尤慧絕,工詩詞。
生信其言,益加憐愛。
雞鳴,女悄然出衾而去。
由此夜至晨回,習以為常。
生房僅有一童供灑掃之役,遣之宿于外所,故絕無知之者。
月餘,生父返。
女絕迹不複至。
生懷思綦切,看花獨語,對月長籲,惘然若有所失。
生父疑其患疾,遣往城東醫局診治之。
局醫章秋槎,刀圭名手也,與生父為莫逆交。
見生神氣索寞,診其脈,沈細,駭曰:“此陰症也。
法宜扶元祛邪。
”授以一方,戒其靜養,諄囑再三而别。
生歸,道經曲巷,遙見垂楊下白闆扉呀然甫辟,一女郎淡妝素服,徙倚門前,神情意态,與女酷肖。
趨近視之,果女也。
向女長揖曰:“别卿十日,恍若九秋。
卿何不情,令人想煞!”女見生至,背立向生,若不相識。
聞生言,紅潮暈頰,怒呵之,曰:“何處風狂兒,敢闖人家,戲良家女子?”生瞠目視女曰:“卿非黎佩春乎?何遽忘我也?”女曰:“佩春我姊氏也。
今年夏間病卒,君何由見之?是必妄語耳。
”生方欲有言,而女舅從門内出,女亦引去。
女舅見生儀容秀美,态度溫和,知為世家子。
因揖生問曰:“何故辱臨?”生局促不自安,嗫嚅不能答,但曰:“言之甚長,且駭物聽。
”反身欲行。
女舅固要留之曰:“歸途甚遠,何不登堂小憩,啜茗清談,一話颠末,以釋疑窦。
”生不得已,随女舅入,緬述園居獨處,拾扇得履,因而遘女;并縷訴女所言平日家中事,謂“适所見女郎,舉止音容,無一不似女。
頃女郎言其已死,則我遇鬼無疑。
章丈真神醫也,我不敢複歸園中矣。
”踉跄别女舅,仍至章醫所,告其故。
章醫固與女舅善,因謂生曰:“且在此間服藥靜攝,我當為子謀之。
”女舅姓程,字叔禾。
自皖中寄籍維揚甘泉,名諸生也。
妹适黎氏,育二女而嫠,爰挈女依兄而居。
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