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波女史
關燈
小
中
大
患疾,久絕音問。
生捷南宮,入詞林,旋以京察一等超擢禦史,遇事敢言,風節甚着,奉密旨糾察蘇省地方利弊,巡行民間,詢問疾苦,輕騎減從,周曆各處,見者不知其為貴官也。
乘扁舟由泖湖至滬渎,偶經鼍山,愛其風景,遂留焉。
至夕,以風狂浪惡,宿于觀中。
小室三椽,頗幽靜。
方命酒獨酌,翦燭看書,聊破岑寂,宵漏既深,擁衾欲睡,忽聞窗畔有彈指聲。
起問為誰,不答。
頃之,則又作。
啟扉觇之,則一女郎掩入,明眸皓齒,秀絕人寰。
诘其姓氏,曰:“妾淩氏印蓮也。
與君家碧玑為姊妹行,何不相識耶?”生曰:“曩日記曾在留園一見。
一别十年,豐彩不減當時,益令人神魂飛越矣。
聞君家嚴親調官維揚,我妹何為在此?且此間皆曠野荒原,大半道院禅林,非女子所宜來,豈相逢是夢中耶?”女曰:“言之君得毋悸乎?妾已久棄人世,以與君有夙緣,故犯男女之嫌,冒昧至此。
”生固曠達人,亦殊不懼。
曰:“冥通幽感之事,昔徒見之小說。
今乃得親經之矣。
”攜女纖手,并坐于牀。
撫其體,則暖;候其鼻,則有息;肌溫氣馥,固無異于生人。
生笑曰:“嘻!吾知之矣!卿殆此間道士遣來诳我者欤?是亦弱蘭冒充驿卒女之故智也。
我當不為汝所惑,可亟去。
”女曰:“君所慮誠是。
顧與碧玑平日詩劄往來之語,當非外人所能知。
”并為道碧玑閨房諧谑隐語,生始信之。
探手入女懷,荳蔻梢頭,含香初綻。
女不禁,星眼微饧,紅潮泛于兩腮,益覺媚可憐。
但薄拒生曰:“請君珍重。
”生問女曰:“卿既登鬼■,豈能再為夫婦,俾姻緣簿為我如意珠乎?”女曰:“妾已習太陰煉形術,玉軀不壞,啟土棺,妾當自活。
妾葬于此山之麓,上樹石碣。
明日君可往尋,托言有妹瘗此,攜■歸葬,載至無人處,出妾棄棺于水,重賂舟人以滅口,毋使駭物聽可也。
”生欲與合。
女堅弗從,曰:“留葳蕤之質,待君于洞房。
”使事既竣,偕女入京。
合卺,與碧玑序齒,以姊妹稱焉。
生以彈劾權貴,忤當軸意,胪采風聞細故,将羅織之,以重其罪;又以女為非人,迹涉妖異。
幸女行于日中有影,群疑漸釋。
顧媒者衆,生不得安。
一日,訛傳有特旨下,缇騎将臨。
生惶急殊甚,嘔血升餘,遽殒。
碧玑哀悼欲絕,而女殊坦然,但指揮衆仆備身後事,并摒擋行李,為出都計。
碧玑哭謂女曰:“妹豈過來人,絕不以死為悲耶?”女曰:“此非姊所知,正謂自此乃可脫然無累耳。
” 生本浙籍,僑寄于蘇。
至是女與碧玑謀:辎重先發,由海道至粵東;生柩則暫置于齊地蕭寺中,事定然後遄返江浙。
碧玑莫測女意所在,姑從之。
行抵山東,訪有崇安寺,地甚幽僻,蘭若有餘椽,而僧寮僅二三衆。
女特賃數室,解裝小憩。
一夕,夜月将沈,街柝無聲。
女謂碧玑曰:“今夕可令郎君出談風月矣。
”操斧而前,甫下而棺蓋劃然啟矣。
女即出玉匣中白丸,納生口中。
須臾,生腹中如辘轳聲,手足作曲伸狀,曰:“美哉睡乎!抑何倦也?”女笑而扶之起。
碧玑在旁,幾駭欲奔,謂女曰:“妹真有不死靈丹,返生妙術哉!” 自此全家客粵,結廬西樵山下。
春秋佳日,辄同出遊覽,詣鼎湖,登羅浮,名勝之處,無不遍曆。
久之,聞當軸者以偾事去位,遠流荒徼,乃作歸計。
生自服藥後,精神煥發,容顔悅澤,勝于往時。
女貌益嬌少,雖四十許歲人,猶若十七八未嫁女郎,不知者幾疑為碧玑之女也。
二女俱無所出。
生以嗣續為念,即在粵中納二妾媵,一曰素雯,一曰紫霞,并娴音律,解粵讴,載之以歸,優遊林下,不複出。
每謂友朋曰:“吾視宦途真一孽海也!”
生捷南宮,入詞林,旋以京察一等超擢禦史,遇事敢言,風節甚着,奉密旨糾察蘇省地方利弊,巡行民間,詢問疾苦,輕騎減從,周曆各處,見者不知其為貴官也。
乘扁舟由泖湖至滬渎,偶經鼍山,愛其風景,遂留焉。
至夕,以風狂浪惡,宿于觀中。
小室三椽,頗幽靜。
方命酒獨酌,翦燭看書,聊破岑寂,宵漏既深,擁衾欲睡,忽聞窗畔有彈指聲。
起問為誰,不答。
頃之,則又作。
啟扉觇之,則一女郎掩入,明眸皓齒,秀絕人寰。
诘其姓氏,曰:“妾淩氏印蓮也。
與君家碧玑為姊妹行,何不相識耶?”生曰:“曩日記曾在留園一見。
一别十年,豐彩不減當時,益令人神魂飛越矣。
聞君家嚴親調官維揚,我妹何為在此?且此間皆曠野荒原,大半道院禅林,非女子所宜來,豈相逢是夢中耶?”女曰:“言之君得毋悸乎?妾已久棄人世,以與君有夙緣,故犯男女之嫌,冒昧至此。
”生固曠達人,亦殊不懼。
曰:“冥通幽感之事,昔徒見之小說。
今乃得親經之矣。
”攜女纖手,并坐于牀。
撫其體,則暖;候其鼻,則有息;肌溫氣馥,固無異于生人。
生笑曰:“嘻!吾知之矣!卿殆此間道士遣來诳我者欤?是亦弱蘭冒充驿卒女之故智也。
我當不為汝所惑,可亟去。
”女曰:“君所慮誠是。
顧與碧玑平日詩劄往來之語,當非外人所能知。
”并為道碧玑閨房諧谑隐語,生始信之。
探手入女懷,荳蔻梢頭,含香初綻。
女不禁,星眼微饧,紅潮泛于兩腮,益覺媚可憐。
但薄拒生曰:“請君珍重。
”生問女曰:“卿既登鬼■,豈能再為夫婦,俾姻緣簿為我如意珠乎?”女曰:“妾已習太陰煉形術,玉軀不壞,啟土棺,妾當自活。
妾葬于此山之麓,上樹石碣。
明日君可往尋,托言有妹瘗此,攜■歸葬,載至無人處,出妾棄棺于水,重賂舟人以滅口,毋使駭物聽可也。
”生欲與合。
女堅弗從,曰:“留葳蕤之質,待君于洞房。
”使事既竣,偕女入京。
合卺,與碧玑序齒,以姊妹稱焉。
生以彈劾權貴,忤當軸意,胪采風聞細故,将羅織之,以重其罪;又以女為非人,迹涉妖異。
幸女行于日中有影,群疑漸釋。
顧媒者衆,生不得安。
一日,訛傳有特旨下,缇騎将臨。
生惶急殊甚,嘔血升餘,遽殒。
碧玑哀悼欲絕,而女殊坦然,但指揮衆仆備身後事,并摒擋行李,為出都計。
碧玑哭謂女曰:“妹豈過來人,絕不以死為悲耶?”女曰:“此非姊所知,正謂自此乃可脫然無累耳。
” 生本浙籍,僑寄于蘇。
至是女與碧玑謀:辎重先發,由海道至粵東;生柩則暫置于齊地蕭寺中,事定然後遄返江浙。
碧玑莫測女意所在,姑從之。
行抵山東,訪有崇安寺,地甚幽僻,蘭若有餘椽,而僧寮僅二三衆。
女特賃數室,解裝小憩。
一夕,夜月将沈,街柝無聲。
女謂碧玑曰:“今夕可令郎君出談風月矣。
”操斧而前,甫下而棺蓋劃然啟矣。
女即出玉匣中白丸,納生口中。
須臾,生腹中如辘轳聲,手足作曲伸狀,曰:“美哉睡乎!抑何倦也?”女笑而扶之起。
碧玑在旁,幾駭欲奔,謂女曰:“妹真有不死靈丹,返生妙術哉!” 自此全家客粵,結廬西樵山下。
春秋佳日,辄同出遊覽,詣鼎湖,登羅浮,名勝之處,無不遍曆。
久之,聞當軸者以偾事去位,遠流荒徼,乃作歸計。
生自服藥後,精神煥發,容顔悅澤,勝于往時。
女貌益嬌少,雖四十許歲人,猶若十七八未嫁女郎,不知者幾疑為碧玑之女也。
二女俱無所出。
生以嗣續為念,即在粵中納二妾媵,一曰素雯,一曰紫霞,并娴音律,解粵讴,載之以歸,優遊林下,不複出。
每謂友朋曰:“吾視宦途真一孽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