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秋英
關燈
小
中
大
于婦人肘下,回眸斜睇,魄蕩神搖。
生因問:“妹今年幾歲矣?”婦人答以“七夕生,正十五齡。
年雖不小,一味嬌憨,自讀書識字之外,絕不解酬應禮。
”遂以瓊英書畀女,歎曰:“汝處紅閨,姊沈黑海,人其謂我何?”因命女謝生,謂“非君何由知姊此耗耶?” 坐談久之,生不言去,夕陽已将西下矣。
婦人設席後園,園中風景殊幽,片石孤花,别饒點綴,回廊盡處一軒,頗宏敞,諸鬟趨侍,奔走盈前,從遊二婢亦在側,視生嫣然一笑,執壺勸飲。
生為之盡三爵。
婦人親起奉酒,女亦以巨■進,諸鬟巡環捧觞,不罄則弗肯退也。
生量固豪,至此已玉山頹矣。
遂宿園中。
夜半索茶,群婢應,生至此始自知醉。
翌日歸告父,贊婦之賢,譽女之美,生父疑白非京師中着姓,未聞有仕于朝者,但令生具禮答之而已。
生既随父歸夔州,日夕思女不置,殆廢寝食。
忽有袁姓者,衣冠來谒,言願為公子執柯。
生父問其姓,則白氏也,系其甥女,袁亦在蜀候補,聽鼓應官,已十餘年矣,并盛道白氏之富。
生父旋遣人往訪之,雖非盡實,亦俱言其世家巨族,于是姻事遂定。
擇吉行親迎禮,驺騎之赫,儀仗之華麗,殆無其匹。
卻扇之夕,儀态萬方,諸戚串鹹以為神仙中人。
伉俪之和,倡随之樂,有可知也。
一日,生偶問瓊英,女曰:“已以重資贖歸,姊不樂居紅塵中,視一切皆幻,随母在峨眉山粥魚茶版,以了一生。
”生歎其達,為之欷■不已。
逾三年,生父解任旋裡,行程未半,忽逢賊劫,生騎在後,聞警驚墜山谷中,馬已齑粉,而人尚無恙;惟仰視丹嶂蒼崖,壁立萬仞,末由飛上,自分必餓死窮山,無複他想。
日将暮,突見一巨蛇蜿蜒而來,身俱白色,爛然若銀。
生懼甚,謂必葬蛇腹矣。
行既近,宛轉入跨下,忽蠕蠕動,身亦漸高。
生乃悟蛇為救己而來;懼其墜也,兩手據蛇腹,驟然飛升,陡及雲際,頓聞耳畔若風雨聲,久之,寂然不動,啟眸視之,則女已在側,婢媪環侍。
生曰:“此豈尚是人間耶?顧我父何在?”女曰:“已在逆旅中。
聞君下墜淵谷,故群來相覓,不意乃遇于此。
”生備話蛇援之異,女亦太息。
方賊之肆劫也,群出白刃拟生父,有一仆持刀前鬥,賊斲之損。
勢瀕危矣,忽一白蛇飛至,長十丈許,尾若鐵杆,經其掃處,賊首齊失,因是賊盡奔逸,方得出險。
衆謂白蛇必非常物,當系山神所化,因共焚香頂禮。
生既歸皖,女出資營構屋宇,煥然一新;宅後買地百畝,為建别墅,亭台池館,窮極幽勝;園之左偏别辟一院,種白桃花萬餘株,女迎母居此,号袁氏别業。
女有族妹曰素英,容尤綽約,性亦幽娴,即前日同遊之女也,至此年已逾笄,邑中求婚者,辄不許。
一日,有美少年至,自言泾州龍姓,為白氏婿,欲谒袁母。
既見,出白十雙為聘,娶之夕,風雨晦冥,雷電合章,彩仗花輿,方送至舟,即有兩龍挾舟,上升杳冥,入雲漢中而沒。
居民竊竊議袁氏為非人,袁氏自若也。
惟桃熟之時,袁氏恒升樹彩桃,熟者即于樹頭食之,數百顆不厭。
女亦并無異人處,惟園中不喜蓄鶴;逢重午,不喜置雄黃于酒中,曰:“其性燥烈,能殺人。
”恒喜着白衣,彌增其豔。
一夕,生偕女自親串家飲酒歸,宵闌月黑,籠燭忽滅,暗中摸索,幾不能舉跬步。
女乃于口中吐一明珠,光芒赤色,燭照數裡外,明朗若晝,纖悉皆現。
生欲奪視之,不可,曰:“子能長生久視,自當授汝。
”後聞生與女并入山修道雲。
生因問:“妹今年幾歲矣?”婦人答以“七夕生,正十五齡。
年雖不小,一味嬌憨,自讀書識字之外,絕不解酬應禮。
”遂以瓊英書畀女,歎曰:“汝處紅閨,姊沈黑海,人其謂我何?”因命女謝生,謂“非君何由知姊此耗耶?” 坐談久之,生不言去,夕陽已将西下矣。
婦人設席後園,園中風景殊幽,片石孤花,别饒點綴,回廊盡處一軒,頗宏敞,諸鬟趨侍,奔走盈前,從遊二婢亦在側,視生嫣然一笑,執壺勸飲。
生為之盡三爵。
婦人親起奉酒,女亦以巨■進,諸鬟巡環捧觞,不罄則弗肯退也。
生量固豪,至此已玉山頹矣。
遂宿園中。
夜半索茶,群婢應,生至此始自知醉。
翌日歸告父,贊婦之賢,譽女之美,生父疑白非京師中着姓,未聞有仕于朝者,但令生具禮答之而已。
生既随父歸夔州,日夕思女不置,殆廢寝食。
忽有袁姓者,衣冠來谒,言願為公子執柯。
生父問其姓,則白氏也,系其甥女,袁亦在蜀候補,聽鼓應官,已十餘年矣,并盛道白氏之富。
生父旋遣人往訪之,雖非盡實,亦俱言其世家巨族,于是姻事遂定。
擇吉行親迎禮,驺騎之赫,儀仗之華麗,殆無其匹。
卻扇之夕,儀态萬方,諸戚串鹹以為神仙中人。
伉俪之和,倡随之樂,有可知也。
一日,生偶問瓊英,女曰:“已以重資贖歸,姊不樂居紅塵中,視一切皆幻,随母在峨眉山粥魚茶版,以了一生。
”生歎其達,為之欷■不已。
逾三年,生父解任旋裡,行程未半,忽逢賊劫,生騎在後,聞警驚墜山谷中,馬已齑粉,而人尚無恙;惟仰視丹嶂蒼崖,壁立萬仞,末由飛上,自分必餓死窮山,無複他想。
日将暮,突見一巨蛇蜿蜒而來,身俱白色,爛然若銀。
生懼甚,謂必葬蛇腹矣。
行既近,宛轉入跨下,忽蠕蠕動,身亦漸高。
生乃悟蛇為救己而來;懼其墜也,兩手據蛇腹,驟然飛升,陡及雲際,頓聞耳畔若風雨聲,久之,寂然不動,啟眸視之,則女已在側,婢媪環侍。
生曰:“此豈尚是人間耶?顧我父何在?”女曰:“已在逆旅中。
聞君下墜淵谷,故群來相覓,不意乃遇于此。
”生備話蛇援之異,女亦太息。
方賊之肆劫也,群出白刃拟生父,有一仆持刀前鬥,賊斲之損。
勢瀕危矣,忽一白蛇飛至,長十丈許,尾若鐵杆,經其掃處,賊首齊失,因是賊盡奔逸,方得出險。
衆謂白蛇必非常物,當系山神所化,因共焚香頂禮。
生既歸皖,女出資營構屋宇,煥然一新;宅後買地百畝,為建别墅,亭台池館,窮極幽勝;園之左偏别辟一院,種白桃花萬餘株,女迎母居此,号袁氏别業。
女有族妹曰素英,容尤綽約,性亦幽娴,即前日同遊之女也,至此年已逾笄,邑中求婚者,辄不許。
一日,有美少年至,自言泾州龍姓,為白氏婿,欲谒袁母。
既見,出白十雙為聘,娶之夕,風雨晦冥,雷電合章,彩仗花輿,方送至舟,即有兩龍挾舟,上升杳冥,入雲漢中而沒。
居民竊竊議袁氏為非人,袁氏自若也。
惟桃熟之時,袁氏恒升樹彩桃,熟者即于樹頭食之,數百顆不厭。
女亦并無異人處,惟園中不喜蓄鶴;逢重午,不喜置雄黃于酒中,曰:“其性燥烈,能殺人。
”恒喜着白衣,彌增其豔。
一夕,生偕女自親串家飲酒歸,宵闌月黑,籠燭忽滅,暗中摸索,幾不能舉跬步。
女乃于口中吐一明珠,光芒赤色,燭照數裡外,明朗若晝,纖悉皆現。
生欲奪視之,不可,曰:“子能長生久視,自當授汝。
”後聞生與女并入山修道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