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新書壬
關燈
小
中
大
柯墜于下,響震山谷,有金石之韻。
使還,戒縣尹募樵夫伐之,取其幹,載以歸,召良工斲之,亦不知其名,堅緻如紫石,複金色線交結其間。
匠曰:“為胡琴槽,他木不可并。
”遂為二琴,名大者曰“大忽雷”,小者曰“小忽雷”。
因便殿德皇言樂,遂獻大忽雷,及禁中所有,小忽雷在親仁裡。
開成三年十月甲午慶成節次,以酒脯并仙韶樂賜中書門下及文武百寮,宴于曲江亭子。
蕭潮初至遂州,造二幡施于寺,設齋畢作樂,忽暴雷霹竿成數十片矣。
至來歲當震日,潮死。
苟諷者,善藥性,好讀道書,能言名理,樊曰光常給其絮帛。
有鐵鏡徑五寸,鼻大如掌,言于道者處得。
無絕異,但數人同照,各自見其影,不見他人。
大和六年,承優入寺諸司,流外令史、掌故禮生、批書醫工、及諸軍使承優官典,總一千九百七十二員。
至贊皇再入,減得六百五十七員。
杜仲陽即杜秋也,始為李癱侍人,癱敗填宮,亦進帛書,後為漳王養母。
太和三年,漳王黜,放歸浙西,續诏令觀院安置,兼加存恤。
故杜牧有《杜秋詩》,稱于時。
寶曆二年六月,京兆府奏法曹參軍獨孤謂:“前件官元推問劫人賊車仲莒,遂尋縱迹,得去年十月于宣平坊北外門殺人并剝人面皮賊熊元果等三人,兩人緣盜馬捉獲,尋準法決殺訖。
伏以兇惡不去,辇毂難為;肅清勤勞,不酬官吏,無以激勸,其獨孤謂伏請特賜章服。
尋依奏。
太和中,水部外郎杜涉常見江淮市人桃核扇,量米正容一鬥,言于九疑山得之。
貞元初,荊南有狂僧,善歌《河滿子》。
嘗遇醉五百,塗中辱令歌。
僧即發聲,其詞皆陳五百平生過惡,五百驚懼,自悔之不暇。
王涯居相位,有女适窦氏,欲求錢十七一作七十。
萬,市一玉钗。
涯曰:“于女何惜。
此妖物也,必與禍相随。
”後數月,女自婚會歸,告王曰:“前時玉钗為馮外郎妻首飾矣,乃馮球也。
”王歎曰:“馮為郎吏,妻之首飾有十七萬錢,其可久乎?其善終乎?”馮為賈□門人,最密。
賈為東戶,又取為屬郎。
賈有蒼頭,頗張威福,馮于賈忠,将發之未能。
賈入相,馮一日遇蒼頭于門,召而勖之曰:“戶部中謗辭不一,苟不悛,必告相國。
”奴拜謝而去。
未浃旬,馮晨谒賈,賈未興。
時方冬命火,内有人曰:“官當出。
”俄有二青衣出曰:“相公恐員外寒,奉地黃酒三杯。
”馮悅,盡舉之。
青衣入,馮出告其仆馭曰:“喝且咽。
”粗能言其事,食頃而終。
賈為興歎出涕,竟不知其由。
明年王、賈皆遘禍。
噫!王以珍玩奇貨為物之妖,信知言矣,而徒知物之妖,而不知恩權隆赫之妖甚于物也。
馮以卑位貪貨,已不能正其家,盡忠所事,而不能保其身,斯亦不足言矣。
賈之獲害門客于牆庑之間而不知,欲始終富貴,其可得乎?此雖一事,作戒數端。
大中四年,驸馬崔祀除大理少卿,在司當職。
公式令,諸文武官職事五品已上,緻仕身在京者,每季令通事舍人一人巡問奏聞。
其在外州者,亦令長吏季别巡問,每年附朝集使聞奏,使知安否。
宋守敬為吏,清白謹慎,累遷台省,終于绛州刺史。
其任龍門丞,年五十八,數年而登列嶽,每謂屬僚曰:“公輩但守清白,何憂不遷。
俗之人每以雙陸無休勢,馀以為仕宦亦無休勢,各宜勉之。
” 沙門玄奘,俗姓陳,偃師人,少聰敏,有操行。
貞觀三年,因疾而挺志往五天竺國,凡經十七歲,至貞觀十九年二月十五日方到長安。
足所親踐者,一百一十一一作七。
國。
采求佛法,鹹究根源,凡得經論六百五十七部,佛舍利及佛像等甚多。
京師士女迎之,填郛溢郭。
時太宗在東都,乃留所得經像于宏福寺。
有瑞氣徘徊像上,移晷乃滅。
遂詣駕,并将異方奇物朝谒。
太宗謂之曰:“法師行後,造宏福寺,其處雖小,禅院虛靜,可為翻譯之所。
”太宗禦制《聖教序》。
高宗時為太子,又作《述聖記》,并勒于碑。
麟德中,終于坊郡玉華宮。
玄奘撰《西域記》十二卷,見行于代,著作郎敬播為之序。
元和之初,薛濤好制小詩,惜其幅大,不欲長剩,乃狹小之。
蜀中才子既以為便,後減諸箋亦如是,将名曰“薛濤箋”。
韋绶自吏侍除宣察,辟鄭處晦為察判,作《謝新火狀》雲:“節及桐華,恩頒銀燭。
”绶削
使還,戒縣尹募樵夫伐之,取其幹,載以歸,召良工斲之,亦不知其名,堅緻如紫石,複金色線交結其間。
匠曰:“為胡琴槽,他木不可并。
”遂為二琴,名大者曰“大忽雷”,小者曰“小忽雷”。
因便殿德皇言樂,遂獻大忽雷,及禁中所有,小忽雷在親仁裡。
開成三年十月甲午慶成節次,以酒脯并仙韶樂賜中書門下及文武百寮,宴于曲江亭子。
蕭潮初至遂州,造二幡施于寺,設齋畢作樂,忽暴雷霹竿成數十片矣。
至來歲當震日,潮死。
苟諷者,善藥性,好讀道書,能言名理,樊曰光常給其絮帛。
有鐵鏡徑五寸,鼻大如掌,言于道者處得。
無絕異,但數人同照,各自見其影,不見他人。
大和六年,承優入寺諸司,流外令史、掌故禮生、批書醫工、及諸軍使承優官典,總一千九百七十二員。
至贊皇再入,減得六百五十七員。
杜仲陽即杜秋也,始為李癱侍人,癱敗填宮,亦進帛書,後為漳王養母。
太和三年,漳王黜,放歸浙西,續诏令觀院安置,兼加存恤。
故杜牧有《杜秋詩》,稱于時。
寶曆二年六月,京兆府奏法曹參軍獨孤謂:“前件官元推問劫人賊車仲莒,遂尋縱迹,得去年十月于宣平坊北外門殺人并剝人面皮賊熊元果等三人,兩人緣盜馬捉獲,尋準法決殺訖。
伏以兇惡不去,辇毂難為;肅清勤勞,不酬官吏,無以激勸,其獨孤謂伏請特賜章服。
尋依奏。
太和中,水部外郎杜涉常見江淮市人桃核扇,量米正容一鬥,言于九疑山得之。
貞元初,荊南有狂僧,善歌《河滿子》。
嘗遇醉五百,塗中辱令歌。
僧即發聲,其詞皆陳五百平生過惡,五百驚懼,自悔之不暇。
王涯居相位,有女适窦氏,欲求錢十七一作七十。
萬,市一玉钗。
涯曰:“于女何惜。
此妖物也,必與禍相随。
”後數月,女自婚會歸,告王曰:“前時玉钗為馮外郎妻首飾矣,乃馮球也。
”王歎曰:“馮為郎吏,妻之首飾有十七萬錢,其可久乎?其善終乎?”馮為賈□門人,最密。
賈為東戶,又取為屬郎。
賈有蒼頭,頗張威福,馮于賈忠,将發之未能。
賈入相,馮一日遇蒼頭于門,召而勖之曰:“戶部中謗辭不一,苟不悛,必告相國。
”奴拜謝而去。
未浃旬,馮晨谒賈,賈未興。
時方冬命火,内有人曰:“官當出。
”俄有二青衣出曰:“相公恐員外寒,奉地黃酒三杯。
”馮悅,盡舉之。
青衣入,馮出告其仆馭曰:“喝且咽。
”粗能言其事,食頃而終。
賈為興歎出涕,竟不知其由。
明年王、賈皆遘禍。
噫!王以珍玩奇貨為物之妖,信知言矣,而徒知物之妖,而不知恩權隆赫之妖甚于物也。
馮以卑位貪貨,已不能正其家,盡忠所事,而不能保其身,斯亦不足言矣。
賈之獲害門客于牆庑之間而不知,欲始終富貴,其可得乎?此雖一事,作戒數端。
大中四年,驸馬崔祀除大理少卿,在司當職。
公式令,諸文武官職事五品已上,緻仕身在京者,每季令通事舍人一人巡問奏聞。
其在外州者,亦令長吏季别巡問,每年附朝集使聞奏,使知安否。
宋守敬為吏,清白謹慎,累遷台省,終于绛州刺史。
其任龍門丞,年五十八,數年而登列嶽,每謂屬僚曰:“公輩但守清白,何憂不遷。
俗之人每以雙陸無休勢,馀以為仕宦亦無休勢,各宜勉之。
” 沙門玄奘,俗姓陳,偃師人,少聰敏,有操行。
貞觀三年,因疾而挺志往五天竺國,凡經十七歲,至貞觀十九年二月十五日方到長安。
足所親踐者,一百一十一一作七。
國。
采求佛法,鹹究根源,凡得經論六百五十七部,佛舍利及佛像等甚多。
京師士女迎之,填郛溢郭。
時太宗在東都,乃留所得經像于宏福寺。
有瑞氣徘徊像上,移晷乃滅。
遂詣駕,并将異方奇物朝谒。
太宗謂之曰:“法師行後,造宏福寺,其處雖小,禅院虛靜,可為翻譯之所。
”太宗禦制《聖教序》。
高宗時為太子,又作《述聖記》,并勒于碑。
麟德中,終于坊郡玉華宮。
玄奘撰《西域記》十二卷,見行于代,著作郎敬播為之序。
元和之初,薛濤好制小詩,惜其幅大,不欲長剩,乃狹小之。
蜀中才子既以為便,後減諸箋亦如是,将名曰“薛濤箋”。
韋绶自吏侍除宣察,辟鄭處晦為察判,作《謝新火狀》雲:“節及桐華,恩頒銀燭。
”绶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