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新書壬
關燈
小
中
大
之曰:“此二句非不巧,但非大臣所宜言。
” 《晉書·陶潛本傳》雲:“潛少懷高尚,博學善屬文,嘗作《五柳先生傳》以自況:‘先生不知何許人,不詳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号焉。
’”即非彭澤令時所栽。
人多于縣令事中使五柳,誤也。
《白氏六帖》:“縣令門種五柳。
”此亦誤也。
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天策上将軍,太皇在藩時為之。
及升儲,并是省之。
諸道行台,武德九年并省。
貞觀元年,改國子學為國子監,分将作為少府監,通将作為三監。
長安盛要,哀家梨最為清珍。
諺謂愚者得哀家梨,必蒸吃。
今鹹陽出水蜜梨,尤佳。
□杜間亦有之,父老或謂是哀家種。
崔元綜,則天朝為宰相,得罪流南海之南。
會恩叙赤尉,引謝之日,授分司禦史,累遷中書侍郎,卒時九十九,唯獨一身。
北省班,谏議在給事中上,中書舍人在給事下。
裴佶為谏議,形質短少,諸舍人戲之曰:“如此短小,何得向上?”裴答曰:“若怪,便曳向下著。
”衆皆大笑,後除舍人。
盧邁有寶瑟,各直數十萬,有寒玉、石磬、響泉、和志之号。
福州城中有烏石山,山有峰,大鑿三字,曰“薛老峰”。
癸卯歲,一夕風雨,聞山上如數千人喧噪之聲。
及旦,則薛老峰倒立,三字返向上。
城中石碑皆自轉側,其年閩亡。
智永禅師,傳右軍父子筆法,居長安西明寺。
從七十至八十,十年寫真草《千字文》八百本。
每了,人争取。
但是“律召調陽”,即其真本也。
石本是内降貞觀年中也。
俗本稱“律呂調陽”,誤也。
蓋以草聖“召”字似“呂”字耳,以閏馀對律召,是其義也。
徐散騎最博古,亦誤為“呂”字。
杜佑自戶部侍郎判度,為盧杞所惡,出為蘇刺。
時佑母在,杞以憂阙授之。
佑不行,換饒州。
大曆十一年,制國子監置書學博士,立《說文》、《石經》、《字林》之學。
舉其文義,歲登下之,亦古之學也。
武德末,文皇欲平内難,苑池内得白龜,化為白石,故登極後降制曰:“皇天眷祐,錫以寶龜。
” 邢曹進,至德中河朔将也,飛矢中目,而镞留于骨,三出之不得。
後遇神僧,以寒食饧漬之,出甚易,月馀愈。
西明、慈恩多名畫,慈恩塔前壁,有濕耳師子跌心花,時所重也。
高骈既好神仙,性複多誕。
每稱與玉皇及群仙書劄來往,時對賓客,或彩箋以為報答。
周寶在浙西,副使崔绾,公之妻族弟兄,雁列于幕中;觀察判官田佩,亦其外甥,二人最為貪暴。
其次陸谔已下,皆挾勢而入,及更變之後,甚者亦多不免也。
時人多使沉碑岘首,唐賢往往有之。
按《晉書》:“杜預好為身後名,常言:‘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刻石為二碑,紀其勳績。
一沉方一作萬。
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曰:‘焉知此後不為陵谷乎!’”沉碑岘首,誤也,當為沉碑方一作萬。
山。
鮑照字明遠。
至唐武後,諱減為昭,後來皆曰鮑昭。
唯李商隐詩雲:“嫩割周□韭,肥烹鮑照葵。
”又元缜詩雲:“樂章經鮑照,碑版笑顔竣。
”今人家有收得隋末唐初《文選》,并鮑照爾。
袁州蔣動處士作《冷淘歌》,詞甚惡,投郡守溫公受知。
語兒梨,今俗說甚多,皆不近理。
按《萬歲曆》雲:黃武六年正月,獲彭绮。
是歲由拳西鄉,有産兒墜地便語。
屈雲峰曰:“此處應據《太平禦覽》,增‘因曰’二字。
”語兒鄉,語兒梨者,殆出此鄉也。
今由拳屬杭州。
黃武吳年号,六月丁未,是魏明年太和元年也。
黃武以下,舊本錯見下二條。
黃琴六曰:“應并于此無疑,月當作年,年當作帝。
” 臨安出紙,紙徑短色黃,狀如牙版。
字誤可以舌舐之不污,近亦絕有,蓋取多工鮮而價卑也。
今信州城西街連草市,地名君遷,仍多樹木,人皆不辯。
馀嘗通理是郡,召父老詢之,皆雲:“不知其地名之由。
”及披《文選》左太沖《吳都賦》雲:“平仲君遷,松梓古度,楠榴之木,相思之樹。
”注曰:“皆木名。
”以此詳之,不辯之木,乃君遷爾。
張去華,誼之子。
顯德年,年十八,著《南征賦》,于淮南行在獻之,召試除台簿。
未幾因台中議事,不得預三院坐,遂棄官歸圃田。
後狀元及第,建隆二年也。
” 《晉書·陶潛本傳》雲:“潛少懷高尚,博學善屬文,嘗作《五柳先生傳》以自況:‘先生不知何許人,不詳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号焉。
’”即非彭澤令時所栽。
人多于縣令事中使五柳,誤也。
《白氏六帖》:“縣令門種五柳。
”此亦誤也。
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天策上将軍,太皇在藩時為之。
及升儲,并是省之。
諸道行台,武德九年并省。
貞觀元年,改國子學為國子監,分将作為少府監,通将作為三監。
長安盛要,哀家梨最為清珍。
諺謂愚者得哀家梨,必蒸吃。
今鹹陽出水蜜梨,尤佳。
□杜間亦有之,父老或謂是哀家種。
崔元綜,則天朝為宰相,得罪流南海之南。
會恩叙赤尉,引謝之日,授分司禦史,累遷中書侍郎,卒時九十九,唯獨一身。
北省班,谏議在給事中上,中書舍人在給事下。
裴佶為谏議,形質短少,諸舍人戲之曰:“如此短小,何得向上?”裴答曰:“若怪,便曳向下著。
”衆皆大笑,後除舍人。
盧邁有寶瑟,各直數十萬,有寒玉、石磬、響泉、和志之号。
福州城中有烏石山,山有峰,大鑿三字,曰“薛老峰”。
癸卯歲,一夕風雨,聞山上如數千人喧噪之聲。
及旦,則薛老峰倒立,三字返向上。
城中石碑皆自轉側,其年閩亡。
智永禅師,傳右軍父子筆法,居長安西明寺。
從七十至八十,十年寫真草《千字文》八百本。
每了,人争取。
但是“律召調陽”,即其真本也。
石本是内降貞觀年中也。
俗本稱“律呂調陽”,誤也。
蓋以草聖“召”字似“呂”字耳,以閏馀對律召,是其義也。
徐散騎最博古,亦誤為“呂”字。
杜佑自戶部侍郎判度,為盧杞所惡,出為蘇刺。
時佑母在,杞以憂阙授之。
佑不行,換饒州。
大曆十一年,制國子監置書學博士,立《說文》、《石經》、《字林》之學。
舉其文義,歲登下之,亦古之學也。
武德末,文皇欲平内難,苑池内得白龜,化為白石,故登極後降制曰:“皇天眷祐,錫以寶龜。
” 邢曹進,至德中河朔将也,飛矢中目,而镞留于骨,三出之不得。
後遇神僧,以寒食饧漬之,出甚易,月馀愈。
西明、慈恩多名畫,慈恩塔前壁,有濕耳師子跌心花,時所重也。
高骈既好神仙,性複多誕。
每稱與玉皇及群仙書劄來往,時對賓客,或彩箋以為報答。
周寶在浙西,副使崔绾,公之妻族弟兄,雁列于幕中;觀察判官田佩,亦其外甥,二人最為貪暴。
其次陸谔已下,皆挾勢而入,及更變之後,甚者亦多不免也。
時人多使沉碑岘首,唐賢往往有之。
按《晉書》:“杜預好為身後名,常言:‘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刻石為二碑,紀其勳績。
一沉方一作萬。
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曰:‘焉知此後不為陵谷乎!’”沉碑岘首,誤也,當為沉碑方一作萬。
山。
鮑照字明遠。
至唐武後,諱減為昭,後來皆曰鮑昭。
唯李商隐詩雲:“嫩割周□韭,肥烹鮑照葵。
”又元缜詩雲:“樂章經鮑照,碑版笑顔竣。
”今人家有收得隋末唐初《文選》,并鮑照爾。
袁州蔣動處士作《冷淘歌》,詞甚惡,投郡守溫公受知。
語兒梨,今俗說甚多,皆不近理。
按《萬歲曆》雲:黃武六年正月,獲彭绮。
是歲由拳西鄉,有産兒墜地便語。
屈雲峰曰:“此處應據《太平禦覽》,增‘因曰’二字。
”語兒鄉,語兒梨者,殆出此鄉也。
今由拳屬杭州。
黃武吳年号,六月丁未,是魏明年太和元年也。
黃武以下,舊本錯見下二條。
黃琴六曰:“應并于此無疑,月當作年,年當作帝。
” 臨安出紙,紙徑短色黃,狀如牙版。
字誤可以舌舐之不污,近亦絕有,蓋取多工鮮而價卑也。
今信州城西街連草市,地名君遷,仍多樹木,人皆不辯。
馀嘗通理是郡,召父老詢之,皆雲:“不知其地名之由。
”及披《文選》左太沖《吳都賦》雲:“平仲君遷,松梓古度,楠榴之木,相思之樹。
”注曰:“皆木名。
”以此詳之,不辯之木,乃君遷爾。
張去華,誼之子。
顯德年,年十八,著《南征賦》,于淮南行在獻之,召試除台簿。
未幾因台中議事,不得預三院坐,遂棄官歸圃田。
後狀元及第,建隆二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