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新書辛

關燈
令除職方員外郎歸朝。

    問前後之政如何?對曰:“将缣來比素。

    ” 李相國程執政時,嚴、嚴休皆在南省,有萬年令阙,人多屬之。

    李雲:“二嚴休不如.” 元和十五年,辛邱度、邱纾、杜元穎,同時為遺補令史分直。

    故事,但舉其姓,曰:“辛、邱、杜當入。

    ” 獨孤常州及,末年尤嗜鼓琴,得眼疾不理,意欲專聽。

     杜兼常聚書至萬卷,卷後必有題雲:“清俸寫來手自校,汝曹讀之知聖道,墜之鬻之為不孝。

    ” 大中三年,東都進一僧,年一百二十歲。

    宣皇問:“服何藥而至此?”僧對曰:“臣少也賤,素不知藥性。

    本好茶,至處唯茶是求。

    或出,亦日遇百馀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

    ”因賜茶五十斤,令居保壽寺。

     開元已後鄙常侍,拜此官者,朝中謂之“貂卻”也。

     杜豳公悰,位極人臣,富貴無比,嘗與同列言:“平生不稱意有三:其一為澧州刺史,其二貶司農卿,其三自西川移鎮廣陵,舟次瞿唐,為駭浪所驚,左右呼喚不至,渴甚,自潑湯茶吃也。

    ” 天寶十三載,始改金風調《蘇莫遮》為《感皇恩》。

     中書、門下、吏部,各有甲曆,名為“三庫”,以防渝濫。

    戶部式雲:“安曲西偏桃仁一石;安州糟藏越瓜二百挺、瓜豆豉五鬥;戎州荔枝煎五鬥,兼皮蜜浸四鬥;甘州冬柰五百顆;房州竹□五枚;蘭州□□未詳。

    兒六枚;此每年進數。

    ”馀久主判戶部,逐年所上貢,此物鹹絕,但杭州進糟瓜耳。

     姚岘為于□陝州掾,不勝其虐。

    與其弟泛舟于河,遂自投而死。

     光化四年正月,宴于保甯殿,上自制曲,名曰《贊成功》。

    時鹽州雄毅軍使孫德昭等殺劉季述,帝反正,乃制曲以褒之,仍作《樊哙排君難戲》以樂焉。

     孟雲之詩,祖述沈千運。

     景雲三年八月十七日,東方有流星,出五車至上台,又歲星犯左執法。

    時侍中窦懷貞請罷所職為安國寺奴。

    罷職從之,為寺奴不許。

     章八元嘗于郵亭偶題數言,蓋激楚之謂也。

    會嚴維至驿,問元曰:“汝能從我學詩乎?”曰:“能。

    ”少頃遂發,元已辭家。

    維大異之,乃親指喻。

    數年間,元擢第。

     巨勝者,元秋之沉雲也。

    茯苓者,縫晨之伏胎也。

     蘇渙本不平者,善放白弩,巴中号為“弩跖”,人患之。

    比壯年後,自知非,變節從學。

    鄉賦擢第,累遷至侍禦史,佐湖南幕。

    崔中丞遇害,渙遂逾嶺扇動。

     司空圖侍郎舊隐三峰,天祐末移居中條山王官谷。

    周迥十馀裡,泉石之美,冠于一山。

    北岩之上,有瀑泉流注谷中,溉良田數十頃。

    至今子孫猶存,為司空之莊耳。

     建中年中,大林國貢火精劍。

    其國有山,方數百裡,上出神鐵,以其有瘴毒,不可輕采取。

    若中國之有明君,此鐵自流出,煉之為劍,有光如電,切金玉如泥。

    以朽木磨之,則生煙焰;以金石擊之,則火光迸溢。

    德宗之将幸奉天,自攜火精劍,出于殿内,遂以劍斫檻上鐵狻猊,應手而碎。

    及乘輿遇夜,侍從皆見,上仗之,有數日光明。

     羅浮甘子,其味愈常品。

    開元中,始有僧種于樓寺,其後常資獻進。

    玄宗幸蜀、德宗幸奉天之時,皆不結實。

     婆娑石,一名婆薩石。

    《靈台記》雲:“質多者,味甜,無毒,性溫,療一切蟲毒及諸丹石毒腫毒□折。

    ”此石出西蕃山中,澗中有盤,形狀礌磈,大小不常,色如瓜皮,青綠黑斑,有星者為上。

    似嵩山礬石,斑不至煥爛者,為中。

    色如滑石徽黃輕者,為下。

    但以人血拭之,羊雞血磨,一如乳,似覺膻為妙。

    西番以為防身之寶,辟諸毒也。

     封抱一任栎陽尉,有客過之,既短又患眼及鼻塞。

    抱一用《千字文》作語嘲之,詩曰:“面作天地玄,鼻為雁門紫。

    既無左達丞,何勞罔談彼。

    ” 崔郢為京尹日,三司使在永達亭子宴丞郎,崔乘酒突飲,衆人皆延之。

    時谯公夏侯孜為戶部使,問曰:“伊曾任給舍否?”崔曰:“無。

    ”谯公曰:“若不曾任給舍,京兆尹不合沖丞郎宴席。

    ”命酒□來惡下籌,且吃罰爵。

    取三大器引滿引之,良久方起。

    決引馬将軍至斃,崔出為賓客分司。

     陸相扆出典夷陵時,有士子修谒,相國與之從容。

    因酒酌勸,此子辭曰:“天性不飲。

    ”相國曰:“誠如所言,已校五分矣。

    ”蓋平生悔吝,各有十分,不為酒困,自然減半矣。

     盧詹尚書任吏部,押官告楷署其名,字體遒麗,時謂之“真書盧家”。

     袁象先之子嶬,初自大理評事除戶部郎中,未幾遷宣徽使,不周載,拜宣武軍節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