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新書辛

關燈
弟也。

    好從禽,人謂之“鳥賊”。

     貞觀末,吐番獻金鵝,可盛酒三鬥。

     景雲二年,除賀拔嗣河西節度使,節度使自此始。

     楊妃本壽王妃。

    開元十八年,度為道士入内。

     裴子羽為下邳令,張晴為縣丞,二人俱有聲氣,而善言語。

    論事移時,人吏竊相謂曰:“縣官甚不和。

    長官稱雨,贊府道晴,終日如此,非不和乎?” 玄皇嘗召王元寶,問其家财多少?對曰:“臣請以絹一匹系陛下南山樹,樹盡臣絹未窮。

    ”又玄皇禦含元殿,望南山,見一白龍橫亘山間,問左右,皆言不見,令急召元寶問之。

    元寶曰:“見一白物橫在山頂,不辯其狀。

    ”左右貴臣啟曰:“何則臣等不見?”玄宗曰:“我聞至富可敵貴,朕天下之貴,元寶天下之富。

    ”元寶又年老好戲谑,出人市裡,為人所知。

    以錢文有“元寶”字,因呼錢為王老,盛流于時矣。

     河滿子者,蜀中樂工。

    将就刑,獻此曲而不免。

    當時雲一聲去也。

    又《北史》,隋樂人王令言,嘗卧于室内,其子以琵琶于戶外彈作《翻調安公子》。

    令言驚起問曰:“此曲有來遠近?”子曰:“頃來有之。

    ”令言流涕曰:“帝往江東,當不反矣。

    ”子問之,答曰:“此曲宮聲,往而不反。

    宮,君也。

    吾所以知之。

    ”尋有江都之變。

     江南無野狐,江北無鹧鸪,舊說也。

    晉天福甲辰歲,公安縣滄渚民家,犬逐一婦人,登木而墜,為犬齧死,乃老狐也,尾長七八尺。

    則邱首之妖,江南不謂無也,但稀有耳。

    蜀中彭、漢、邛、蜀絕無,唯山郡往往而有,裡人号為野犬。

    更有黑腰、尾長、頭黑、腰間焦黃,或于村落鳴,則有不祥事。

     鶴瘡人血能療。

    又說三世人則可,唯洛中胡盧生爾。

     鄭珏第十九,應進士,十九年及第,十九人及第,十九年後入相。

    子遘,太平興國中任正郎。

     冀王朱友謙鎮河中,常以一鐵球杖晝夜為從,遇怒者擊而斃之。

    有愛姬,極專房,因其夫人之誕日,作珠翠衣以獻。

    夫人拒而不納,姬乃發怒,悉焚之。

    友謙忽聞其臭,詢之得實。

    至暮,遂命其姬三杯後責人喝起,而球杖破腦矣。

     洛陽鄭生,丞相楊武之後也。

    家藏書法數十軸,賈君常得遍閱。

    其尤異者,晉衛瓘上晉武帝啟事,紙尾有批答處。

    又有太宗在遼東與宮人手敕,言軍國事一取皇太子處置。

    其翰真草相半,字有不用者,皆濃墨塗殺,圓如棋子,不可尋認。

    複有歐陽率更為皇太子起草表本,不言太子諱,稱臣某叩頭頓首。

    書甚端謹,然多塗改,于紙末别标“臣詢呈本”四字。

     華嶽金天王廟,明皇禦制碑。

    廣明中,其石忽鳴,隐隐然聲聞數裡,浃旬而後定。

    明年,巢寇犯阙,其廟亦為賊火焚爇,仍隳其門觀。

     鄭□光中者,大中之外孫,萬壽公主之子。

    自襁褓至懸車,事十一君,凡七十載,所任無官謗,無私過。

    三持節使,不辱君命。

    士無賢不肖,皆恭已接納。

    晚年伛,時人鹹曰:“鄭伛不迂。

    ”平生交友之中無怨隙,親族之間無愛憎。

    及緻政歸洛,燕居寝疾,卒年八十,位至戶部尚書。

     江淮間多九郎廟與茅将軍廟。

    九郎者,俗雲即苻堅之第九子,曾有陰兵之感,事極多說。

    茅将軍者,廟中多畫縛虎之象。

    蓋唐末浙西僧德林,少時遊舒州,路左見一夫,荷鋤治方丈之地。

    左右數十裡居人問之,對曰:“頃時自舒之桐城至此,暴得痁疾,不能去,因卧草,及稍醒,已昏矣。

    四望無人煙,唯虎豹吼叫,自分必死。

    俄有一人,部從如大将,至此下馬,據胡床坐,良久召二卒曰:‘善守此人,明日送至桐城縣下。

    ’遂上馬,忽不見,唯二卒在焉。

    某即強起問之,答:‘此茅将軍,常夜出獵虎,憂汝被傷,故使護汝。

    ’欲更問之,則困卧。

    及覺已旦,不見二卒。

    即起行,意甚輕健,至桐城,頃之疾愈。

    故以所見之地立祠祀之。

    ”德林止舒州十年,及回,則村落皆立茅将軍祠矣。

     胡桐淚出樓蘭國。

    其樹為蟲所蝕,沫下流出者,名為胡桐淚,言似眼淚也。

    以汁塗眼,今俗呼為胡桐律,訛也。

     無名異自南海來。

    或雲:“燒炭竈下炭精,謂百木脂歸下成堅物也。

    ”一雲:“藥木膠所成。

    ”然其功補損,立驗。

    胡人多将雞鴨打胫折,将此藥摩酒沃之,逡巡能行為驗。

    形如玉柳石,而黑輕為真。

    或有橄榄作,嘗之粘齒者,僞也。

    驗之真者,取新生鹿子,安此藥一粒于腹臍中,其鹿立有肉角生,是真也。

    一雲:“生東海者,樹名多茄,是樹之節膠。

    ”采得胡人,煉作煎幹。

    緣生異,故有多說。

     開元中,重沙門。

    一行幼時,鄰母常濟行貧,常思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