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新書庚
關燈
小
中
大
爆,直言如燒竹,遇節則爆。
封演以為舊說南山赤豹,愛其毛體,每雪霜霧露,諸禽獸皆出取食,唯赤豹深藏不出,故古人以喻賢者隐居避世。
鮑明遠賦雲:“豈若南山赤豹,避雨霧而深藏。
”而言伏豹、豹直者,蓋取不出之義。
初官陪直,已有伏豹之名,何必以遇節而比燒竹之爆也。
近代通謂府廷為公衙,即古之公朝也。
字本作“牙”。
詩曰:“祈父子王之爪牙。
”祈父司馬,掌武備,象獸以牙爪為衛。
故軍前大旗謂之牙旗,出師則有建牙□牙之事。
軍中聽号令,必至牙旗之下,與府朝無異。
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公門為牙門,字稱訛變轉為衙。
官銜之名,蓋興近代。
當是選曹補授,須存資曆。
聞奏之時,先具舊官名品于前,次書拟官于後,使新舊相銜不斷,故曰官銜,亦曰頭銜。
所以名銜者,言如人口銜物,取其連續之意。
又如馬之有銜,以制其首,前馬已進,後馬續來,相似不絕者。
古人謂之銜尾相屬,即其義也。
薛宜僚,會昌中為左庶子,充新羅冊贈使。
由青州泛海,船頻阻惡風雨,至登州,卻漂回青州。
郵傳一年,節度烏漢貞加待遇。
有籍中飲妓段東美者,薛頗屬情,連帥置于驿中。
是春薛發日,祖筵嗚咽流涕,東美亦然。
及于席上留詩曰:“阿母桃花方似錦,王孫草色正如煙。
不須更向滄溟望,惆怅歡娛恰一年。
”薛到外國,未行冊禮,旌節曉夕有聲,旋染疾,謂判官苗田曰:“東美何故頻見夢中乎?”數日而卒。
苗攝大使行禮。
薛旅榇還及青州,東美乃請告,至驿素服奠,哀号撫柩,一恸而卒。
情緣相感,頗為奇事。
沈詢嬖妾有過,私以配内豎歸秦,詢不能禁。
既而妾猶侍内,歸秦恥之,乃挾刃伺隙殺詢及其夫人于昭義使衙。
是夕,詢嘗宴府中賓友,乃更歌着詞令曰:“莫打南來雁,從他向北飛。
打時雙打取,莫遣兩分離。
”及歸而夫婦并命,時鹹通四年。
顧非熊少時,嘗見郁栖中壞綠裙幅,旋化為蝶。
張周封亦言百合花合之泥,其□經宿,亦化為大蝶。
胡淛者,吳少誠之卒也,為辯州刺史,好擊球。
南方馬庳小,不善馳,淛召将吏蹴鞠,且患馬之不便玩習,因命夷民十馀輩肩舁,據辇□杖,肩者且擊,旋環如風。
稍怠,淛即以策叩其背,犯鞭亟走,淛用是為笑樂。
三藏,謂大乘中及薛婆多部。
諸小乘經量部師,唯立二藏。
比西天宗部各異。
一素怛纜藏,此雲契經,能契于理及攝生故。
《佛地論》雲:“能貫攝故名為經。
”佛初成道,為五俱輪等說、四谛十二行法,即《三轉法輪經》為首,此幻化相而談名幻性說。
初成正覺,為諸菩薩稱法界性說。
《華嚴經》譬如日出先照高山,爾時聲聞在會,如此方時,即四十二章經為首。
《開元錄》即《大般若經》為首。
二毗柰耶藏,此雲調伏,如期所應為調伏。
故《攝論》雲:“調和控禦身語等業,制伏滅除諸惡行故。
”律即以四分戒經為上首,即佛成道十二年中說。
若約教至此方,即以遺戒經為首。
又律有大乘、小乘律令。
此律藏即以《菩薩地持經》為首,亦名為論,亦名《菩薩戒》,此《開元》次第也。
三阿毗達磨藏,達磨此雲法,阿毗有四義,此雲對法、數法、伏法、通法。
對法向無注涅槃。
故又有通釋契經義,故此藏亦名《邬波提铄》。
古雲《優波提舍》,此雲《論議》,又曰《摩呾裡迦》,古曰《摩德裡迦》,此雲本無。
自佛在世及滅度後,大小乘各有制造,不可見其先後。
若依《開元錄》,即《大智度論》為首,龍樹菩薩造。
聖賢集傳,契經、應頌、記别、諷誦、自說、緣起、譬喻、本事、本生、方廣、希法、論議,亦名為十二部經,謂部類也。
以轉法輪三周,□說十二行相,能铨彼教分類,故分十二。
又破十二有支,入十二處所說法,亦為十二示。
王蜀刑部侍郎李仁表,寓居許州,将入貢于春官。
時薛能尚書為鎮,先繕所業詩五十篇以為贽,濡翰成軸,于小亭憑幾閱之。
未三五首,有戴勝自檐飛入,立于案幾之上,馴狎良久,伸頸□翼而舞,向人若将語。
久之又轉又舞,向人若如是者三,超然飛去。
心異之,不以告人。
翌日投詩,薛大加禮待。
居數日,以其子妻之。
濠州西有高塘館,附近淮水。
禦史閻敬愛宿此館,題詩曰:“借問襄王安在哉,山川此地勝陽台。
今朝寓宿高塘館,神女何曾入夢來。
”轺軒來往,莫不吟諷,以為警絕。
有李和風者至此,又題詩曰:“高唐不是這高塘,淮畔江南各一方。
若向此中求薦枕,差參笑殺楚襄王。
”讀者莫不解顔。
後因失印求新鑄,始添“濠”字。
喬琳,天寶初自太原赴舉。
過大梁,有申屠生善鑒人,謂之曰:“惜其情反于氣,心不稱質。
若交極位,不至百日;年過七十,當主非命。
”鹹如其言。
複在相位八十七日,七月七日生,七月七日誅。
蕭穎士,開元中年十九,擢進士第。
儒釋道三教,無不該通。
然性褊躁,忽忿戾,舉世無比。
常使一傭仆杜亮,每一決責,便至力殚。
亮養瘡平,複為其指使如故。
人有勸,曰:“豈不知。
但以愛其才而慕其博奧,以此戀戀不能去。
”卒至于死耳。
封演以為舊說南山赤豹,愛其毛體,每雪霜霧露,諸禽獸皆出取食,唯赤豹深藏不出,故古人以喻賢者隐居避世。
鮑明遠賦雲:“豈若南山赤豹,避雨霧而深藏。
”而言伏豹、豹直者,蓋取不出之義。
初官陪直,已有伏豹之名,何必以遇節而比燒竹之爆也。
近代通謂府廷為公衙,即古之公朝也。
字本作“牙”。
詩曰:“祈父子王之爪牙。
”祈父司馬,掌武備,象獸以牙爪為衛。
故軍前大旗謂之牙旗,出師則有建牙□牙之事。
軍中聽号令,必至牙旗之下,與府朝無異。
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公門為牙門,字稱訛變轉為衙。
官銜之名,蓋興近代。
當是選曹補授,須存資曆。
聞奏之時,先具舊官名品于前,次書拟官于後,使新舊相銜不斷,故曰官銜,亦曰頭銜。
所以名銜者,言如人口銜物,取其連續之意。
又如馬之有銜,以制其首,前馬已進,後馬續來,相似不絕者。
古人謂之銜尾相屬,即其義也。
薛宜僚,會昌中為左庶子,充新羅冊贈使。
由青州泛海,船頻阻惡風雨,至登州,卻漂回青州。
郵傳一年,節度烏漢貞加待遇。
有籍中飲妓段東美者,薛頗屬情,連帥置于驿中。
是春薛發日,祖筵嗚咽流涕,東美亦然。
及于席上留詩曰:“阿母桃花方似錦,王孫草色正如煙。
不須更向滄溟望,惆怅歡娛恰一年。
”薛到外國,未行冊禮,旌節曉夕有聲,旋染疾,謂判官苗田曰:“東美何故頻見夢中乎?”數日而卒。
苗攝大使行禮。
薛旅榇還及青州,東美乃請告,至驿素服奠,哀号撫柩,一恸而卒。
情緣相感,頗為奇事。
沈詢嬖妾有過,私以配内豎歸秦,詢不能禁。
既而妾猶侍内,歸秦恥之,乃挾刃伺隙殺詢及其夫人于昭義使衙。
是夕,詢嘗宴府中賓友,乃更歌着詞令曰:“莫打南來雁,從他向北飛。
打時雙打取,莫遣兩分離。
”及歸而夫婦并命,時鹹通四年。
顧非熊少時,嘗見郁栖中壞綠裙幅,旋化為蝶。
張周封亦言百合花合之泥,其□經宿,亦化為大蝶。
胡淛者,吳少誠之卒也,為辯州刺史,好擊球。
南方馬庳小,不善馳,淛召将吏蹴鞠,且患馬之不便玩習,因命夷民十馀輩肩舁,據辇□杖,肩者且擊,旋環如風。
稍怠,淛即以策叩其背,犯鞭亟走,淛用是為笑樂。
三藏,謂大乘中及薛婆多部。
諸小乘經量部師,唯立二藏。
比西天宗部各異。
一素怛纜藏,此雲契經,能契于理及攝生故。
《佛地論》雲:“能貫攝故名為經。
”佛初成道,為五俱輪等說、四谛十二行法,即《三轉法輪經》為首,此幻化相而談名幻性說。
初成正覺,為諸菩薩稱法界性說。
《華嚴經》譬如日出先照高山,爾時聲聞在會,如此方時,即四十二章經為首。
《開元錄》即《大般若經》為首。
二毗柰耶藏,此雲調伏,如期所應為調伏。
故《攝論》雲:“調和控禦身語等業,制伏滅除諸惡行故。
”律即以四分戒經為上首,即佛成道十二年中說。
若約教至此方,即以遺戒經為首。
又律有大乘、小乘律令。
此律藏即以《菩薩地持經》為首,亦名為論,亦名《菩薩戒》,此《開元》次第也。
三阿毗達磨藏,達磨此雲法,阿毗有四義,此雲對法、數法、伏法、通法。
對法向無注涅槃。
故又有通釋契經義,故此藏亦名《邬波提铄》。
古雲《優波提舍》,此雲《論議》,又曰《摩呾裡迦》,古曰《摩德裡迦》,此雲本無。
自佛在世及滅度後,大小乘各有制造,不可見其先後。
若依《開元錄》,即《大智度論》為首,龍樹菩薩造。
聖賢集傳,契經、應頌、記别、諷誦、自說、緣起、譬喻、本事、本生、方廣、希法、論議,亦名為十二部經,謂部類也。
以轉法輪三周,□說十二行相,能铨彼教分類,故分十二。
又破十二有支,入十二處所說法,亦為十二示。
王蜀刑部侍郎李仁表,寓居許州,将入貢于春官。
時薛能尚書為鎮,先繕所業詩五十篇以為贽,濡翰成軸,于小亭憑幾閱之。
未三五首,有戴勝自檐飛入,立于案幾之上,馴狎良久,伸頸□翼而舞,向人若将語。
久之又轉又舞,向人若如是者三,超然飛去。
心異之,不以告人。
翌日投詩,薛大加禮待。
居數日,以其子妻之。
濠州西有高塘館,附近淮水。
禦史閻敬愛宿此館,題詩曰:“借問襄王安在哉,山川此地勝陽台。
今朝寓宿高塘館,神女何曾入夢來。
”轺軒來往,莫不吟諷,以為警絕。
有李和風者至此,又題詩曰:“高唐不是這高塘,淮畔江南各一方。
若向此中求薦枕,差參笑殺楚襄王。
”讀者莫不解顔。
後因失印求新鑄,始添“濠”字。
喬琳,天寶初自太原赴舉。
過大梁,有申屠生善鑒人,謂之曰:“惜其情反于氣,心不稱質。
若交極位,不至百日;年過七十,當主非命。
”鹹如其言。
複在相位八十七日,七月七日生,七月七日誅。
蕭穎士,開元中年十九,擢進士第。
儒釋道三教,無不該通。
然性褊躁,忽忿戾,舉世無比。
常使一傭仆杜亮,每一決責,便至力殚。
亮養瘡平,複為其指使如故。
人有勸,曰:“豈不知。
但以愛其才而慕其博奧,以此戀戀不能去。
”卒至于死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