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新書庚

關燈
令狐相□,以姓氏少,族人有投者,不□其力,繇是遠近皆趨之,至有姓胡冒令者。

    進士溫庭筠戲為詞曰:“自從元老登庸後,天下諸胡悉帶令。

    ” 貞觀六年,王珪任侍中,通貴漸久,不營私廟,四時猶祭于寝。

    為有司所彈,文皇優容之,特為置廟于永樂坊東北角。

     司刑司直陳希闵,以非才任官,庶事凝滞,司刑府史目之為“高手筆”。

    言秉筆支頤,半日不下,故目之曰“高手筆”。

    又号“案孔子”。

    言竄削至多,紙面穿穴,故名“按孔子”。

     陳懷卿,嶺南人也,養鴨百馀頭。

    後于鴨欄中除糞,中有光爚爚然,試以盆水沙汰之,得金十兩。

    乃觇所食處于舍後山足下,因鑿有麸金,銷得數十斤,時人莫知。

    懷卿遂巨富,仕至梧州刺史。

     舊吳修為廣州刺史,未至州,有五仙人騎五色羊,負五谷而來。

    今州廳梁上,畫五仙人騎五色羊為瑞,故廣南謂之“五羊城”。

     裴旻山行,有山蜘蛛垂絲如匹布,将及□。

    □引弓射殺之,大如車輪。

    因斷其絲數尺收之,部下有金瘡者,剪方寸貼之,血立止。

     魏知古年七十,卒于工部尚書。

    妻蘇氏不哭,含訖舉聲,一恸而絕,同日合喪。

     曲江池,天祐初,因大風雨,波濤震蕩,累日不止。

    一夕無故其水盡竭,自後宮阙成荊棘矣。

    今為耕民畜作陂塘,資澆溉之用。

    每至清明節,都人士女猶有泛舟于其間者。

    九龍池,上巳日亦為士女泛舟嬉遊之所。

     白傅葬龍門山,河南尹盧貞刻《醉吟先生傳》,立于墓側,至今猶存。

    洛陽士庶及四方遊人過其墓者,奠以卮酒,冢前常成泥濘。

     裴說應舉,隻行五言詩一卷。

    至來年秋複行舊卷,人有譏者。

    裴曰:“隻此十九首苦吟,尚未有人見知,何暇别行卷哉?”鹹謂知言。

     宣皇制《泰邊陲曲》,撰其詞雲:“海嶽晏鹹通。

    ”此符武皇之号也。

     李郃為賀牧,與妓人葉茂連江行,因撰《骰子選》,謂之“葉子”。

    鹹通以來,天下尚之。

     繡嶺宮,顯慶二年置,在硖石縣西三裡,亦有禦湯。

     崔圓妻在家,見二鵲構巢,共銜一木,大如筆管,長尺馀,安巢中,衆悉不見。

    俗言見鵲上梁必貴。

     李讷仆射,性卞急,酷尚奕棋,每下子安詳,極于寬緩。

    往往躁怒作,家人輩則密以奕具陳于前,讷睹便忻然改容,以取其子布弄,都忘其恚矣。

     忏之始,本自南齊竟陵王。

    因夜夢往東方普光王如來所,聽彼如來說法後,因述忏悔之言。

    覺後即賓席,梁武王融、謝朓、沈約共言其事,王因茲乃述成《竟陵集》二十篇、《忏悔》一篇。

    後梁武得位,思忏六根罪業,即将《忏悔》一篇,乃召真觀法師慧式,遂廣演其文,述引諸經而為之。

    故第二卷中發菩提心文雲:“慧式不惟凡品,輕摽心志;實由渴仰大乘,貪求佛法。

    依倚諸經,取譬世事。

    ”即非是為郄後所作。

    今之序文,不知何人所作,與本述不同。

    近南人新開印本,去其“慧式”二字,蓋不知本末也。

     白仁哲,龍朔中為虢州朱陽尉,差運米遼東。

    入海遇風,四望昏黑,仁哲憂懼,即念《金剛經》三百遍。

    忽如夢寐見一梵僧謂曰:“汝念真經,故來救汝。

    ”須臾風定,八十馀人俱濟。

     鯉脊中鱗一道,每鱗上有小黑點,大小皆三十六鱗。

    唐律取得鯉魚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公”,賣者決六十。

     三原之南薰店,貞元末有孟媪者,百馀歲而卒。

    年二十六嫁張□,□為郭汾陽左右,與媪貌相類。

    □死,媪僞衣丈夫衣,為□弟,事汾陽。

    又凡一十五年,已年七十二矣,累兼大夫。

    忽思茕獨,遂嫁此店潘老為婦。

    誕二子:曰滔、曰渠。

    滔年五十四,渠年五十二。

     連山張大夫搏,好養貓兒,衆色備有,皆自制佳名。

    每視事退,至中門,數十頭拽尾延脰盤踥,入以缂紗為帏,聚其内以為戲,或謂搏是貓精。

     升平裴相昆弟三人,俱盛名。

    朝中品藻,謂俅不如俦,俦不如休。

     貞元十三年二月,授許孟容禮部員外郎。

    有公主之子請兩館生,孟容舉令式不許。

    主訴于上,命中使問狀。

    孟容執奏,竟不可奪,遷本曹郎中。

     鄭緻雍未第,求婚于白州崔相遠,初許而崔有禍,女則填宮。

    至開平中,女托疾出本家,緻雍複續舊好,親迎之禮,亦無所阙。

    尋崔氏卒,杖□期周,莫不合禮,士林以此多之。

    場中翹首,一舉狀頭。

    脫白授校書郎,入翰林,與邱門同敕。

    不數年卒。

     鎮州普化和尚,鹹通初,将示滅,乃入市,謂人曰:“乞一人直裰。

    ”人或與披襖,或與布裘,皆不受,振铎而去。

    時臨濟令送與一棺,師笑曰:“臨濟厮兒饒舌。

    ”便受之,乃告辭曰:“普化明日去東門死也。

    ”郡中相率送出城,師厲聲曰:“今日葬不合青鳥。

    ”乃曰:“第二日南門遷化。

    ”人亦随之。

    又曰:“明日出西門去。

    ”人出漸稀,出已還返,人意稍怠。

    第四日,自檠棺出北門外,振铎入棺而逝。

    人奔走出城,揭棺視之,已不見。

    唯聞铎聲漸遠,莫測其由。

     張镒父齊邱,酷信釋氏。

    每旦更新衣,執經于像前,念《金剛經》十五遍,積十年不懈。

    永泰初,為朔方節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