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新書庚
關燈
小
中
大
李敬彜宅,在洛陽毓材坊,土地最靈,家人張行周事之有應。
未大水前,預夢告求飲食。
至其日,率其類遏水頭,并不沖圯。
邱為緻仕還鄉,特給祿俸之半。
既丁母喪,蘇州疑所給,請于觀察使韓滉。
滉以為授官緻仕,本不理務,特令給祿,以恩養老臣,不可在喪為異,命仍舊給之。
唯春秋二時,羊酒之直則不給。
雖程式無文,見稱折衷。
開元末,有人好食羊頭者。
常晨出,有怪在焉,羊頭人身,衣冠甚偉,告其人曰:“吾未之神也,其屬在羊。
吾以爾好食羊頭,故來求汝。
汝辍食則已,若不已,吾将殺汝。
”其人大懼,遂不複食。
至德二年十月二十二日,豐樂裡開業寺有神人足迹,甚多,自寺門至佛殿。
先是阍人宿門下,夢一人,長二丈馀,被金甲執槊,立于寺門外。
俄而以手軋其門,扃□盡解,神人即俛而入寺,行至佛殿,顧望久之而沒。
阍人驚寤,及曉,視其門已開矣。
即具以夢白于寺僧,共視見神人之迹,遂告京兆。
聞肅皇,命中使驗之,如其言。
段成式侄女乳母阿史,本荊州人。
嘗言:小時見鄰居百姓孔謙籬下有蚓,口露雙齒,肚下足如蚿,長尺五,行疾于常蚓。
謙惡,遽殺之。
其年謙喪母及兄叔,因不可得活。
長安安邑坊元法寺者,本裡人張頻宅也。
頻嘗供養一僧,僧念《法華經》為業,積十馀年。
張門人谮僧通其侍婢,因以他事殺之。
僧死後,阖宅常聞經聲不絕。
張尋知其冤,因舍宅為寺。
建中二年,南方貢朱采鳥,形如戴勝,善巧語。
養于宮中,斃于巨雕。
内人有金花紙上為寫《多心經》者。
尋泚犯禁闱,亦朱采之兆也。
元和以來,舉人用虛語策子作賦。
若使陳詩觀風,乃教人以妄爾。
沃州山禅院,在剡縣南三十裡,頗為勝境,本白道猷居之。
太和二年,有頭陀白寂然重修,白居易為其記。
白君自雲:“白道猷肇開茲山,白寂然嗣興茲山,白樂天垂文茲山,沃州與白氏有緣乎?” 吳郡陸懷素,貞觀二十年失火,屋宇焚燒,并從煙滅。
唯《金剛般若經》獨存,函及褾軸亦盡,唯經字竟如故。
一房光庭,嘗送親故葬,出定鼎門,際晚且饑,會鬻蒸餅者,與同行數人食之。
素不持錢,無以酬付。
鬻者逼之,一房命就我取直,鬻者不從。
一房曰:“乞你頭銜,我右台禦吏也,可随取直。
”時人賞其放逸。
長安四年十月,陰雨雪,百馀日不見星。
明年正月,誅張易之等。
裴洎入相之年,才四十四,須發盡白。
杭州靈隐山多桂,寺僧雲:“此月中種也。
”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墜,寺僧亦嘗拾得。
而岩頂崖根後産奇花,氣香而色紫,芳麗可愛,而人無知其名者。
招賢寺僧取而植之,郡守白公尤愛賞,因名曰“紫陽花”。
溫璋為京兆尹,一日聞挽鈴者三,乃一鴉也。
尹曰:“是必有探其雛者來訴爾。
”因命吏随之,果得探雛者,乃斃之。
天寶末,有密采豔色者,當時号為花鳥使,呂向獻《美人賦》以諷之。
有人問趙州師年多少?師曰:“一串念珠使不盡。
”終年一百二十歲。
奘法師至中印度□爛□寺,館于幼日王院覺賢房第四重閣,日供步羅果一百二十枚,大人米等。
吳融字子華,越州人。
弟蛻,亦為拾遺。
蛻子程,為吳越丞相,尚武肅女。
程子光謙、光遠二人,皆為元帥府推官。
入京并除著作郎,皆去“光”字。
謙尋卒,遠終于水部郎中,累牧藩郡。
鹹通中,令狐□嘗夢李德裕訴雲:“吾獲罪先朝,過亦非大,已得請于帝矣。
子方持衡柄,誠為吾請,俾窮荒孤骨,得歸葬洛陽,斯無恨矣。
”他日,令狐率同列上奏,懿皇允納,卒獲歸葬。
孔子廟始貞觀年立之,文皇書額。
洎武後權政,額中加“大周”二字。
至大中四年,馮審為祭酒,始奏琢去之。
内外官職田,三月三十日水田,四月三十日麥田。
九月三十日已前上者入後人,已後上者入前人。
程元振帥兵經略河北,夜襲邺,俘其男女千人。
去邺八十裡,閱婦人有乳汁者九十馀人,放歸邺,邺人為之設齋。
苗晉卿為東都留守,有士健屢犯科禁,罪當杖罰,謂之曰:“留守鞭武人甚易,舍之甚難。
舍人之所易,遂舍之。
”武人自勵,卒成善士。
含元殿側龍尾道,自平階至,凡诘屈七轉。
由丹鳳門北望,宛如龍尾下垂于地。
兩垠欄檻,悉以青石為之,至今五柱猶有存者。
興慶官九龍池,在大同殿古墓之南,西對瀛州門。
周環數頃,水極深廣,北望之渺然,東西微狹,中有龍潭,泉源不竭,雖曆冬夏,未嘗減耗。
池四岸植嘉木,垂柳先之,槐次之,榆又次之。
兵寇已來,多被翦伐。
南中紅焦花,色紅,有蝙蝠集花中,南人呼為“紅蝠”。
景通禅師初參仰山,後住晉州霍山,化緣将畢,先備薪于郊野,遍辭檀信。
食訖,行至薪所,謂弟子曰:“日午當來報。
”至日午,師自執燭登積薪上,以笠置項後,作圓光相,手孰拄杖,作降魔杵勢,直終于紅焰中。
《滕王蜂蝶圖》,有名江夏班、大海眼、小海眼、村裡來、菜花子。
未大水前,預夢告求飲食。
至其日,率其類遏水頭,并不沖圯。
邱為緻仕還鄉,特給祿俸之半。
既丁母喪,蘇州疑所給,請于觀察使韓滉。
滉以為授官緻仕,本不理務,特令給祿,以恩養老臣,不可在喪為異,命仍舊給之。
唯春秋二時,羊酒之直則不給。
雖程式無文,見稱折衷。
開元末,有人好食羊頭者。
常晨出,有怪在焉,羊頭人身,衣冠甚偉,告其人曰:“吾未之神也,其屬在羊。
吾以爾好食羊頭,故來求汝。
汝辍食則已,若不已,吾将殺汝。
”其人大懼,遂不複食。
至德二年十月二十二日,豐樂裡開業寺有神人足迹,甚多,自寺門至佛殿。
先是阍人宿門下,夢一人,長二丈馀,被金甲執槊,立于寺門外。
俄而以手軋其門,扃□盡解,神人即俛而入寺,行至佛殿,顧望久之而沒。
阍人驚寤,及曉,視其門已開矣。
即具以夢白于寺僧,共視見神人之迹,遂告京兆。
聞肅皇,命中使驗之,如其言。
段成式侄女乳母阿史,本荊州人。
嘗言:小時見鄰居百姓孔謙籬下有蚓,口露雙齒,肚下足如蚿,長尺五,行疾于常蚓。
謙惡,遽殺之。
其年謙喪母及兄叔,因不可得活。
長安安邑坊元法寺者,本裡人張頻宅也。
頻嘗供養一僧,僧念《法華經》為業,積十馀年。
張門人谮僧通其侍婢,因以他事殺之。
僧死後,阖宅常聞經聲不絕。
張尋知其冤,因舍宅為寺。
建中二年,南方貢朱采鳥,形如戴勝,善巧語。
養于宮中,斃于巨雕。
内人有金花紙上為寫《多心經》者。
尋泚犯禁闱,亦朱采之兆也。
元和以來,舉人用虛語策子作賦。
若使陳詩觀風,乃教人以妄爾。
沃州山禅院,在剡縣南三十裡,頗為勝境,本白道猷居之。
太和二年,有頭陀白寂然重修,白居易為其記。
白君自雲:“白道猷肇開茲山,白寂然嗣興茲山,白樂天垂文茲山,沃州與白氏有緣乎?” 吳郡陸懷素,貞觀二十年失火,屋宇焚燒,并從煙滅。
唯《金剛般若經》獨存,函及褾軸亦盡,唯經字竟如故。
一房光庭,嘗送親故葬,出定鼎門,際晚且饑,會鬻蒸餅者,與同行數人食之。
素不持錢,無以酬付。
鬻者逼之,一房命就我取直,鬻者不從。
一房曰:“乞你頭銜,我右台禦吏也,可随取直。
”時人賞其放逸。
長安四年十月,陰雨雪,百馀日不見星。
明年正月,誅張易之等。
裴洎入相之年,才四十四,須發盡白。
杭州靈隐山多桂,寺僧雲:“此月中種也。
”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墜,寺僧亦嘗拾得。
而岩頂崖根後産奇花,氣香而色紫,芳麗可愛,而人無知其名者。
招賢寺僧取而植之,郡守白公尤愛賞,因名曰“紫陽花”。
溫璋為京兆尹,一日聞挽鈴者三,乃一鴉也。
尹曰:“是必有探其雛者來訴爾。
”因命吏随之,果得探雛者,乃斃之。
天寶末,有密采豔色者,當時号為花鳥使,呂向獻《美人賦》以諷之。
有人問趙州師年多少?師曰:“一串念珠使不盡。
”終年一百二十歲。
奘法師至中印度□爛□寺,館于幼日王院覺賢房第四重閣,日供步羅果一百二十枚,大人米等。
吳融字子華,越州人。
弟蛻,亦為拾遺。
蛻子程,為吳越丞相,尚武肅女。
程子光謙、光遠二人,皆為元帥府推官。
入京并除著作郎,皆去“光”字。
謙尋卒,遠終于水部郎中,累牧藩郡。
鹹通中,令狐□嘗夢李德裕訴雲:“吾獲罪先朝,過亦非大,已得請于帝矣。
子方持衡柄,誠為吾請,俾窮荒孤骨,得歸葬洛陽,斯無恨矣。
”他日,令狐率同列上奏,懿皇允納,卒獲歸葬。
孔子廟始貞觀年立之,文皇書額。
洎武後權政,額中加“大周”二字。
至大中四年,馮審為祭酒,始奏琢去之。
内外官職田,三月三十日水田,四月三十日麥田。
九月三十日已前上者入後人,已後上者入前人。
程元振帥兵經略河北,夜襲邺,俘其男女千人。
去邺八十裡,閱婦人有乳汁者九十馀人,放歸邺,邺人為之設齋。
苗晉卿為東都留守,有士健屢犯科禁,罪當杖罰,謂之曰:“留守鞭武人甚易,舍之甚難。
舍人之所易,遂舍之。
”武人自勵,卒成善士。
含元殿側龍尾道,自平階至,凡诘屈七轉。
由丹鳳門北望,宛如龍尾下垂于地。
兩垠欄檻,悉以青石為之,至今五柱猶有存者。
興慶官九龍池,在大同殿古墓之南,西對瀛州門。
周環數頃,水極深廣,北望之渺然,東西微狹,中有龍潭,泉源不竭,雖曆冬夏,未嘗減耗。
池四岸植嘉木,垂柳先之,槐次之,榆又次之。
兵寇已來,多被翦伐。
南中紅焦花,色紅,有蝙蝠集花中,南人呼為“紅蝠”。
景通禅師初參仰山,後住晉州霍山,化緣将畢,先備薪于郊野,遍辭檀信。
食訖,行至薪所,謂弟子曰:“日午當來報。
”至日午,師自執燭登積薪上,以笠置項後,作圓光相,手孰拄杖,作降魔杵勢,直終于紅焰中。
《滕王蜂蝶圖》,有名江夏班、大海眼、小海眼、村裡來、菜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