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新書丁
關燈
小
中
大
武德元年,以長安令獨孤懷恩為工部尚書。
萬歲通天元年四月一日,神嶽中天王可尊為神嶽中天皇帝。
至神龍元年,複為王。
孫智諒,開元年中内殿修齋,奉诏投龍于吉之玉笥山。
泊舟江側,見異氣在東川之中,疑有古迹。
遂于□皂山掘得銅鐘一枚,重百馀斤。
鐘下得王像三身,因置□皂觀。
省中諸郎,不自員外拜者,謂之土山頭果毅。
言其不曆清資,便拜高品,似長征兵士,便授邊遠果毅也。
先天中,王主敬為侍禦史,自以才望華妙,當入省台前行。
忽除膳部員外,微有惋怅。
吏部郎中張敬忠詠曰:“有意嫌兵部,專心望考功。
誰知腳蹭蹬,卻落省牆東。
”蓋膳部在省最東北隅也。
開元十八年,吏部尚書裴光庭始奏用循資格。
鄭畋少女,好羅隐詩,常欲妻之。
一旦隐谒畋,畋命其女隔簾視之。
及退,其女終身不讀江東篇什。
舉子或以此谑之,答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衆皆啟齒。
柳公權有筆偈雲:“圓如錐,捺如鑿。
隻得入,不得卻。
”義是一毛出,即不堪用。
大中中,李太尉三貶至朱崖。
時在兩制者皆為拟制,用者乃令狐□之詞。
《李虞仲集》中此制尤高,未知孰是。
往往有俗傳之制,雲:“蛇用兩頭,狐搖九尾。
鼻不正而身豈正,眼既斜而心亦斜。
”此仇家謗也。
李含光善書,或曰:“筆迹過其父。
”一聞此語,而終身不書。
含光,即司馬天師弟子。
長安太廟殿,即苻堅所造。
省中司門、都官、屯田、虞部、主客,皆閑簡無事。
時諺曰:“司門水部,入省不數。
”又角牴之戲,有假作吏部令史及虞部令史相見,忽然俱倒,悶絕良久,雲冷熱相激。
有李參軍者,善相笏,知休咎,必驗,呼為“李相笏”。
又有龍複本者,無目,凡有象簡竹笏,以手撚之,必知官祿年壽。
馬周之妻,賣□媪也,即媪引周為常何之客。
中和初,黃巢将敗。
有謠雲:“黃巢須走秦山東,死在翁家翁。
”巢死之處,民家果姓翁。
蕭廪新為京尹,楊複恭假子抵罪,仍歐地界。
廪斷曰:“新除京尹,敢打所由,将令百司,難逃一死。
”由是内外畏服。
韋夏卿善知人,道逢再從弟執誼、從弟渠牟及丹,三人皆第二十四,并為郎官。
簇馬久之。
曰:“今日逢三二十四郎,辄欲題目之。
”謂執誼曰:“必為宰相,善保其末。
”謂渠牟曰:“弟當别承主上恩,而速貴為公卿。
”謂丹曰:“三人之中,弟最長遠,而位極旄眥.”皆如其言。
陳少遊檢校職方員外郎,充回纥使。
檢校郎官,自少遊始也。
長安有龍戶,見水色即知有龍。
或引出,但如鳅魚而已。
柳珪是韋悫門生,悫嘗雲:“三十人惟柳先輩便進燈燭下本。
” 江陵有士子,遊于交廣間,而愛姬為太守所取,納于高麗坡底。
及歸,因寄詩曰:“惆怅高麗坡底宅,春光無複下山來。
”守見詩,遂遣還。
韋澳與蕭寘,大中中同為翰林學士,每寓直,多召對。
内使雲:“但兩侍郎入直,即内中便知宣旨。
”又澳舉進士時,日者陳子諒号為“陳特快”,雲:“諸事未敢言,惟青州節度使不求自得。
”果除拜。
柳公綽家藏書萬卷,經史子集皆有三本。
一本尤華麗者鎮庫,又一本次者長行披覽,又一本又次者後生子弟為業。
皆有廚格部分,不相參錯。
張巡、許遠,宋州立血食廟。
謂之“雙廟”。
至今歲列常祀。
會昌元年三月二十五日,敕以其日為老君降誕,假一日。
陽城,貞元中與三弟隐夏陽山中,相誓不婚,啜菽飲水。
有蒼頭曰“都兒”,與主同志。
李約,為兵部員外郎勉子也。
與主客員外郎張谂同官,二人每單床靜言,達旦不寐。
故約《贈韋徵君況詩》曰:“我有中心事,不向韋三說。
秋夜洛陽城,明月照張八。
” 鄭畋字台文,亞之子也,亞任桂察時生,故小字桂兒。
薛收與從父兄子元敬、族兄子德音齊名,時人謂之“河東三鳳”。
鄭俶依陽城讀書,經月馀,與論國風,俶不能往複一辭,因缢于梁下。
城哭曰:“我雖不殺俶,俶因我而死。
”為之服缌麻。
裴談過蘇□,小許公方五歲,乃試庾信《枯樹賦》,将及終篇,避“談”字,因易其韻曰:“昔年移柳,依依漢陰。
南今看搖落,悽怆江浔。
潭樹猶如此,人何以任。
堪” 中書令李峤有三戾:性好榮遷,憎人升進;性好文學,憎人才華;性好貪濁,憎人受賂。
肅皇嘗舉衣袖示韓擇木曰:“朕此衣已三浣矣。
” 封德彜即楊素之婿,素為仆射,嘗撫其座曰:“封郎必居此座。
”後果如其言。
天下貢賦,惟長安縣貢土,萬年縣貢水。
開元十八年,蘇晉為吏部侍郎,而侍中裴光庭每過官應批退者,但對衆披簿,以朱筆點頭而已。
晉遂榜選門曰:“門下點頭者,更引注拟。
”光庭不悅,以為侮
萬歲通天元年四月一日,神嶽中天王可尊為神嶽中天皇帝。
至神龍元年,複為王。
孫智諒,開元年中内殿修齋,奉诏投龍于吉之玉笥山。
泊舟江側,見異氣在東川之中,疑有古迹。
遂于□皂山掘得銅鐘一枚,重百馀斤。
鐘下得王像三身,因置□皂觀。
省中諸郎,不自員外拜者,謂之土山頭果毅。
言其不曆清資,便拜高品,似長征兵士,便授邊遠果毅也。
先天中,王主敬為侍禦史,自以才望華妙,當入省台前行。
忽除膳部員外,微有惋怅。
吏部郎中張敬忠詠曰:“有意嫌兵部,專心望考功。
誰知腳蹭蹬,卻落省牆東。
”蓋膳部在省最東北隅也。
開元十八年,吏部尚書裴光庭始奏用循資格。
鄭畋少女,好羅隐詩,常欲妻之。
一旦隐谒畋,畋命其女隔簾視之。
及退,其女終身不讀江東篇什。
舉子或以此谑之,答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衆皆啟齒。
柳公權有筆偈雲:“圓如錐,捺如鑿。
隻得入,不得卻。
”義是一毛出,即不堪用。
大中中,李太尉三貶至朱崖。
時在兩制者皆為拟制,用者乃令狐□之詞。
《李虞仲集》中此制尤高,未知孰是。
往往有俗傳之制,雲:“蛇用兩頭,狐搖九尾。
鼻不正而身豈正,眼既斜而心亦斜。
”此仇家謗也。
李含光善書,或曰:“筆迹過其父。
”一聞此語,而終身不書。
含光,即司馬天師弟子。
長安太廟殿,即苻堅所造。
省中司門、都官、屯田、虞部、主客,皆閑簡無事。
時諺曰:“司門水部,入省不數。
”又角牴之戲,有假作吏部令史及虞部令史相見,忽然俱倒,悶絕良久,雲冷熱相激。
有李參軍者,善相笏,知休咎,必驗,呼為“李相笏”。
又有龍複本者,無目,凡有象簡竹笏,以手撚之,必知官祿年壽。
馬周之妻,賣□媪也,即媪引周為常何之客。
中和初,黃巢将敗。
有謠雲:“黃巢須走秦山東,死在翁家翁。
”巢死之處,民家果姓翁。
蕭廪新為京尹,楊複恭假子抵罪,仍歐地界。
廪斷曰:“新除京尹,敢打所由,将令百司,難逃一死。
”由是内外畏服。
韋夏卿善知人,道逢再從弟執誼、從弟渠牟及丹,三人皆第二十四,并為郎官。
簇馬久之。
曰:“今日逢三二十四郎,辄欲題目之。
”謂執誼曰:“必為宰相,善保其末。
”謂渠牟曰:“弟當别承主上恩,而速貴為公卿。
”謂丹曰:“三人之中,弟最長遠,而位極旄眥.”皆如其言。
陳少遊檢校職方員外郎,充回纥使。
檢校郎官,自少遊始也。
長安有龍戶,見水色即知有龍。
或引出,但如鳅魚而已。
柳珪是韋悫門生,悫嘗雲:“三十人惟柳先輩便進燈燭下本。
” 江陵有士子,遊于交廣間,而愛姬為太守所取,納于高麗坡底。
及歸,因寄詩曰:“惆怅高麗坡底宅,春光無複下山來。
”守見詩,遂遣還。
韋澳與蕭寘,大中中同為翰林學士,每寓直,多召對。
内使雲:“但兩侍郎入直,即内中便知宣旨。
”又澳舉進士時,日者陳子諒号為“陳特快”,雲:“諸事未敢言,惟青州節度使不求自得。
”果除拜。
柳公綽家藏書萬卷,經史子集皆有三本。
一本尤華麗者鎮庫,又一本次者長行披覽,又一本又次者後生子弟為業。
皆有廚格部分,不相參錯。
張巡、許遠,宋州立血食廟。
謂之“雙廟”。
至今歲列常祀。
會昌元年三月二十五日,敕以其日為老君降誕,假一日。
陽城,貞元中與三弟隐夏陽山中,相誓不婚,啜菽飲水。
有蒼頭曰“都兒”,與主同志。
李約,為兵部員外郎勉子也。
與主客員外郎張谂同官,二人每單床靜言,達旦不寐。
故約《贈韋徵君況詩》曰:“我有中心事,不向韋三說。
秋夜洛陽城,明月照張八。
” 鄭畋字台文,亞之子也,亞任桂察時生,故小字桂兒。
薛收與從父兄子元敬、族兄子德音齊名,時人謂之“河東三鳳”。
鄭俶依陽城讀書,經月馀,與論國風,俶不能往複一辭,因缢于梁下。
城哭曰:“我雖不殺俶,俶因我而死。
”為之服缌麻。
裴談過蘇□,小許公方五歲,乃試庾信《枯樹賦》,将及終篇,避“談”字,因易其韻曰:“昔年移柳,依依漢陰。
南今看搖落,悽怆江浔。
潭樹猶如此,人何以任。
堪” 中書令李峤有三戾:性好榮遷,憎人升進;性好文學,憎人才華;性好貪濁,憎人受賂。
肅皇嘗舉衣袖示韓擇木曰:“朕此衣已三浣矣。
” 封德彜即楊素之婿,素為仆射,嘗撫其座曰:“封郎必居此座。
”後果如其言。
天下貢賦,惟長安縣貢土,萬年縣貢水。
開元十八年,蘇晉為吏部侍郎,而侍中裴光庭每過官應批退者,但對衆披簿,以朱筆點頭而已。
晉遂榜選門曰:“門下點頭者,更引注拟。
”光庭不悅,以為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