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氏私志

關燈
也。

    ”歐詞雲:“江南柳,葉小未成陰,人為絲輕那忍折,莺憐枝嫩不勝吟,留取待春深。

    十四、五間抱琵琶。

    尋堂上簸錢堂下走。

    恁時相見已留心,何況到如今?”歐知貢舉時,落第舉人作《醉蓬萊詞》以議之,詞極醜诋,今不錄。

     岐公在翰苑時,中秋有月,上問當直學士是誰,左右以姓名對。

    命小殿對,設二位召來,賜酒。

    公至,殿側侍班。

    俄頃,女童、小樂引步辇至,宣學士就坐。

    公奏:故事無君臣對坐之禮,上雲:“天下無事,月色清美,與其醉聲色,何如與學士論文?若要正席,則外廷賜宴。

    正欲略去苛禮,放懷飲酒。

    ”公固請,不已,再拜就坐。

    上引謝莊賦、李白詩,美其才,又出禦制詩示公。

    公歎仰聖學高妙,每起謝,必敕内侍挾掖,不令下拜。

    夜下三鼓,上悅甚,令左右宮嫔,各取領巾、裙帶,或團扇、手帕求詩。

    内侍舉牙床,以金相水晶硯、珊瑚筆格、玉管筆,皆上所用者,于公前。

    來者應之,略不停綴,都不蹈襲前人,盡出一時新意,仍稱其所長。

    如美貌者,必及其容色,人人得其歡心,悉以進呈。

    上雲:“豈可虛辱?須與學士潤筆。

    ”遂各取頭上珠花一朵,裝公幞頭,簪不盡者,置公服袖中。

    宮人旋取針線,縫聯袖口。

    宴罷,月将西沈,上命辍金蓮燭,令内侍扶掖歸院。

    翊日,問學士夜來醉否?奏雲:“雖有酒,不醉。

    到玉堂,不解帶便上床,取幞頭在面前,抱兩公服袖坐睡,恐失花也。

    ”都下盛傳天子請客。

     蔡魯公帥成都。

    一日,于藥市中遇一婦人,多發,如畫者毛女。

    語蔡雲:“三十年後相見。

    ”言訖,不知所在。

    蔡後以太師、魯國公緻仕,居京師。

    一日,在相國寺資聖閣下納涼,一村人自外入直,至蔡前雲:“毛女有書。

    ”蔡接書,其人忽不見。

    啟封,大書“東明”二字。

    蔡不曉其意。

    後貶長沙,死于東明寺,因就叢焉。

    呂辨者,蔡門人。

    蔡罷,珠履盡散,獨呂送至長沙。

    呂乘閑問蔡雲:“公高明遠識,洞鑒古今,知國家之事必至于斯乎?”答雲:“非不知也,将謂老身可以幸免。

    ” 徐神翁自海陵到京師,蔡謂徐雲:“且喜天下太平。

    ”是時,河北盜賊方定。

    徐雲:“太平,天上方遣許多魔君下生人間,作壞世界。

    ”蔡雲:“如何得識其人?”徐笑雲:“太師亦是。

    ” 紹興間,吳山下有大井,每年多落水死者。

    董德之太尉率衆作大方石闆,蓋井口,止能下水桶,遂無損人之患。

    有人夜行,聞井中叫雲:“你幾個怕壞了活人,我幾個幾時能勾托生。

    ”觀此,不可謂無鬼也。

     徽皇聞米元章有字學。

    一日,于瑤林殿張絹圖,方廣二丈許,設瑪瑙硯、李廷圭墨、牙管筆、金硯匣、玉鎮紙、水滴,召米書之上,出簾觀看,令梁守道相伴,賜酒果。

    乃反系袍袖,跳躍,便捷落筆,如雲龍蛇飛動。

    聞上在簾,下回顧,抗聲曰:“奇絕,陛下!”上大喜,盡以硯匣、鎮紙之屬賜之。

    尋除書學博士。

    一日,崇政殿對事畢,手劄子。

    上顧視,令留椅子上。

    米乃顧朵殿雲:“皇帝叫内侍,要唾盂。

    ”閣門彈奏,上雲:“俊人不可以禮法拘。

    ”一日,見蔡魯公,蔡雲:“元章書法之妙,今日可謂第一。

    龜山須還他,曼卿佛牌為第一。

    ”米曰:“恁地時龜山卻且作第二。

    ”米有《孔子贊》曰:“孔子,孔子,大哉孔子。

    孔子以前,未有孔子;孔子以後,更無孔子。

    孔子,孔子,大哉孔子。

    ”篆書,刻石。

     東坡在惠州,佛印居江浙,以地遠,無人緻書為憂。

    有道人卓契順者,慨然歎曰:“惠州不在天上,行即矣。

    ”因請書以行,印即緻書雲:嘗讀退之送李願歸盤谷序,願不遇知于主上者,猶能坐茂樹以終。

    曰:子瞻中大科,登金門,上玉堂,遠于寂寞之濱,權臣忌子瞻為宰相耳。

    人生一世間,如白駒之過隙。

    二三十年功名富貴,轉盼成空,何不一筆勾斷,尋取自家本來面目,萬劫常住,永無堕落。

    縱未得到如來地,亦可以骖駕鸾鶴,翺翔三島,為不死人。

    何乃膠柱守株,待入惡趣?昔有問師,佛法在甚麼處?師雲在行、住、坐、卧處,着衣吃飯處,屙屎刺撒處,沒理沒會處,死活不得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