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氏私志
關燈
小
中
大
神廟熙甯間,谕宰相王岐公雲:“昭陵二女,皆朕之姑,卿可選勳賢之後、有福者尚之。
”岐公未有以奉诏,會大父寶閣知台州回,光玉補試入太學,适與岐公之子敏甫同齋。
敏甫告岐公雲:“近有一錢少監子,風骨不群,文采富贍,恐可奉诏。
”岐公遂就啟聖院,設齋,令敏甫盡召同舍飯。
罷,岐公會茶,熟視光玉甚久,皆不喻其意。
翊日,又令敏甫竊取所業,攜以進禦,雲:“臣向奉诏,選勳賢之後尚主,今得吳越王錢某之孫,與臣男同齋,得其業。
”又奏啟聖親見之事,乞賜召見。
上雲:“待共太皇商量。
”後數日,有旨,令三班奉職曹詩、進士錢某,又一人,忘其姓名,于某月某日同候宣押。
曹詩以本色服,光玉服布衣。
巳時,候内侍宣押入内,至一小殿,殿内皆宮嫔,兩貴主在焉。
引曹與光玉立于簾前,斯須上小帽領出簾外,熟視,雲:“簾外與簾内一般。
”頤左右,令止禦樂,聽聖旨。
簾内宮人傳旨,錢某可尚慶壽公主,曹詩可尚承壽公主。
引入幕次更衣,各賜襲衣、玉帶。
服所賜畢,引至殿下,謝恩。
殿上軸簾,慈聖裕陵、宣仁欽聖同坐,慈聖謂曹詩日:“你是我侄,曾見。
”拊光玉背曰:“錢郎,好女婿。
”上雲:“是個享福節度使。
”左右宮妃,觀者如堵,上同三殿,徐登步辇,還内。
樂聲漸遠,複引光玉與曹詩,再入幕次,賜酒五行,執事皆宮人。
飲罷,内侍複引至宮門,各以仗下禦馬一匹。
崇政殿親從官二十人導歸第,謂之宣系玉帶。
赴朝三日,除正刺史,卻系方金禦仙花帶,赴朝參。
逾年,賢穆下降,三殿護送就第,太常鹵簿迎引。
故事,下降後三日,貴主同副車詣景靈宮,及入内謝畢,方見舅姑。
舊例,貴主畫堂垂簾坐,舅姑拜簾外。
賢穆奏乞行常人禮,上與慈聖大喜,再三稱诏從請,上令中使宣谕宰執。
是日,宰執殿上稱賀。
賢穆乳母,永嘉董夫人。
一日,入禁中,慈聖問雲:“主主以未得子為念,為甚不去玉仙聖母處求嗣?”董奏曰:“都尉不信,事須是官家、娘娘處分。
”後數日,光玉入禁中,上笑雲:“董婆來娘娘處,說都尉來。
”光玉皇恐謝罪,欽聖雲:“别沒事,隻是娘娘要教主主去玉仙求嗣,董奏雲都尉不信。
”光玉奏雲:“既得聖旨,安敢不信。
”遂擇日與賢穆同詣玉仙,止留知觀老道士一人,祝香祈禱。
道士見貴主車服之盛,歆豔富貴,雲:“願得貧道與大主作兒子。
”歸而有娠,明年四月十五日,光玉欲赴朝,賢穆雲:“我昨夜夢見玉仙觀知觀來,與我作孩兒。
”亟遣人詣廟祈禱,且問道士動靜,知觀自去年大主上廟後便不安,不下床多日矣。
知觀在房内,聞人聲,問雲:“甚處人來?”報雲:“錢大主臨蓐,赍香燭祈禱。
”知觀笑雲:“來催我也。
”是日,告殂。
大父寶閣善推步,午時遣人來報光玉雲:“得數七十有九,若今日酉時生,是個有福節度使。
”伯兄果酉時生,平生淡薄,壽享正七十有九。
賢穆有荊雍大長公主牌印,金鑄也。
金鞍勒、瑪瑙鞭、金撮角、紅藤下馬杌子,聞國初貴主乘馬,元後不鑄印,無乘馬儀物。
歐文忠任河南推官,親一妓。
時先文僖罷政,為西京留守,梅聖俞、謝希深、尹師魯同在幕下。
惜歐有才無行,共白于公,屢微諷而不之恤。
一日,宴于後園,客集而歐與妓俱不至,移時方來。
在坐相視以目,公責妓雲:“末至,何也?”妓雲:“中暑,往涼堂睡着覺,失金钗,猶未見。
”公曰:“若得歐推官一詞,當為償汝。
”歐即席雲:“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
小樓西角斷虹明,闌幹倚遍。
待得月華生,燕子飛來,栖畫棟玉鈎,垂下簾旌。
涼波不動簟紋平,水精雙枕,傍有堕钗橫。
”坐皆稱善,遂命妓滿酌,賞歐而令公庫償钗。
戒歐當少戢,不惟不恤,翻以為怨。
後修《五代史。
十國世家》,痛毀吳越,又于《歸田錄》中說文僖數事,皆非美談。
從祖希白嘗戒子孫,毋勸人陰事,賢者為恩,不賢者為怨。
歐後為人言其盜甥,《表》雲:喪厥夫而無托,攜孤女以來歸。
張氏此時年方七歲,内翰伯見而笑雲:“七歲正是學簸錢時
”岐公未有以奉诏,會大父寶閣知台州回,光玉補試入太學,适與岐公之子敏甫同齋。
敏甫告岐公雲:“近有一錢少監子,風骨不群,文采富贍,恐可奉诏。
”岐公遂就啟聖院,設齋,令敏甫盡召同舍飯。
罷,岐公會茶,熟視光玉甚久,皆不喻其意。
翊日,又令敏甫竊取所業,攜以進禦,雲:“臣向奉诏,選勳賢之後尚主,今得吳越王錢某之孫,與臣男同齋,得其業。
”又奏啟聖親見之事,乞賜召見。
上雲:“待共太皇商量。
”後數日,有旨,令三班奉職曹詩、進士錢某,又一人,忘其姓名,于某月某日同候宣押。
曹詩以本色服,光玉服布衣。
巳時,候内侍宣押入内,至一小殿,殿内皆宮嫔,兩貴主在焉。
引曹與光玉立于簾前,斯須上小帽領出簾外,熟視,雲:“簾外與簾内一般。
”頤左右,令止禦樂,聽聖旨。
簾内宮人傳旨,錢某可尚慶壽公主,曹詩可尚承壽公主。
引入幕次更衣,各賜襲衣、玉帶。
服所賜畢,引至殿下,謝恩。
殿上軸簾,慈聖裕陵、宣仁欽聖同坐,慈聖謂曹詩日:“你是我侄,曾見。
”拊光玉背曰:“錢郎,好女婿。
”上雲:“是個享福節度使。
”左右宮妃,觀者如堵,上同三殿,徐登步辇,還内。
樂聲漸遠,複引光玉與曹詩,再入幕次,賜酒五行,執事皆宮人。
飲罷,内侍複引至宮門,各以仗下禦馬一匹。
崇政殿親從官二十人導歸第,謂之宣系玉帶。
赴朝三日,除正刺史,卻系方金禦仙花帶,赴朝參。
逾年,賢穆下降,三殿護送就第,太常鹵簿迎引。
故事,下降後三日,貴主同副車詣景靈宮,及入内謝畢,方見舅姑。
舊例,貴主畫堂垂簾坐,舅姑拜簾外。
賢穆奏乞行常人禮,上與慈聖大喜,再三稱诏從請,上令中使宣谕宰執。
是日,宰執殿上稱賀。
賢穆乳母,永嘉董夫人。
一日,入禁中,慈聖問雲:“主主以未得子為念,為甚不去玉仙聖母處求嗣?”董奏曰:“都尉不信,事須是官家、娘娘處分。
”後數日,光玉入禁中,上笑雲:“董婆來娘娘處,說都尉來。
”光玉皇恐謝罪,欽聖雲:“别沒事,隻是娘娘要教主主去玉仙求嗣,董奏雲都尉不信。
”光玉奏雲:“既得聖旨,安敢不信。
”遂擇日與賢穆同詣玉仙,止留知觀老道士一人,祝香祈禱。
道士見貴主車服之盛,歆豔富貴,雲:“願得貧道與大主作兒子。
”歸而有娠,明年四月十五日,光玉欲赴朝,賢穆雲:“我昨夜夢見玉仙觀知觀來,與我作孩兒。
”亟遣人詣廟祈禱,且問道士動靜,知觀自去年大主上廟後便不安,不下床多日矣。
知觀在房内,聞人聲,問雲:“甚處人來?”報雲:“錢大主臨蓐,赍香燭祈禱。
”知觀笑雲:“來催我也。
”是日,告殂。
大父寶閣善推步,午時遣人來報光玉雲:“得數七十有九,若今日酉時生,是個有福節度使。
”伯兄果酉時生,平生淡薄,壽享正七十有九。
賢穆有荊雍大長公主牌印,金鑄也。
金鞍勒、瑪瑙鞭、金撮角、紅藤下馬杌子,聞國初貴主乘馬,元後不鑄印,無乘馬儀物。
歐文忠任河南推官,親一妓。
時先文僖罷政,為西京留守,梅聖俞、謝希深、尹師魯同在幕下。
惜歐有才無行,共白于公,屢微諷而不之恤。
一日,宴于後園,客集而歐與妓俱不至,移時方來。
在坐相視以目,公責妓雲:“末至,何也?”妓雲:“中暑,往涼堂睡着覺,失金钗,猶未見。
”公曰:“若得歐推官一詞,當為償汝。
”歐即席雲:“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
小樓西角斷虹明,闌幹倚遍。
待得月華生,燕子飛來,栖畫棟玉鈎,垂下簾旌。
涼波不動簟紋平,水精雙枕,傍有堕钗橫。
”坐皆稱善,遂命妓滿酌,賞歐而令公庫償钗。
戒歐當少戢,不惟不恤,翻以為怨。
後修《五代史。
十國世家》,痛毀吳越,又于《歸田錄》中說文僖數事,皆非美談。
從祖希白嘗戒子孫,毋勸人陰事,賢者為恩,不賢者為怨。
歐後為人言其盜甥,《表》雲:喪厥夫而無托,攜孤女以來歸。
張氏此時年方七歲,内翰伯見而笑雲:“七歲正是學簸錢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