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氏私志
關燈
小
中
大
。
子瞻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到這地位,不知性命所在,一生聰明,要作甚麼?三世諸佛,則是一個有血性的漢子。
子瞻若能腳下承當。
把一二十年富貴功名賤如泥土,努力向前,珍重、珍重。
唐一行嘗語人曰:“吾嘗得古人相法,相人之法,以《洪範》五福、六極為主,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可得大概。
若其人忠孝仁義,所作所為,言行相應,颠沛造次必歸于善者,吉人也。
若不忠、不孝、不仁、不義,言行不相應,颠沛造次必歸于惡者,兇人也。
吉人必獲五福之報,兇人必獲六極之刑,不于其身,必于其子孫。
若但于風骨、氣色中料其前程、休咎,豈悉中也。
” 荊公舉一酒令雲:“有客姓任名稔,販金販錦,關吏止之曰:‘任稔任入金錦禁急。
’”又字謎雲:目字加兩點,不得作貝字猜。
貝字欠兩點,不得作目字猜。
賀、資二字也。
又四個日,盡皆方,加十字,在中央,不得作田字道,不得作器字商,圖字也。
燕北風俗,不問士庶,皆自稱小人。
宣和間,有遼國右金吾衛上将軍韓正歸朝,授撿校少保、節度使。
對中人以上說話,即稱小人;中人以下,即稱我家。
每日到漏舍,誦《天童經》數十遍,其聲朗朗,然且雲:“對天童,豈可稱我?”自皇天生我,皆改為小人,雲皇天生小人,皇地載小人,日月照小人,北鬥輔小人,前後一十餘句,凡稱我者,皆改為小人。
誦畢,贊笑雲:“這天童極靈聖。
”王少師雲:“若無靈聖,如何持得許多小人?然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小人之稱,其來古矣。
”施之于經,是可笑也。
隆興初,賀子忱知樞密院。
有武臣陳理公,嘗稱從軍三十餘年,累立戰功。
宣和年第一次燕山府立功,靖康年第二次白溝河立功,第三次黃河立功,第四次京城立功,建炎年第五次海州立功,第六次揚州立功,紹興年第七次瓜州立功,第八次和州立功,第九次太平州立功,辭氣不平,謂朝廷推賞,一次輕于一次。
賀正色雲:“隻為邊功一次,近于一次。
”武臣無詞,聞者稱報。
宋相郊居政府。
上元夜,在書院内讀《周易》,聞其弟學士祁點華燈,擁歌妓,醉飲達旦。
翊日,谕所親,令诮讓,雲:“相公寄語學士,聞昨夜燒燈夜燕,窮極奢侈,不知記得某年上元同在某州州學内吃齑煮飯時否?”學士笑曰:“卻須寄語相公,不知某年同某處吃齑煮飯是為甚底?” 元豐間,宋閣使者,善人倫。
上知而問雲:“朕相法如何?”對雲:“陛下天日之表,神明之姿,下臣不得而名。
”又問:“王安石如何?”對雲:“安石牛行虎視,牛行足以任,虎視足以威。
”又問:“卿如何?”對雲:“臣草木瓦礫,陛下用之則貴,不用則賤。
” 張天覺丞相再召到阙,《謝表》雲:十年去國,門前之雀可羅。
一日還朝,屋上之烏亦好。
後有一達官效颦,雲:十年去國,不聞長樂之鐘。
一日還朝,複見大君之鼎。
見魏漢津所鑄九鼎初成也。
明節劉後一時遭遇,寵傾六宮。
忽苦店疾,臨終戒左右雲:“我有遺祝在領巾上,候我氣絕,奏官家親自來解。
”語畢而終。
左右馳奏,上至哀恸,悲不自勝,領巾上蠅頭細字,其辭雲:“妾出身微賤而無寸長,一旦遭遇聖恩,得與嫔禦之列,命分寒薄,至此夭折,雖埋骨于九泉,魂魄不離左右,切望陛下以宗廟社稷之重,天下生靈之衆。
大王帝姬之多,不可以賤妾一人,過有思念,深動聖懷。
況後宮萬計,勝如妾者不少,妾深欲忍死而與君父訣别,谪限已盡,不得少留,冤痛之情,言不能盡。
”下有數百點,悲切之言,不能盡記。
自後左右每欲寬解。
必提領巾。
上愈傷感。
聞者謂李夫人不足道也,林靈素謂後是九華安妃。
臨終聞本殿異香,音樂。
次年,有青坡術士,見後于巫山,仿佛钿合金钗雲。
叔父太尉,昭陵之甥,親見宣政太平文物之懿,逮事太上,備膺養遇,在帝左右,銜金出疆,凡耳目所接,事出一時,語流千載者,廣記而備言之,世昭敬請而集,名曰《錢氏私志》雲。
侄迪功郎、秀州嘉興尉世昭序。
子瞻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到這地位,不知性命所在,一生聰明,要作甚麼?三世諸佛,則是一個有血性的漢子。
子瞻若能腳下承當。
把一二十年富貴功名賤如泥土,努力向前,珍重、珍重。
唐一行嘗語人曰:“吾嘗得古人相法,相人之法,以《洪範》五福、六極為主,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可得大概。
若其人忠孝仁義,所作所為,言行相應,颠沛造次必歸于善者,吉人也。
若不忠、不孝、不仁、不義,言行不相應,颠沛造次必歸于惡者,兇人也。
吉人必獲五福之報,兇人必獲六極之刑,不于其身,必于其子孫。
若但于風骨、氣色中料其前程、休咎,豈悉中也。
” 荊公舉一酒令雲:“有客姓任名稔,販金販錦,關吏止之曰:‘任稔任入金錦禁急。
’”又字謎雲:目字加兩點,不得作貝字猜。
貝字欠兩點,不得作目字猜。
賀、資二字也。
又四個日,盡皆方,加十字,在中央,不得作田字道,不得作器字商,圖字也。
燕北風俗,不問士庶,皆自稱小人。
宣和間,有遼國右金吾衛上将軍韓正歸朝,授撿校少保、節度使。
對中人以上說話,即稱小人;中人以下,即稱我家。
每日到漏舍,誦《天童經》數十遍,其聲朗朗,然且雲:“對天童,豈可稱我?”自皇天生我,皆改為小人,雲皇天生小人,皇地載小人,日月照小人,北鬥輔小人,前後一十餘句,凡稱我者,皆改為小人。
誦畢,贊笑雲:“這天童極靈聖。
”王少師雲:“若無靈聖,如何持得許多小人?然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小人之稱,其來古矣。
”施之于經,是可笑也。
隆興初,賀子忱知樞密院。
有武臣陳理公,嘗稱從軍三十餘年,累立戰功。
宣和年第一次燕山府立功,靖康年第二次白溝河立功,第三次黃河立功,第四次京城立功,建炎年第五次海州立功,第六次揚州立功,紹興年第七次瓜州立功,第八次和州立功,第九次太平州立功,辭氣不平,謂朝廷推賞,一次輕于一次。
賀正色雲:“隻為邊功一次,近于一次。
”武臣無詞,聞者稱報。
宋相郊居政府。
上元夜,在書院内讀《周易》,聞其弟學士祁點華燈,擁歌妓,醉飲達旦。
翊日,谕所親,令诮讓,雲:“相公寄語學士,聞昨夜燒燈夜燕,窮極奢侈,不知記得某年上元同在某州州學内吃齑煮飯時否?”學士笑曰:“卻須寄語相公,不知某年同某處吃齑煮飯是為甚底?” 元豐間,宋閣使者,善人倫。
上知而問雲:“朕相法如何?”對雲:“陛下天日之表,神明之姿,下臣不得而名。
”又問:“王安石如何?”對雲:“安石牛行虎視,牛行足以任,虎視足以威。
”又問:“卿如何?”對雲:“臣草木瓦礫,陛下用之則貴,不用則賤。
” 張天覺丞相再召到阙,《謝表》雲:十年去國,門前之雀可羅。
一日還朝,屋上之烏亦好。
後有一達官效颦,雲:十年去國,不聞長樂之鐘。
一日還朝,複見大君之鼎。
見魏漢津所鑄九鼎初成也。
明節劉後一時遭遇,寵傾六宮。
忽苦店疾,臨終戒左右雲:“我有遺祝在領巾上,候我氣絕,奏官家親自來解。
”語畢而終。
左右馳奏,上至哀恸,悲不自勝,領巾上蠅頭細字,其辭雲:“妾出身微賤而無寸長,一旦遭遇聖恩,得與嫔禦之列,命分寒薄,至此夭折,雖埋骨于九泉,魂魄不離左右,切望陛下以宗廟社稷之重,天下生靈之衆。
大王帝姬之多,不可以賤妾一人,過有思念,深動聖懷。
況後宮萬計,勝如妾者不少,妾深欲忍死而與君父訣别,谪限已盡,不得少留,冤痛之情,言不能盡。
”下有數百點,悲切之言,不能盡記。
自後左右每欲寬解。
必提領巾。
上愈傷感。
聞者謂李夫人不足道也,林靈素謂後是九華安妃。
臨終聞本殿異香,音樂。
次年,有青坡術士,見後于巫山,仿佛钿合金钗雲。
叔父太尉,昭陵之甥,親見宣政太平文物之懿,逮事太上,備膺養遇,在帝左右,銜金出疆,凡耳目所接,事出一時,語流千載者,廣記而備言之,世昭敬請而集,名曰《錢氏私志》雲。
侄迪功郎、秀州嘉興尉世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