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李煜否?”铉對以:“臣安敢私見之!”上曰:“卿第往,但言朕令卿往相見可矣。
”铉遂徑往其居,望門下馬,但一老卒守門。
徐言:“願見太尉。
”卒言:“有旨不得與人接,豈可見也!”铉雲:“我乃奉旨來見。
”老卒往報,徐入立庭下久之。
老卒遂入取舊椅子相對。
铉遙望見,謂卒曰:“但正衙一椅足矣。
”頃間,李主紗帽道服而出。
铉方拜,而李主遽下階引其手以上。
铉告辭賓主之禮,主曰:“今日豈有此禮?”徐引椅少偏乃敢坐。
後主相持大哭,及坐默不言。
忽長籲歎曰:“當時悔殺了潘佑、李平。
”铉既去,乃有旨再對,詢後主何言。
铉不敢隐,遂有秦王賜牽機藥之事。
牽機藥者,服之前卻數十回,頭足相就如牽機狀也。
又後主在賜第,因七夕命故妓作樂,聲聞于外,太宗聞之大怒;又傳“小樓昨夜又東風”及“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禍雲。
先子言,錢俶所以子孫貴盛蕃衍者,不特納土之功,使一方無兵火之厄,蓋有社稷大勳,雖其子孫莫知之也。
從太宗平太原,即擒劉繼元以歸,又旁取幽燕,幽燕震恐。
既迎大駕至幽州城下,四面攻城,而我師以平晉不賞,又使之平幽,遂軍變。
太宗與所親厚夜遁。
時俶掌後軍,有來報禦寨已起者,凡斬六人。
度大駕已出燕京境上,乃按後軍徐行,故銮辂得脫。
不然,後軍與前軍合,又虜覺之,則殆矣。
蓋一夜達旦,大駕行三百裡乃脫,皆俶之功也。
世傳王迥遇女仙周瑤英事,或言非實,托寓而為之爾。
是誠不然。
當斯時,盛傳天下,禁中亦知。
是時,皇儲屢夭。
晏元獻為相,一日,遣人請召迥之父郎官王璐至私第,款密久之。
王璐不測其意。
忽問曰:“賢郎與神仙遊,其人名在帝所,果否?”王璐驚惶,不知所對,徐曰:“此子心疾,為妖鬼所憑,為家中之害,所不勝言。
”晏曰:“無深諱。
不知每與賢郎言未來之事,有驗否?”王璐對曰:“間有後驗,而未嘗問也。
”晏曰:“此上旨也。
上令殊呼郎中密托令似,以皇子屢夭,深轸上心,試于帝所,問早晚之期,與後來皇子還得定否。
”王璐曰:“不敢辭。
”後數日,來雲:“密言謾令小子問之。
小子言,其人親到九天,見主典簿籍者,言聖上若以族從為嗣,即聖祚綿久,未見誕育之期也。
雖其言若此,願相公勿以為信,以保家族。
”晏公默然。
其後聞所奏者,亦不敢盡言。
富鄭公乃晏婿也,富公為宰相,皇子猶未降,故與文潞公、劉丞相、王文忠首進建儲之議,蓋本諸此。
王溥,五代狀元,相周高祖、世宗,至本朝以宮師罷相。
其父祚,為觀察使緻仕,待溥甚嚴,不以其貴少假借。
每賓客至,溥猶立侍左右,賓客不自安,引去。
《國史》言之詳矣。
祚居富貴久,奉養奢侈,所不足者未知年壽爾。
一日,居洛陽裡第,聞有蔔者,令人呼之,乃瞽者也。
密問老兵雲:“何人呼我?”答曰:“王相公父也。
貴極富溢,所不知者壽也。
今以告汝,俟出,當厚以卦錢相酬也。
”既見,祚令布卦,成,又推命,大驚曰:“此命惟有壽也。
”祚喜問曰:“能至七十否?”瞽者笑曰:“更向上。
”答以至八九十否,又大笑曰:“更向上。
”答曰:“能至百歲乎?”又歎息曰:“此命至少亦須一百三四十歲也。
”祚大喜曰:“其間莫有疾病否?”曰:“并無。
”固問之,其人又細數之曰:“俱無,隻是近一百二十歲之年,春夏間微苦髒腑,尋便安愈矣。
”祚喜,回顧子孫在後侍立者曰:“孫兒懑切記之,是年且莫教我吃冷湯水。
” 太宗長子楚王元佐既病廢,次即昭成太子元僖,封許王,最所鐘愛。
尹開封府,擇呂端、張去華、陳載一時名臣為之佐。
禮數優隆,諸王莫比。
将有青宮之立。
王豐肥,舌短寡言,娶功臣李謙溥侄女,而王不喜之。
嬖惑侍妾張氏,号張梳頭,陰有廢嫡立為夫人之約。
會冬至日,當家會上壽,張預以萬金令人作關捩金注子,同身兩用,一着酒,一着毒酒。
來日,早入朝賀,夫婦先上壽。
張先斟王酒,次夫人。
無何,夫婦獻酬,王互換酒飲,而毒酒乃在王盞中。
張立于屏風後,見之,撅耳頓足。
王飲罷趨朝,至殿廬中,即覺體中昏愦不知人。
不俟賀,扶上馬,至東華門外,失馬仆于地,扶策以歸而卒。
太宗極哀恸,命王繼恩及禦史武元穎鞠治。
頃刻獄就,擒張及造酒注子人凡數輩,即以冬至日脔釘于東華門外。
贈王為太子,府僚呂端、陳載俱貶官。
而張去華已去官,旋以它事貶雲。
去華之孫景山言,親見其詳。
今《國史》載此事多微辭,惟言上聞之,停冊禮,命毀張之墳墓而已。
晏元獻守長安,有村中富民異财,雲素事一玉髑髅,因大富。
今弟兄異居,欲分為數段。
元獻取而觀之,自額骨左右皆玉也,環異非常者可比。
見之,公喟然歎曰:“此豈得于華州薄城縣唐明皇泰陵乎?”民言其祖實于彼得之也。
元獻因為僚屬言:“唐小說:唐玄宗為上皇,遷西内
”铉遂徑往其居,望門下馬,但一老卒守門。
徐言:“願見太尉。
”卒言:“有旨不得與人接,豈可見也!”铉雲:“我乃奉旨來見。
”老卒往報,徐入立庭下久之。
老卒遂入取舊椅子相對。
铉遙望見,謂卒曰:“但正衙一椅足矣。
”頃間,李主紗帽道服而出。
铉方拜,而李主遽下階引其手以上。
铉告辭賓主之禮,主曰:“今日豈有此禮?”徐引椅少偏乃敢坐。
後主相持大哭,及坐默不言。
忽長籲歎曰:“當時悔殺了潘佑、李平。
”铉既去,乃有旨再對,詢後主何言。
铉不敢隐,遂有秦王賜牽機藥之事。
牽機藥者,服之前卻數十回,頭足相就如牽機狀也。
又後主在賜第,因七夕命故妓作樂,聲聞于外,太宗聞之大怒;又傳“小樓昨夜又東風”及“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禍雲。
先子言,錢俶所以子孫貴盛蕃衍者,不特納土之功,使一方無兵火之厄,蓋有社稷大勳,雖其子孫莫知之也。
從太宗平太原,即擒劉繼元以歸,又旁取幽燕,幽燕震恐。
既迎大駕至幽州城下,四面攻城,而我師以平晉不賞,又使之平幽,遂軍變。
太宗與所親厚夜遁。
時俶掌後軍,有來報禦寨已起者,凡斬六人。
度大駕已出燕京境上,乃按後軍徐行,故銮辂得脫。
不然,後軍與前軍合,又虜覺之,則殆矣。
蓋一夜達旦,大駕行三百裡乃脫,皆俶之功也。
世傳王迥遇女仙周瑤英事,或言非實,托寓而為之爾。
是誠不然。
當斯時,盛傳天下,禁中亦知。
是時,皇儲屢夭。
晏元獻為相,一日,遣人請召迥之父郎官王璐至私第,款密久之。
王璐不測其意。
忽問曰:“賢郎與神仙遊,其人名在帝所,果否?”王璐驚惶,不知所對,徐曰:“此子心疾,為妖鬼所憑,為家中之害,所不勝言。
”晏曰:“無深諱。
不知每與賢郎言未來之事,有驗否?”王璐對曰:“間有後驗,而未嘗問也。
”晏曰:“此上旨也。
上令殊呼郎中密托令似,以皇子屢夭,深轸上心,試于帝所,問早晚之期,與後來皇子還得定否。
”王璐曰:“不敢辭。
”後數日,來雲:“密言謾令小子問之。
小子言,其人親到九天,見主典簿籍者,言聖上若以族從為嗣,即聖祚綿久,未見誕育之期也。
雖其言若此,願相公勿以為信,以保家族。
”晏公默然。
其後聞所奏者,亦不敢盡言。
富鄭公乃晏婿也,富公為宰相,皇子猶未降,故與文潞公、劉丞相、王文忠首進建儲之議,蓋本諸此。
王溥,五代狀元,相周高祖、世宗,至本朝以宮師罷相。
其父祚,為觀察使緻仕,待溥甚嚴,不以其貴少假借。
每賓客至,溥猶立侍左右,賓客不自安,引去。
《國史》言之詳矣。
祚居富貴久,奉養奢侈,所不足者未知年壽爾。
一日,居洛陽裡第,聞有蔔者,令人呼之,乃瞽者也。
密問老兵雲:“何人呼我?”答曰:“王相公父也。
貴極富溢,所不知者壽也。
今以告汝,俟出,當厚以卦錢相酬也。
”既見,祚令布卦,成,又推命,大驚曰:“此命惟有壽也。
”祚喜問曰:“能至七十否?”瞽者笑曰:“更向上。
”答以至八九十否,又大笑曰:“更向上。
”答曰:“能至百歲乎?”又歎息曰:“此命至少亦須一百三四十歲也。
”祚大喜曰:“其間莫有疾病否?”曰:“并無。
”固問之,其人又細數之曰:“俱無,隻是近一百二十歲之年,春夏間微苦髒腑,尋便安愈矣。
”祚喜,回顧子孫在後侍立者曰:“孫兒懑切記之,是年且莫教我吃冷湯水。
” 太宗長子楚王元佐既病廢,次即昭成太子元僖,封許王,最所鐘愛。
尹開封府,擇呂端、張去華、陳載一時名臣為之佐。
禮數優隆,諸王莫比。
将有青宮之立。
王豐肥,舌短寡言,娶功臣李謙溥侄女,而王不喜之。
嬖惑侍妾張氏,号張梳頭,陰有廢嫡立為夫人之約。
會冬至日,當家會上壽,張預以萬金令人作關捩金注子,同身兩用,一着酒,一着毒酒。
來日,早入朝賀,夫婦先上壽。
張先斟王酒,次夫人。
無何,夫婦獻酬,王互換酒飲,而毒酒乃在王盞中。
張立于屏風後,見之,撅耳頓足。
王飲罷趨朝,至殿廬中,即覺體中昏愦不知人。
不俟賀,扶上馬,至東華門外,失馬仆于地,扶策以歸而卒。
太宗極哀恸,命王繼恩及禦史武元穎鞠治。
頃刻獄就,擒張及造酒注子人凡數輩,即以冬至日脔釘于東華門外。
贈王為太子,府僚呂端、陳載俱貶官。
而張去華已去官,旋以它事貶雲。
去華之孫景山言,親見其詳。
今《國史》載此事多微辭,惟言上聞之,停冊禮,命毀張之墳墓而已。
晏元獻守長安,有村中富民異财,雲素事一玉髑髅,因大富。
今弟兄異居,欲分為數段。
元獻取而觀之,自額骨左右皆玉也,環異非常者可比。
見之,公喟然歎曰:“此豈得于華州薄城縣唐明皇泰陵乎?”民言其祖實于彼得之也。
元獻因為僚屬言:“唐小說:唐玄宗為上皇,遷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