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舒鐵雲和尚
太守謠自軍興以來,仕途流品冗雜。
近年世道清夷,于是大吏多以澄叙官方為事。
前年,福建巡撫劾長随出身之同知何某;上年,湖南巡撫劾候補道劉某曾作門丁,皆奉特旨革職查辦。
此後濫廁冠裳,未曾發覆者,當稍知警惕矣。
然嘉慶年間,有和尚太守一案,最為奇異。
和尚姓王,名樹勳,山西人,揚州鹽賈王引長世仆汪重光乳母之子,始在木蘭院為道士,後至京師廣惠寺為僧,号明心和尚。
有口辯,多技能,兼挾異術。
一時名動公卿,下而士庶商賈,上而達官勳衛,皆有皈依者。
蓄積饒多,忽言塵劫且至,當留發,蓄妻子,遂出都,依所善者某中丞作幕友。
久之,複入都。
會開事例,乃捐通判,分發湖北,諸弟子左右之,補善缺,擢同知,晉知府,調補襄陽府知府。
其幼主王六聞信往投,命為侄,乃留署中。
旋以卓異赴部,禦史石承藻發其奸,下刑部,訊得實,諸弟子複左右之,得從輕比。
奏上,仁宗震怒,命發黑龍江編管,先于刑部前枷号兩月,再行發遣。
然其弟子總以為神奇,不可解也。
舒鐵雲孝廉有《和尚太守謠》一篇,警煉奇詭,李長吉不足多也,或他日和尚竟藉此獲傳,則和尚之幸也。
詩雲:“棄民為僧如秃,棄僧為官如沐猴。
宦成黃鶴樓中住,事敗黑龍江上去。
南來初寂寞,騎上揚州鶴。
北去尤蕭條,凍煞纥幹雀。
無端忽慕竺法深,有時化為支道林。
碧紗籠邊鐘悄悄,青蓮缽底花沈沈。
石塔寺,無一縫;金輪會,有萬衆。
吳國銅瓶五色堅,趙州布衫七斤重。
借得如意影,放下笤帚柄。
或現宰官身,或佩國公印。
兩眼看天隽不疑,五體投地霍去病。
豈知襄陽節度乃有叙勳僧?正聚處禅師之鬥場,住處終南之捷徑。
君不見南州傳法唐慧能,又不見西蜀入赀漢長聊。
料得清貧饣太守,依然天竺古先生。
恒星不見官星見,不看僧面看佛面。
匆匆一曲《雉朝飛》,啞啞三更《烏夜啼》。
州亦不可添,詩亦不可改。
白銅上春如夢,黃金台畔人如海。
珊珊者骨,種種者發,不須笑整冠,且與翻着襪。
卿在雁門關來,師言石頭路滑。
鈴音雲何劬秃當,禅味如是乾屎橛。
贈君以繞朝之馬撾,李斯之狗枷。
峨峨禦史府,堂堂司寇衙。
五百劫恒河沙,二千石優昙花。
纡青拖紫波斯匿,偎紅倚翠摩登伽。
于是乎始墨,于是乎始ヮ。
汝受諸苦惱,何不出了家?籲嗟乎!天下雖大,難容其身,地獄之設,正為此人。
今我故我,無臣有臣。
束之高閣,問之水濱。
初不若劉孝标典校秘閣上,又不若楊法持戰勝邊庭壯。
爰有薛懷義,行軍總管彼一将;複逮李罕之,中書門下此一相。
韋渠既工古樂府,賈島亦登進士榜。
國子祭酒理又玄,ト門祗候言非诳。
馮延魯去空遁逃,孫景元來曾供養。
而況徐羨之愛湯惠休,阮佃夫薦茹法亮。
青史十七部,白發三千丈。
既已追度牒,何又進治狀。
君不見襄陽太守王和尚!” ○訟簡刑清法 同治六年,餘初任南彙縣時,厲精圖治,遇民間訟事,一經控訴,立即提訊,随到随審,随審随結。
三月之間,除尋常自理之案外,審結曆任積案三百八十餘起。
案牍一清,民間頗著頌聲。
丁雨生中丞奏予獎叙,餘私心亦未嘗不自喜也。
洎調青浦,仍不肯少怠,攔輿喊禀,無不立為了結。
甚至南彙舊部民訟獄者,有不之本縣,而來青浦,求餘判斷。
心益喜自負。
至九年,丁中丞以所刊《牧令書》頒發各縣,内有南豐劉廉舫先生衡《庸吏庸言》一冊,餘受而讀之,不禁怅然自失,通身汗下。
自是不敢自诩精明,輕受民詞矣。
先生之言曰:“尋常案件,定于三八當堂收呈。
此外各日,切勿濫收。
夫小民錢債田土口角,一切細故,一時負氣。
旁有匪人聳之,遂爾貿貿來城,忿欲興訟,實則事不要緊,所欲訟者,非親即友,時過氣平,往往悔之。
官若随時收呈,則雖有親鄰,不及勸阻,而訟成矣。
一經官為訊斷,曲直分明,勝者所值無多,負者頓失顔面,蓄忿漸深,其害有不可勝言者。
且官即清廉,結案亦極神速,訟者自田間來,人地生疏,斷不能一無所費,此官長任事太勇之過也。
若官非三八日斷不收呈,則訟者欲告之日,未必适逢放告之期。
此數日中,有關愛之親戚鄰裡,為之勸解,則狀詞未投,欲告者舊清未斷,為所欲告者,顔面無傷,不難杯酒釋憾矣。
夫如是則訟端漸少,和氣所蒸,可以兆豐年,而釀厚俗,又不僅惜民之财已也。
此愛民者所宜體諒及之者也。
倘自诩聰強,收呈不以其時,能則能矣,毋亦不恤民隐乎?況更有藉此巧取者,吾烏乎知之?至如命盜、鬥傷、搶親等案,則應就地方情形,擇其尤要者,酌定十條,或八九條,刊刻宣示,準其随時喊禀,則又不必具呈矣。
”雲雲。
此真閱曆有得,藹然仁者之言。
嗣餘宰上海,即遵其言行之。
上海五方雜處,華夷交涉事件尤多,聽訟不勝其煩。
嘗有攔輿控會項不還者,餘閱其呈,曰:“爾理可準,然細故可于明日告期上來。
”明日其人不至。
又嘗于鞫獄時,有呼冤入者,詢其故,則被人霸占房屋不還之故。
亦令其俟告期來,到期亦不至。
蓋俱有人相為調息矣。
此等事不一而足,不特民免訟累,即官亦省聽斷之煩。
仁人之言,其利溥哉。
特記之,以志吾過,并谂後之有志恤民者。
○禽獸亦通靈性 道光壬辰,餘應京兆試後,至元氏縣省外舅。
縣城外民家畜一雞,雲能識字。
餘往觀之,見以《千字文》散置于地,呼令取某字來,則應聲銜至。
餘戲令取“雞田赤城”四字,而匿其“城”字,則銜“雞田赤”三字列于前,而側首以覓“城”字不得,若有躁急狀。
同人均大驚笑,或雲此亦教而成者,如黃雀演戲,鳥龜算命,蝦蟆教書,螞蟻排陣之類,皆不足奇。
最奇者,錢梅溪先生所雲,蘇州楊方伯家畜一犬,喜聽曲,每遇人唱曲,必搖尾至,驅之不去。
曲若有誤,則尹々作聲,若相正者。
犬能顧曲,已自奇矣,又蘇城新郭裡有浙江慈溪人姜姓,設小藥肆,姜素知醫,頗有聲。
家畜一犬甚馴,姜每視疾,犬辄随之。
有患隔症者,姜誤為虛症,将投補劑,犬向之長嗥,乃改其方,數劑而愈。
有孕婦,腹巨而飲食減少,姜目為蠱脹,犬又向之呦呦作小兒啼,乃悟,予以安胎藥,越月而孿生,母子無恙。
嗣有鄉人患濕毒,一腿紅腫,不知其名,姜審視未定,犬忽突前齧之,血流滿地,作紫黑色。
鄉人大号,姜怒撻其犬,既乃知毒蘊于中,非開刀不能出也。
敷以藥,遂愈。
于是犬醫之名大著,然未幾逸去,姜忽忽若有失焉。
犬能知醫,尤奇之奇者也。
○堪輿奇驗 杭州文風科第,甲于一省,自嘉、道而後,漸不如紹;至鹹、同之際,複不如甯。
錢塘丁松生丙,謂為府學風水所緻。
因于光緒乙亥科前期,請于大府,将門迳向置稍為改,又将五魁亭飾而新之。
八月初八日,士子入場之日,适值工竣,松生于亭前燃雙響炮三十枚,以振文氣。
洎榜發,杭人中式正副榜者恰三十人,松生之侄立誠得亞元。
共以為奇,堪輿之驗如此,不可解也。
松生勇于為善,其所為者,不顧艱阻,必底于成。
杭城善後之事,多得其力。
左爵相薦舉浙江人才,稱其見義必為,居心懇恻,而有條理。
若授以牧令之任,必能撫循黎庶,希蹤循良。
奉旨以知縣發江蘇補用,松生高卧不起,其志趣可欽也。
○錢東平創捐法 錢東平江者,浙之歸安人也。
負才使氣,斥弛不羁,有俯視一世之概,故無鄉曲譽。
薄遊廣東,亦落落寡所合。
會林文忠禁煙,英夷肇釁,江心憤其事,遂集衆舉義,與夷為難。
所作檄文,多所指斥,大府惡之,坐以法,遣戍新疆。
當未至之先,新疆諸人固已聞其名矣。
既抵戍所,自将軍以下皆折節與交。
江口若懸河,議論激昂慷慨,同人皆推服之,尊為上客。
未幾,遇赦
近年世道清夷,于是大吏多以澄叙官方為事。
前年,福建巡撫劾長随出身之同知何某;上年,湖南巡撫劾候補道劉某曾作門丁,皆奉特旨革職查辦。
此後濫廁冠裳,未曾發覆者,當稍知警惕矣。
然嘉慶年間,有和尚太守一案,最為奇異。
和尚姓王,名樹勳,山西人,揚州鹽賈王引長世仆汪重光乳母之子,始在木蘭院為道士,後至京師廣惠寺為僧,号明心和尚。
有口辯,多技能,兼挾異術。
一時名動公卿,下而士庶商賈,上而達官勳衛,皆有皈依者。
蓄積饒多,忽言塵劫且至,當留發,蓄妻子,遂出都,依所善者某中丞作幕友。
久之,複入都。
會開事例,乃捐通判,分發湖北,諸弟子左右之,補善缺,擢同知,晉知府,調補襄陽府知府。
其幼主王六聞信往投,命為侄,乃留署中。
旋以卓異赴部,禦史石承藻發其奸,下刑部,訊得實,諸弟子複左右之,得從輕比。
奏上,仁宗震怒,命發黑龍江編管,先于刑部前枷号兩月,再行發遣。
然其弟子總以為神奇,不可解也。
舒鐵雲孝廉有《和尚太守謠》一篇,警煉奇詭,李長吉不足多也,或他日和尚竟藉此獲傳,則和尚之幸也。
詩雲:“棄民為僧如秃,棄僧為官如沐猴。
宦成黃鶴樓中住,事敗黑龍江上去。
南來初寂寞,騎上揚州鶴。
北去尤蕭條,凍煞纥幹雀。
無端忽慕竺法深,有時化為支道林。
碧紗籠邊鐘悄悄,青蓮缽底花沈沈。
石塔寺,無一縫;金輪會,有萬衆。
吳國銅瓶五色堅,趙州布衫七斤重。
借得如意影,放下笤帚柄。
或現宰官身,或佩國公印。
兩眼看天隽不疑,五體投地霍去病。
豈知襄陽節度乃有叙勳僧?正聚處禅師之鬥場,住處終南之捷徑。
君不見南州傳法唐慧能,又不見西蜀入赀漢長聊。
料得清貧饣太守,依然天竺古先生。
恒星不見官星見,不看僧面看佛面。
匆匆一曲《雉朝飛》,啞啞三更《烏夜啼》。
州亦不可添,詩亦不可改。
白銅上春如夢,黃金台畔人如海。
珊珊者骨,種種者發,不須笑整冠,且與翻着襪。
卿在雁門關來,師言石頭路滑。
鈴音雲何劬秃當,禅味如是乾屎橛。
贈君以繞朝之馬撾,李斯之狗枷。
峨峨禦史府,堂堂司寇衙。
五百劫恒河沙,二千石優昙花。
纡青拖紫波斯匿,偎紅倚翠摩登伽。
于是乎始墨,于是乎始ヮ。
汝受諸苦惱,何不出了家?籲嗟乎!天下雖大,難容其身,地獄之設,正為此人。
今我故我,無臣有臣。
束之高閣,問之水濱。
初不若劉孝标典校秘閣上,又不若楊法持戰勝邊庭壯。
爰有薛懷義,行軍總管彼一将;複逮李罕之,中書門下此一相。
韋渠既工古樂府,賈島亦登進士榜。
國子祭酒理又玄,ト門祗候言非诳。
馮延魯去空遁逃,孫景元來曾供養。
而況徐羨之愛湯惠休,阮佃夫薦茹法亮。
青史十七部,白發三千丈。
既已追度牒,何又進治狀。
君不見襄陽太守王和尚!” ○訟簡刑清法 同治六年,餘初任南彙縣時,厲精圖治,遇民間訟事,一經控訴,立即提訊,随到随審,随審随結。
三月之間,除尋常自理之案外,審結曆任積案三百八十餘起。
案牍一清,民間頗著頌聲。
丁雨生中丞奏予獎叙,餘私心亦未嘗不自喜也。
洎調青浦,仍不肯少怠,攔輿喊禀,無不立為了結。
甚至南彙舊部民訟獄者,有不之本縣,而來青浦,求餘判斷。
心益喜自負。
至九年,丁中丞以所刊《牧令書》頒發各縣,内有南豐劉廉舫先生衡《庸吏庸言》一冊,餘受而讀之,不禁怅然自失,通身汗下。
自是不敢自诩精明,輕受民詞矣。
先生之言曰:“尋常案件,定于三八當堂收呈。
此外各日,切勿濫收。
夫小民錢債田土口角,一切細故,一時負氣。
旁有匪人聳之,遂爾貿貿來城,忿欲興訟,實則事不要緊,所欲訟者,非親即友,時過氣平,往往悔之。
官若随時收呈,則雖有親鄰,不及勸阻,而訟成矣。
一經官為訊斷,曲直分明,勝者所值無多,負者頓失顔面,蓄忿漸深,其害有不可勝言者。
且官即清廉,結案亦極神速,訟者自田間來,人地生疏,斷不能一無所費,此官長任事太勇之過也。
若官非三八日斷不收呈,則訟者欲告之日,未必适逢放告之期。
此數日中,有關愛之親戚鄰裡,為之勸解,則狀詞未投,欲告者舊清未斷,為所欲告者,顔面無傷,不難杯酒釋憾矣。
夫如是則訟端漸少,和氣所蒸,可以兆豐年,而釀厚俗,又不僅惜民之财已也。
此愛民者所宜體諒及之者也。
倘自诩聰強,收呈不以其時,能則能矣,毋亦不恤民隐乎?況更有藉此巧取者,吾烏乎知之?至如命盜、鬥傷、搶親等案,則應就地方情形,擇其尤要者,酌定十條,或八九條,刊刻宣示,準其随時喊禀,則又不必具呈矣。
”雲雲。
此真閱曆有得,藹然仁者之言。
嗣餘宰上海,即遵其言行之。
上海五方雜處,華夷交涉事件尤多,聽訟不勝其煩。
嘗有攔輿控會項不還者,餘閱其呈,曰:“爾理可準,然細故可于明日告期上來。
”明日其人不至。
又嘗于鞫獄時,有呼冤入者,詢其故,則被人霸占房屋不還之故。
亦令其俟告期來,到期亦不至。
蓋俱有人相為調息矣。
此等事不一而足,不特民免訟累,即官亦省聽斷之煩。
仁人之言,其利溥哉。
特記之,以志吾過,并谂後之有志恤民者。
○禽獸亦通靈性 道光壬辰,餘應京兆試後,至元氏縣省外舅。
縣城外民家畜一雞,雲能識字。
餘往觀之,見以《千字文》散置于地,呼令取某字來,則應聲銜至。
餘戲令取“雞田赤城”四字,而匿其“城”字,則銜“雞田赤”三字列于前,而側首以覓“城”字不得,若有躁急狀。
同人均大驚笑,或雲此亦教而成者,如黃雀演戲,鳥龜算命,蝦蟆教書,螞蟻排陣之類,皆不足奇。
最奇者,錢梅溪先生所雲,蘇州楊方伯家畜一犬,喜聽曲,每遇人唱曲,必搖尾至,驅之不去。
曲若有誤,則尹々作聲,若相正者。
犬能顧曲,已自奇矣,又蘇城新郭裡有浙江慈溪人姜姓,設小藥肆,姜素知醫,頗有聲。
家畜一犬甚馴,姜每視疾,犬辄随之。
有患隔症者,姜誤為虛症,将投補劑,犬向之長嗥,乃改其方,數劑而愈。
有孕婦,腹巨而飲食減少,姜目為蠱脹,犬又向之呦呦作小兒啼,乃悟,予以安胎藥,越月而孿生,母子無恙。
嗣有鄉人患濕毒,一腿紅腫,不知其名,姜審視未定,犬忽突前齧之,血流滿地,作紫黑色。
鄉人大号,姜怒撻其犬,既乃知毒蘊于中,非開刀不能出也。
敷以藥,遂愈。
于是犬醫之名大著,然未幾逸去,姜忽忽若有失焉。
犬能知醫,尤奇之奇者也。
○堪輿奇驗 杭州文風科第,甲于一省,自嘉、道而後,漸不如紹;至鹹、同之際,複不如甯。
錢塘丁松生丙,謂為府學風水所緻。
因于光緒乙亥科前期,請于大府,将門迳向置稍為改,又将五魁亭飾而新之。
八月初八日,士子入場之日,适值工竣,松生于亭前燃雙響炮三十枚,以振文氣。
洎榜發,杭人中式正副榜者恰三十人,松生之侄立誠得亞元。
共以為奇,堪輿之驗如此,不可解也。
松生勇于為善,其所為者,不顧艱阻,必底于成。
杭城善後之事,多得其力。
左爵相薦舉浙江人才,稱其見義必為,居心懇恻,而有條理。
若授以牧令之任,必能撫循黎庶,希蹤循良。
奉旨以知縣發江蘇補用,松生高卧不起,其志趣可欽也。
○錢東平創捐法 錢東平江者,浙之歸安人也。
負才使氣,斥弛不羁,有俯視一世之概,故無鄉曲譽。
薄遊廣東,亦落落寡所合。
會林文忠禁煙,英夷肇釁,江心憤其事,遂集衆舉義,與夷為難。
所作檄文,多所指斥,大府惡之,坐以法,遣戍新疆。
當未至之先,新疆諸人固已聞其名矣。
既抵戍所,自将軍以下皆折節與交。
江口若懸河,議論激昂慷慨,同人皆推服之,尊為上客。
未幾,遇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