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關燈
○複封攝政睿親王冊文 本朝攝政睿親王,輔世祖定天下,有周公之功。

    身殁未幾,被誣削奪。

    高宗登極,昭雪複封,誠千秋曠典也。

    茲于《皇朝文典》中,見追複封冊文,敬錄于右: 闡宗勳于故府,典重睦親;察往迹于遺聞,義彰繼絕。

    念精白具征信史;兼偉代以昭垂直。

    平反追核爰書;煥明綸而光複。

    爾,多爾衮造邦翊運,作翰宣勞。

    入關克展壯猷,遂集勳以大定;當軸更襄碩畫,爰攝政以多年。

    群不逞怨積于生前,“莫須有”反誣諸地下。

    值沖歲未親幾務,衆因矯命以除封。

    讵深文竟指斂衣,久令銜冤于沒世。

    朕恭稽《實錄》,恻念純誠。

    拒二王勸進之勤,誓死力全顧托;成一統廓清之業,奉迎式肇基圖。

    勖尊親則切誡群工,持法紀則靡私同氣。

    貞心如揭,軌事鹹存。

    祚以世封,聿淮懿藩之舊;列之瑤牒,仍延似續之常。

    茸園寝而祀秩春秋,侑廟庑而位循伯仲。

    傳以表,谥以褒忠。

    茲複封為和碩睿親王,世襲罔替,錫之冊命。

    于戲!削除匪出于聖裁,獄久成為不白;功伐久彰于實典,忱尤耿其如丹。

    遠昭盈箧之誣,笃期風百世;載錫維城之命,沈淪庶雪九原。

    式慰爾靈,垂休無ル。

     ○赈災果報 先大夫年登八秩,嘗言服官數十年,閱曆數十年,見官而貪墨者,其終未有不潰敗者也,然總無逾于侵赈報應之速而且酷也。

    彼敗露而身嬰顯戮,若王伸漢輩者無論矣;即幸逃法網,大都必以急病死,以惡疾死,子孫亦俱絕滅,再不然,而為盜,為娼,作眼前報者,尤不少其人,固可屈指數也。

    蓋貪贓枉法,害止一人、一家,侵赈則害及萬衆。

    民以富,而謂己身及子孫可長享之,有是理乎?其有于赈務能加意者,享報亦必豐。

    則舉二事可鑒焉:廣東顔中丞希深,乾隆時官平度知州,因公事赴省,适遇大水為災。

    低區盡沒,民皆登城以避;顧無所得食,哀聲嗷嗷太夫人聞而恻然,因命盡發倉谷,砻米赈濟,全活者數萬人。

    巡撫以不俟報聞擅動倉谷,特疏參奏落職。

    高宗覽疏,怒曰:“有此賢母、好官,為國為民,權宜通變,該撫不加保奏,翻加參劾,何以示激勸乎?”乃特旨擢希深知府,母賜三品,封為淑人。

    天下群頌聖天子之明焉。

    後希深官至巡撫,子檢由拔貢官直隸總督,孫伯焘由翰林官閩浙總督。

    其孫曾至今蕃衍,登科第者極多,稱巨族矣。

    湖南蕭狀元錦忠之封君,道光時,官直隸知縣。

    會秋月被水,已逾報災之期限,不能奉準。

    封君乃将征存之銀,悉以赈撫。

    其未輸者,亦焚串免其征。

    民大感戴,而封君則以虧帑監追。

    上司憐其愛民被罪,令通省官代為設法彌補。

    比虧清出獄,而錦忠狀元及第之報至矣。

    此二事皆果報彰彰,在人耳目前者。

    天道甚迩,可不感動警畏哉! ○左爵相奏開船政局 同治元年冬,甯波諸軍進攻粵賊于紹興,三戰三捷,将傅其城,而洋火藥告罄。

    史士良觀察令餘赴上海向李爵相商借數千斤;乃爵相亦以剿賊藥盡,而洋船不至,正在躊躇,無可應付。

    餘乃遄返,謂不如自己仿照造之。

    于是開局制配,無機器,則以手舂當之;無洋硝,則以土硝煉淨抵之;無藤炭,則以柳炭及杉炭代之;以意加樟腦等物,舂配極細,居然造成。

    第力較洋藥少遜,且發後有渣滓留存管底,須時加刮洗耳,然足以資救急之用。

    爵相聞之,亦饬餘在甯局制造萬斤。

    久之,洋人之藥運到,遂止。

    然自是知藥可配造,因從而推廣及洋槍、洋炮等類,并仿造小火輪船二隻,試之,均能合用。

    第以公費甚钜,無款可籌,且賊已将次剿滅,乃置之不講。

    至五年秋,左爵相由廣東平賊歸,遂決計開輪船局。

    疏陳于朝,朝議允之。

    局将開,爵相又奉陝甘總督之命,率師西征,奏保前江西巡撫沈公葆桢為船政大臣,莅其事者九年。

    沈公擢兩江總督,又命前江蘇巡撫丁公日昌繼之。

    從此中國之輪船與外洋争烈矣。

    左爵相之疏,剀切詳明,籌畫周當,今節錄載之,俾後世言船政者,有所考焉。

    公疏謂: 竊惟東南大利,在水而不在陸。

    自廣東、福建而浙江、江南、山東、直隸、盛京,以迄東北,大海環其三面,江河以外,萬水朝宗。

    無事之日,以之籌轉漕,則千裡猶在戶庭。

    以之籌懋遷,則百貨萃諸廛市,匪獨魚鹽蜃蛤足以業貧民,舵艄水手足以安遊衆也。

    有事之時,以之籌調發,則百粵之旅,可集三韓。

    以之籌轉漕,則七省之儲,可通一水。

    匪特巡洋緝盜有必設之防,用兵出奇有必争之道也。

    況我國家建都于燕,津沽實為要鎮。

    自海上用兵以來,泰西各國火輪兵船直達天津,藩籬竟成虛設,星馳飚舉,無足當之。

    自洋船準載北貨行銷各口,北地貨價騰貴。

    江浙大商以海船為業者,往北置貨,價本愈增,比及回南,費重行遲,不能減價以敵洋商。

    日久銷耗愈甚,不惟虧折貨本,浸至歇其舊業。

    濱海之區,四民中,商居十之六七。

    坐此蕭條,稅厘減色,富商變為窭人,遊手驅為人役,并恐海船擱朽。

    目前江浙海運,即有無船之慮,而漕政益難措手,是非設局建造輪船不為功。

    從前中外臣工,屢議雇買代造,而未敢輕議設局制造者,一則船廠擇地之難也;一則輪船機器購覓之難也;一則外國師匠要約之難也;一則籌集钜款之難也;一則中國之人不習管駕,船成仍須雇用洋人之難也;一則輪船既成,煤炭薪工需費不赀,月需支給,又時須修造之難也;一則非常之舉謗議易興,創議者一人,任事者一人,旁觀者一人,事敗垂成,公私均害之難也。

    有此數難,毋怪執咎無人,不敢一纾籌策,以絢公家之急,臣愚以為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師不可;欲整理水師,非設局監造輪船不可。

    泰西巧而中國不必安于拙也;泰西有而中國不能傲以無也。

    雖善作者,不必其善成;而善因者,究易于善創。

    如慮船廠擇地之難,則福建海口、羅星塔一帶,開漕浚渠,水清土實,為粵、浙、江蘇無所。

    臣在浙時,即聞洋人之論如此。

    昨回福州,參以衆論,亦複相同。

    是船廠固有其地也。

    如慮機器購覓之難,則先購機器一具,钜細畢備,覓雇西洋師匠與之俱來。

    以機器制造機器,積微成钜,化一為百。

    機器既備,成一船輪機,即成一船;成一船,即練一船之兵。

    比及五年,成船稍多,可以布置沿海各省,遙衛津沽。

    由此更添機器,觸類旁通。

    凡制造槍炮、炸彈,鑄錢,治水,有适生民日用者,均可次第為之。

    惟事屬創始,中國無能赴各國購覓之人。

    且機器良苦,亦難驟辨,仍須托洋人購覓,寬給其值,但求其良,則亦非不可得也。

    如慮外國師匠要約之難,則先立條約,定其薪水,到廠後,由局挑選内地各項之少壯明白者,随同學習。

    其性慧、夙有巧思者,無論官紳、庶士,一體入局講習;拙者、惰者,随時更補。

    西洋師匠盡心教藝者,總辦洋員薪水全給,如靳不傳授者,罰扣薪水,似亦易有把握。

    如慮籌集钜款之難,就閩而論,海關結款既完,則此款應可劃項支應,不足,則提取厘稅益之。

    又臣曾函商浙江撫臣馬新贻新授廣東撫臣蔣益沣,均以此為必不容緩,願湊集钜款,以觀其成。

    計造船廠,購機器,募師匠,須費三十餘萬兩。

    開工集料,支給中外匠作薪水,每月約需五六萬兩。

    以一年計之,需費六十餘萬兩。

    創始兩年,成船少而費極多,迨三、四、五年,則工以熟而速,成船多而費亦漸減。

    通計五年所費,不過三百餘萬兩。

    五年之中,國家捐此數百萬之入,合雖見多,分亦見少,似尚未為難也。

    如慮船成以後,中國無人堪作船主、看盤、管車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