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關燈
○張玉良 張璧田軍門玉良,四川人,由行伍從向忠武公自廣西轉戰至金陵,積官至廣西提督,賞穿黃馬褂。

    短小精悍,骁勇善戰,威名甚著。

    鹹豐庚申,杭城被圍,軍門奉檄來援,至則杭城已失。

    軍門以三十騎乘城而上,既登,則周麾而呼曰:“大軍至矣!”賊狼狽奔逃。

    不費一矢,杭城遂複。

    于是聲望大振,浙省倚之有若長城。

    未幾,金陵大營告急,檄之回救,杭人留之,幾于攀轅卧轍。

    時餘從署布政使麟壯介公到省,目睹将軍瑞公、學政張公挽留之切,竟至跪求;而軍門以令嚴不敢少止,遂率師去。

    乃到中途,大營已破,常州、蘇州均不能守,仍返于杭。

    所存親軍,僅數百人。

    巡撫王壯愍公招集潰散,悉軍實以予之,俾進規嘉興,以固浙江門戶。

    乃連戰失利,軍械遺棄殆盡,而所将之卒均是敗兵逃勇,銳氣盡堕,已不能軍,不得已複歸于杭。

    杭人已自輕之,兼所部不能斂戢,時有騷擾,杭人恨之,詈之,至斥之為通賊。

    巡撫亦不加以禮遇,任其飄搖江渚,庚癸頻呼,無人過問。

    較之前日跪留之款密崇重,若天壤矣。

    未幾,嚴州被陷,巡撫檄令往援,軍門率所部五千餘人,至蘭溪之大洋鎮扼守,搜卒簡陣,力圖攻取。

    時餘奉檄佐松百川太守辦理軍米糧台,因時與軍門相見,談次,每以兵勇不能用命為恨。

    餘曰:“何不重賞罰以激厲之?”軍門曰:“此等屢敗之卒,一言及賊,即心膽堕地,非獎勸所能振作。

    ”因頓足痛恨何制軍棄常州不肯守,不然,同死于彼,豈不光明磊落?雲雲。

    又言:“杭人謂我通賊,我以一走卒,蒙拔擢,官至一品,花翎、黃馬褂皆邀異數。

    就令降賊,安能如此?此時亦不必辨,正當一死報國,明吾心耳。

    ”然其勇大率驕悍,擄掠不可制,營官亦無如之何,商民怨之切齒。

    嗣後援金華複敗走,攻嚴州克而守之,旋又為賊破,威名沮喪益甚。

    久之,杭州被圍,奉檄回救,駐師江幹,饷援俱絕,人無固心。

    軍門志氣益厲,每日出隊擊賊,出必珊瑚冠、黃馬褂,以自表異。

    時餘避居富陽,曾掉小舟往見之,高敖曹旗蓋為戒。

    軍門慨然曰:“力竭勢窮,杭城必失,我軍必潰。

    與其草間求活,孰若先死于行陣之得所哉!”會報賊出隊,即麾衆持矛而去。

    餘知其志在必死,太息而歸。

    越數日,果為賊炮攢擊,折其左股,舁至營,以軍事屬總兵況文榜而瞑。

    況統其軍,逾月城破軍潰。

    況間行至上海,投李爵相軍,爵相用之擊賊,有功,竟以功名終。

    聞軍門殁後三四日,中夜士卒忽聞号令“出隊殺賊”,一軍驚起,開營欲出,忽悟其死,皆大驚痛哭。

    其義憤之氣,雖死猶生。

    溢曰忠壯,宜哉!同時将帥援浙有名者,曰江長貴、李定太、周天受,皆不能成功。

    異時江、李著績他省,周則戰死甯國。

     ○不知姓名之忠義士 自鹹豐軍興以來,忠義之士奮身殉難,不可勝計。

    其被表揚、蔭子孫者固不少,然湮沒無聞并姓氏不傳者,尤不少也。

    王鼎丞刺史定安嘗言:從曾文正公攻安慶時,江邊有一賊壘,諸軍環攻之,一營官戰甚力,所部死傷甚衆。

    鼎丞念其勤,當諸軍暫退蓐食時,親詣其營視之,此營官方歸就食,金瘡遍體,部卒已亡其半,忿怒大言:不破此壘,誓不生還,雲雲。

    比暮,壘拔,又往視之,則其人已陣亡,殘卒亦幾盡矣。

    至今言之,猶為慨然。

    然此君姓名,鼎丞不能記憶也。

    鹹豐辛酉四月十九日,粵賊自湯溪撲金華,時太守王君桐有楚勇五百駐于城上,城大勇少,不敷守陴,乃令出守大橋。

    餘登城觀賊,見一勇方據地蓐食,一勇荷戈至,謂之曰:“賊勢甚盛,我與若走乎?”其人大怒,目光如炬,擲其碗,起曰:“吃伊口糧,此時可言走乎?若與我往殺賊耳!”即持一槍疾馳而去。

    餘竊歎曰:“若兵勇盡如此,賊不足平也。

    ”乃此五百勇守橋力拒,自卯至巳,賊竟不能過,而張軍門玉良率援軍由蘭溪至矣。

    方欣慰間,軍門一戰而北,賊遂長驅入城,金華立時失守,此人計必死矣,然其姓名并不能知也。

    此為餘所目擊者,乃談者謂賊以六騎至,而金華即失,此五百人三時力戰之勤,一人奮身之勇,均抹煞不傳,哀哉! ○金烈女 江蘇清河縣北四十裡,有鎮名徐家溜,為海沐往來通衢。

    附近莠民,每以年少婦女伴宿行人,名曰“趕店”,即北方茌平、腰站等處之惡習也。

    金烈女者,乳名扣子,農民金本玉之妹。

    雖農家,而姿質秀粹,幽閑貞靜,有大家女軌範。

    幼時即許字明尚忠嗣子鳳岐為妻,過門童養。

    明尚忠系鹹豐年間大盜陳三虎漏網之餘黨也。

    同治十年,鳳岐年已十五歲,尚忠貧無賴,欲令烈女趕店,女不可。

    尚忠疑鳳岐主之,日夜淩虐鳳岐,不堪,遂亡命不歸。

    鄉裡則傳為尚忠活埋緻死矣。

    女亦心疑,因歸甯不複返。

    十二年六月,尚忠夫婦至女家,勢洶洶索女,飾言鳳岐已有信且歸,歸後當即為成婚。

    女兄畏其橫,聽攜之去。

    乃抵家日,即促令趕店。

    始以甘言,繼以惡語,終以鞭笞。

    女拒之益堅,尚忠等無如之何。

    于是日夕磨難,冀其或有轉志,然女至是已無生意矣。

    荏苒至十一月,有過客見女,豔其色,啖以重金。

    尚忠喜,又逼女,女不肯。

    棰之,撻之,女則以死自誓。

    尚忠怒,于是與其妻謀曰:“彼之所以固拒者,以未失身也。

    若強污之,彼見節已毀,事或可成。

    ”乃女拒益力,則以油撚紙灼其手臂,繼及胸腹,灼至黃油滴瀝,女絕無乞哀順從意。

    夫婦鹹怒,決計殺之以滅口。

    遂褫剝衣褲,以繩三匝縛于木凳,更益火,灼其頭、面至足,膏黃焦黑,血肉模糊,女終齧齒,不出一聲而死。

    尚忠益怒,複以刀斫其頭、面數處,并割其二乳以洩忿。

    鄉裡見者,皆為發指。

    事聞到官,尚忠夫婦顧狡供,謂女有外遇,尚忠妻疑尚忠亦有染,故尚忠憤而緻死。

    而女兄懦不能白,官亦不察,遂擄詞以獄上。

    廉訪應公閱其牍,疑之。

    密訪研鞫鞫,乃得實情。

    敬其貞烈,哀其慘毒,遂抵尚忠夫婦于死,而詳請中丞專折具奏,請旌表,并在徐家溜地方,建坊立祠,以快人心而伸正氣。

    蓋向來請旌之件,多歸題本,此案為表揚奇烈起見,故不拘常格也。

    嗟呼!金扣子以農家女,目未睹詩書,身未習姆教,且生長于盜賊之家,而能堅持大節,萬死不移,此真天地間氣所鐘。

    廉訪極力為之彰瘅,豈徒為維持風化之盛已哉! ○蔣孝子 富陽蔣孝子元順,餘婿濟霖之曾祖也。

    四歲喪父,家貧,偕其兄樵采以養母。

    兄夭,母哭之瞽,終其身得風Φ疾。

    孝子負以卧起,食飲匕匙,便旋<片俞>廁,躬進奉之,勿稍懈。

    妻朱亦賢,食姑恒飽,己則糠核而已。

    朱先姑殁,元順躬兼婦職,母不覺婦之亡也。

    母患頭眩,祈神簽,須野豬腦、鮮荷葉。

    時隆冬,二物不可得,則求之餘杭,越嶺,冒風雪,颠踣幾殒,迄無有。

    傍皇呼天,繼之以泣。

    忽獵者攜一物至,視之,野豬首也。

    長跽告之故,獵者憐而以腦與之。

    歸途見溪中浮一葉,睇之,乃鮮荷,益大喜。

    持以進母,眩頓差。

    有稱其孝者,歎曰:“吾不能愈吾母身之疾,天酷我!天酷我!奚孝雲!”晚年家漸裕,有三子、七孫。

    以上壽終。

    鹹豐五年,得旌表,并建孝子祠。

    十一年,粵賊賊陷富陽,所過焚殺,獨于孝子祠香而去。

    嗟乎孝庸行也,而乃感鬼神、格盜賊如此乎!人子之于父母,其可忽乎哉! ○富貴中之苦境 “旁觀者審,當局者迷”,古語也。

    富貴利達之地,當局者第骛于進取,而不知已蹈危機;紛華靡麗之場,當局者第樂其宴安,而不悟早堕惡趣。

    在旁觀者,即非明眼人,亦能料其敗也。

    獨有富貴紛華中之苦境,則隻當局者自喻之,旁觀者不能知之也。

    昔金匮孫文靖公,以閩浙總督來嘉興閱兵,千夫擁護,萬衆觀瞻,聲勢赫奕一時。

    先大夫谒于舟次,公言:“三十年前,以諸生攜一仆歸家,扁舟泊此。

    今雖風景如昔,而意興轉覺不如昔時。

    ”先大夫對以“封疆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