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關燈
在上海開機器局,以制造洋槍、洋炮及銅帽、洋藥諸軍火。

    比督兩江,于金陵亦設制造局。

    曾文正公再督兩江,仍踵行之。

    嗣福建創造輪船,文正公亦令于上海兼造。

    數年來,已成八艘。

    十二年,又仿造鐵甲船一艘。

    洋人所能者,我盡能之矣。

    十三年,李爵相又奏開輪船招商局,共集資一百五十萬。

    先購買外國輪船,而以機器局所造之輪船益之,以運江浙二省漕糧。

    漕運既畢之後,準商人雇載,赴外洋及各海口銷售貨物,以分洋船之利。

    無事則運糧販貨,取其資為購船隻之用;有事則用為戰船,以之巡防,以之攻擊。

    蓋一舉兩得之術也。

    光緒元年,于招商局内又分設保險公司,以保輪船,先由商集資十五萬。

    本局之船可以無須向外國保險,而外國之船我轉可保之,則保險之利亦分之矣。

    李、左二相國所以為國計民生籌畫者,至矣,盡矣。

    惟鐵甲船之造費,較輪船十餘倍,隻能為攻戰之用。

    且船身太重,時虞擱淺,若海口以最巨之炮擊之,亦不能抵禦。

    此時英國已經停造。

    計數年之後,各國未必踵行,則我國亦似可不須效颦也。

     ○人參誤服殺人 今之醫者多喜,用重劑取效,曰:“古方本重,吾已減輕矣。

    ”驗之古方,誠然,心竊疑之,以為古人秉氣素厚也。

    嗣閱洄溪徐靈胎所著《慎疾刍言》一書,内《論制劑》一篇,始悟今醫重劑之悖乎古也。

    洄溪之言曰:“古時權量甚輕,古一兩,今二錢零。

    古一升,今二合。

    古一劑,今三服。

    古之醫者,皆自采鮮藥,如生地、半夏之類,其重比幹者數倍。

    故古方雖重,其實無過今之一兩左右者。

    惟《千金》、《外台》間有重劑,此乃治強實大症,亦不輕用也。

    若宋元以來,每總制一劑,方下必注雲:每服或三錢,或五錢。

    亦無過一兩外者。

    此煎劑之方也。

    末藥則用一錢七。

    丸藥則如桐子大者十丸,加至二三十丸。

    試将古方細細考之,有如今日二三兩至七八兩之煎劑乎?皆由醫者不明古制,以為權量與今無異,又自疑為太重,為之說曰‘今人氣薄,當略為減輕’,不知已重于古方數倍矣。

    至于補劑,要知藥氣入胃,不過借此調和氣血,非藥入口即變為氣血,所以不在多也。

    又今之醫者,不論人之貧富,人參總為不祧之品,人情無不貪生,必竭蹶措置,孰知反以此而喪其身。

    其貧者,緻送終無具,妻子飄零,是殺其身而并破其家也。

    ”雲雲。

    靈胎為乾隆時名醫,學問駕于葉、薛之上,乃其言如此,醫者當奉以為圭臬也。

    按人參誤服殺人,在富貴家不一而足。

    先曾祖通奉公,在四川重慶府同知任内,奉旨馳驿入京視疾,一時求診者充門塞戶,至三鼓甫散。

    忽儀親王以福晉病甚,遣官來迎。

    公以疲乏已極,固辭不往,使者傳王命謂:即以夜深不能至,請先付丸藥服之,俟質明再迓。

    公既不知為何病,又無從得藥,适案上有萊菔子末一包,遂以與之,曰:“姑服此,明日再診可也。

    ”蓋取其服之無礙,暫為搪塞耳。

    次日,公尚未起聞馬蹄聲隆隆,王親乘車來,一見即謝曰:“福晉正悶躁欲死,靈丹一服,頃刻霍然,已安睡至今。

    今請偕往覆診。

    ”公至邸,視之,則風寒微疾,誤服人參所緻。

    萊菔末适解之,故見效如是之速。

    然不敢明言,緻太醫官幹譴,乃定一祛風之劑而出。

    數日後,王厚酬焉。

    通奉公恒舉此以為笑柄。

     ○神咒治病 祝由一科,起于黃帝,禁咒治病,伊古有之。

    其詞甚俚,其效甚速,不可解也。

    今擇餘所知而驗者,錄之。

     治蜈蚣螫,咒雲:“止見土地,神知載靈,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以右手按螫處,一氣念咒七遍,即揮手作撮去之狀,頃刻痛止。

    治蛇纏,咒雲:“天蛇蛇,地蛇蛇,青地扁烏稍蛇。

    三十六蛇,七十二蛇,蛇出蛇進,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凡人影為蛇所啄,腰生赤瘰,痛癢延至心,則不可救,名蛇纏,又名纏身龍。

    治法:以右手持稻幹一枝,其長與腰圍同,向患處一氣念咒七遍,即揮臂置稻幹門檻上,刀斷為七,焚之,其患立愈。

     蠼螋溺射人影,令人生瘡,如熱<疒弗>。

    治法:畫地作蠼螋形,取腹中泥,以唾和塗二次,即愈。

    或夜以燈照生瘡處之影于壁,百沸湯澆影上,神效。

    蜂螫痛甚。

    治法:向蜂來之方,以右手中指空中草書“帝”字,中豎直下至地,即以中指挖土塗螫處,立即止痛。

    又治蜈蚣螫方:以手向花枝下泥書“田”字,勿令人見,取泥擦之。

     人被犬咬,即于土地上書一“虎”字,口念咒曰:“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凡人被犬咬,請土地揭起土來補。

    ”念咒畢,即以口涎吐在土上,揭土敷在患處,以手摩之,立愈。

    治難産方:朱書“語忘敬遺”四字于黃紙上,貼在産婦卧床對面,令人口念四字不歇,立産。

     ○安南阮氏遺牍 交古屬中國,《堯典》宅南交,此見于經文之最古者。

    漢、魏、六朝及隋、唐、五代,均設官置守。

    至宋初,丁氏始建國,稱安南。

    二世十三年,亡于太宗時。

    黎桓二世三十二年,亡于真宗時。

    李公蘊八世一百二十年,亡于理宗時。

    陳日十二世一百七十年,至明建文時,為黎季犁所篡而亡。

    明成祖發兵滅之,交仍歸中國者三十年。

    宣宗時,複為黎利所據,傳十世至黎讠惠,為莫登庸所逐,時嘉靖元年也。

    世宗削其王封,改為安南都統使,傳二世至神宗時,又為黎維潭所并。

    維潭傳至裔孫維祈,于我朝乾隆時,為阮光平所滅。

    光平傳子光垂,至嘉慶年間,又為阮福映所奪。

    稱臣入貢,請改号為越南。

    江都蔣觀察超伯,鹹豐十年,于京師琉璃廠市購舊書中,夾公移二紙,其末皆钤安南國王之印,朱色爛然。

    其文曰: 安南國王阮光平,肅禀天朝禦前大臣、經筵講官、太子太保、内大臣、議政大臣、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禦史、總督廣東廣西軍務兼理糧饷鹽課、一等嘉勇公台前曦矚。

    茲者接奉憲劄,内開,欽奉上谕:令故黎君維祈率同伊屬下人戶,全行來京,歸入漢軍旗下,編一佐領。

    又黎維祗窮蹙内投,亦着一并送京安置,俾小番撫有安南全境,永無後患。

    仰維大皇帝興滅繼絕之意,不忍黎氏故主齒于齊民,且不欲其翺翔粵西,使黎氏支庶及舊日臣民藉此為名,訛言煽惑。

    餘光爝火,未絕星星,故特令全行進京,歸旗受職。

    蓋其防微杜漸,所以仁于黎氏者,乃所以厚于小番。

    聖恩體恤新邦,實屬無微不至,其為歡忻感激,何可限量。

    而親侄阮光顯,陪臣阮有周、武輝晉等回國,欽奉頒賜诰命敕印,并彩币珍品,祗領帶回。

    再奉禦賜親書詩章,稠疊寵榮,實逾常格。

    蓋自本國丁、李、陳、黎觊幸之難,而今日蒙г之易,豈敢自謂恭順之至有加于前人?實蒙大皇帝至仁洪慈,将遐遠偏方,悉歸覆載。

    食和沐澤,報答何階。

    雖罄土地所有以旅阙庭,曷足以對揚休命?況海嶺之尺土寸民,皆天朝之賜。

    不腆篚包,讵堪塵渎!惟是恪恭奉上之誠,不能自已。

    奉有謝恩表文一道,謹遣陪臣黎伯、吳為貴等随表進京,并赍遞貢品上進,望尊大人收表轉奏。

    今年八月祝厘大禮,小番謹已點檢行裝,先期詣關,匍匐稽拜,區區之衷,不遑啟居。

    請以今年四月上浣赴阙,候尊大人帶随進京展觐。

    竊思小番生于布衣,賴天朝寵靈,以克有國。

    鄙陋荒遠,禮制多所未娴。

    且小番深山締構以來,主臣相聚,有所跋涉,鹹執羁勺耐以從。

    今萬裡程途,個個願帶随偕往。

    且此次瞻觐丹墀,獻萬萬歲壽,受臣子曠聞之異渥,睹生平未見之大觀,鼓舞跄,乃